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781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4节 光的折射Word下载.docx

1.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解释有关光的折射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激光灯、半圆形玻璃砖。

学生:

激光灯、可折屏、半圆形玻璃砖、水槽、筷子、快餐杯、模型鱼、铁丝。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用科学漫画“眼睛受骗”导入新课

 

[漫画导入]如图所示,清澈见底,看起来不过齐腰深的池水,不会游泳的小明就贸然跳下去想洗个凉水澡,哪曾想池水却很深而淹过了小明的脖子,于是他惊慌失措,大呼救命。

【设疑】小明之所以差点被淹死就是因为眼睛受骗的缘故。

为何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呢?

(设计意图:

以生动形象的科学漫画导入新课,激趣诱思,亲切自然。

[板书课题]§

4.4光的折射

观看漫画

思考:

为什么池底看上去很浅,而实际却很深呢?

知识点一:

折射现象

1.概念

2.光的折射光路图

[观察实验]在盛水的玻璃水槽中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画一画]根据实验情景在白纸上试着画出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光路图(如图)。

[归纳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路径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温馨提示]光线必须是斜射时,传播方向才会发生改变。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

[实验验证]在盛水的玻璃水槽中滴几滴牛奶,用激光笔将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课件展示]类比光的反射认识光的折射家族成员: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

找一学生在黑板上画图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光的折射概念。

类比学习光的折射的家族成员。

认识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

知识点二:

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中

的规律

探究折射光路的可逆性和从水(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的规律

[温故知新]回忆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

[提出问题]当光从空气进入水(玻璃)中,光的折射遵循什么规律呢?

[引导点拨]光的反射定律描述了三线两角的关系。

同理,我们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仍从三线关系与两角关系两个角度进行探究。

[实验探究]如图所示,让一束光从空气射入半圆形玻璃砖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玻璃砖中的径迹。

实验一:

使一束光贴着刻度盘沿某一角度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O点,经玻璃砖折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

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多做几次,将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次数

入射角∠i

折射角∠r

1

2

3

实验二:

刻度盘是用两块半圆形板连接起来的。

把其中的一个半圆形板向后折,还能看到折射光线吗?

实验三:

让光垂直射向玻璃砖,玻璃砖中光线沿什么方向前进?

[归纳总结]

(1)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

(3)垂直入射时折射角等于零。

简记为:

三线共面、两线分居;

两角不等,空气角大;

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板书]光的折射规律内容(略)

[探究实验]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设疑]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那么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否也可逆呢?

[观察实验]让光逆着折射光的方向从玻璃砖射入空气中,观察折射光线从哪里射出?

并观察该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的方向有何关系?

[板图]光路的可逆性

探究光的折射的特点采用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同时领略了折射现象的美妙。

口述光的发射定律:

简记为“三线两角”。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认真观察现象,记录数据。

分析数据和现象汇报成果。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观察现象,通过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汇报结论:

1.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光从空气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知识点三: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过渡语]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现在我们就来做几个小实验,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释。

[实验一]将筷子放入快餐杯中,观察此时的筷子,再将水注入杯中,水注入足够后,再观察此时的筷子。

[实验二]鱼在水中的位置模拟实验。

在水中放一个小鱼的模型,在水槽边固定一个观察管,转动观察管,使观察管刚好位于瞄准的方向,然后保持观察管的方向不动,从观察管中插入一根直铁丝,看能否扎到鱼,再往水槽中注满水,重复上述的实验步骤,此时从观察管中插入的直铁丝能否扎到鱼?

[现象解释]

水中的物体为什么变浅:

学生阅读课本或查阅资料说出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海市蜃楼的形成原因:

[延伸拓展]

水中的鱼看到岸上人位置变高还是变低呢?

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体验光的折射在生活中产生的一些现象,让学生举例目的在于从物理走进生活,学以致用,也是新课改精神的体现。

学生实验,观察两次的实验现象:

注入水后,筷子看起来变成弯折的了。

从池底一点A射向空气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下去,觉得好像是从水中的A′点射来的,眼睛看到的是A点的虚像A′,A′在A的上方,池底由无数个点组成,所以池底看起来升高了,池水就变浅了..盛了水的碗看起来变浅,也是这个道理。

观看多媒体

思考

放在水中的铅笔变弯;

玻璃砖使尺子折断;

海市蜃楼;

想一想议一议

【盘点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师生共同解决引入中“眼睛受骗”的疑惑。

学生交流讨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

【课堂检测】

教师巡视点评

完成检测题(见附件1)

【家庭作业】

完成课本84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

一、光的折射:

1、概念: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路图:

二、光的折射规律:

1、三线关系:

(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

2、两角关系:

两角不等空气角大

3、垂直入射方向不变

4、光路可逆

三、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池水变浅

筷子“折断”

海市蜃楼

【教学反思】

一、案例中的“亮点”

1.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引入新课,课上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内和小组间交流讨论,汇报得出光的折射的特点。

教学设计能够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具体优点如下:

2.自学学习和自主探究等学习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探究能力、团结协作意识,以及创新精神。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充分发挥视频资源和网络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新知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1.由于本节实验进行分组探究,由于人数较多,学生实验习惯较差,课堂纪律需要加强,教育学生利用实验器材有效的进行探究学习。

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

2、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处理的仓促,主要对前面的探究用时较多,造成前松后紧的现象,应该从一开始就注意时间的合理分配,否则对后面利用光路图解释水中物体变浅,有种水过地皮湿的感觉。

附件1:

达标检测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2、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3.如图已给出了折射光线,请你结合光的折射规律大致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

4.站在清澈的湖边常常可以看到水中鱼儿在白云里穿梭的景象。

人看到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而形成的像,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

5.从岸边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位置与实际位置不同。

下列模型能解释此现象的是()

6.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

当光由空气沿半圆玻璃砖边缘垂直射入圆心处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如图所示,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

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当入射角达到   °

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