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781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湖北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

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社会风习去做事,对自己所做之事毫无觉解,其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一个人所做的事,动机是利己的,其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其人生境界就是功利境界。

一个人自觉他是社会整体之一员,自觉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所做的事都有道德意义,其境界就是道德境界。

一个人的理解超乎社会整体之上,即宇宙,觉解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还是宇宙的一员,即孟子所说的“天民”。

他自觉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觉解其中意义,这就是天地境界,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依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由于生活的复杂,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主客观处境中也可能有不同的心灵境界,从而出现多重人格。

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使人生处于不同的意义与价值的网络中。

人们的价值观念离不开他对存在的观念。

存在的多重性使得境界有了差别:

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心灵境界、艺术境界、道德境界、宗教境界,以及存在与人性相结合于其巅峰的至人之境,即不可思议、玄之又玄的境界。

它们之间有着互动的关系,而不一定是直线递进的关系。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道家和佛家追求的精神境界并不完全一致,但他们都想超越各自所处的喜实状态,而进入一种他们追求的状态之中。

B.道家追求艺术天地,追求精神的逍遥与解脱,他们的内在境界表现为飘逸洒脱、高洁绝尘的风骨神韵。

C.境界是一种精神性的理想追求,我们每个人都能进入一层新的境界,境界是可以一步步提升的,直至达到最高境界。

D.程颗的《秋日》诗把儒、道、禅三者的特性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我们可以从中体会中国哲学的境界。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其中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属于较高层级的境界,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这两种境界。

B.根据冯友兰的观点,自然境界应该是最低级的境界,一个人若只按本能做事,完全不去思考所做的事的意义,他只达到了自然境界。

C.根据冯友兰的观点,一个人做事以私利为驱动,那么他只是达到了功利境界:

当他以社会利益为出发点做道德的事时,他就达到了道德境界。

D.孟子所说的“天民”和冯友兰所说的达到天地境界的人是一类人,他们自觉为宇宙的利益做事,他们的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存在的多重性使得境界可以有很多种,这些不同的境界之间是互相联系的,既存在直线递进关系,也存在互动关系。

B.境界不是玄妙不可捉摸的,只要能坚持自己的文化思想,按照它去做平凡的事情,有所创造,我们就可以说这是达到了一种境界。

C.生活是复杂的,我们生活的外部环境在不停改变,自身的心境也在不停改变,所以同一个人会出现不同的心灵境界。

D.儒家的境界是“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所以儒家的境界能够包容道家、佛家,三者的境界才能融合在一起。

【答案】1.C2.A3.D

【解析】

1.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C项,“我们每个人都能进入一层新的境界”错误,文中第一段中说“只要我们觉解它的意义,就进入了一层境界”,可见进入自己的境界是有前提条件的,要能“觉解它的意义”才能进入一层境界。

2.试题分析:

题中A项,扩大范围,“哲学的任务就是帮助人达到这两种境界”的限制条件是“照中国哲学的传统”。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3.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D项,因果关系错误,且“儒家的境界能够包容道家、佛家”于文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野外理发处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

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

起初剃头司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

我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画图来。

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

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

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

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

但我看来,适得其反:

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

因为在姿势上,剃头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

听说今春杭州举行金刚法会时,班禅喇嘛叫某剃头司务来剃一个头,送他十块钱,剃头司务叩头道谢。

若果有其事,我想当他工作的时候,“活佛”也是默默地把头交付他,任他支配的。

被剃者不管是谁,都垂头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

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

被剃的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

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

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

独有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

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

我很同情于这被剃者:

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涂上肥皂,弄得他淋漓满头;

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

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转头去。

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

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

我们岸上这位被剃头者,耐力格外强:

他的身体常常为了适应剃头司务的工作而转侧倾斜,甚至身体的重心越出他所坐的凳子之外,还是勉力支撑。

我躺在船里观看,代他感觉非常的吃力。

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

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

等到妥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

这被剃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

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

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稳固了全图的基础。

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有上述的两大效用,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

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

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

剃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

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

船主人给十个铜板与小杂货店,向他们屋后的地上采了一篮豌豆来,现在已经煮熟,送进一盘来给我吃。

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来看。

“啊,画了一副剃头担!

”他说:

“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

捉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

”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的船主妇接着说:

“先生,我们明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景致!

”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

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闲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妇人;

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

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

我很同情于她的一片苦心。

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

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

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梢去做夜饭。

1934年6月10日作

(有删改)

【注】丰子恺:

中国淅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数文家、画家、文学家、美术与音乐教育家,主要作品有《缘堂随笔》、画集《子恺漫画》等。

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1926年9月30日,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乘船野游而闲极无聊时看到一个剃头司务在野外剃头的情景,于是作了一幅画并写了篇文章,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观察力之强。

B.作者创作的“野外理发处”漫画,体现了他率真洒脱的性格特征、善于捕捉绘画素材的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C.文末“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一句体现了作者绘画的观点,即绘画中的A物未必都应该是优美华丽的人,也可以是普通人。

D.文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来表现物特点,语言妙趣横生,引人人胜。

5.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6.作者对普通劳动者的情感是怎样的?

在文中作者是通过哪些行为来表现这些情感的?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A5.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语言雅俗结合,表现剃头司务工作的认真、细致,体现了剃头司务在剃头这一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6.

(1)作者对普通劳动者是尊重和赞美的。

(2)①作者认为剃头司务剃头是一幅极好的写实派西洋画,并以剃头司务为绘画主体画了一幅画。

②吃着船家煮的豌豆与船家夫妇闲谈。

(每点2分)

4.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

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D项考核手法,其余选项考核内容,其中A项,“闲极无聊”错误,从原文“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比较悠闲,而不是“无聊”。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赏析文中的语句,首先要明确其表达技巧,两个“好像”说明语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剃头司务比作雕刻家和屠户。

其次要根据关链词句分析表达效果,“提起精神做工”表现了剃头司务工作的认真态度,“雕刻家正在制作”表现了剃头司务工作的细致,“屠户正在杀猪”表现了剃头司务在剃头这一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等。

明确了这些,便不难得出答案。

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6.试题分析:

本題考查探究能力,作答时要注意分析两个问题,一是文中的“普通劳动者”指谁,二是作者对这些人做了哪些事情。

文章开篇写作者在船上发现了“野外理发处”的美,然后以剃头司务为绘画主体画了一幅画,并且认为剃头司务在剃头时有绝对的权威等:

文章结尾部分,写作者吃着船家送来的豌豆与船家夫妇闲聊。

再结合文章写于20世纪30年代这一背景,思考一般人对剃头匠、船夫态度,据此分析作者的情感,不难得出“尊重、赞美”等要点。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经世一书生

1932年1月,陈训慈出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

深受浙东经世致用精神熏染的陈训慈,不愿意做名流式的馆长,上任伊始,便对图书馆的功能做出了新的定位。

他说:

“我们绝不应再不辨现代图书馆与昔日藏书楼的多方面之区别。

民众图书馆不是静的储书之所,而是动的流通图书的中心;

不是被动的应人之需,而是自动的设施教育;

不是一部分知识较高者的消闲之所,而是社会全民的受教育场所。

”他倡导藏用并重、公藏公用思想,这种认识也成为当时图书馆学界的共识。

陈训慈在浙江省立图书馆文献资料建设上格外用心。

仅1932年一年,就为馆里购买中文书籍4770册,其中包括多种古籍善本。

特别是从余杭王寿岚处购得文澜阁《四库全书》原抄本《欧阳文忠集》五册,为古籍善本难得之补购。

此外,他还通过编目、新书提要、中心陈列、举办展览和讲演等多种方式来亲自指导阅览,导扬学风;

并实行“通年日夜开放”制度,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时间与阅读便利。

陈训慈任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期间,先后邀请了马寅初、庄泽宜、钟敬文等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来馆讲学。

讲座内容丰富多样,除学术外,还包括民众迫切关心的现实问题。

出任馆长不久,陈训慈创办了《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开图书馆倡学术之先河,其旨趣为“研究讨论,以实施辅导县市之职责;

提倡读书,以期成学术救国之大愿”等。

后又创办了倡导读书救国、研究中国学术的《读书周报》《文澜学报》及《图书展望》。

这些刊物中,陈训慈常自撰文稿并协同编校,尤其是《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和《图书展望》两种,几乎每期都能看到陈训慈的长文或短评。

正是由于这种与读者最大程度上的广泛联系,“那时甚至在钱塘江上的渡轮上也可以看到浙江省立图书馆提供的图书”。

早在一·

二八事变之际,陈训慈就认为:

“珍护图籍之心,应与保我土地无异。

而职司文化机关者,亦宜策万全之道,以防患于未然。

”抗战全面爆发后,沪杭线上时有敌机骚扰,他马上意识到文澜阁《四库全书》等珍本典籍可能会有危险。

为防止《四库全书》被炸,他让总务组赶制木箱,以便及时搬运。

1937年8月4日,陈训慈等人将文澜阁《四库全书》等善本典籍140箱和善本书88箱,通过雇工“数百挑夫”,以“二人共肩一箱”的方式搬到了“地处群山围绕中,旧屋不显”的富阳渔山石马头村赵坤良家,“可望不致遭损”。

随着局势的恶化,临时存放于此的《四库全书》的安全成为一大问题,而对尚未搬离杭州的那些书籍,陈训慈也是念念不忘。

但是,不管是从杭州运书出去还是从渔山将《四库全书》等典籍运至他处,经费和交通工具都是重大难题。

多次向主管部门争取经费无果,无奈之下,陈训慈只好拿出自己微薄的积蓄,并不断寻求友人的帮助。

经过不懈的努力,《四库全书》等善本得以安全转运,为后来辗转艰辛搬迁至贵阳地母洞和重庆青木关奠定了基础。

在保护文澜阁《四库全书》等珍本书籍的同时,陈训慈还特别关注宁波天一阁藏书的保护。

抗战前夕,他曾数度奔走于天一阁藏书楼,不断为阁中珍本书籍的藏运提出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陈训慈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专任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图书资料室主任,主要负责图书的整理与排架。

在这样一个平凡的岗位上,陈训慈埋头苦干了12年。

对此,很多亲友颇为诧异,也为他鸣不平。

而他却说:

“具体工作也要有人做,服从组织分配是任何一个大小干部的本分。

(摘自吴忠良《经世一书生》)

相关链接

在1930年至1945年8月的15年间,中国典籍被劫往日本的共计二万三千六百七十五种,合二百七十四万二千一百八册,另有二百九箱,内装不计其数。

(严绍璗《汉籍在日本的流布研究》)

又为运书款绌,已向张晓峰借二百金,自垫二百金,今悉罄。

无以应挑工工资,乃往访振公,仅借得六十金,应付颇不易。

(《陈训慈日记》)

正是由于他的工作,中国图书馆已初现社会文化的形态,显示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为现代图书馆文化走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王效良《近代图书馆事业的耕耘者——陈训慈先生》)

7.下列关于陈训慈为现代图书馆文化走向提供的有益启示,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改变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变“藏”为“用”。

B.首开图书馆倡学术之先河,推进社会学术风气。

C.举办学术讲座,促进读者与图书馆的广泛联系。

D.购买新书,通过编目等方式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陈训慈对现代图书馆的功能做了全新的定位,突出了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当时,这种思想获得了图书馆学界的广泛认可。

B.陈训慈创办了多种刊物,开图书馆创办刊物之先河,而且还自己投稿,参与编校,每期上几乎都有他所撰写的长文或者短评。

C.陈训慈致力于珍本书籍的保护,一·

二八事变之际,他让总务组赶制木箱,并举债筹资,将大量珍本书籍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D.陈训慈任职浙江省立图书馆馆长期间,恰逢时局艰难,他辗转奔走,为浙江省立图书馆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同时却又淡泊守静,不计名利。

E.本文选取陈训慈一生中的某个阶段作为行文中心,围绕其对图书事业的倾心付出,展示几个细微的片段,有详有略,折射出了传主不凡的人格与精神。

9.陈训慈一生倾心于图书馆事业,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原因。

【答案】7.D8.AE

9.陈训慈倾心图书馆事业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深受浙东经世致用精神熏染。

②认识到图书馆承担着社会教育功能。

③珍爱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痛心典籍的流失。

④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国情怀。

7.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题干强调的是陈训慈为现代图书馆文化走向提供的有益启示,也就是陈训慈的观点或做法具有的开创性。

D项,不能体现出开创性。

8.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B项,“开图书馆办刊物之先河”错,原文是“开图书馆倡学术之先河”:

另外,原文的“几乎每期”仅指《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图书展望》两种。

C项,时间有误,“赶制木箱”搬运善本的事件发生在1937年,并非“‘一•二八事变’之际”。

“悉数转移”也不对。

D项,“淡泊守静,不计名利”主要表现在新中国成立后。

9.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陈训慈一生倾心于图书馆事业的原因,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深受浙东经世致用精神熏染的陈训慈,不愿意做名流式的馆长,上任伊始,便对图书馆的功能做出了新的定位”“民众图书馆不是静的储书之所,而是动的流通图书的中心;

不是一部分知识较高者的消闲之所,而是社会全民的受教育场所”“珍护图籍之心,应与保我土地无异。

而职司文化机关者,亦宜策万全之道,以防患于未然”“正是由于他的工作,中国图书馆已初现社会文化的形态,显示其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为现代图书馆文化走向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概括答题要点。

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下列小题。

余珊,字德辉,桐城人。

正德三年进士。

授行人,擢御史。

庶吉士许成名等罢教习,留翰林十七人。

珊以为滥,疏论之。

语侵内阁,不纳。

巡盐长芦,发中官奸利事。

为所诬,械系诏狱,谪安陆判官。

移知澧州。

世宗立,擢江西佥事,讨平梅花峒贼。

迁四川副使,备兵威、茂。

嘉靖四年二月应诏陈十渐:

纪纲之颓,风俗之坏,国势之衰,外裔之强,邦本之摇,人才之凋,言路之塞,邪正之淆,君臣之暌,灾异之臻。

“此十者,天子有一,无以保四海。

陛下圣明,何以致此,无乃辅弼召之欤。

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愿亟去其人,更求才兼文武如前大学士杨一清,老成厚重如今大学士石珤者,并置左右,庶弊政可除,天下可治。

臣又闻献皇帝[注]好贤下士,容物恕人,天下所共知也。

今议礼诸臣,一言未合,辄以悖逆加之。

谪配死徙,朝宁为空。

此岂献皇帝意?

非其意,虽尊以天下,无当也。

陛下何不起而用之,使骏奔清庙,以慰献皇帝在天之灵哉!

”疏反覆万四千言,最为剀切,帝付之所司。

其所斥辅弼第一人,谓费宏也。

珊律己清严,居官有威惠。

外艰归,士民祠之名宦。

后副使胡东皋谒祠,独顾珊叹曰:

“此吾师也。

”服阙,以故官莅广东。

终四川按察使。

【注】:

献皇帝:

兴献王朱祐杬,明宪宗之子,明世宗嘉靖帝的生父,被追封为兴献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B.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C.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入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D.窃见今日之为/辅弼第一人者徒以奸佞/伴食怙恩/致上激天变/下召民灾/中失物望/臣逆知其非天下之第一流/而陛下乃任信之不至于鱼烂/不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诏狱,是皇帝直接监管的监狱,罪犯多是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的高级官员。

B.内阁,我国古代中央政务机构,最早出现于明朝,由明成祖朱棣设立,其最高领导称首辅。

C.四海,古代认为中国的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用来指称天下、国家。

D.服阕,古代守丧期满除去丧服。

古代为官者家人去世时,要守丧三年,期间不能任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珊直言敢谏,不惧权威。

他做御史时敢于进言,冒犯了内阁;

他做四川副使时,应诏进言,直指朝廷存在的十种潜在弊端。

B.余珊早年官微,言轻招祸。

他批评朝廷任用的官员过多,建议不被采纳;

他揭发宦官谋取私利,反被诬陷,遭牢狱之灾。

C.余珊奉诏上奏,态度鲜明。

他在奏章中指出当朝首辅费宏不称职,建议尽快除去他,也指出应善待重用杨一清、石珤等人。

D.余珊恩威并施,受人爱戴。

他为官威严而有恩惠,士人百姓将他列为名宦,为他立了生祠,副使胡东皋曾到祠堂拜谒,尊奉为师。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