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8422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汉语 短语Word格式.docx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类。

包括四种: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类型叫做句型。

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

主谓句(根据谓语词性)分为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

(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

复句:

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类是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小句或单句形式。

70.句子成分:

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

汉语句子多数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

谓语里如果有宾语,就会有动语。

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

主语、谓语等成分经常是个偏正短语,它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

修饰语可以分为定语和状语两种。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第二节

词类(上)

71.词类的划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

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电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上。

实词都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是不同类型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实词的语法功能还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两种表现:

1、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

包括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等。

2、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

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

例如“的”用在偏正短语里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词的形态可分两种:

一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研究”;

二指构词形态:

例如加词缀,如凿,加词缀构成“凿子”。

词的意义:

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和意义类别。

指人或事物、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

例如“风、马、牛”等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实词(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虚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二、实词

72.名词(表示人或物或时地的名称)

(一)名词的种类:

包括专有名词、普通名词、时间名词、处所名词、方位名词

(二)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做主语和宾语,多数能做定语和带定语,一般不能做补语。

(2)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如“园子里净杂草”,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

“不人,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山不山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

(3)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事够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名词单、复数同形。

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加后缀“们”表复数,加“们”之后不能再受数量短语修饰,指人的专有名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的意思。

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一般不做宾语。

(三)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

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

方位词有单音的,也有由单音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等组成的双音合成词。

此外还有“中、中间、间、之中、当中、旁、旁边、东南、西北”等。

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其中有少数还可以表示时间,如“之前”。

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

有的也可以表示数量、界限,如“三岁以上”。

方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

73.动词

(一)动词的种类: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还有判断动词“是”;

能愿动词“能、愿意、敢、应该、要”等;

趋向动词“莱、上、进、气来”等。

(二)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如很喜欢。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

如,想想,研究研究。

(三)特殊动词

(1)判断动词“是”:

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种作用: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在表示等于什么的句子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如“这孩子是双眼皮”,“这茶盘是景泰蓝”,“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是歉年”。

表示事物的存在。

这类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词语。

要注意“是”字有时候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性格是变了”,“他是走了”。

这些“是”字重读时,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

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

这种“是”字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

(2)能愿动词:

又叫“助动词”(是一种辅助性动词。

这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

做状语时和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

),是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等动词。

在句子里常做状语。

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这样做可以吗?

”“完全可以”。

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等。

(3)趋向动词:

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

可以单独做谓语或者谓语中心,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动词可以按带宾语的情况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还可以分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宾兼谓宾动词等类。

74.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种类:

表示性质、状态。

还表示不定数量(多、好些)。

(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

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修饰动词,做状语。

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用作状语。

一部分形容词也能做补语,如“看清楚”。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种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但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做动词时能带宾语。

如“端正态度”,有致使义,又叫使动词。

还有“直着身子”“花了眼”,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

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

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

AA、AA的、AA儿:

早早、长长的、好好儿

双音节:

AABB、AABB的、AABB儿:

清清楚楚、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有A里AB式:

糊里糊涂、小里小气。

(5)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通通,黑咕隆咚。

要注意还有用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的格式,例如,“高高低低”,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

(部分名词、动词、区别词都有这种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打打闹闹、男男女女”,表示繁多的意思。

75.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

(谓词还包括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

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性是对立的。

“名词和谓词比较表”,从能否经常做主语、宾语,能否经常做谓语,能否受“不”修饰,能否重叠,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概括意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又各有特性,比较表中从能够带宾语,能否受“很”修饰,重叠方式和意义,概括意义四个方面比较。

76.区别词:

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

例如“慢性、彩色、上等、初级、大号、万能、野生、冒牌、杏黄”等。

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儿或成组的。

如“男:

女,单:

双,金:

银,西式:

中式,阴性:

阳性,”等。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a)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

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b)不能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做主语、宾语。

c)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如“非正式的”。

要注意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除能充当定语外,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而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又不能前加“不”,这就是两者词性的重大区别。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

77.数词

(一)数词的种类:

表示数目和次序。

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分为系数(一、二、两)和位数(十、百、千)。

两者可以组成复合数词。

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概数有几种表示法:

“多、来、左右”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

相邻两个基数连用。

序数词一般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

(二)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经常要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数词一般不能和名词直接组合,但有些仍然保留古汉语的说法。

这种数名短语,有一部分中间不能加量词,如“四边、两姐妹”,这种组合在语义上强调它是一个整体的,其中有一些名词表示集体或表示成对的,也不适合用量词。

有的数名短语中间也可以加量词。

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组成专名,如“第二车间”。

有时甚至不用“第”只用基数形式表示序数内容。

(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

例如倍数只能表示增加,分数可以表示增加和减少。

78.量词

(一)量词的种类: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又叫单位词。

可以分为两类:

(1)物量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专用量词:

度量衡单位、个体单位、集体单位、不定单位(些、点)。

借用量词:

借自名词(头、口)、借自动词(一捆柴)。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次、回

借自名词(画一笔)、借自动词(摸了一摸)

有一些借用物量词是为了描写后面的名次,或者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起到突出形象的作用。

如“一弯新月、几缕情思”。

注意:

“年、月、天、星期、小时”等是比较特殊的时间名词,不是量词。

(多数学者认为。

(3)复合量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由两个物量词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

如“吨千米”。

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如“一百万人次”

(二)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的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重叠后做定语、主语,一般表示“每一”或“许多”的意思,如“个个”;

少数重叠后做谓语表示“多”,如“繁星点点”;

做状语表示“逐一”,如“代代相传”。

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或“一BB”式。

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

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地进行;

作主语表示“每一”。

后一个“一”也可以省去,其语法意义和用法不变。

有时不限于数词“一”。

量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在“带粉礼物给他”中,是省略。

只有数词是“一”,量词又在介词后头介词前头,或者量词前有指示代词“这、那”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

量词、数量短语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

如“这本”。

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79.副词

(一)副词的种类:

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

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如,今天就你一个淘气。

(2)副词大多数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需、有点儿、当然、马上、刚好”等可以单说。

少数副词可以在对话中单说。

单说时,带不带语气词都可以。

(3)部分副词呢个兼有关联作用。

如,又说又笑。

“没有”(没)是副词又是动词。

否定人物或事物的存在时是动词,如“他没有书”;

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存在时是副词,如“他没来”。

注意区分做状语的形容词和副词:

凡能做谓语、谓语中心,又能做定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

“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要注意表示时间的副词和名词的区别,它们都可以做状语,但是副词不能做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

80.代词

(一)代词的种类: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它跟所代替、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就是说,所代的词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句子成分。

如果按句法功能划分,代词可以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

传统语法按作用划分,分乘三大类:

带替人或事物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每、各、某、其他”等也都是指示代词。

(二)代词的语法特征

81.拟声词:

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

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以单独成句。

做状语最常见,有时要后加“地”,有时后加“一声”。

拟声词能做状语、定语、谓语,这跟形容词有相似之处,但是它又能做独立语,而且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修饰,这又跟形容词不一样。

82.叹词:

是表示感叹以及呼唤、应答的词。

独立性很强,一般不参加句子结构,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或单用为句子(感叹句)。

感叹语放在句子前面,有时也插入句子中间。

有时,也作句子成分。

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

第三节

词类(下)

83.介词:

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实事、受事、对象等。

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少数还可以做补语。

介词大都是由及物动词虚化而来的。

84.连词:

用于连接,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

(一)和、跟、同、与、及、或(主要连接词、短语)

“和(跟、同、与、及、以及)”等都表示联合关系,风格色彩和用法略有不同,“跟”有北方口语色彩,“同”有南方口语色彩,“与、及、以及”有文言色彩。

它们主要是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的。

“和”也可以连接双音节谓语性词语,作各种句子成分,做谓语中心时前后还必须有附加成分,如“他的话十分明确和有力”。

“和”字联合谓词,还可以做主语、宾语等,但总不是简单形式。

“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

“以及”还可以连接动词性词语,不过这样的联合短语一般也不做谓语,而是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这两个词所连接的并列成分在意思上常常可以分出主次,次要的、从属的放在后头。

有时也无所谓主次,而是前后一样。

(二)而、而且、并、并且、或者(连接词语或分句)

“而”是从古代汉语沿用下来的带有书面语色彩的连词,能连接谓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转折、递进、目的等关系。

“而且”能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三)不但、不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与其、因为、所以(主要连接复句中的分句)

(四)连词“和”和介词“和”的区别在于:

(1)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

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呼唤位置。

(2)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现状语。

(3)连词“和”一般可以略去,可用顿号代替,介词“和”不能略去或改用顿号。

85.助词:

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语法意义。

可以按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分为几类,它们的语法特征:

(一)结构助词:

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

在书面语里习惯写成三个字:

在定语后面写成“的”,在状语后面写成“地”,在补语后面写成“得”。

在书面语里有时还会沿用古代汉语里的结构助词“之”。

“所”是书面语沿用下来的助词,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

也经常跟“被、为”配合使用,组成“被……所”“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二)动态助词:

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它反映的是一种动态,不是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

它可以表示事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动态。

动态又叫“体”或“情貌”。

“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开始后、终结前的进行情况,有时表示动作完成后的存在形态(门开着)。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

注意区别:

“着”只是紧接在动词、形容词之后,而“了”可以加在中补结构之后。

“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

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可以用上副词“曾经”或者标明过去时间的词。

助词“看”念轻声,是尝试态,用在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示尝试。

动词常用重叠式或者后面带动量、时量补语。

如“试试看、先做几天看”。

“的、来着”两个词跟动态和时间都有关。

“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他十点钟到的北京”。

“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

二者都表示过去的事,“的”偏重于强调动作的施事、时间、处所、方式等。

“来着”偏重于肯定动作行为。

(三)比况助词:

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

如“似的”,比况短语经常跟动词“像”配合使用。

(四)其他助词:

“给”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加强语气,口语色彩较浓。

“雨伞被我妹妹给拿走了”。

这种“给”既可以用于主动句,也可以用于被动句,都能够删去而不影响句子的基本意思。

“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表示强调,说明事实和情理的矛盾,谓词前面用“也、都、还”与之相呼应。

如“连三岁的孩子也懂这个道理”。

“们”用在指人的普通名词后面,表示群体的意义。

如“同志们”。

86.语气词:

常用在句尾表示种种语气,也可以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一)依据所表语气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种:

表示陈述语气:

的、了、吧、呢、啊、着、嘛、呗、巴勒、而已、也罢、也好、啦、喽。

表示疑问语气:

吗(么)、呢、八、啊

表示祈使语气:

吧、了、啊

表示感叹语气:

(二)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1)附着性强,只能附着在别的词语后面,起一定的语法作用。

(2)语气词常常跟语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所以一部分词可以表达多种语气。

普通话里最基本的语气词:

的、了、呢、八、吗、啊。

(三)比较语气词“的”和助词“的”的区别:

(1)看后面能不能添加上相应的名词:

如果能添加是助词,不能添加,“的”是语气词。

(2)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基本意思改变了没有,如果改变了,“的”就是结构助词,否则就是语气词。

此外,对那些用“是”的句子,还可以用改为否定句的办法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上:

能加在“是”前,“的”是结构助词;

只能加在“是”后,“的”是语气词。

87.虚词的运用:

注意可能出现的语病。

88.词的兼类和活用:

词的兼类是某个词经常具备两类或几类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通常判断兼类词都要坚持两个原则。

一个是兼类在同类词里只占少数,否则便是分类不清。

另一个原则是兼类词一定要声音相同,词义有联系,否则不是兼类词,而是一对同音词。

词的活用是一种特殊的用法,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临时借来一用。

第四节短语(重点)

89.短语及其分类:

(一)短语:

是词的组合,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所以又叫词组。

短语内的词语依靠一定的语法手段组成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一定的语法(关系)意义。

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

(二)分类:

(最重要)两类:

结构类(主要看内部结构类型)、功能类(凭它在更大的单位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定它的类)

其他:

实词短语(实词和实词的组合)、虚词短语(实词和虚词各为一方的组合)

固定短语、临时短语(非固定短语)(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类)

90.短语的结构类:

(一)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

主语在前,谓语在后,用语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陈述关系而不用虚词表示。

(二)动宾短语:

由动语和宾语两个成分组成。

动语在前,宾语在后,动宾之间的支配、关涉关系用语序表示而不用虚词表示。

(三)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修饰语在前,描写或限制后头的中心语,其间的关系是修饰关系。

可分两种:

(1)定中短语:

修饰语为定语,中心语一般是名词性成分。

定语之后有时用“的”。

(2)状中短语:

修饰语为状语,中心语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成分。

状语之后有时用“地”。

(四)中补短语:

由中心语和补语两个成分组成,补语附加在中心语的后头,其间是补充关系。

有的补充之前有“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