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98856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备课文档格式.docx

观察黑板上2014年的统计表,你发现了什么?

介绍:

一年有12个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

(3)认识大月、小月。

引导:

把上面表格中的大月涂上红色,小月涂上绿色。

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指名口答,教师适时归纳。

①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②一年中有7个大月,4个小月。

③2月有28天,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4)记忆大月、小月。

提问:

你有办法记住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进行交流,教师适时归纳。

①7月和8月是连续的两个大月,7月以前的单数月是大月,8月以后的双数月是大月。

②拳头记忆法:

(出示教材第45页拳头图)教师边演示边口头讲解用拳头记忆大月、小月的方法,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跟着学。

③儿歌记忆法:

a.7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

b.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2.试一试。

2014年全年有多少天?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并在练习本上写出过程。

指名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预设:

方法一:

将每个月的天数加起来:

31+28+31+30+31+30+31+31+30+31+30+31=365(天)

方法二:

将大月的总天数、小月的总天数和2月的天数加起来:

31×

7+30×

4+28=365(天)

(让学生重点掌握方法二)

小结:

2014年全年有365天。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先交流题中节日的具体日期,再独立在年历上圈出来,最后集体订正答案。

2.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在今年的年历上圈出六一国际儿童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并说说分别是星期几。

学生完成后,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3.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3、4题。

学生先填空,再集体交流,最后订正答案。

4.完成教材第46页“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观察年历,讨论交流,教师适时引导:

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1月1日,今年的最后一天过完了,下一天就是下一年的元旦。

个性设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预案

认识平年和闰年

1.知道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初步了解“四年一闰”的道理。

2.掌握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并能解决一些有关的生活问题。

3.能积极参与寻找、发现平年与闰年关系,对数学产生好奇心。

发现并掌握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

1.谈话:

小华每次过生日都要种一棵“生日树”,她在12岁生日那天种下了第3棵“生日树”。

你知道她的生日是哪一天吗?

2.揭题:

学习了本节课之后,你就会明白原因了。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分别出示2005~2016年的年历,将每年的2月份用不同的色块提炼并排列起来

学生涂色,填写表格。

②引导观察: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③揭示平年和闰年的含义:

根据2月天数的不同,我们把年份分为两种,2月只有28天的年份是平年,有29天的年份是闰年。

(板书课题)

(2)探究判断平年和闰年的方法。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4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现在大家知道小华的生日是在哪一天了吗?

让学生解释“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并板书: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

1.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48页“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明确:

一年有4个季度,把12个月平均分成4份,每3个月是一个季度。

你能算出今年每个季度的天数吗?

学生计算,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练习六

1.通过练习,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

强化学生对年、月、日之间关系的理解。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

课件、粉笔盒、各种纸片

一、知识再现

1.课件出示表格,并让学生填写表格。

2.填空:

平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闰年的2月有()天,全年有()天。

通常每()年里有()个平年,()个闰年。

公历年份数除以()没有余数的一般是闰年;

公历年份数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二、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1题。

引导猜测:

小明的生日是下个月的第1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

要求:

请用类似“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前两天”的语言描述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

2.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2题。

(1)提问:

你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吗?

在今年的年历上把它们圈出来。

(2)追问:

爸爸、妈妈的生日过了吗?

在爸爸、妈妈的生日这一天,你为他们做了什么?

3.完成教材第49页“练习六”第3题。

让学生根据题意,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月份,找出×

月1日是星期几,制作一个月历,并完成以下要求。

(1)在表中圈出节日、纪念日。

(2)算一算这个月一共上课多少天,休息多少天

三、综合练习

1.完成教材第50页“动手做”。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月历卡,四人一组做框数游戏。

(1)要求:

每次用长方形横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得出:

三个数的和是中间数的3倍。

(2)要求:

每次用长方形竖着框出3个数,说说这3个数之间的关系,算出它们的和。

(3)追问:

还可以框出几个数?

怎样框?

试一试。

2.出示教材第50页“你知道吗”内容。

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年四季和一年的四个季度一吗?

24时计时法

1.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生活中的时间。

2.能进行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正确进行互换。

羊村要召开羊羊运动会,这一天,懒羊羊通知喜羊羊:

“明天5时到羊村体育场参加跑步比赛。

”第二天,喜羊羊天没亮就出发了,早上5时赶到体育场却发现一个小伙伴也没有,一直等到傍晚5时才开始比赛,这是怎么回事?

(学生自由发表各自意见)

师:

原来,一天有2个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懒羊羊在通知的时候没有说明是早上的5时,还是傍晚的5时,导致喜羊羊在早上5时就到了达了。

生活中经常因为这样的描述出现错误,为了简易、不出错,广播、电视等部门都用24时计时法。

本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下24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

1.出示教材第51页例3的节目预告表。

这是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节目预告表,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追问:

怎么会有14:

00呢?

引导学生明确:

这里用的是24时计时法,14:

00是下午2时。

2.课件演示钟表。

(1)出示倒计时的场面,提问:

见过这个场面吗?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一起倒计时,当我们倒数到1的那一瞬间,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秒针都指到了几?

(12)这个时刻意味着什么?

(2)课件演示(时间)

结合演示,教师介绍:

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是几时?

(夜里12时),月亮高高挂,我们正在睡觉,时间继续走,早上8时,我们在哪里?

(学校)时间继续走,中午12时,我们回到家,在家里吃饭。

到这时,时间已经悄悄走过了钟面的一圈,回到了12时,时间继续走,开始第二圈的旅程,到了晚上8时,我们要上床睡觉了。

当时间走到晚上12时时,这一天就过去了,它又将开始新的一天。

现在时针一共走了几圈?

(结合彩条,让学生看清走了2个12,是2圈)一共走了多少个小时?

(24小时)

小结。

3.介绍24时计时法。

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针走一圈的时刻时,钟面上的时针指几就是几时,表示时针走第二圈的时刻时,钟面上时针所指的数加上12就是24时计时法的时刻。

4.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关系。

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时,这个时刻从0时起过了几小时,就直接说几时;

而普通计时法为了区别两个不同的时段,要在时间前面加上凌晨、早上、下午、晚上等词。

(2)中午12时之前表示的时刻相同,1时之后,表示的时刻相差12小时。

16:

00是下午几时?

18:

30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

00是下午4时,18:

30是下午6时30分。

1.说一说:

羊村运动会上喜羊羊早到是谁的错?

如果你是懒羊羊你会怎样通知喜羊羊?

让学生用两种计时法分别描述:

明天下午5时或明天17时。

2.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1题。

钟面上的时间用24时计时法表示,各是几时?

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并指明汇报。

3.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图标,提问:

你认识这个图标吗?

(禁止机动车通行),7:

30~18:

30表示什么?

从上午几时几分到下午几时几分禁止机动车通行?

4.完成教材第52页“想想做做”第4题。

提示:

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可能是上午,也可能是下午,可能是白天,也可能是晚上。

计算经过的时间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学会推算出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

课件、卡片

谈话: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时计时法,你能说说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吗?

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新的知识。

1.计算整时到整时经过的时间。

(1)出示例4,提出问题。

这张预告表上的节目你喜欢吗?

最喜欢哪一个节目?

根据你的观察,你觉得哪个节目播放的时间会长一些?

你是怎么想的?

播放的时间是这个节目从开始到下个节目开始的时间,《动画剧场》从什么时候开始?

(14:

00)什么时候结束?

(16:

00)一共播放了多长时间?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里交流算法。

钟面上是从2:

00到3:

00经过几小时?

(1小时)从3:

00到4:

(1小时)一共就是经过几个小时?

(2小时)

指名上台拨一拨,并让学生尝试画线段图表示。

画线段图时只要画出经过的时间的开始和结束部分。

明确:

从14:

00到16:

00经过的时间,还可以用减法计算,根据“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的时间”可算出播放时间。

2.计算非整时经过的时间。

刚才我们计算了《动画剧场》播放的时间,现在我们再来算一算《智慧树》播放的时间。

(出示教材第53页“试一试”问题)仔细观察,《智慧树》从什么时刻开始播出,什么时刻结束?

(8:

10播出,8:

40结束)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

出示线段图:

说说线段图的起点和终点。

8:

10应该怎样表示?

中间的这段线应该平均分成几份?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开始时8:

10,应该把8时和9时这一段平均分成6份,表示60分钟。

教师演示从8:

10到8:

40,用不同颜色的线段表示出来。

现在你能计算从8:

40这段时间有多长吗?

学生计算,指名汇报,说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40-10=30(分)

1.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情境图,提问:

根据这个情境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提出问题:

这个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

应如何解答?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先分别算出两个时段的时间,再把两段的时间相加,就是每天借书的时间。

用减法算:

13-12=1(时)17-15=2(时)1+2=3(时)

2.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题目,指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算一算每个商店每天各营业多少小时?

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

3.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提问:

能直接用下午5时减上午9时吗?

怎么办?

你能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吗?

如果两个时刻不在同一时段,可以将普通计时法时间转换成24时计时法再计算。

4.完成教材第54页“想想做做”第5题。

(1)引导:

小明是几时睡觉的?

什么时候起床的?

(2)指名交流,让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先想第一天24时前睡了多少小时,再和第二天睡觉的时间加起来,即24-20=4(时),4+6=10

先想晚上8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经过

练习七

1.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能灵活运用24时计时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3.提高学生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时间观念。

进一步巩固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化方法。

1.复习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知识及两种时间表示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1题。

2.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完成24时计时法的相关练习。

1.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2题。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反馈。

教师适当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2.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3题。

从9时开始,每一次向后推4小时,或用加法计算。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4题。

引导学生看图,从问题中找到数学信息,进行分析理解。

4.完成教材第56页“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填空,再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1时=60分1分=60秒

1.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6题。

出示小华星期日一天的主要活动安排表。

(1)根据表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华周末一天的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3)制作一张自己的周末时间安排表,与同学交流。

2.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第7题。

(1)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明确思路。

(2)提问:

王叔叔11:

40到车站,准备乘车去机场,能赶上什么时间的班车?

3.完成教材第57页“练习七”思考题。

(1)课件出示火车票,让学生观察火车票。

(2)分析题意,找出题中解决问题的关键。

(3)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推算时间的方法。

教师巡视,及时给予必要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