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88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世纪俄罗斯能源战略的地缘取向Word格式.docx

增加最多的是中国市场。

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到2010年将增加到每年3.9亿~4.1亿吨,到2020年增加到每年5.6亿~5.8亿吨,到2030年增加到每年6.2亿~6.5亿吨;

日本的需求量到2010年将增加到每年2.9亿~3亿吨,到2020年增加到每年3.1亿~3.3亿吨,到2030年增加到每年3.3亿~3.6亿吨;

韩国的需求量到2010年将增加到每年1.5亿~1.6亿吨,到2020年增加到每年2.0亿~2.2亿吨,到2030年增加到每年2.2亿~2.5亿吨。

这样,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出口石油和石油制品的市场在最近几十年主要是中国。

  亚太地区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到2010年将增加到每年5300亿~5500亿立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每年8000亿~85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增加到每年1.15万亿~1.25万亿立方米。

其中中国的需求量到2010年增加到每年800亿~10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增加到每年4200亿~4800亿立方米;

日本的需求量到2010年增加到每年900亿~950亿立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每年1100亿~13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增加到每年1300亿~1700亿立方米;

韩国的需求量到2010年增加到每年400亿~450亿立方米,到2020年增加到每年700亿~800亿立方米,到2030年增加到每年1100亿~1300亿立方米。

  美国是全球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最大的能源生产、消费及进口国家。

俄罗斯石油业在积极吸引美国公司参加大型能源项目的同时,也开始向美国能源行业投资。

俄卢克石油公司以71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拥有1300多家加油站和9个燃料库的美国盖蒂石油销售公司。

俄《独立报》的一篇文章认为,伊拉克战略目标频繁遭到破坏正在打乱美国的计划。

文章说,重振伊拉克经济首先依赖于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但在战争期间,伊拉克石油设施被严重毁坏,最近,石油管道等重要战略设施又遭到抢劫,美国人对发生的事件显然缺乏准备。

俄《消息报》认为,俄罗斯石油公司越来越把美国市场作为自己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

利用伊拉克石油暂时未能大规模进入市场的机会,俄罗斯石油公司增加了向美国市场出口石油的份额。

在伊拉克石油重返市场之后,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失去竞争优势,可能被挤出美国市场。

但从短期来看,伊拉克石油重返市场仍有困难[2]。

  美俄能源合作会议将把美俄关系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美国驻俄罗斯大使维士鲍把美俄之间广泛探讨的能源合作称作是彼此“双赢的战略”。

据美国石油公司估计,俄罗斯石油领域每年所需投资为100亿美元,天然气领域为80亿美元。

美国石油公司将创造条件往俄罗斯能源市场投资,这些条件包括:

首先,促使俄政府进一步增强征税领域的透明度,开放商业,减小俄政府官僚对投资公司的控制,通过允许自由贸易的能源法令等;

其次,在全球地缘政治中可能会把俄罗斯从一个落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及虽然拥有核武器但边境脆弱的国家提升到世界能源安全保证者的地位。

  虽然美国在此次能源合作会议的成果得到了官方的肯定,但是美国专家对于把俄罗斯变成一个主要石油供应国的现实性及美俄能源合作的前景仍存有疑义。

相比之下俄罗斯的态度则显得乐观一些,从政府到石油公司都对与美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充满信心。

尽管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2002年5月的俄美莫斯科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能源合作联合声明,但是专家们对俄美能源合作与投资计划迅速升温的前景持怀疑态度。

因为美国里海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与俄罗斯以外的独联体国家、中亚国家、伊朗及土耳其合作开发里海能源资源,把俄罗斯排除在外,修建不经过俄罗斯的输油管道,俄对此表示反对;

俄罗斯各石油公司均不同意美国直接投资于俄罗斯能源资源开发。

布什总统和普京总统发表的能源合作联合声明仅仅表达了两国合作的良好愿望。

  日本缺乏自然资源,八成以上的初级能源供应依赖进口,其中原油几乎100%依赖进口,98%的煤炭和97%的天然气依赖进口。

日本近年来石油及其制品的消费量已达到2.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

由于资源贫乏,日本仍将是世界石油及其制品的最大消费国和进口国之一。

日本正计划进一步加大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力度。

日本政府认为,如果能够从俄罗斯得到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对日本的能源安全来说,无疑是多了一道安全网。

近年来,日本一直努力推行能源多样化的战略,但目前石油在日本整体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仍高达50%以上,所以确保石油供应对日本的经济安全至关重要。

在推行能源多样化战略的同时,日本还努力实现石油来源多元化。

目前,日本石油的90%都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的,而动荡不定的中东局势使日本感到,应尽量减少对这一地区的依赖,分散石油进口过度集中的风险;

海上运输线就是日本的生命线,一旦发生意外,日本的经济将受到致命的打击。

因此,日本自然而然地将目光投向了邻近的产油大国俄罗斯[3]。

日本开始越来越多地参加俄罗斯西伯利亚与远东的大型资源开发项目。

例如,从1996年开始参与了由美、英、日共同承担的投资250亿美元的“萨哈林—1号”、“萨哈林—2号”特大型石油天然气项目;

1996年签订协议,1997年动工对俄罗斯扎鲁比诺进行扩建,投资2.4亿美元;

1997年11月俄日签署“叶利钦—桥本计划”,对日俄关系做出了重大调整,日本的动力之一就是为了从俄罗斯取得稳定的能源供应。

  韩国因重工业和化工工业的发展,能源消费量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快速增长,从1980—2000年原油消费增长近、4倍之多,由于韩国本身资源有限,多数能源必须依赖国外进口,因此,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对外依存度也持续增加,由1980年的73.5%、1990年的87.9%,上升至2000年的97.4%。

1999年韩国成为世界第四大原油进口国及第二大液化天然气进口国。

韩国能源政策主要在能源、环境与经济三者间寻求平衡,其政策的三大方向为:

确保石油供应安全,减低对石油的依赖并致力于资源的开发。

韩国自产的无烟煤使用率不断降低,取而代之的是石油和天然气。

韩国试图加强与石油生产国的关系并扩大它的石油储备及加入国际石油储备计划,同时建立一套系统以对抗全球石油危机,增强韩国在克服潜在石油供应混乱上的能力。

韩国能源需求的80%靠进口,其中石油和天然气100%为进口,煤炭则95%为进口。

第一次石油危机后,韩国于1978年1月成立能源与资源部,目前则由商业、工业暨能源部管辖之下的能源与资源处接管,其主要任务是:

石油、天然气、电力、核能及煤炭等能源政策的制定与管理,短期至长期能源供需管理,监督能源价格,管理能源事业竞争与重组以及能源事务的国际合作。

持续的经济增长已成为影响能源政策纲领最主要的因素。

韩国政府预计1999~2010年间能源需求将每年增加3.9%,2010~2020年每年增加2%。

政府短期与长期目标是:

提高石油供需的稳定,强化石油短缺危机的应变能力;

通过进口来源的多元化,使输入量与价格稳定,加强与产油国的能源合作与外交关系。

除了稳定石油进口来源之外,韩国政府亦着手扩充策略性石油储备量,并计划设置危机处理组织,如石油供需对策委员会,确定紧急时期能源供给体系等方案。

韩国也是俄罗斯在东北亚发展经贸关系的一个重要国家,韩国对向远东投资有着浓厚的兴趣。

目前,韩国已着手在远东兴建一些大型项目。

1996年韩国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对储藏量达到9亿吨的俄东西伯利亚伊尔库茨克地区油气田的独家开采权,总投资为200亿美元,到2010年油气产量可达到4500万吨,其中1200万吨运往韩国,可满足韩国总需求量的一半。

从雅库特到韩国的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正在研究之中。

1999年以来,随着亚太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好转,韩国经济开始复苏;

朝鲜随着南北关系缓和及经济体制的调整,对石油的需求也有增长的趋势。

韩朝两国都看好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油气资源,并积极寻求资源合作。

  2004年1月31日,俄能源部副部长弗拉基米尔·

斯坦涅夫会见了韩国总统北亚实业合作委员会顾问、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北亚能源合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朴常文(韩国能源经济研究所北亚能源合作问题研究中心是韩国能源领域内重要的国家科研组织)。

在会谈中,双方谈到了俄罗斯政府开发东西伯利亚石油资源计划与扩大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统一石油管道网的规划,探讨了俄罗斯主要石油天然气公司在该地区开发和运输石油资源的潜力。

斯坦涅夫向韩国方面通报了俄罗斯石油公司、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石油运输等国家公司与其他大型石油天然气公司积极参与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和运输的情况,他强调说,俄罗斯对外国投资者和国外公司参与开发东西伯利亚地区的资源表示欢迎。

他还指出,按照俄罗斯法律,外国公司在参与共同开发东西伯利亚能源方面没有任何限制,韩国公司可以在平等的条件下参与开发东西伯利亚的资源。

会谈还涉及修建石油管道计划和关于推动俄罗斯、中国和韩国共同参加的开采科维克金凝析气计划的问题[4]。

  亚太地区足世界资源消耗最大的地区,而中国又是这个地区最大的资源生产和消费国,能源一直是近10年来经济发展的“瓶颈”。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对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产品的需求将有增无减。

1993年中国已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此后的需求逐年增加:

中国进口石油1993年为981万吨,1996年为1393万吨,1997年为3385万吨,1999年为4318万吨,2000年包括原油和成品油在内的石油进口量为6删万吨。

7年间净进口量年平均递增幅度达到34%,2002年进口7000万吨原油。

专家预测,到2020年,在中国的能源需求中,石油将达到4.5亿吨,天然气达到2500亿立方米左右。

而届时中国国内的油气生产能力是:

石油2亿~2.5亿吨,天然气1500亿~20阗亿立方米,将有2亿~2.5亿吨的石油供应缺口和100昕2~1500亿立方米左右的天然气供应缺口。

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绝大部分来源于中东地区,但是从地缘政治和石油供给安全的角度考虑,俄罗斯远东地区将是较稳定的油气来源。

中国参与远东地区油气资源合作,也符合中国发展经济的市场多元化战略方针,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

  由此可见,俄东部地区的资源将成为东北亚各国经济发展的资源保障,有关各国也都有加强与远东地区资源合作的意向。

在未来15年内,东北亚仍是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到2010年整个东北亚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可能超过欧盟和北美。

抓住机遇,大力开发东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与东北亚乃至亚太经济的一体化,从而带动全俄经济的飞速发展,势必成为俄罗斯东部地区的战略选择。

俄罗斯东部地区与亚太地区国家相毗邻,是俄罗斯通向亚太走向世界的窗口,与亚太地区进行合作可带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促进俄罗斯经济的复苏,最终实现俄罗斯经济的振兴。

俄罗斯逐渐认识到,加强东部地区与亚太地区经济的一体化进程是现阶段俄罗斯经济振兴的关键一步。

尤其是普京执政以来,采取了积极主动和务实的措施发展与亚太地区国家的多领域合作。

普京强调,近年来,俄罗斯在对外政策上坚定地向亚太地区倾斜,这一路线今后将继续下去。

俄罗斯加强与东方的经济联系,主要借助于东部地区,而东部地区的优势是自然资源。

因此,俄打算进一步开发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修建通往亚洲国家的油气运输管道,使俄与亚洲国家之间形成一套能源供求体系。

  二俄罗斯扩大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

  俄罗斯正在通过能源和对能源输送管道的控制来扩大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的影响。

俄罗斯很注意加强对里海能源的开发。

2002年2月26日,环里海五国就里海法律地位问题在莫斯科举行会晤,俄罗斯提出以“划分海底、水域共享”原则加速里海开发。

6月9日,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就划分里海海底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2003年年初,俄罗斯呼吁独联体能源生产国建立“欧亚能源联盟”,并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签署天然气合作协议。

代表政府实施这一战略的主要是俄罗斯的两个能源企业巨头——统一电力公司和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

近两年这两家公司已经扩大了在白俄罗斯、中亚和外高加索能源市场的份额,并且正在扩大与这些已被列入“战略利益范围”的独联体国家的能源合作规模。

  2004年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计划投资10亿美元开发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项目。

该项目已被列入乌兹别克斯坦政府2004年国家投资计划。

乌兹别克斯坦的乌斯秋尔特油气田天然气储量为2300亿立方米,还有1000万吨液体碳氢化合物。

卢克石油公司第一阶段拟年开采天然气40亿~50亿立方米,最高将达到年开采天然气80亿~100亿立方米。

2004年俄罗斯还计划与亚美尼亚等国就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输送石油天然气问题签署政府间合作协议,与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就燃料能源协调供应等问题的合作进行协商。

  俄罗斯还先后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签署了购买天然气的长期合同。

根据这批为期25年的合同,俄罗斯公司将获得所开采天然气的45%的支配权,这意味着俄罗斯将在土乌两国未来天然气出口管道的铺设问题上拥有重要的发言权。

与此同时,俄罗斯同保加利亚、希腊合作铺设的石油管道也开始动工。

2002年6月,俄罗斯、白俄罗斯、匈牙利和克罗地亚等国达成协议,决定将传统的“友谊”输油干线同克罗地亚境内的“阿德利亚”石油管道连接起来,从而将俄罗斯石油直接输送到亚得里亚海的奥米什油港。

此举又将俄罗斯的石油出口能力至少提高5个百分点。

同时,俄罗斯还出资收购了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企业,从而扩大了对独联体和东南欧国家的影响[5]。

  2004年2月4日,俄能源部部长伊戈里·

尤素福夫对新闻记者说,俄罗斯与阿塞拜疆在燃料动力领域内的合作潜力巨大。

尤素福夫说,俄罗斯还将同哈萨克斯坦、乌克兰、亚美尼亚及其他中亚国家进行类似谈判。

他还说,俄罗斯对与阿塞拜疆签署通过俄罗斯过境运输阿塞拜疆石油的长期协议很感兴趣,目前双方正在就其可能性进行谈判。

“我们也希望在不确定数量、运价的情况下,同独联体的其他国家签署类似协议。

”“我们相信,俄罗斯的管道运输系统将在一定期限内,装载着一定数量的阿塞拜疆石油,利用我们的过境运输,输送到地中海各港口和欧洲。

”按照能源部部长的话说,俄罗斯希望在现行的协议框架内,把通过石油管道,经巴库、马哈奇卡拉、新西伯利亚过境运输阿塞拜疆石油的数量,从250万~270万吨提高到500万吨。

管道运输石油的潜力为1500万吨。

俄罗斯与阿塞拜疆还准备实施共同向第三国输送石油的计划。

目前,俄罗斯与阿塞拜疆正在讨论利用俄罗斯过境运输,把两国的石油运输到伊朗的可能性,三方的工作会谈正在进行之中。

此外,俄罗斯与阿塞拜疆还考虑实施未来向土耳其提供天然气的规划[6]。

  在白俄罗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接管了该国的天然气输送公司30%的股份,以抵消白俄罗斯2.82亿美元能源债务中的8000万美元。

在亚美尼亚,俄罗斯接管了该国的5家大型企业,以抵消亚美尼亚1亿美元的能源债务。

此前,俄罗斯已获得了亚美尼亚天然气销售公司55%的控股权。

在摩尔多瓦,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长期控制着摩尔多瓦的天然气管道,在摩尔多瓦的外债中有2、7亿美元属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

在立陶宛,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立陶宛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当局同意它获取私有化的杜约斯天然气公司34%的股份。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还在考虑购买考纳斯温泉核工厂,而俄联合能源公司则在竞标中获得了立陶宛电力分配系统的控制权。

由于乌克兰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运输通道,为迫使乌克兰同意俄罗斯控制它的天然气管道,莫斯科威胁要在白俄罗斯修建替代管道。

为了强化这种压力,2002年5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前负责人被任命为俄罗斯驻乌克兰大使,俄罗斯的努力很快就见到了成效。

5个月后,在独联体首脑会议上,俄罗斯和乌克兰签署了建立一个天然气联合集团的协议,乌克兰时任总统库奇马同意了俄罗斯50%的控股要求,这也意味着俄罗斯今后将能够影响甚至否决乌克兰同别国的能源交易。

  但在土库曼斯坦,俄罗斯却多少有些失意,它始终无法说服土库曼斯坦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特别是天然气)和军事合作。

2002年11月20日在莫斯科举行的集体安全条约国防部长会议上,俄罗斯和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做出了加强中亚地区军事力量的决定,而土库曼斯坦拒绝参加。

土库曼斯坦现在最热衷的是,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帮助下铺建一条绕开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

  三俄罗斯极力扩大在欧洲的势力范围

  2000年,俄罗斯与欧盟签署了《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协议》,确定了能源合作的总体规划。

俄罗斯正在利用石油、天然气等战略资源加强同欧洲国家的联系,恢复自己在这些地区的影响力。

西欧是俄罗斯传统的能源市场,仅对意大利、德国和荷兰3国出口的石油就占俄石油出口总量的33.5%,对这3个国家的天然气出口占到了俄天然气出口总量的36.7%。

2002年5月29日,在俄罗斯一欧盟首脑会晤上,俄罗斯与欧盟国家首脑又签署了《俄欧能源合作声明》,声明强调了俄罗斯“拥有进入欧洲能源市场的特殊权利”。

此后,俄罗斯和欧盟国家在能源领域商定了一系列大项目。

欧盟的能源需求到2020年将翻一番,只有开发俄罗斯的能源才能满足这一巨大需求。

目前,在欧盟的进口油气中分别有16%和41%来源于俄罗斯,未来这一比重可能增至60%。

  2002年在伦敦石油大会上,俄罗斯与英国国际天然气公司签署了价值60亿美元的合作计划。

2003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英国伦敦时双方签署了在波罗的海建设输气管道的备忘录。

该管道将通过北欧国家将俄罗斯的天然气输送到英国,这条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每年可输送天然气300亿立方米。

与此同时,俄英两国还达成了一项重大的能源合作协议:

英国石油公司将投资61.5亿美元收购俄秋明石油公司50%的股份,这也是俄罗斯近年来吸引的最大一笔外资。

目前,俄罗斯向德国出口的石油已经达到每年3000多万吨,几乎占德国石油进口总量的1/3。

这一能源合作进一步密切了俄罗斯与德国的友好关系,加大了俄罗斯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分量。

  为了抵制未来可能出现的石油霸权,西欧国家还将加速调整新世纪能源战略。

出于地缘战略考虑,欧盟能源政策明显向俄罗斯倾斜,目前已与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

2002年下半年,德、法、意、俄共投资20亿美元,修建经白俄罗斯、波兰和斯洛伐克直达欧洲的天然气管道,每年向欧洲提供600亿立方米天然气。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和法国天然气公司在欧洲天然气市场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未来的合作领域包括合资项目、发展欧洲的天然气基础设施、在欧洲市场上联合销售天然气、也可进行节能合资等。

2003年6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首席执行官和法国天然气公司总经理签订了一份备忘录,这是今后两家公司进行合资的前兆。

2002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向法国共出口了114亿立方米天然气。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法国天然气公司和德国鲁尔天然气公司组成了一个财团,在2002年,买下了斯洛伐克天然气管道公司49%的股份。

  在俄罗斯与意大利签署管线输送天然气合同以来的25年里,俄罗斯向意大利出口的天然气增加了65%。

而随着近期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与意大利签署的最新合同协议;

俄罗斯和意大利将进一步加强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2008年俄罗斯向意大利供应的天然气量将增加至280亿立方米。

  2004年1月19日,俄罗斯时任总理卡西亚诺夫签署相关命令,采纳能源部和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的北欧天然气管道计划建议。

根据专家的预测,截至2010年,欧洲天然气市场的需求量将提高到1000亿立方米左右,超出现行的长期合同量。

然而,通过现有的天然气管道从俄罗斯出口到欧洲的天然气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供应的可靠性,几年前,俄罗斯就开始研究制定北欧天然气管道计划。

由于北欧天然气管道计划的国际影响力大,又得到了欧盟的支持,因此,一些大型国际能源公司都对实施该计划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该计划的实施可以使俄罗斯和波罗的海地区国家的天然气运输网同全欧洲的天然气网联结在一起。

北欧天然气管道的特点是通道上没有过境运输的国家。

这条天然气管道的路线将通过波罗的海水域,从维堡到德国海岸线。

计划中还规定建设海上天然气管道支线,以便向芬兰、瑞典、英国及其他国家输送天然气。

  2004年1月28日,俄罗斯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会见了以挪威石油与能源部部长艾纳尔·

斯特恩斯奈斯为首的代表团。

尤素福夫向挪威代表团通报了2003年俄罗斯国家石油部门的发展形势。

他说,2003年,俄罗斯国内的石油开采量提高了11%,达到了4.21亿吨;

2004年的石油开采速度仍将保持相当高的增长。

两国强调了石油开采大国协调各方力量、维护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使石油价格保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接受的水平上的重要性,还讨论了欧洲天然气市场的形势,强调两国应协调行动,以保持天然气市场的平衡。

尤素福夫还向挪威代表团通报了《俄罗斯至2020年能源战略》,同时强调说,该能源战略的制定促进了其他类似文件的形成,其中包括俄罗斯国家的运输战略。

他希望,挪威公司积极参与发展俄罗斯出口基础设施的计划。

  (责任编辑:

李丹琳)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研究员。

注释:

[1]http:

//www.qianlong.com,2003年12月17日。

[2]《俄罗斯石油公司把美国作为自己的主要销售市场之一》,《石油管道报》2003年12月1日。

[3]http:

[4]http:

//www.mte.gov.ru,2004年2月1日。

[5]吕岩松:

《石油,俄罗斯的外交武器》,《环球时报》2003年12月17日。

[6]http:

//www.mte.gov.com,2004年3月10日。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5年第4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