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9957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docx

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赏析题

阅读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5分)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表现诗人晚年生活十分凄凉的一句:

(1分)

僵卧孤村不自哀

2、诗中“僵”、“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

有什么作用?

(2分)

“僵”、“孤”点明了诗人卧病在床,孤苦无助的处境。

其作用是以“僵卧孤村”来反衬“不自哀”,更显其志坚定不移.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2分)

表达了作者要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8分)

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1、有人说,颔联的“改”“迷”二字下得妙。

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分)

“改”,即变化,(1分);紧扣了题目“山行”(或:

点明诗人随峰

同路转,欣赏不断变化的美好景色的愉悦心情。

)(1分)。

“迷”是沉

迷,沉醉。

(1分)表现作者行走山间独享美景的陶醉和喜悦。

(1分)

 

2、诗的尾联(第四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4分)

运用设问修辞手法,(2分);表达诗人淡泊、恬静的心境。

(2分)

 

浣溪沙

苏  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②。

1、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运用了描写(写景)、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

乐观旷达的性格和自强不息、奋发进取的精神。

(意思对即可)(3分)

 

2、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分)

“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

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3、词的上阕,通过写雨中的兰芽、沙路和子规营造了怎样的境界?

(3)

作者描写了兰芽溪水、沙路无泥和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塑造了一个清新、洁净、幽雅的境界。

4、有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运用得十分巧妙。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为什么?

请结合全词进行简要赏析。

同意。

兰芽溪水,沙路无泥,萧萧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

这里的“溪水西流”给作者极大的启迪:

水尚能西流,人生就不能再次年轻吗——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

通过富含哲理的这一句,全诗体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精神。

5、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中“孤蓬”喻指                 (2分)

2、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横”与“绕”写得极妙,试分析。

(3分)

放眼望去,青翠的山峦横卧于城北,洁白的河水从城东缓缓绕过。

“横”字写青山的静,“绕”字写白水的动,用词准确而传神。

3、颈联中哪个字(别)_照应题目中的“送”字。

(1分)

4、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画面?

(2分)

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城外的北面, 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淌过

5、这首诗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李白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1.想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进行描绘。

(3分)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从黄鹤楼遥望对岸,汉阳的树木郁郁葱葱,鹦鹉洲上芳草茂盛,这一切都清晰可见。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愁”字。

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

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静,表现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4、“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4分)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

(1分)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1分)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

(1分)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1分)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作者借百川归海、一去不回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

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劝勉世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

(惜时劝学)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3、写法有什么特点?

以景寄情,由情入理。

 

野    望

[唐]王绩①

东皋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1、“徙倚”是的意思。

“欲何依”,表现了的心情。

2、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3、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色,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4、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4分)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

(1分)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1分)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分)

 

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4分)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1分)又没有真正的知己,(1分)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分)

6、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分)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色(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7、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2分)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早寒江上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用简洁的语言描绘“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的景象

秋风乍起,树叶纷纷飘零,大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涌起层层巨浪,令人倍增寒意。

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诗歌表达了诗人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

3、.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请任选一联赏析。

(6分)

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

“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

“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

(“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

)(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

4.题为“早寒有怀”,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特点的?

请结合首联简要赏析。

(5分)

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5、“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

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分)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

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6、阅读全诗,简要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

诗人描写了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1分),异乡漂泊的境遇(1分),抒发了旅人怀乡,思归不得的悲戚(1分)和仕途不顺,人生失意的落寞(1分)。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

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3、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

有什么深意?

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

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

4、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阅读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钟“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

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

4、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①写景富有层次,从远望到近望,到细望。

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气秀丽,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②虚实相生,“造化钟神秀”是虚写,“阴阳割昏晓”是实写,写出泰山的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③烘托手法,以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体裁),以时间先后为顺序。

中心人物是老妇,事件是差役捉人,老妇应役。

2、《三吏》《三别》分别是《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3、文中的哪些话揭示了战争造成的灾难?

哪些话道出了老妪家中的贫寒?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4、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这首叙事诗,叙述差吏乘夜捉人,连一个老妇也不放过的故事,描绘出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   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1、“草盛豆苗稀”中的“盛”和“稀”的对比说明了什么?

作者辞官归田,虽耕作不佳却乐在其中,可见其本意在享受田园生活的宁静和安适。

2、从这首诗的内容和主题来看你认为“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是什么?

从诗的内容看,可理解为辛勤耕种期待收获——多收些豆子。

从诗的主题看是指希望能隐居田园,远离官场的污浊,在自然美好的生活中保持自己的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描写劳动归来的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肩扛一把锄头,构成了一幅月夜归耕图。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⑴“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

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王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

“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

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

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⑶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

  燕然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记叙,它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

 

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

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

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不同。

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

“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拟人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1)诗歌以“夕阳迟”和“欲暮时”点明登临岳阳楼的时间,以“无限悲”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请联系全诗,说说作者心中的“悲”有哪些方面呢?

(3分)

眼前风霜中的枯朽之木和沧桑之波,令作者触景伤情(1分);

回想自己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1分);

国家破败、动荡之忧(1分);

韶华已逝,难图大事,老大伤悲的落寞。

(1分)

(3)、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此诗意境宏深,气象开阔,情感苍凉悲壮。

B.“帘旌不动夕阳迟”由远及近,描绘了洞庭湖风平浪静、祥和安宁的景象。

C.“万里来游”“三年多难”,传递出诗人写此诗的处境。

D.“老木沧波”既是眼前实景,又包含了诗人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请你从写景角度和选词炼句两方面对颔联进行赏析。

颔联从视觉,听觉,触觉几方面描绘了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极富艺术感染力,尤其“蒸”字显示出了洞庭湖丰富的积蓄,“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2.“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写了洞庭湖  雄浑壮阔和  气势博大   的特点。

3.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

4.诗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

这里隐喻自己 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言外之意是      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二句,笔力千钧,备受后人赞赏。

请作简要赏析。

云梦大泽水气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运用对偶,表现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和雄伟气势。

(共3分

6、说说“涵虚混太清”中“混”字的表达效果。

答:

“混”字形象贴切的描摹了湖水水势浩淼与天相接的恢弘气氛。

7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所展示的图景。

答:

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