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98742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6.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6页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6页
亲,该文档总共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docx

高中地理高考学生易错题汇集

学生易错题汇集

易错题1: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

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

据此回答

(1)一

(2)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可能是()

A.2900

C.3900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D.西南季风

【解析】

(1)由图可知,两地太阳辐射总量:

6000<①<6500,3000<②<3500,交叉相减

得出,①②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R<3500,只有答案B符合。

(2)由图中经纬度可知,

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因此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

势,答案C正确。

【参考答案】

(1)B

(2)C

【友情提示】1.注意相对高度的计算,若①比②海拔高,且a1<①

2.查阅中国地图,熟悉该区域的空间定位,同时注意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

易错题2:

若地球在冥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

【解析】冥王星轨道距离太阳遥远,温度是最低的。

大气层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深刻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及相互对应关系: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

温度适宜;质量体积适中→存在大气层。

易错题3:

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

据此回答下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

其中最接近的是()

A.aB.bC.cD.d

【解析】当北京时间为10月12日9时时,15°W为零时经线,故区时为10月12日的经度范围是22.5°W~180°,即此时地球上的新的一天占202.5°,旧的一天占157.5,故排除A。

新旧两天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是22.5°W,二是180°经线,b、c、d三图中只有d符合。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表述中:

区时为10月12日的范围,所以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向西7.5°也属于新的一天。

易错题4:

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837km/h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km/h)。

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⑵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A.赤道B.极点C.北纬30°D.北纬60°

【解析】由于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并且保持不动,则飞机飞行的方向应和太阳视运动方向(自东向西)一致,同时由于赤道自转线速度为1670km/h,而837km/h的自转速度只能位于纬度为60°的位置。

【参考答案】⑴B⑵D

【友情提示】1.注意总结昼夜交替周期问题:

⑴自西向东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360°÷(15°+α°)小时。

如:

α=15°/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12小时;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8时。

⑵自东向西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360°÷(15°-α°)小时。

如:

α=15°/小时向西运行,则观测到的太阳永远位于同一位置;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12时,但会出现西升东落现象。

2.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1670km/小时,南北纬60°的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837km/小时,或者用1670的一半作答。

易错题5:

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正确表示2008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B.②C.③D.④

⑵依据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快转慢

B.地球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解析】⑴2008年元旦即1月初,位于图中的④。

⑵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即地球位于近日点到秋分日的移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由慢转快;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是夏至日。

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参考答案】⑴D⑵D

【友情提示】1.注意近日点、远日点在不同图中的位置(如下图),并对其速度变化进行把握。

2.海南岛位于20°N以南地区,注意查找海口的位置以便对海南省进行定位。

 

易错题6:

下图中①线表示夏至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请在图中画出10月17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大致状况。

【解析】10月17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也越短。

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应介于5°S~10°S之间。

绘图(从太阳直射点5°S~10°S间引出①线的平行线)

【参考答案】从太阳直射点5°S~10°S间引出①线的平行线。

【友情提示】注意思考这样绘制的原理。

提示:

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进行分析。

易错题7:

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B.2时30分

C.8时00分D.3时30分

⑵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B.海口C.岳阳D.长春

【解析】此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难度较大。

第⑴题,从图中可判断,A、B、C、D在同一纬线圈上,故日出时间相同,AB为夜弧,跨75°,故夜长占75°/360°,可算出夜长为5小时,0时前后夜长各占一半,故日出为2∶30。

第⑵题根据上题中夜长只有5小时,说明此地纬度较高,故选A。

【参考答案】⑴B⑵A

【友情提示】对于昼长夜长的计算需要重视,以下方法需要把握住:

晨昏圈和某纬线的交点之间的弧度/15=当地的昼长或夜长,昼长+夜长=24小时,日出地方时+日落地方时=24小时,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昼长,夜长的一半=日出地方时,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日出)地方时,24±夜长的一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

易错题8: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

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丙乙C.乙丙甲D.丙乙甲

⑵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B.岩浆岩C.变质岩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从图中看是沉积岩受挤压形成褶皱,即压力过大而出现断层,而后在断层处较破碎而易发生岩脉侵入;侵入的岩脉来自地下岩浆冷却而成,故为岩浆岩。

【参考答案】⑴A⑵B

【友情提示】注意理解岩石先后关系;侵入岩脉多数是岩浆岩。

易错题9:

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解析】建设大坝要考虑地质构造,不能建在断层和地壳不稳定地带。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发生断裂,不宜建大坝;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地壳稳定,有利于建大坝。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分析地质构造不但可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生产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地质构造

实践意义

原因或依据

背斜

天然气、石油埋藏区

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

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

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

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

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沿线水资源丰富

断层有利于地下水运动;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

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易错题10: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B.向斜构造C.断层构造D.板块构造

⑵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侵蚀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沉积作用D.风化作用

【解析】⑴根据甲处岩层的弯曲方向不难看出,这儿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

⑵河谷的形成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⑴B⑵A

【友情提示】1.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有二。

方法一:

利用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方法二:

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2.河谷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风力侵蚀常见的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易错题11:

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剖面可能经过六大板块中的

A.1个B.2个C.3个D.6个

⑵关于图中A、B、C、D四处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是由于板块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B.B处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海沟

C.C处所在的大洋,其主要海域分布在南半球

D.处所在的大陆,其自然景观具有典型的东西对称分布的特点

【解析】⑴图中剖面线经过非洲、南美的南部,不可能经过亚欧板块,首先排除D;南美州以西的太平洋底属南极洲板块,图中大西洋中间的海岭西侧为美洲板块,东侧为非洲板块。

⑵图中C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属印度洋,印度洋在南半球的面积远大于在北半球的面积。

【参考答案】⑴C⑵C

【友情提示】利用已知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把握,进行空间定位,同时

采用排除法作答的技巧。

易错题12:

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B.乙丙C.乙丁D.甲乙丙

【解析】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的,则在河流的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流少一些。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处聚落明显少于乙丙、乙丁处,故最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支流上聚落小且少,干流上聚落多、规模大,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判断干支流。

易错题13:

当下图中地区为低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②该地区受西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

③亚欧大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④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解析】澳大利亚北部受低气压控制,应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风向比较,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疑难点9。

易错题14:

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M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0、1012.5B.1017.5、1020.0

C.1017.5、1015.0D.1015.0、1012.5

⑵N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B.西风C.西南风D.东北风

【解析】⑴因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

本题M点与其南部(1015.0)、北部(1015.0)的等压线相对比,可知其值可能为1012.5、1015.0、1017.5。

M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一等压线(1017.5)相比较,其数值可能为:

1015.0、1017.5、1020.0。

以上两条分析的数值交集即为M点可能的数值。

⑵N处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南侧,气压梯度力应该由南向北(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应该是偏南风或西风,但不会出现偏北风。

【参考答案】⑴C ⑵D

【友情提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

”中的相邻等值线,不是看距离的远近,而是之间没有其他的等值线。

不可认为1017.5与M所在闭和的等值线远,从而勿认为非相邻等值线。

易错题15: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附近

C。

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升在上。

根据教材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

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圈环流图是解题关键。

首先记忆各气压带的名称,再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确定各风带的风向。

易错题16:

目前,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B.①②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城郊生态林可以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对于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不同:

1.防风固沙作用: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2.涵养水源作用:

主要在江河上游地区,如我国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3.保持水土作用:

主要在山区;4.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作用:

主要在城市、工业区和交通线上。

易错题17: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根据图示获取信息,气温百分比图显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月份占全年的1/4,月平均气温在23℃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1/4,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1/6,即两个月,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地处温带,四季分明,降水集中,为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C

【友情提示】对于气候类型的判别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

判别方法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6。

特别强调:

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可以根据≥200mm降水量的月份,<3个月为热带草原;>3个月为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00mm降水量的月份,>2个月为温带季风气候,<2个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题18:

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

甲地气压为1010百帕,乙地气压为990百帕。

读图完成

(1)一

(2)题。

(1)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2)丁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风B.偏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解析】由题意可推断此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中心的西侧出现冷锋锋面。

读图中等压线分布及丁处在图中的位置可判断出丁处吹西北风。

【参考答案】

(1)A

(2)D

【友情提示】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

(1)中的四个选项只有A符合要求。

同时需要明确低压槽中的天气类似于低压或锋面的天气现象(阴雨);高压脊中的天气类似于高压的天气现象(晴朗)。

对于风向问题,可以根据风向的形成原理绘制得出答案。

易错题19:

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下图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000mB.1500m

C.1000mD.500m

【解析】过降雨曲线最高点,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找出该线与地形剖面线的交点,然后再据纵轴读出该点的高度即可。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这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试题,必须真正理解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

错题20:

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迎风坡B.沿岸有暖流经过C.全年高温多雨D.季节变化明显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③④两地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图中两处为比较特殊成因的气候类型,我们常考查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总结如下:

①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

远离赤道,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

②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③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题21:

右图是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

(1)一

(2)题。

(1)假定a、b处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

A.a处是暖流,b处是寒流B.a、b处都是寒流

C.a处是寒流,b处是暖流D.a、b处都是暖流

(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当b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涝灾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解析】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都向高温方向弯曲,都为寒流;如为太平洋则应位于大洋东岸,b海域在南半球为秘鲁沿岸,题中所述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而秘鲁、智利沿岸降水异常增多,出现洪涝,而且由于秘鲁寒流减弱,浮游生物减少,造成秘鲁渔场减产。

【参考答案】

(1)B

(2)B

【友情提示】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递变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海水温度由低纬→高纬递减,而等温线图一般是上北下南,故水温由南(下)→北(上)递减即为北半球,如图甲;反之为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洋流对沿岸海域水温有影响,即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导致沿岸等温线弯曲。

(1)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下图,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

(2)沿岸地区可以认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3.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并结合洋流性质确定图示海域所在大洋的部位一般中低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易错题22:

读海陆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

据此回答

(1)一(3)题。

(1)①②③④四地海面等温线情况

A.①处等温线向南凸出B.②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D.④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2)实际调查发现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3)若阴影变为海洋而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解析】

(1)据图可知,此图为北半球,且②③分别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岸和西岸,故②为寒流,③为暖流;①④分别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图的东部和西部,则①为暖流,④为寒流。

故④处等温线受寒流影响比同纬度地区位置要偏南一些。

(2)①在北半球60°附近大陆西岸,只能是北海渔场。

(3)若阴影变为海洋,则①②③④位置发生变化,洋流性质也随之改变,据著名的四大渔场可推知①处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可能形成渔场。

【参考答案】

(1)D

(2)B(3)A

【友情提示】需要熟练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我们可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易错题23: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区域岩层变化图,据此完成

(1)一

(2)题。

 

(1)在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很少形成的地貌有

A.裂谷B.河口三角洲C.块状山地D.陡崖

(2)在图②中,地表岩层受到外力侵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下沉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B.相对上升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C.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地形常崎岖不平

D.相对下沉且远离断层的一端,常形成崎岖山地

【解析】

(1)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形成断层,不可能形成河口三角洲。

(2)图②中,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一端,受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崎岖山地。

【参考答案】

(1)B

(2)C

【友情提示】流水的侵蚀作用先是从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开始向上方向移动进行侵蚀。

易错题24:

读下图,回答

(1)一

(2)题。

(1)图中洋流最有可能是

A.秘鲁寒流B.本格拉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D.千岛寒流

(2)下列渔场的形成与该洋流有关的是

A.北海道渔场B.北海渔场

C.秘鲁渔场D.舟山渔场

【解析】由等温线向南凸出,判定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或南半球的暖流,由于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寒流,判读为北半球;根据等深线西北低东南高,西北应近陆地,判断答案为千岛寒流。

【参考答案】

(1)D

(2)A

【友情提示】先判断洋流的性质、所在半球,进而可以判断具体的洋流名称。

易错题25:

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

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

(1)一(3)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a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b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b坡是向阳坡,a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

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0℃B.T夏>18℃

C.T冬<18℃D.T夏<18℃

(3)假如一座3000多米的高山,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降水量与高度的关系

A.①图B.②图C.③图D.④图

【解析】

(1)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