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805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5 有趣的测量2文档格式.docx

本节内容属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长方体

(二)”最后一节的内容:

有趣的测量(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经历测量芒果、石头、水瓶的体积的实验过程,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渗透转化的思想。

  2、握不规则物体的测量方法,并能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践与探索过程中,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掌握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2. 灵活运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决实际问题。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知识,了解了容积的内容的基础上呈现的。

要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求法,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渗透了转化的思想。

四、教学建议: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经验和具体方法,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周末老师在整理房间的时候,从柜子里发现了一个魔方,我特别喜欢。

从数学的角度来讲,魔方是一个什么样的物体?

(正方体)

怎样求出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呢?

(板书:

V正=a³

它的棱长是10cm,体积是多少呢?

(1000cm³

2、除了正方体,你还会求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

V长=abh)

3、像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样,都能够直接通过公式求出它们的体积,这样的物体,我们把它们叫做“规则物体”。

规则物体)

4、现在请同学们再观察老师手中的魔方,它还是正方体吗?

(旋转一下)那它是什么形状的物体呢?

像这样,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具体形状的一类物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称它们为“不规则物体”。

不规则物体)

5、现在这个魔方的体积是多少呢?

(还是1000cm³

)你是怎么想的?

转化)

【设计意图:

我用正方体魔方引入,把本节课主要用到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为后面的实验做铺垫,同时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魔方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体。

再看,现在老师手中拿的这个芒果也是一个不规则的物体,我们能直接把它转化成规则的物体吗?

那它的体积是多少,又该怎样求呢?

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有趣的测量,共同来研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二、新授

(一)测量芒果的体积

1、你想怎样测这个芒果的体积呢?

(学生汇报)

2、桌面上,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两种测量工具:

量杯和一个长方体容器。

你认为选择哪一种测量工具,能够很快地求出芒果的体积?

为什么?

(选择量杯,因为它有刻度)

3、这样做确实能比较快的求出芒果的体积,你来看(ppt演示)

量杯中装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这300mL指的是什么?

(水的体积)

仔细观察,将芒果放入水中后,水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

那么,现在的400mL指的是什么?

(水和芒果的体积)

现在,你知道芒果的体积是多少吗?

100是芒果的体积,它也是什么的体积?

(上升的水的体积)

4、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借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转化。

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呢?

(将芒果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芒果转化成了规则的圆柱体)

5、像刚才这样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排水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实验:

用量杯和水试一试、测一测芒果的体积。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观察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初步的明白应用转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上升部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测不规则物体体积的基本方法。

(二)测量石头的体积

1、现在老师也想进行一次测量,我想测的是这块石头的体积。

我应该选择什么工具来测量呢?

(选择长方体容器,因为石头太大了)

2、用这个长方体容器怎样求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呢?

在小组内和你的同伴说一说。

(讨论后,学生汇报)

3、在测量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强调:

要从里面测量)

  出示数据:

长25cm,宽18cm,水面高度8cm。

慢慢将石头放入水中,观察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样放行不行(竖着)?

(石头没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头已经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据屏幕上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

(学生动笔计算)

5、刚才,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测得了这块石头的体积。

  在这次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了什么?

(将石头的体积转化成了上升的水的体积,也可以说是将不规则的石头转化成了规则的长方体)

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教师调换实验用品进行第二个实验,把量杯换为长方体容器来进一步探索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学生有了第一个实验的基础,会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为可计算的长方体的体积,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适时强调,测量时要把石头完全浸入水中,才能应用转化的思想求体积。

6、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能够测量出这块石头的体积吗?

(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运用)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其他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

7、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学家阿基米德就曾经用过刚才同学们说到的方法帮助国王解决了一个难题,出示“数学万花筒”,学生读。

(三)测量苹果醋瓶的体积

1、现在你们想不想亲自测量一下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机会就在眼前,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苹果醋。

在大家动手之前,请你先猜猜看“这个瓶子的体积是多少?

(净含量:

260mL)

2、现在就动手来验证一下吧。

将记录填写在实验报告单中。

实验报告单

  长方体容器的长

  长方体容器的宽

  放入前

  水面高

  放入后

苹果醋瓶的体积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学中“做”比“知道”更重要。

数学活动课要把握好实践活动的时机,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设计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发挥;

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去动手。

3、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又完成了一次转化,谁能来说一说?

(四)总结

  通过这几次的实验,我们发现:

不管是“排水法”还是“溢出法”,实际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转化,是将什么转化成什么呢?

(将不规则物体转化成规则物体)

使学生明确“转化”思想的实质。

三、质疑

看书46,47页,对于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四、课堂练习

(一)填空

1、一个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个零件后,量杯水面刻度450mL,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2、一个长方体容器装满水,底面长8dm,宽5dm,高3dm,放入一个不规则物体后,溢出30升的水,这个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

3、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3分米,宽2分米,高5分米,里面装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块小长方体放入水中,小长方体的长是10厘米,宽8厘米,高5厘米,上升的水的体积是()。

【练习目的:

强化“转化”思想的实质。

(二)解决问题

  第一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4dm,宽2dm,放入一个石块后水面上升了0.5dm,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正方体的容器,棱长20厘米,现装有深度为5厘米的水。

在放入一个物体后,水面上升到8厘米,放入物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练习目的:

通过对比练习,由直观到抽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益。

第二组

1、一个长方体容器,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10厘米。

将一块铁块放入容器中,装满水,再将铁块取出,这时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厘米,这块铁块的体积有多大?

 2、一个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当放入一个长方体后,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长方体长8分米,宽2分米,求高是多少厘米。

3、一个棱长为15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内水深8厘米,浸入一个不规则的钢块后,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厘米处,这个钢块的体积是多少?

 

 【练习目的:

由浅入深,层层深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全过程,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五、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生活中有许多不规则的物体,我们可以把它们转化成规则的物体来计算出体积。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往往需要我们用一种变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练习:

那么,你能想办法测出一粒黄豆的体积吗?

  一粒黄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们很难看出水面的升高情况,也就很难算出它的体积。

我们可以先测量出一定数量的黄豆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数量,就能得出一粒黄豆的体积了。

七:

板书设计:

有趣的测量:

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规则物体的体积

  V正=a³

芒果的体积上升的水的体积

  V长=abh石头下降

  瓶子溢出

八: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小实验,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实践,共同探索,在活动中探究求不同的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经历数学研究的过程,获得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

不规则的物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发现、验证并运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目的在于通过本节课使学生明白任何一个想法都应当通过亲身的实践去验证才能够得到结论再加以应用,这是一种很严密的思维过程,也是现在孩子缺少的一种思想。

并在理解“上升的水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体的体积”的基础上,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本节课的难点。

不足:

在指导学生实验操作时,耽误了一些时间,使得我在后面练习是时间很紧,我想如果在学生实验操作时能把时间压缩几分钟,用到后面的练习,我想效果也许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