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9969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跟踪练第四单元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Word下载.docx

解析:

第1题,建设用地增加,绿地面积减少,导致下渗量减少,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地下径流量减少,短期内地表径流量增加。

第2题,流域建设用地增加使区域降水量减少,太阳辐射增加,气候趋于干热;

地表径流的季节变化增大,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加重;

建设用地一般都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对地表进行覆盖,水土流失问题较轻;

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岩层结构,导致地质灾害增多。

答案:

1.D 2.A

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1所示。

图2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

A.蒸发B.降水

C.水汽输送D.径流

4.读图1和图2,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

第3题,左图获取淡水过程中,取水管模仿的水循环的环节是径流,所以D正确。

第4题,此法收集淡水技术要求低、成本也很低,不破坏环境;

但没有大规模推广,因为产水量很少,即效率低,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大气逆辐射,所以D正确。

3.D 4.D

广东茂名模拟)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以上流域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青藏高原湿地的主要分布区,也是长江源区冰川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冰川面积占整个三江源区的89%以上。

2000年,国家批准成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投资开展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

下图为长江源区直门达水文站1960-2012年径流量过程线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地区湿地广布的原因包括(  )

①降水丰富 ②位于高纬度地区 ③冻土广布 ④蒸发微弱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6.2005年河流径流量明显高于相邻年份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降水量大B.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C.生态保护成效明显D.夏季平均气温高

第5题,长江源区位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降水少,海拔高,冻土广布,不利于地表水的下渗,加上气温低蒸发微弱,所以湿地广布;

青藏高原不是位于高纬度地区,选择B。

第6题,青藏高原河流主要以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一般来说气温年际变化很小,冰雪融水补给变化小,生态保护成效明显不可能只影响一年,所以说2005年河流径流量明显高于相邻年份的原因最可能是降水量大,选择A。

5.B 6.A

吉林长春模拟)美国某湖泊以雨水补给为主,湖岸周围植被茂密,风景优美。

下图是该湖泊湖水流入量、流出量的月份分配图。

据此完成7~8题。

7.该湖泊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3月B.6月

C.9月D.12月

8.该湖泊附近地区植被景观主要是(  )

A.针叶林B.落叶林

C.阔叶林D.硬叶林

第7题,读图,从10月到次年3月,3月湖泊水位流入等于流出,3月之前流入大于流出,水位上升,3月水位最高。

3月份水位较高,从4月~8月,基本是流出量大,水位下降,所以9月份水位较低,因此A正确。

第8题,本题通过湖泊水位变化确定当地气候,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湖水冬季流入量大于流出量,说明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冬季,为地中海气候,所以植被为硬叶林。

故答案选D项。

7.A 8.D

广西南宁联考)“WatetSeer”是2016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发的一个收集水资源的项目,该项目的目的是从空气中收集水资源,从而为缺乏饮水的地区提供清洁的饮用水。

同年4月开始,“WatetSeer”在校内农场进行测试,并成功从空气中收集到了水资源,最多的一天收集到41升水。

据此回答9~10题。

9.如“WatetSeer”项目在我国进行测试,下列城市收集水资源最少的最可能是(  )

A.乌鲁木齐B.成都

C.杭州D.海口

10.若“Watet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可能有(  )

①大气降水减少 ②活跃自然水循环 ③阻碍自然水循环

④地表径流增强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第9题,WatetSeer项目是从空气中收集水,因此选项中降水量最少、最干旱的乌鲁木齐成为收集水资源最少的城市,选A。

第10题,若WatetSeer项目大规模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会因收集大气中的水汽,使大气中水汽量减少,从而使当地大气降水减少,阻碍正常的自然水循环,使自然水循环变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减弱,选B。

9.A 10.B

四川成都模拟)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

据此完成11题。

11.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

A.东南丘陵B.河套平原

C.黄土高原D.藏北高原

由材料信息可知,该工程是为了缺水严重的地形起伏比较大、有洪水灾害的山区设计的,最符合条件的是黄土高原。

C

二、综合题

12.(2017·

安徽合肥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伦古湖为咸水湖,自20世纪60年代起,乌伦古河流域人口、耕地猛增,乌伦古湖水位下降,湖水水质恶化,而后从额尔齐斯河调水改善乌伦古湖水质。

(1)比较图示两个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请分析其自然原因。

(3)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

(1)题,读图可知,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1500米)而阿勒泰气象站海拔较低(715米)。

而该地降雪主要由西风从大西洋带来,海拔高地区抬升作用明显,降雪量大,且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降雪早,融雪迟,积雪时间长,出现时间晚。

(2)题,阿勒泰水文站5~7月降水量增多,但径流量减少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河流补给类型及蒸发量较低考虑。

该地区河流补给类型主要为积雪融水,随着气温升高,5月份融化量大,而6~7月份基本融化完毕,积雪融化量小,对于河流补给量减小。

同时,6~7月份气温高,蒸发量大,导致河流径流量小。

第(3)题,乌伦古湖成为咸水湖的自然原因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主要从降水、蒸发角度考虑。

从降水量来看,乌伦古湖位于内陆地区,距海遥远,降水稀少。

从蒸发来看,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盐分长期积累,使得该湖成为咸水湖。

(1)与阿勒泰气象站相比,森塔斯气象站最大积雪深度较大,出现的时间较迟。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对西风气流的抬升作用更明显,降水(雪)量较大;

森塔斯气象站海拔较高,气温较低,降雪开始较早,融雪较迟,积雪时间较长,最大积雪深度大,出现时间较迟。

(或从阿勒泰气象站的角度答亦可)

(2)冬季气温在0℃以下且降水量较大,累积积雪量大;

随着气温回升,5月积雪大量融化,径流量大;

6~7月融雪补给锐减,径流量减小;

5~7月,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

(3)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气候干燥,蒸发旺盛;

乌伦古湖为内流湖,乌伦古河带来盐分在湖中不断积累,形成咸水湖。

13.(2017·

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7个国家级贫困县市的统称。

1972年联合国粮食开发署将“西海固”确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清水河是“西海固”地区的主要河流,该河河水苦涩,矿化度高,一般不能直接饮用。

如图示意清水河水系分布,下表是清水河主要水利工程统计资料。

项目

中型水库

小型水库

塘坝

机井

水窖

数量

7

64

38

731

83748

蓄水量/万m3

4114

3017

417

1858

265

(1)概括“西海固”地区的水资源特点。

(2)推测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

(3)该地区家家户户在院落里建有水窖,用来蓄积各种淡水,供人畜饮用。

分析夏冬季节水窖淡水的补给来源。

(1)题,特征描述类题目。

在答题过程中需从先总体概括再具体描述的角度展开。

同时还要注意结合材料指出水质的特点。

(2)题,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生态问题及其成因。

考生结合材料与图表展开分析即可。

此题难度不大。

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补给类型。

夏季“西海固”降水较多,可蓄积雨水;

冬季温度低,可蓄积积雪与冰块。

注意此处为“水窖”,而非“水井”,主要用来储藏从别处运来的淡水,地下水较少。

(1)水资源总量(和人均)少(匮乏);

地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

时间分配不均,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矿化度高,水质差。

(2)干旱地区盲目扩大耕地灌溉面积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引用河水灌溉和只灌不排,易造成土地盐碱化;

大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3)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可以蓄积雨水(地表径流);

冬季河流结冰,可开凿河冰,放入冰窖,冰雪融化后使用;

也可蓄积少量的积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