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82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庭氛围对幼儿教育的影响Word格式.docx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联系起来的情感共同体,每个家庭都有其特定的氛围。

所谓“家庭氛围”,是指在家庭环境和家庭成员中成长并经过长期积累而产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心理情绪状态和环境气氛。

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家庭环境条件、成员间的关系、语言、行为和感情等都对幼儿的熏陶和感化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价值和作用。

由此可见,家庭氛围是多维度、多层次的,它主要包括四要素:

家庭情感氛围、家庭民主氛围、家庭秩序氛围和家庭文化氛围。

二、家庭氛围对幼儿的影响

“教先从家始”,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人才成长的源头,其教育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孩子整体素质的发展。

我国古代就不乏教育子女的佳话美谈,像“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参教子”等,至今家喻户晓。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庭的方方面面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以及其人格的塑造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脑重量400克,达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个月迅速发展为50%,1岁达66%,3岁达80%,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也就意味着:

宝宝三岁的智力、体能、个性能已经定型80%以上。

而同时0-3岁还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事半功倍。

而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

“幼儿受教于家庭的教训,虽微细致,往终身而不忘。

”由此可见,家庭氛围是实行幼儿教育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如何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1、父母应创造融洽的家庭情感氛围

家庭中的情感氛围主要是由家庭中的夫妻关系所造成的,也受家庭全体成员的影响。

家庭中的夫妻关系会对家庭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继而影响幼儿的心理、性格、习惯等的形成和发展。

母亲是家庭的重要成员,也是家庭情感氛围的创造核心,在营造氛围的过程中,处理好与丈夫之间的关系是首要的任务。

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学会认识世界的。

爱是家庭关系最基本的情感,如果夫妻能够相亲相爱、和睦相处,那么幼儿就能从父母的爱情中感受到温暖,从周围的环境中感受温暖。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

“夫妻间的和睦是成功地教育儿童的首要条件。

”父母的言行举止和情绪状态,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行为、道德、个性产生千丝万缕的影响,因此,父母要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表现出高兴、快乐、乐观向上的积极情感,这不仅能使幼儿生活在融洽的家庭氛围中,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悦,产生主动向上的积极情感,而且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榜样,对孩子学习情绪、理解情绪和处理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次,亲子关系的和谐也是影响家庭情感氛围的重要因素。

所谓亲子关系一般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是幼儿所接触到的第一种和第一个人际关系。

所有的爱都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理解和尊重之上的,幼儿是自身情绪情感的主人,为人父母者应学会理解和尊重幼儿自身的情感需要和情绪体验。

(1)父母者要投入相当的精神和热情,要与幼儿一起参与家庭的活动,经营和创造新的融洽的氛围。

(2)尽可能每天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游戏、吃饭和聊天,发现孩子的困难和需要,及时给予帮助。

作为家长,一定要主动自觉地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充分地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培育孩子浓厚的亲情意识[1]。

这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容易,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沟通机会越来越难得。

近日,一份针对北京、上海、广州等10个城市的调查显示,54.2%的家长为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制定了计划。

专家指出,家长为孩子安排紧张的暑假计划,多半是因为望子成龙心切,其中也夹杂着有四成家长表示没时间陪孩子的无奈。

(3)要学会用欣赏的态度看待家人。

尤其是幼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优势,也有自己的性格弱点,父母不要急于改变孩子的性格弱点,要善于发现和欣赏孩子的优点[2]。

幼儿更容易受心理学中的皮格玛利翁效应的影响,即人们常说的:

“说你行,你就行;

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同时,也别在幼儿面前抱怨对某某的不满,别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知道,长期下来,幼儿的价值观也就随之形成。

(4)家庭出现了任何危机,如考试失利,工作不顺,夫妻或家人感情上出现困扰时,要积极应对,共同寻求解决方法。

这会影响幼儿现在和以后的生活态度,也能为幼儿将来的生活提供借鉴的作用。

2、父母应创造自由的家庭民主氛围

(1)给幼儿一个独立的空间,让幼儿自由创建,当然这必须要父母当助手。

当幼儿学会说话走路时,父母就应该为幼儿安排一个属于他自己的房间,在这里面只放幼儿的东西,让幼儿自己设想房间的布局,自己动手做所需要的东西,父母也可以提供意见和帮助,这能让幼儿更能产生独立自信感和平等尊重感。

(2)学会尊重,首要的一项原则就是,尊重孩子所做的事,相信他是有理由的,并试着了解他们的目的[3]。

不仅要尊重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也要学会尊重幼儿。

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都应该把幼儿也看成家庭中独立的一份子,幼儿也有他们的思想和看法。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幼儿交谈时,语气要平和亲切,语言要简明易懂。

家庭成员一起讨论的事情,允许幼儿参与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对此作出适当的反映。

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家庭事务劳动和活动,不要说孩子太小或者不会做之类的话来推搪。

一方面,这容易养成幼儿好吃懒做的习性,另一方面,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让幼儿以为自己什么都做不了。

(3)夫妻间也要采用民主作风,决定事情前应与对方商量讨论,考虑其中的利弊关系,即使产生冲突和摩擦,也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相互理解和信任,切忌在幼儿面前大声吵闹,粗言相对,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如果父母吵架,都要拉孩子站在自己一边,孩子不胜其烦,就可能变得脾气暴躁,讨厌父母[4]。

家庭里的大小事情都应由家庭成员间相互讨论来决定,幼儿也应成为讨论对象,让幼儿在参与家庭决策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

另外,经常和幼儿讨论问题,有助于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要,有利于沟通和培养感情,也有利于锻炼幼儿的思维和判断是非的能力。

但讨论过程中也要注意口吻要亲切,要适当地听取幼儿的合理的意见,不能以任何一方为主,让幼儿感到自己真的受到尊重和理解。

(4)要善于组织和开展家庭会议,最好能固定时间和频率。

家庭会议的内容不限,其目的主要是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检讨和反省自己过去一周或者一个月的行为和思想,提出对家庭里大小事务的改良方案等。

其中,父母应起领头羊的作用,既能让家庭成员可以畅所欲言,也能达到会议的目的,而不止是一般的聊天谈情。

这有助于家庭民主氛围的形成和完善,也有助于幼儿语言思维能力的锻炼并养成善于自我批评的习惯。

3、父母应创造良好的家庭秩序氛围

(1)创建一个安全平静的家庭生活环境。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乐园,是幼儿成材的摇篮,是幼儿的潜能得以激发和实现的社会工具。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们固定的生活场所,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家庭,幼儿更是如此。

因此,父母应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尽管不是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都相同,但无论如何,都应为孩子提供安全的遮身之所,住房环境应保持整洁,素雅大方。

要想幼儿不随地乱扔衣服鞋袜,看电视时,零食不会散乱各处,那父母首先就要做好榜样,约束自己的行为并向幼儿阐述行为的不当之处,晓之以理。

强迫性的重复,主要是为了让受教育者做好准备,日后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守规矩[5]。

要保证家庭家具布局规范,地面和家具台面等保持干净,同时也要确保家庭平静舒适,不要麻将声此起彼伏的,但也不能处处进行限制,这不许,那不能的,这会使幼儿觉得在家里没有什么立足之处,这些并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6]。

家庭应制定相应的一日生活时间表,包括起床、上班(上学)、吃饭、玩耍、休息等,同时也要保证各家庭成员严格遵守。

因为一旦出现违反情况,幼儿也会有样学样,很难要幼儿再遵守,这也会影响幼儿与家人之间的信任感。

因此必须得长期执行,这有利于促进幼儿时间观念的形成,为幼儿进入社会,自觉地遵纪守法,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培养良好的社会道德品行打下重要的基础。

另外,还必须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例如饭前便后要洗手、每天要洗澡和更换衣服、垃圾脏物要扔进垃圾篮、房间要定时打扫以保持清洁卫生等。

家庭每个成员都应以身作则并对幼儿加以监督。

每个家庭成员都应参与和认真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环境育人具有耳濡目染的奇特功效。

4、父母应创造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

所谓家庭文化氛围,是指在家庭成员间形成的科学文化环境氛围,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水平。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

“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

你们的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快乐和发愁,怎样对付朋友和敌人,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个“重要意义”就是指这种文化氛围不仅包括对幼儿的直接教育和辅导,还包括了对幼儿的间接性作用,“润物细无声”的影响。

父母是家庭文化氛围的主要营造者,其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父母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家庭文化风景线。

(1)父母要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父母暴露在幼儿面前的行为习惯、谈吐方式等,往往都会被幼儿学习和模仿,父母是幼儿学习的榜样,是幼儿自我形象产生的原模。

父母在教育幼儿时,经常会说到:

“谁教你的?

好的不学,坏的全学尽。

”其实,很多东西都是父母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幼儿一时还可能并不理解,但这些已经不自觉地存储到他们的大脑中去了。

2010年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在北京发布了中国第一个亲子交流现状调查报告。

报告显示,7成以上家庭存在家长暴力,孩子撒谎是最主要的原因,其次是不服从家长命令或者待人接物失礼。

显然在对幼儿的教育,许多家长仍然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打是疼,骂是爱”等等,殊不知,这种暴力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除了对幼儿造成身体和心灵的创伤外,还兹长了幼儿的负面情绪和逆反心理或行为,如撒谎、打架、偷窃等,由此使幼儿逐渐对父母失去信任感,难辨是非,对家庭失去依赖等。

想要幼儿做到自己所要求的,父母就应先规范履行,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为家庭文化建设增添光彩;

不想幼儿学习的,父母自身就应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为幼儿树立榜样,避免在幼儿面前出现不良的习性。

幼儿身上出现不当言行时,要以理服人,把握教育的机会及时纠正并将幼儿引入正途。

(2)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一般发展、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家里的智力兴趣如何,成年人读些什么,想些什么,以及他们给儿童的思想留下了哪些影响。

”父母应对幼儿进行一些适当的智力投资,不妨买一些名著的儿童版,中外兼备的名家作品等,另外,专属幼儿的儿童读物更是必不可少的。

从而,培养幼儿广泛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学习是提高智力水平的重要保障。

当然,平时父母也要注意学习,爱思考,经常读书看报,每天都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幼儿一起进行阅读,这能大大增强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增进亲子关系并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早期阅读是孩子今后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基础[7]。

给幼儿一个阅读和学习的空间,帮他布置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安排学习的时间并严格长期执行,最好是放学后,晚饭前。

学习时应尽量让幼儿独立完成,不说话,不看电视,不吃东西等,父母可从旁辅助,但尽量减少;

完成后,要求幼儿自己先检查,然后父母再检查,督促幼儿自己整理好学习用具和书本等,使幼儿集中精神学习和习惯整理。

(3)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和品德。

在闲暇时光,父母可以经常陪幼儿玩启智游戏,游戏是亲子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从游戏中补充心智健康发展的养分,还会因日常生活的丰富而逐渐形成开朗自信的性格。

带幼儿到外面到处走走,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认识和实践更多的事物,使幼儿心胸阔达。

现代家庭里,溺爱幼儿成风,尤其是家里有老人一起生活,导致幼儿成为家里小皇帝小公主形成骄纵蛮横性格。

父母教育,爷爷奶奶庇护等,家庭教育观不一致,会严重影响幼儿健康性格的形成。

美国家庭儿童中心的研究人员走访了二十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不同肤色、经济条件各异的家庭进行了一次大规模调查,发现品学兼优的孩子所处的家庭都有下面五个特点:

优秀家庭的共同特点:

正义感、诚实、相互尊重、安全感和稳定性、共同的价值观。

可见,要让幼儿成为一个尊敬长辈,诚实、正直和有责任感的人极为重要。

父母可通过日常生活细节中循循善诱,经常为幼儿讲述更多感动中国的人事物,教育幼儿基本的求生技能等。

四、创造家庭氛围应注意的问题

在家庭中,父母在思索着如何创造更好的家庭氛围时,更应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对人文关怀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

有关部门还对中、小学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这些数据正迫切要求父母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

父母应密切关注幼儿,当发现幼儿的表现和行为与其他幼儿不同时,不能大意忽视,以为过两天孩子就正常了,很多悲剧就发生在忽视之中。

此时,应与幼儿沟通,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尽量幽默诙谐,使幼儿心情轻松愉悦,尽可能得知幼儿的烦恼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或者带幼儿到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参考文献

[1]牛晓彦,《为什么父母不是孩子的好老师》,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2,P115

[2]刘良华,《新父母学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P61

[3]玛利亚·

蒙台梭利(意),张劲松(译),《蒙台梭利育儿全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P139

[4]占珊,《与孩子一起成长》,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5,P98

[5]班哈德·

毕博(德),杨梦茹(译),《有纪律的孩子更优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P22-23

[6]戴奇林,《成长可以很快乐》,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5,P155

[7]崔华芳,《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P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