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99959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一中2015-2016学年度秋期初三上半期测试语文卷.doc

重庆一中初2016级15—16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2015.11

(全卷共四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温馨寄语:

亲爱的同学们,人有四项回报最高的投资:

①读书,去别人的灵魂里偷窥;②旅行,去陌生的环境里感悟;③观影,去荧屏里感受别人的生活历程:

④冥想,去自己内心的秘境里探寻。

不妨,随心随性,让我们来一场飞扬思绪之舞、沐浴信仰之光的“说走就走”的旅行吧!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

(30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脑髓(shuǐ) 书塾(shú) 倘傥(tìtǎng) 九曲连环(qǔ)

B.揣摩(chuǎi)星宿(xiù) 侥幸(jiǎoxìn) 棱角分明(líng)

C.寒噤(jìn) 模样(mú) 拮据(jiéjū) 前仆后继(pū)

D.笼罩(nǒng)怠慢(dài)祈祷(qīdǎo) 戛然而止(Jiá)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簇拥商酌诓骗挖心收胆

B.脊粱狡黠糟蹋郊重其事

C.栈桥震撼妖娆一泻万丈

D.惆怅羁绊亢奋梳梳朗朗

3.下列句于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毕淑敏把自己的笔,贴到她们心灵的触角上,感受她们的窘境.描绘她们的苍凉和锲而不舍的挚爱。

B.市面上有大量余秋雨的演讲视频,但很多都不规范,甚至一些压根就是错的,简直是诲人不倦。

C.周国平以其生命体验孜孜不倦的咀嚼着人生问题,引导着他在创作的路上执着地走下去。

D.即便张晓风说故事能力高超,使出浑身解数满心沟通,也没人仔细聆听,自然就无法施展她的魅力。

4.下列句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既要白子画匡顾天下,又要保护花千骨,费尽心力,身受重伤。

B.梦里夏洛重回校园,追求到心爱的女孩、让失望的母亲重展笑颜、甚至成为无所不能的流行乐坛巨星

C.雪夜薄甲、逐敌千里的少年将军,和病骨支离、年寿难永的阴沉谋士,哪一个究竟是他最真实的一面?

D.可爱的小妖王胡巴出生,令天荫和小岚的关系起了奇妙的变化,同时也揭发了一个重大的秘密。

5.根据上下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语句排序最合理恰当的一项是()(3分)

冥想的方法不胜枚举: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另外,《脑内革命》作者春山茂雄认为,看部喜欢的电影、听听最喜欢的音乐(古典、爵士)或是兴奋地计划自己的未来,都可以算是冥想的方式。

①不过,这种最合乎自己的冥想法只能靠自己的感性来判断,别无它法。

②凡是可以达到“无”心,也就是能够停止低我意识(左脑意识)的活动,任何一种冥想法都可以,也是对其人的最正确冥想法。

③还有,祈祷也是冥想、读经或念诵题目也是冥想的一种.

④有坐禅的冥想,也有站立姿势的冥想,甚或舞蹈式的冥想.

⑤如果采用不合乎自己的冥想法时,不但有痛苦,而且更是白费心力,最后只有带来身心的疲劳.

A.④③⑤②①B.④③①⑤②C.②①⑤④③D.②⑤①④③

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注意句式特点,选择两个自然物象,发挥想象力,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

(4分)

秋天总是给人清凉凄美的感觉:

菊花依旧守着东篱,诉说与秋云淡风轻的相遇。

雁阵悠然抒写汉字,

倾吐与秋欲剪还乱的别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一直就在这里,描山,画水,绘时光,让心情暗自馨香。

7.综台性学习。

(11分)

金秋十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十八届五中全会,研究制定了未来五年中国发展的航标。

对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同学们热情高涨,特邀你参加下面的活动。

(1)阅读下面的消息,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要求24字以内。

(2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10月26日电(姚茜)10月26日至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议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谋划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之路,这是举国乃至举世关注的议程。

2016—2020的“十三五”规划,将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持编制并完整实施的一个五年规划,将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的艰难跃升,将是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跋涉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的社会主叉中国的关键一程

(2)文艺工作也是十八大五中全会重点关注的内容,请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概括当前文艺工作存在的

主要问题,并探究解决对策。

(5分)

材料一:

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丑化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以丑为美,过度渲染社会阴暗面;有的搜奇猎艳、一味媚俗、低级趣味,把作品当作追逐利益的“摇钱树”,当作感官刺激的*摇头丸*.

材科二:

福楼拜写《包法利夫人》“有一页就写了5天”,“客店这一节也许得写3个月”.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材料三:

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就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即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愿,最后达到“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材料四:

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定居在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

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翱栩如生。

不像有些写手热衷于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

存在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对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文艺工作讲话”精神,学校要举行“经典电影作品”展映活动,现请你推荐一部最喜欢的经典电影作品,就电影的人物形象或作品主题带给你的触动,为它写一段推荐词,要求阐释它打动你的原因,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语言简洁优美,且不能推荐试卷中出现的作品。

(4分)

作品名称:

《________________》,我的推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

(25分)

(一)8.古诗词积累。

(10分,每空1分)

(1)子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

(4)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居易《观刈麦》)

(5)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泊秦淮》)

(6)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7)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8)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9)杜甫诗歌《春望》中表达作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15分)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

”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太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表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避之。

9.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4分)

(1)肉食者鄙:

______________

(2)弗敢加也:

______________

(3)小信未孚:

______________(4)忠之属也:

______________

10.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

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

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0分)

拜见母亲大人七堇年

(1)拜见母亲大人是需要谨慎的.

(2)扎起马尾,露出额头——她喜欢看我一直保持着十几年前的中学生模样,不管我现在已经多少岁。

(3)挑选一件十分显胖的衣服——她永远嫌我瘦,每次见到我便立刻皱着眉头打量,鉴定结果是我又瘦了,然后她开始问:

“是不是又过得不好了,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4)衣服不仅要显胖,还一定要是亮色,不能穿深色——她永远嫌弃我黑色衣服太多,用她的话来说,“别一天到晚穿得黑黢黢的”。

白色也不太好,她会说,“白色不经脏的,怎么洗?

谁给你洗的啊,看这都发暗了”。

所以要选红色,红色经脏,又显得面色缸润,气色好。

(5)一定要化妆,但又必须是裸妆那类,气色鲜润就好,千万不能妆太浓。

但不化妆的话,显得不够精神,她又会说,“怎么都不收拾一下自己”。

(6)总之,我会把自己收拾成——穿着少女时代的红毛衣、扎马尾,学生味儿十足的样子。

这样我就不会露出任何一点破绽,让她忧心忡忡地打开话题:

“你是不是过得不好?

(7)时间差不多了,掐着表,准时去接母亲。

把车靠边,远远地,看见她站在人群的边缘。

穿着那一件我很熟悉的旧风衣,一双不相配但便干走路的体闲鞋,背着我当年上学用过的那个阿迪迭斯的双肩包,包的侧面很实用地装着一只水壶。

(8)把母亲接到,她像个孩子一样,乖乖上车,坐后排座位。

因为她是典型的“副驾驶控制狂”,一旦她坐我旁边,就会保持高度紧张,大声指挥我怎么开车,碰到路边闪出一辆电动车,她会尖叫,把我吓一跳;不然就是高声指挥我:

“按喇叭!

”“打灯!

”“啊!

小心那个人!

”……我快崩溃了,我都有8年驾龄了,视力5.2,早就是老油条司机了,而她视力明明很差,开车更是彻头彻尾的菜鸟,每次还要这么指挥我。

每当这时候,我恨不得分给她一个喇叭捏在手里,任她自己随便按。

(9)但有一次,我与母亲一起,坐上了一位阿姨的车。

我很紧张,因为阿姨的车开得实在太菜鸟了。

奇怪的是,母亲在副驾驶座一路安安静静地坐着,什么都没说,更没有指挥人家,偶尔很轻松地和“菜鸟阿姨”聊个天。

(10)下车后我问母亲:

“为什么你不指挥别人开车,只指挥我开车?

(11)“别人我不管,你是我女儿啊。

”她说。

(12)可怜天下父母心。

所以后来,我都让母亲坐后排。

这样对大家都好。

(13)接到母亲,带她去了餐厅。

坐下来点菜。

我点了她喜欢吃的清淡的菜,然后点了一个豆腐青菜汤,叫“一清二白”。

点完菜,服务生向我们重复一遍菜名,报完最后一个“一清二白”,我点头确认,示意可以了。

(15)服务生走后,母亲欲说还休,最后非常不安地问我:

“一千二百?

这顿饭就要一千二百啊!

(16)我哭笑不得地看着她,窗外的阳光,把母亲零星的白发,一根一根地扯了出来。

(17)母亲看上去比较年轻,所以我一直没发现她的衰老——我一直认为她还年轻着,永远不会老。

就像她以为,我一直还是那个中学生的样子,停在那几年,永远不会长大。

但时间客不得我们的幻觉。

她现在老了,渐渐变成了我的孩子。

现在,我要像一个母亲照顾孩子那样,给她一个无忧无虑的晚年。

(18)少年时与母亲的种种怨怼,已经渐渐释然。

那会儿叛逆时,动辄会想:

“我要是当妈,我才不会……”现在才知道,做一个好母亲实在太难,她已经尽力了。

(19)如今,轮到我,其实我也只能说,我尽力。

(选自《读者》2015年第21期)

13.请简要概括“拜见母亲大人是需要谨慎的”原因?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结合文章,分别从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的角度谈谈第7段划线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15)段划线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结合全文,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文章内容,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文中女儿的性格特点。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

(20分)

“心灵鸡汤”与“心灵鸭汤”陈鲁民

(1)鸡汤性温,营养丰富,以“补虚”而著称,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可助人病体早日痊愈,且味道鲜美可口,很受人们青睐。

营养不良者,病后虚弱者,刚生育的产妇,都适宜进补鸡汤。

(2)正因为如此,人们把那些含有智慧、热量、催人进取的话语、段子、故事叫作“心灵鸡汤”。

走进书店,这类书籍比比皆是,数不胜数。

一开始,“心灵鸡汤”还挺受欢迎,毕竟是激励人们上进、引导人们走向成功的,多看看确实可以激发热情。

鼓舞斗志。

但看多了,也试过了,人们渐渐发现,“心灵鸡汤”里许多高明的道理,在实践中其实很难走得通,那些引为例证的成功楷模,也离自己很遥远。

老喝这种“心灵鸡汤”会导致虚火上升,心头燥热,使人处于困窘状态。

这个时候,就需要败火、降温了。

(3)说到败火、降温,鸭汤有此奇效。

鸭汤性凉,有滋五脏之阳、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的功效。

尤其是盛夏酷暑,鸭汤能补虚损、消暑滋阳,为夏日滋补佳品。

民间亦有“大暑老鸭胜补药”的说法。

(4)因而,我们不妨把那些教人冷静、劝人沉稳、阻人躁动的文字称为“心灵鸭汤”。

这种文字朴实无华,没那么大的煽动性,但重理性、远情绪,注重理性分析,不搞狂热忽悠,目的是引人走向平和、务实、恬静、豁迭、不在名利一棵树上吊死,不在成功一条道上走到黑。

老庄哲学,陶渊明的田园诗,温庭筠的花间词,梁实秋的《雅舍小品》,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汪曾祺的《受戒》,季羡林的《清塘荷韵》等都可算是“心灵鸭汤”,读这些东西,不会助你显达,但会给你一个轻松心情,使你被名利烧灼的心冷静下来。

(5)“心灵鸡汤”的核心是励志。

(A)但励志是把双刃剑,人不能不励志,也不能升虚火。

(B)志向太高脱离现实,就会处处碰壁,自寻烦恼;志向太大能力有限,就会志大才疏,捉襟见肘。

譬如,“心是鸡汤”里举的最多的那些成功范例,不是盖茨就是乔丹,不是爱迪生就是贝多芬,可这些人都是不世出的特例,是可遇而不可求,可羡而不可学的。

倘著没有乔丹那身板,你就是每天练24小时,也难成“天皇巨星”;而少了贝多芬的天赋,即便终日泡在琴房里,也创作不出《英雄交响乐》那样的传世精品。

(6)而“心灵鸭汤”的特质是降温。

酷暑难熬时,来一碗鸭汤可清热消暑,祛署消疲;心烦气躁时,读几篇优雅清新的文章,看几个禅意沛然的小故事,亦可静心养气,凝神舒缓。

当一个人被升官发财的欲火烧得浑身燥热时,读读严子陵钓鱼的故事;被名缰利锁缠得透不过气时,吟诵几段李叔同的佛诗、佛联;被追求成功的压力弄得如牛负重时,聆听一曲《渔舟唱晚》,或许就会使自己冷静下来,从容不迫.

(7)公允论之,“心灵鸡汤”之升温鼓劲,“心灵鸭汤”之降温放松,都不可或缺,各有其存在意义.

心灰意冷时,需要来点“鸡汤”,读读《满江红》什么的,给自己打气、加油;心热气躁时,不妨喝点“鸭汤”,翻翻《莱根谭》一类,慰藉躁动的心绪,远离功利的诱惑。

这就是林语堂说的那个话——“中国人得意时信孔孟,失意时信老庄,左右逢源,有张有弛,决不会为难自己。

(8)苏东坡就是典型,就看他的代表作《赤壁怀古》,前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其壮怀激烈,催人奋进,犹如上好的“心灵鸡汤”:

后半阕“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又自我降温,进入务实之境,好比优质的“心灵鸭汤”。

不夸张地说,命运多舛的苏东坡能一生潇洒,金刚不倒,就全仗这两碗汤伺候着。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5年第2期)

18.请联系文章,为“心灵鸡汤”和“心灵鸭汤”下个定义。

(4分)

“心灵鸡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灵鸭汤”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