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771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赴黑龙江参观新农村建设的考察报告Word下载.docx

  全村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生态化,夯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基础。

一是机械化程度高。

 

兴十四村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规模大、标准高、效益好,各种装配大型机械一应俱全,种植业早在1979年从种到收就全部实现了机械化。

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

兴十四村也是严重缺水的村,但是该村以工哺农,大搞农田水利化建设,全村目前打农田机电井593眼,配套喷灌设备240台,早在1995年全村耕地就全部实现了节水灌溉,还筑起两条 15公里 长的拦河大坝,治理易涝面积6500亩,旱能灌、涝能排,耕地全部建成了高产稳产农田。

三是科技投入大经济效益高。

兴十四村坚持科学种田,与科研院所单位联合实施农作物良种化种植,将全村耕地建成了优质高产小麦、高蛋白大豆等良种生产基地,良种率达100%,经济效益很高。

四是土地集约化经营程度高。

兴十四村积极推行“统一管理、分散经营、专业承包、指标到人”这种有效的联产计酬责任制,土地实现了集约化经营,全村万亩耕地由18人承包经营,全村仅有2%的农民从事种植业生产,98%的劳动力进入村办企业上班,成为二、三产业工人  

  全村工业实现了产业化并反哺农业,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兴十四村在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基础上,立足本地农畜产品资源,大力发展工业企业,成立黑龙江富华集团,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1985年兴十四村就建起了当时全国唯一的一家村办乳品厂。

在优势资源的吸引下,该村先后建成了甜蜜素厂、柠檬酸厂、节粮饲料厂等,其中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富华集团,先后成功引进了多家国内外大型企业,建成了中国富华国际生态产业园,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顺势而兴,开工建设了150万吨玉米精深加工、富华生物药业、富华吉本庄60万吨JBc生物菌饲料和20万头无公害生猪养殖等一批项目,一年税收上亿元,安置就业3600多人,该村26名村民坐上厂长的宝座,98%的劳动力进入村办企业上班,成为二、三产业工人。

兴十四村以工业反哺农业,反哺二产和三产,全村农田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水利化建设、节水化喷灌、生态化发展,林业实现了生态化建设,牧业实现了专业化养殖。

现代生态农业游、工业游、拓荒文化游,农家文化乡土人情游等旅游项目受到热捧,也为村民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村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切实得到了实惠  

   

兴十四村坚持以工业反哺农业、反哺农民,积极发展全村各项社会事业,始终为村民干实事办好事,让村民真切享受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带来的极大实惠。

全村1981年就实现了住房砖瓦化、楼房化,XX年以来农户住上了别墅,户均居住面积平方米,实现了住宅别墅化。

每栋30多万元的别墅均收村民10万元,村集体补助20多万元,产权给个人,村民得到了很大实惠。

兴十四村还建起全省一流的村级小学教学楼,对儿童入托和入学,对学生的课本和冬、夏两套校服都实行免费,对在县城中学读书的学生免费专门接送,对考入中专以上学校的学生给予奖励;

建起了高标准的卫生所,村民小病不出村,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到村文化宫学习,去村史展览馆参观,利用文化休闲广场和体育器材等场所和设施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村极文化事业丰富多彩、日益繁荣。

全村自来水免费供应;

逢年过节向全体村民免费发放各种生活物资;

对村民实行了退休制度,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完善。

  二、甘南兴十四村发展给我带来的感受  

  这次考察“龙江第一村”,让我看到了未来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前景,给予我无限的遐想,更激发了建设好我乡新农村的干劲和信心。

通过学习我们从不同侧面了解到兴十四村人艰苦创业,团结奋斗,开拓进取,致富争先的精神。

以村支书付华廷同志为首的村党支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永争一流,超前奋进的精神。

我们认为兴十四村能够发展到今天,关键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带头人。

在既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铁路线、不沿大中城市,也无矿产资源的东北偏僻荒村,在几十年间成为能成为“龙江第一村”,关键是党总支一班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积极开拓致富新路子,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结果,他们也因此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称赞和支持。

  二是产业化破解了“三农”问题。

产业化是破解“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

从农业机械化、农区工业化到农民城镇化、农宅别墅化,兴十四村所走出的正是一条农副产品就地转化的产业化发展之路。

农业生产集约化经营旱涝保收,农产品加工转化升值,大部分农民脱离了土地进工厂,鼓了腰包,转了身份。

这种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模式,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个良好载体。

  三是勇于创新是该村发展的不竭动力。

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甘南十四寸自己组装拖拉机,“全国首个村办乳品厂”、“全国首个村办柠檬酸厂”……这一项项第一,一个个创举,正是兴十四村解放思想的结果,也正是在这种敢于试探,敢为人先的精神推动下,兴十四村才有了迈大步,创奇迹的可能。

  三、甘南兴十四村发展给我带来的思考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使我感受到兴十四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起到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坚持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紧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增加科技含量,探索出了一条农副产品就地转化的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实现了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破解了“三农“难题。

兴十四村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学习考察的经验和我们某乡的实际,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建设一个好班子选好带头人。

乡镇工作基础在农村,重点也在农村,村党支部、村支书处在最基层,党的农村政策靠他们贯彻,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靠他们带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靠他们沟通,党的威信靠他们树立,党的形象靠他们体现。

经验表明,群龙无首难治水,引路要靠带头人。

农民要致富,关键在支部,有个好班子,有个好的带头人。

今后我乡应着力在“选、肓、管、备”四个环节上强化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支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相对稳定的村党支部班子和后备人选。

一是选群众信得过的能人。

在乡村换届活动中,我乡按照个人自荐、群众举荐、党委考察的方式已经选准了一批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后备班子成员,并成功选出“两委”班子成员66名,团委班子51名,妇代会成员51名,村监督委员会61名,后备干部50名。

二是加强村两委班子能力的提升。

选好人更要培养人,今后应重点加强村两委班子奉献意识、依法治村、致富能力等内容系统的培训。

同时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组织村两委班子到外地参观学习,提高他们掌握运用发展市场经济的技能和本领,增强其服务群众发展生产的能力。

三是强化村两委班子管理。

今年我乡已率先在全县推出“一定双评三公开”制度,加强对村两委班子的实际政绩考核、推行民主化管理,政务财务等群众关心的各项事务实现全公开。

在具体工作中推行干部坐班制度,三日合一制度,激发村两委班子干事的热情,逐步建成一个政治强、作风正,思想解放、勇于开拓,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党支部和带头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要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费是基础,发展是核心。

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

今年我乡积极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寻求新突破,发散思维,发挥优势,努力培育村集体经济增收亮点。

一是在特色种殖上下功夫,培育村集体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今年我乡除对部分集体土地对外承包外,鼓励各村自主经营,种植黑加仑等经果类作物种植。

过去村集体地对外承包在150元到200元左右,种植黑加仑每亩地不仅可以享受县财政每亩地连补三年300元的补贴政策,乡财政每亩地还补助100元,再加上前期部分果树挂果和间作套种苜蓿,马铃薯等作物,使每亩地的效益成倍增长。

二是在探索经营模式上下功夫,培育村集体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乡灵活利用上级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在乡政府所在地建设门面房14个,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工程完工后,对门面房进行集中出租或由村委会自行经营商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三是在借助外力上下功夫,培育村集体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同“三联共建”单位签订帮扶协议书,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予以扶持,帮助各村重点做好集体土地流转、特色种养殖、企业扶持、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等工作,拓宽村集体经济发展渠道。

  要围绕资源优势抓好产业调整。

一是全面构筑增水、节水体系。

我乡将紧紧围绕“向工程要水、向地下要水、向科技要水”的节水增水思路不动摇,精心谋划、合理调配、科学管理,确保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向工程要水:

力争在吐尔洪水库上游地段新建一座小型水库,并进一步完善南北干渠、各支系渠道防渗建设,该工程如能实现,可有效解决因水制约农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向地下要水:

目前全乡共有机井40眼,合理布局在吐尔洪盆地各农业生产用地,按照适度开发、利用的原则,今年再新增8眼机井。

向科技要水:

加快实施节水灌溉工程。

目前全乡节水灌溉面积达万亩,今年按照每亩地补400元的补助标准再新增节水灌溉面积6000亩,使耕地节水覆盖率达到50%,并利用2-3年的时间实现节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

通过节水灌溉的实施,有效缓解吐尔洪盆地内农业灌溉缺水的历史问题,并使农牧民人均增加纯收入250-300元。

二全面构筑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实施万亩良种小麦、万亩黑加仑、万亩马铃薯种植工程。

依托黑加仑、马铃薯种植分别成立黑加仑、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并通过招商或项目资金投入120万元新建500吨速冻库一座,投入70万元新建马铃薯保鲜库一座;

对原有淀粉厂实施技改,达到生产1万吨原料的目标;

积极推广黑加仑与马铃薯套种,实现土地双向收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和土地产出率。

三是全面构筑旅游开发体系。

随着可可托海国家 5A 级景区的创建成功,在通往景区的必经之地,某乡野鸭湖西侧打造一处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高标准农家乐接待区,以各农家别院为接待点,强推民族刺绣等特色旅游产品、纪念品的开发、销售,叫响纯生态旅游吃食土鸡、野鱼等产品品牌,传播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情文化,使其成为地区大旅游环线中高品位的旅游接待村。

四是全面构筑企业支撑体系。

XX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砖厂、石材厂各1个;

积极引进厚德矿业开发公司落户我乡,开发哈拉乔拉铁矿,在扶持企业发展增加税收的同时,强化本地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确保入乡企业用工雇用本地劳动力数量占80-90%以上。

  要科学地推进新农村的各项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上抓起,科学、系统地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

今年,结合整治乡建设和“两居”工程,整合资金投入1000万元打造吐尔洪整治乡,重点完善和新建5000㎡市场改造工程,拆除沿街危旧房屋67幢;

完成街道绿化10000㎡、人行道1XX㎡、护栏 3000米 ;

新建一个农牧民休闲公园广场;

新增路灯100盏;

彻底治理乡容村貌脏、乱、差问题;

投入60万元继续实施集中供热工程;

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实施集中排污工程;

按照“三集中”原则,以乡政府驻地吐尔洪村、阿克哈仁村及4个贫困村为重点,完成安居富民工程300户;

完成定居兴牧工程57户;

整合资金投入130万元,在哈拉吉拉村再新建一座人畜分离养殖小区,新增定居兴牧工程40户,将该村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雅、适宜居住的定居兴牧示范村。

  要以民生为本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深入开展综合治理和“平安”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人防、物防和技防体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积极推行数字电视工程。

新增干部周转房32套。

XX年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新农保工作XX年实现全覆盖。

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完成中低产田改造3000亩;

完成340人低收入人口脱贫。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和农牧民生产观念。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结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荒山造林和绿色通道等项目,抓好生态建设,促进我乡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在今后工作中我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立足实际,结合区域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思路,继续真抓实干,挖掘发展潜力空间,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亮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