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0382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doc

初中生应该知道的“马”的语文知识

一.成语:

鞍马劳顿:

骑马赶路过久,劳累疲困。

形容旅途劳累。

鞍马之劳:

鞍马:

鞍子和马,指长途跋涉或打仗。

形容旅途或战斗的劳苦。

鞍前马后:

马前马后。

指追随左右。

宝马香车: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

指考究的车骑。

兵荒马乱:

荒、乱:

指社会秩序不安定。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兵强马壮:

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伯乐相马:

伯乐:

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车水马龙:

车象流水,马象游龙。

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单枪匹马:

原指打仗时一个人上阵。

比喻行动没人帮助。

非驴非马:

是驴也不是马。

比喻不伦不类,什么也不象。

害群之马:

危害马群的劣马。

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汗马功劳:

汗马:

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

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

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金戈铁马:

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

比喻战争。

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

快马加鞭:

跑得很快的马再加上一鞭子,使马跑得更快。

比喻快上加快,加速前进。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厉兵秣马:

磨好兵器,喂好马。

形容准备战斗。

龙马精神:

龙马:

古代传说中形状象龙的骏马。

比喻人精神旺盛。

露马脚

比喻暴露了隐蔽的事实真相。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驴前马后:

比喻一切受人支配。

马不停蹄:

比喻不停顿地向前走。

马到成功:

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马革裹尸:

马革:

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

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首是瞻:

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

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盲人瞎马:

盲人骑着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牛头马面:

迷信传说中的两个鬼卒,一个头象牛,一个头象马。

比喻各种丑恶的人。

骑马找马:

骑着马去找别的马。

原比喻一面占着一个位置,一面去另找更称心的工作。

现多比喻东西就在自己这里,还到处去找。

千军万马:

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青梅竹马:

青梅:

青的梅子;竹马:

儿童以竹竿当马骑。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犬马之劳:

愿象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

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人欢马叫:

人在呼喊,马在嘶鸣。

形容一片喧闹声。

人困马乏:

人马都很疲乏。

形容旅途劳累。

人强马壮:

形容军队的战斗力很强或军容很盛。

人仰马翻: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

形容被打得惨败。

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

戎马倥偬:

戎马:

本指战马,借指军事;倥偬:

繁忙。

形容军务繁忙。

塞翁失马:

塞:

边界险要之处;翁:

老头。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

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声色犬马:

声:

歌舞;色:

女色;犬:

养狗;马:

骑马。

形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识途老马:

老马认识路。

比喻对某种事物十分熟悉的人。

司马青衫:

司马:

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

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

形容极度悲伤。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路人:

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

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

死马当活马医:

比喻明知事情已经无可求药,仍然抱万一希望,积极挽救。

也泛指做最后的尝试。

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天马行空:

天马:

神马。

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行一样。

比喻诗文气势豪放。

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万马奔腾:

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

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万马齐喑:

喑:

哑。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旧时形容人民不敢讲话。

现也比喻沉闷的政治局面。

五马分尸:

古代的一种酷刑,用五匹马分裂人的头和四肢。

比喻硬把完整的东西分割得非常零碎。

瞎马临池:

盲人骑着瞎马。

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香车宝马:

华丽的车子,珍贵的宝马。

指考究的车骑。

心猿意马:

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信马由缰:

骑着马无目的地闲逛。

比喻随便走走。

悬崖勒马:

悬崖:

高而陡的山崖;勒马:

收住缰绳,使马停步。

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

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一马当先:

原指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

也比喻工作走在群众前面,积极带头。

一马平川:

平川:

地势平坦的地方。

能够纵马疾驰的一片广阔平地。

指广阔的平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拉的车也难追上。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招兵买马:

旧时指组织或扩充武装力量。

后比喻组织或扩充人力。

指鹿为马:

指着鹿,说是马。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蛛丝马迹:

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不明显的线索。

走马观花:

走马:

骑着马跑。

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

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

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走马上任:

走马:

骑着马跑;任:

职务。

旧指官吏到任。

二.文学作品中的马:

杜甫《房兵曹胡马》、臧克家《老马》、李贺的《马》、韩愈的《马说》

三.历史传说中的名马:

的卢马、汗血马、昭陵六骏、乌骓、赤兔马、白龙马(西游记)。

四.与马有关的俗语、谚语: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人在衣裳马在鞍;风马牛不相及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驴唇不对马嘴;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好马不吃回头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人是衣裳马是鞍。

马上不知马下苦,饱汉不知饿汉饥。

马上摔死英雄汉,河中淹死会水人。

马不打不奔,不人激不发。

牛头不对马嘴。

(驴唇不对马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露马脚

拍马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

马有失蹄,人有失足。

马背上钉掌——离题太远。

马槽里伸出个驴头——多一张嘴。

马笼头给牛戴——生搬硬套。

马屁股上的苍蝇——瞎嗡嗡。

马尾巴拴豆腐——提不起来。

马戏团的猴子——随人耍。

马戏团的小丑——走过场。

马长犄角骡下驹——怪事一桩。

千里马拉犁耙——大材小用。

船上跑马——走投无路。

矮子骑大马——上下为难。

冰凌上跑马——站不住脚。

木排上跑马——蹩脚。

瘸脚驴跟马跑——赶不上。

小娃骑木马——愿上不愿下。

到了悬崖不勒马——死路一条。

扛着口袋牵牵着马——有福不会享。

五.艺术作品中的马:

画马名家:

唐代的韩幹、韦偃,近代的徐悲鸿;

雕刻名作:

昭陵六骏

陶瓷名作:

马踏飞燕;

音乐名作:

琵琶曲《十面埋伏》二胡曲《赛马》歌曲《骏马奔驰在千里草原》

《茶马古道》

六.含有“马”字诗句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七.我国古代的车马:

战国以前,车马是相连的,因此,古人所谓御车就是御马,乘车就是乘马。

古代驾二马为骈,驾三马为骖,驾四马为驷。

战国时代才形成了骑马之风。

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战国时代,按车乘的多少区分国之大小,天子是万乘之国,诸侯是千乘之国。

八.马的起源:

材料一:

马属哺乳纲,草食性家畜,家马是由野马驯化而来。

中国是最早开始驯化马匹的国家之一,从黄河下游的山东以及江苏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时期及仰韶文化时期遗址的遗物中,都证明距今6000年左右时几个野马变种已被驯化为家畜。

马的驯化晚于狗和牛。

材料二:

的卢马介绍

的卢马是额上有白色斑点的马,古人认为这种马妨主。

刘备凭的卢马脱险,被传诵为义马救主。

后一般以“的卢马”形容快马。

辛弃疾《破阵子》: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材料三:

赤兔马介绍

关羽从曹操那儿得到赤兔马之后,是为了更快地找到刘备。

从此以后,赤兔马和青龙偃月刀就成为了关羽的代表形象。

当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杀害后,赤兔马又为马忠所得。

可这次它不再顺从着跟随新主人,绝食而亡,跟随旧主关羽而去了。

材料四:

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九.与马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伯乐相马

春秋时期,有一个名叫孙阳的人,有鉴别千里马的特殊技能。

孙阳善于根据马的外貌特征鉴别马的素质优劣。

凡是经他相中的马,必定是千里良驹。

曾经有人在街上卖马,等了三天也没人过问,后被孙阳相中而使这匹马身价十倍,由此可见他的相马才能。

后来人们就用天上掌马星伯乐的名字来称呼他。

唐朝韩愈《杂说》中曾写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就是说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重要意义。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用“伯乐识马”这个成语来比喻有真知灼见的人善于发现人才,选拔人才。

老马识途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

后来山戎败退到孤竹过境内,齐军深入,最终灭了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

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

“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骥服盐车

有匹上了年纪的好马,“服盐车而上太行”,结果是“蹄申膝折”,“白汗交流”,还是上不了山。

伯乐看到后,给它卸下车辕哭,这匹马也“仰而鸣,声达于天”。

见《战国策·楚策四》。

后以“骥伏盐车”喻才能受到压制。

明吾丘瑞《运甓记·辞亲赴任》:

“争奈尘理,未逢鉴识,譬之剑沉丰狱,骥伏盐车。

按图索骥

春秋时,秦国有个名叫孙阳的人,善于鉴别马的好坏,他把自己识马的经验写成书,名为《相马经》。

这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各类好马,所以人们把孙阳叫“伯乐”。

孙阳的儿子熟读了这本书后,以为自己学到了父亲的本领,便拿着《相马经》去找好马。

一天,他在路边看见一只癞蛤蟆,前额和《相马经》上好马的特征相符,就以为找到了一匹千里马,马上跑去告诉父亲:

“和你书上画的好马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

”孙阳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回答说:

“这马太爱跳了,不好驾驭。

”骥:

好马。

这个成语比喻机械地照书本上的知识,不求事物的本质。

秦琼卖马

隋朝末年,在济南府当差的山东豪杰秦琼受命来潞州办事,不幸染病于店中,所带盘费俱已耗尽。

无奈之中,牵着他心爱的坐骑黄膘马到西门外的二贤庄去卖。

秦叔宝将黄膘马拴在庄南大槐树下,二贤庄庄主单雄信听说有人卖马,便去相马。

秦叔宝早在山东就听说单雄信是一条好汉,只是眼下穷困潦倒,羞于颜面,难以通报真名实姓。

偏偏单雄信听说卖马人是济南来的,便请他到府上吃茶,还顺便打听仰慕已久的山东好汉秦叔宝。

秦叔宝谎称:

“员外打听的人正是小弟同衙好友。

”雄信闻知他与叔宝是朋友,随即修书一封托交叔宝,并付了马价纹银三十两,外加程仪三两,不在马价数内,还取潞绸两匹相赠。

却说秦叔宝瞒得了单雄信,却在潞州酒楼上邂逅了另一条好汉王伯当。

伯当告知了单雄信,害得雄信到处寻找秦叔宝。

后来两位英雄终得相识,单雄信盛情款待,让叔宝在二贤庄精心养病八个月。

离别时单雄信为其黄膘马配上了金镫银鞍,并以潞绸、重金相赠,从此二人结下莫逆之交。

汉血马经典故事 

汉血马以前脖子流出的汉有红色物质,像流血一般,故称之。

中国古代称为 

「大宛马」、「两极天马」,现称为「阿哈马」。

 

二千年前,世界马种处于原始土种状态,中亚土库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绿 

洲中,已曾有十分优秀的快马——汉血马。

张骞出塞发现了汉血马。

当张骞向汉 

武帝汇报大宛马后,武帝便命张骞带百余人的使团去了大宛国(今土库曼斯坦) 

求马,带一尊黄金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换回大宛马。

结果大宛国不允,归途 

中汉使被杀,金马遇劫,大宛国是一封闭小国,并不知中国的强大,此种行为使 

汉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从此爆发了两次大宛马战争。

李广利将军 

率兵数万人首次惩罚失利,第二次大获全胜,大宛国献出三千匹马给汉朝,二次 

战争始得大宛马,可见汉朝重视马匹到何种程度。

 

当今纯血种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汉血马血统,而今汉血马是最长寿马,可 

活到二十三岁。

赤兔马:

关羽的坐骑赤兔马,关羽败走麦城,被害东吴,赤兔马也跟着绝食而亡。

项羽的坐骑乌骓马也是这样,当年刘邦的大将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在垓下,项羽不能突围而自刎乌江,而乌骓马也自跳乌江,留下了千古绝唱《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孙膑赛马

齐国使者到大梁来,孙膑以刑徒的身份秘密拜见,用言辞打动齐国使者。

齐国使者觉得此人不同凡响,就偷偷地用车把他载回齐国。

齐国将军田忌赏识他并像对待客人一样礼待他。

田忌经常与齐国诸公子赛马,设重金赌注。

孙膑发现他们的马脚力都差不多,可分为上、中、下三等。

于是孙膑对田忌说:

“您只管下大赌注,我能让您取胜。

”田忌相信并答应了他,与齐王和诸公子用千金来赌胜。

比赛即将开始,孙膑说:

“现在用您的下等马对付他们的上等马,拿您的上等马对付他们的中等马,拿您的中等马对付他们的下等马。

”三场比赛完后,田忌一场不胜而两场胜,最终赢得齐王的千金赌注。

于是田忌把孙膑推荐给齐威王。

威王向他请教兵法后,就把他当作老师。

指鹿为马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李斯专政,他们为保住自己权势,假传“圣旨”,令本应继承皇位的秦始皇大儿子扶苏自杀身亡,控制秦王的次子胡亥即位成了秦二世。

赵高做了宰相高职,想伺机再推倒胡亥篡夺皇权。

赵高狡猾阴险,他知道自己出身低下,各大臣都不服他。

为了测试各个官员对他的态度,一日,赵高拉来一只鹿,当着众大臣的面对胡亥说:

“陛下收下这只卑臣千方百计寻得的好马吧!

”胡亥笑道:

“丞相是否搞错了?

你拉来的是一只鹿哇,哪里是良马?

”赵高并不理会皇帝的话,却仔细观察周围人的反应,有人跟着赵高随声附和,有人却说真话指出是鹿非马。

结果,说真话的陆续都被赵高设计杀害了。

从此,留下“指鹿为马”成语。

九方皋相马

秦穆公对伯乐说:

"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家里有能相马的人吗?

"伯乐回答说:

"好马可以从外貌、筋骨上看出来,但千里马很难捉摸,其特点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我的儿子们都是才能低下的人,我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马,但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什么是千里马。

我有一个朋友,名字叫九方皋,他相马的本领,不比我差,请您召见他吧!

"秦穆公于是召见了九方皋,派遣他去寻找千里马。

三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了,向秦穆公报告说:

"千里马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穆公问他:

"是一匹什么样的马呢?

"九方皋回答说:

"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去取,结果是一匹公马,而且是黑色的。

秦穆公非常不高兴,于是将伯乐召来,对他说:

"真是糟糕,你让我派去的那个寻找千里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辨不出来,又怎么能知道是不是千里马呢?

"伯乐不以为然,他认为方九皋看重马的内在精神,而不重外形。

穆公听了,再牵出马仔细的察看,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

千金买骨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

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

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

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

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

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

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

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

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

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

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

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

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

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

“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

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

”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

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

消息传出去不久,就有一些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纷前来,表示愿意帮助燕昭王治理国家。

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现在,河北易县和定兴搭界处,有一个金台陈村。

据说这个村就是当年燕昭王修筑黄金台的地方。

指鹿为马

秦权臣赵高,为试探大臣们对他的态度,在秦二世面前,指着一只鹿,硬说是马。

二世笑着说:

"丞相错了,这是鹿。

"问左右人,有的怕赵高,说是马,有的不说话。

也有说是鹿的,后者都遭到赵高的暗算。

从此群臣都怕赵高。

见《史记·秦始皇本纪》。

后以"指鹿为马"等比喻颠倒黑白。

《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东床已招佳选,何知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