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459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罗非鱼的养殖技术Word文档格式.docx

对虾在6月初即可收获,用地笼进行装捕,年亩产量200斤左右,以均价15-20元/斤计算,对虾的亩产值为3000-4000元,可以抵消大部分的罗非鱼饲料支出。

罗非鱼在9月中即可分批上市,饵料系数1.3左右,亩产2500-3000斤。

利用对虾高附加值的特点,此模式可大大提高了罗非鱼的养殖收益。

3、精养大规格罗非鱼模式

近几年,3-4斤的大规格罗非鱼行情一直十分稳定,均价达10元/斤左右,利润空间不菲,受到部分养殖户的追棒,养殖区域主要集在珠海和佛山等高消费城市附近。

此模式一般在3月份投苗,亩投苗量3000-4000尾(规格7-8朝),经过3个月的养殖,养殖户可以选择出掉部分商品鱼或分塘再养殖,以加快资金周转和降低高温季节的养殖风险。

一直养至年底后,罗非鱼规格达到3-4斤,养殖户可根据市场行情分批出鱼。

以珠海平沙的养殖户为例,此模式下罗非鱼的年亩产量可达6000斤,亩利润高达1.2-1.5万元。

尽管利润丰厚,但是该养殖模式只适合于离批发市场或城市消费群近的养殖区,这些区域不但对大规格罗非鱼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养殖户还可以和市场直接对接,以获取更大利润空间。

此外,养大规格罗非鱼必须越冬,因为年后罗非鱼青黄不接之时的价格最高,能否越冬成为罗非鱼养殖户最关心的问题。

因此,这种模式只适合具备搭建冬棚、有充足地下水或地热的池塘。

此模式养殖周期长,成本高,养殖户要根据自己的池塘环境和市场环境来加以选择,切勿盲目跟风。

4、立体养殖模式

立体养殖包括传统的鱼鸭混养和鱼猪混养,主要集中在粤东和内陆大水面养殖区。

以粤东的鱼鸭混养为例,罗非鱼的放苗密度为800-1000尾/亩(规格8-9朝),同时搭配鳙鱼、白鲢和鲮鱼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

鱼苗期投喂开口料,提高成活率,养殖中期不投料或少投料,待鱼达到半斤以上规格时开始投喂罗非鱼料催肥,部分养殖户在待价出鱼时会投喂鸭料。

全程饵料系数在0.6-0.8左右,养殖成本2-3元/斤。

有业内人事分析称,现在罗非鱼精养成本一般在3.5~4元/斤,混养是3~3.5元/斤,而立体养殖的成本是2~3元/斤,在价格低迷的现状下,前两种养殖模式属于亏本的买卖。

因此,就目前而言,立体养殖仍然是罗非鱼养殖户规避市场风险最好的养殖模式。

短期而言,立体养殖模式不消失,但是随着政策层面的倾移,养殖业和环保挂勾,政府会加强池塘养殖环境的管控,个别地区已经禁止在池塘搭建猪舍和鸭棚。

长远地看,养殖户还是要及时作出转变才能应对大环境的变更。

5、大混养模式

大混养即是将罗非鱼和鲤鱼、鲮鱼、草鱼、鳙鱼、鲢鱼等进行混合养殖,充分利用水体的空间和鱼类的食性,从而提高整个养殖过程的效益。

下表为广东省恩平市罗非鱼养殖户的大混养模式的放苗和收益情况,供大家参考。

与立体养殖相比,罗非鱼大混养模式避免了&

nbsp畜禽粪便的药物残留和底质污染,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挖掘空间仍然很大。

6.其它还有一些其他养殖模式

如沿海地区养殖海水罗非、高位池精养、淡水养成后转海水养殖,以改善罗非鱼风味口感等养殖模式。

二、苗种篇

“养殖要致富,苗种要先行”,苗种是养殖的基础,一旦选择,就不能改变其先天的特征。

特别是罗非鱼属于薄利品种,种苗的品质往往决定了养殖成败。

1.选苗

尽量选择公司苗、品牌苗,尽管今年的寒潮对罗非鱼种苗业的影响不如08年大,但小苗场仍会伺机抢占市场,养殖户切不可投苗心切,错选了劣质鱼苗误了生产。

品种选择方面,吉富罗非鱼依靠其生长速度快的特点一统天下,奥尼罗非鱼长速慢但比吉富具有更高的抗寒和抗病力,当行业经历各种洗礼后,养殖户更应根据自己的养殖习惯和计划来理性选择鱼苗品种,切忌为了一味追求快速而忽视鱼苗的质量。

2.投苗

投苗方面,如清塘、调水等常规注意事项不再多赘言,单从一些关键点提醒一下养殖户。

放苗的水体不单要关心其安全性,还要注意其稳定性,稳定的水体浮游生物更丰富,鱼苗不易产生应激;

建议投苗前2天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全塘杀虫,水温稳定在20℃以上时再放苗;

可选用高蛋白的鳗鱼粉料、甲鱼粉料投喂鱼苗,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和免疫力;

投苗后建议每周杀虫一次,低温天气还须定期消毒预防水霉病;

最后,做好预防天敌(水蛇、鸟、蝌蚪等)的工作。

三、病害篇

对罗非鱼养殖户而言,链球菌病就是一道迈不过的坎,2009年开始,罗非鱼就饱受链球菌病的折磨。

养殖大环境恶化大家有目共睹,而且还没有看到好转的迹象,特别是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更是加重了这些方面的担忧。

目前预防链球菌病最有效的方法仍是疫苗,但现在还处于中试阶段,无法大面积推广。

因此我们预测,未来两年链球菌病仍难以避免,养殖户还是要以预防为主。

预防:

链球菌是条件致病菌,也就是说在养殖环境恶化时才易发生,因此我们建议养殖户精养转混养,高密度转低密度,鱼猪、鸭混养塘要严格控制粪便流入量,定期消毒。

同时加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如提高增氧能力,有条件的池塘最好做底排污。

检测:

精确快速的检测是防治水产病害的关键,去年通威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罗非鱼链球菌病病原快速检测试纸,养殖户在塘边5分钟就可对病害作出诊断,对罗非鱼养殖户来说可谓是一剂强心剂。

治疗:

&

nbsp1.樊海平的处方:

选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多西四环素、米诺环素、磺胺类等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的药物,一般使用剂量要达到50mg/kg鱼以上,用药周期一般要达7-10天以上,同时内服维c和免疫多糖、酵素等增强体质。

nbsp2.陈昌福教授的方子:

使用青霉素类的药物——氨苄青霉素(人药,还没审批用于兽药);

交沙霉素;

红霉素(国内禁用,国外使用较多)。

使用上述药物时,要加定量tmp(磺胺类增效剂)。

用药的关键在于:

连续用药2周以上!

(陈昌福教授特别强调,这些药物大多要么不能用于兽药,要么用药时间不符合国家兽药典委员会规定,他个人不做推荐)

3.外用三氯异氰脲酸0.3~0.5ppm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2~3次;

每1kg鱼体重用氟苯尼考10~15mg(以氟苯尼考计)或复方磺胺嘧啶拌料投喂,每天一次,连服5~7天,注意药物交替使用。

4.病发后一定要及早用药,氟苯尼考或盐酸多西环素+黄芪多糖+五黄精华液,拌料内服7—10天,大蒜素+恩诺沙星+五黄精华液,拌料内服7—10天,外用二氧化氯,连续2—3次。

5.首先停止喂料2天,并根据病因,在第一天采取措施根除病因:

是饲料中有对鱼类有毒物质引起的,及时更换饲料;

是水质恶化引起的,应根据水质监测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水质偏酸,泼洒生石灰水;

氨氮超标的,用腐植酸钠改水,并延长开机增氧时间。

第一到第三天,用生石灰或二氧化氯消毒水体,每天一次,切断病原菌传播。

内服敏感药物。

根据实验室药敏试验结果筛选敏感药物和黄芪多糖(还可添加一种保肝护肝中药),每天一次,连喂15天,内服药物期间,每天只喂料一次,日投喂量为正常日投喂量的60%。

(注意:

目前罗非鱼“链球菌病”仍缺乏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水产禁用药更不能盲目使用,以免再陷药残风波。

(本文已被浏览5484次)

【篇二:

你还可以输入500字

◆◆非回享用户暂时不能发布经验“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

◆◆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

相关经验02014.03.0712013.06.1702013.07.1502013.07.0102013.06.14

罗非鱼俗称:

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

罗非鱼价格:

12.6~32.00元/公斤(2009年罗非鱼市场参考价格,详细价格请见)。

罗非鱼苗价格:

3分~1角/尾(2009年罗非鱼苗市场参考价格)。

罗非鱼养殖技术:

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类,对养殖环境及饲养管理要求比较特殊,尤其是在亲鱼培育、鱼苗培育、成鱼养殖及越冬保种4个关键时期加强饲养管理。

一、池塘养殖

1.池塘条件

养殖场所宜选在避风向阳、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安静且交通便利的地方,池塘面积3亩~5亩,水深为1.5米~2米,池塘底泥厚度为20厘米~30厘米。

每口池塘配备1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

2.清塘施肥

在鱼种放养前,要清塘消毒。

一般在4月上中旬,每亩用生石灰75公斤~100公斤清塘,7天后加水至1米深,然后每亩施腐熟的粪肥300公斤~400公斤,可放入少量的绿萍或红萍。

3.鱼种放养

每年春季当水温回升,稳定在15℃以上时,开始放养冬苗。

池塘主养一般每亩放养鱼种1500尾~3000尾,同时混养鲢、鳙鱼种各40尾~70尾,以控制水质;

与其他鱼混养时每亩可放养200尾~500尾。

4.饵料投喂

罗非鱼进入养殖水面后2天~3天便可开始投喂。

罗非鱼的食性很广,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可以投喂各种饲料,如小麦、玉米、饼粕等均是它的优质饲料。

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开始应为32%~35%,每天投饲量为鱼体总重量的3%~5%。

当个体规格长至200克左右,投饲量可调至鱼体总重的2%,并保证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27%~29%。

当其个体达到300克左右时,罗非鱼进入生长最快的时期,日投饲量保持在鱼体重的1%~2%,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

每天投喂2次,时间分别在上午8时~9时和下午3时~4时。

5.日常管理要注意日夜巡塘。

(1)每天早、中、晚测量水温、气温,每周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

清晨、夜晚各巡塘1次。

(2)鱼种下塘后,要保持池水呈茶褐色,透明度为25厘米~30厘米。

一般每周施肥1次,每次每亩施畜粪肥150公斤~200公斤。

在天气晴朗、水体透明度大于30厘米时可适当增加施肥量;

水质过肥时,应减少或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

在高温季节,一般每周换水1次~2次,每次换去池水的20%~30%。

二、稻田养殖

鱼、稻共生,能获得双丰收。

稻田套养罗非鱼时,应注意科学饲养。

1.放养准备

稻田田间工程结束后,放养前2周,每亩用75公斤~10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在鱼沟及田块中消毒,次日将沟及田底耙1遍,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

放苗前1周施入发酵过的畜粪肥进行肥水,每亩用量200公斤,以培育水中天然饵料。

2.放养时间

一般在水稻插秧后5天左右,待秧苗返青时放养。

有的地方为了增加鱼类生长期,在5月中旬便将鱼种放入鱼沟中饲养,待秧苗返青后再打通鱼沟放鱼入田,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3.放养方法

鱼种宜选择体质健壮、活动力强、无伤病、规格整齐的鱼种。

放养密度要合理,一般每亩可放规格为5厘米~6厘米的罗非鱼鱼种200尾~300尾,搭配草鱼、鲤鱼等150尾~200尾。

具体的放养量可根据稻田条件、水质环境、排灌条件及管理水平灵活掌握。

4.放养操作

鱼种入池前要进行消毒,一般用3%~5%的食盐水浸浴鱼体5分钟~10分钟。

放鱼时间应选在晴天的上午或傍晚,切忌在雨天或晴天正午放鱼。

5.投饵施肥

稻田养殖罗非鱼一般不投饵,全靠摄取天然饵料生长。

但稻田中天然饵料有限,适宜投喂一部分饵料能加速其生长,提高产量。

每天投饵2次,投喂量可掌握在饵料2小时吃完为宜。

养鱼的稻田对施基肥和农家肥无特殊要求。

用尿素、硫酸铵等追肥,则应少量多次,一次施半块田,切忌直接在鱼沟中施肥。

三、网箱养殖

罗非鱼在网箱中可单养、主养或搭配养殖。

鱼种应以大规格为好,进箱规格一般为尾重10克~50克。

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时,放养密度为每立方米3公斤~20公斤。

四、流水养殖

罗非鱼是目前流水高密度养殖或“工厂化”养殖的主要对象之一。

养殖池不宜过大,养成鱼一般以30平方米~50平方米为宜,维持池水溶氧量在每升3毫克以上。

集约化养殖需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其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以30%左右为宜。

日投喂5次~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5%~3%。

罗非鱼养殖的三种模式:

目前罗非鱼养殖有三种模式,单养、鱼虾混养与立体养殖。

单养,即纯粹罗非鱼的养殖,采用全程投喂饲料,分级标苗,每年可以养殖2-3造;

混养,即鱼、虾同罗非鱼混养在一起,亦采用全程投喂饲料,在年底干塘;

立体养殖则是在这两种的基础上,加上塘上养成鸡鸭猪,在养殖前期不投料,当规格达到3-6两后开始投料,一年可以养殖一造。

有意思的是,日前在南方农村报主办的“罗非鱼危机与产业整合”研讨会上,三种模式都有其典型的代表人物在支持,科研专家提倡纯养;

企业技术员支持鱼虾混养;

罗非鱼养殖企业家则支持立体养殖,不同的身份提出不同的主张,挺有意思。

陈志生:

立体养殖最现实

立体养殖的成本低,但鱼长得慢,而且产量低。

由于年底集中上市,往往价格不好。

据了解,如果鱼塘的鸡鸭猪比较多,饲料需要量就相对少,但水质差些。

对于当前立体养殖盛行情况,南海科达恒生水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志生分析,将禽畜排泄物排放到鱼塘水体中,排泄物被鱼类消化吸收,不但没有增加禽畜的养殖成本,反而能创造效益。

这种模式一直在使用,被认为是一种生态养殖的好方法,“十多年前,联合国粮农组织也积极推荐这种模式。

对此,陈志生算了一笔经济帐,“单养成本一般在3.5-4元/斤,混养在3-3.5/斤,立体养殖在2-3/斤”,这三个对比,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我们叫“经济决定鱼的出路”,单养是没有利润,谁都不会养;

混养可能是打平;

立体养殖利润不是很丰厚。

“杀头的事有人干,亏本的生意没人做”,养殖最大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不管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不管什么养殖模式,能赚钱的模式就是最好的模式。

肇庆罗非鱼养殖户陈健强,对立体养殖模式的经济效益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猪鸭粪不列入支出当中,养1斤鱼的饲料成本就是1.7元左右,加上饲料以外的成本0.6元/斤,立体养殖罗非鱼的总成本大概在2.3元/斤左右。

按照现在的罗非鱼价格,每亩仍然有1300元以上的毛利润。

“有很多人认为立体养殖的鱼的质量差、有药残”,陈志生表示,其实任何一种养殖模式其实都有药残的危险,药残不是立体养殖才有的,“不是在鱼塘上养鸡鸭猪的才有药残!

养殖户应该要求平反!

”他分析,药残可以出现在养殖环境、鱼苗、饲料、水产动物用药和禽畜用药等环节上,这几个对比一下,不管是哪种模式,都会碰到药残,“立体养殖最多就在畜禽用药这个方面有药残。

李思发:

纯养最先进

“除了赚钱,还要承担社会责任。

如果是不健康的,那是对社会不负责的。

”上海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教授李思发对立体养殖模式提出了不同见解。

他解释,实际上立体养鱼是老祖宗的发明,自从唐代就有了。

以前是水里面养鱼,岸上种草、种果树、养猪、鸭、鸡。

但是以前的养鱼和现在的综合养鱼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没有那么多的化肥、农药,但现在不一样了,农药、化肥、饲料添加剂、各种各样的激素都放进鱼塘去,所以按照老祖宗的办法,如果完全照搬,东西就不一样了。

“立体养鱼,在没有有害的物质加进去的话,这种模式是非常好的方法。

”现在的立体养鱼要充分地注意不要把农药、化肥、激素弄进去。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对立体养鱼是非常赞成的。

“在当前的形势下,尤其要坚持质量体系,特别要练好内功。

”我们的罗非鱼是一个外向为主,内向为辅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符合国际游戏规则,也就是说,必须按照国际的要求去做,你不能跟它对着干。

现在国际上对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方面我们要听他的要求。

“使用配合饲料,健康养殖理念尚待深入人心,食品安全理念尚待家喻户晓,完善相应技术体系。

面对当前立体养殖模式存在的药残、“同价不同质”的问题,陈志生提出可以采用建立“优质优价”的市场机制。

“养殖户一定要积极起来,对外报价要有底线,才能够把收购的罗非鱼价格提上来”,保证养殖户有合理的利益,养殖户有了利益,才能按要求去做,这样才能解决药残的问题。

此外,陈健强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建议加工厂可以订一个制度,加工厂收购的鱼如果出现问题,罗非鱼养殖户要负上很大的责任,使之形成一定的约束。

另外,希望加工厂和养殖户之间,寻求一个能够双赢的空间,“加工厂不竞相恶意压价提高罗非鱼价格,或者是饲料厂家能适当调整价格,让养殖户逐步向精养改变。

王勇:

鱼虾混养效益好

罗非鱼价格下跌,罗非鱼养殖成本(特别是饲料成本)上涨,为规避养殖风险、降低成本,许多罗非鱼养殖户更倾向于采用立体养殖模式。

王勇的观点,似乎是三者中的一个折衷。

“在行情低迷的时候,立体养殖罗非鱼具有一定优势,但迟早会被历史淘汰。

”海大集团畜牧水产研究中心王勇博士对立体模式养殖的命运作了如此判断。

“目前3.2-3.3元/斤的罗非鱼价格是盈亏平衡点”,他说,在终端罗非鱼价格偏低时,立体养殖模式下养殖户的盈利压力相对较小,比单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具有优势,但随着罗非鱼价格回归正常,立体养殖模式盈利能力低,同时这一模式在环境、病害、安全性等方面存在较高风险。

在目前的状况下,罗非鱼养殖户采用立体养殖模式追求低成本,使其具有一定的存在空间,从而出现暂时的逆向淘汰现象,但行业发展会越来越先进,不可能倒回较为落后的立体养殖模式中去。

但当机会利润出现时,立体养殖的罗非鱼养殖户是无法抓住机会的。

“鱼虾混养模式是合理利用生态效益的高盈利罗非鱼养殖模式,但仅限于在沿海地区发展。

”王勇说,无论罗非鱼单价是3元、3.5元,还是4元,鱼虾混养亩利润均可以达到三种养殖模式效益的最大值,按目前价格3元/斤算,仍然可以达到亩利润2760元,比单养(740元/亩)和立体养殖(1500元/亩)高。

有人对鱼虾混养优势做了这样的总结:

以罗非鱼的稳产分摊各种成本,减低风险,以白对虾求更高收益。

同时,鱼虾混养模式水质易控制、调水费用相对低,发病率和药物成本低,药残低,肉质好、产量高。

据了解,在广东沿海一带,近几年在业内逐步形成认同的鱼虾混养方式:

罗非鱼一次投放完,密度在1500-2000条/亩,白对虾平均控制在1万/亩左右,第一批虾苗可多投放些,可达到2万/亩,全程不投或少投虾料,待头批虾达上市规格起捕后,接着放进第二批标粗苗,以此类推,一年可投放虾苗4次左右。

红罗非鱼养殖技术:

红罗非鱼(redtilapia),广东又称红鳓鱼,台湾称红吴郭鱼,日本称红绸,因其体色纯红,型似真烟,体腔无黑膜,肉质鲜嫩,且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颇受消费者喜爱。

世界上包括以色列、美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进行红罗非鱼的养殖,我国大陆最早引进红罗非鱼是1973年,由日本华裔赠送给我国并放于珠江水产研究所试养,1981年从台湾重新引入红罗非鱼并进行了选育和养殖推广。

20世纪90年代初,沿海养虾业受病害的影响,许多虾池闲置,利用虾池养红罗非鱼受到了经营者的重视,有关部门引进和选育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推动了红罗非鱼养殖,现红罗非鱼已成为沿海和内陆水域池塘和网箱养殖的主要对象。

10多年来,我所先后引进了不同品系的红罗非鱼进行选育和养殖推广,较系统地掌握了该鱼的生物学特性和养殖技术,现总结如下:

一、生物学特性

l、体型、体色:

红罗非鱼是罗非鱼中一杂交变异种,不同地区、不同品系其杂合性不同。

体色有粉红、红色、橘红、橙红、橘黄等,其后代或分离出黑色;

体型有尼罗罗非鱼型、奥尼鱼型、莫桑比克鱼型等。

2、生活习性:

与其它罗非鱼一样,红罗非鱼属热带广盐性鱼类,耐低氧,窒息点较低,对盐度适应范围广,可在盐度0-30‰生活。

适温范围15℃-38℃,致死温度最低7℃,最高42℃。

食性为杂食偏植物性,天然条件下以浮游植物为主,也摄食浮游动物、底栖附着藻类。

寡毛类、有机碎片等。

人工投饲可直接摄食豆饼、花生饼、黄粉、米糠、玉米粉、鱼粉、配合饲料等。

3、生长、生殖:

红罗非鱼生长快,个体大,当年苗种可长至150-750g。

鱼苗经100-120天可达性成熟,性成熟个体因品系不同有所差异,如星洲红鱼和彩虹烟初次成熟个体300-400g,属多次产卵类型,成鱼每年产仔约300-2000尾。

幼鱼用甲基睾丸酮诱导转性可获得95%以上的雄性率。

二、主要品种

根据选育者品系来源和选育技术不同,国内红罗非鱼养殖品种主要有:

l、红尼罗鱼:

该鱼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橘红或橘黄,经珠江水产研究所选育后背高、体厚、生长较快,红色率达75%以上,当年个体生长为175-25og,大者470g。

红尼罗鱼虽长速稍慢,但抗逆性强,病害少。

2、花鲷:

从台湾引入,体型与尼罗罗非鱼相近,体色有大红、橙红、橘红、红黑相间、灰色等,体色变异大,但生长较红尼罗鱼快,个体大,20世纪90年代初曾吸引生产者养殖,并被一些制种单位引进作为进一步选育的原种,但花鲷后代体色分离率高,需进行提纯选育。

3、彩虹鲷:

是近几年在多个红罗非鱼品系中定向选育而成的体型象奥尼鱼,体色粉红或橘红的红罗非鱼,主要由台湾和福建一些制种单位选育,经提纯选育的红罗非红色率达96%以上,有头小、背高、体厚的特点,对比长速快、个体大,初次成熟个体350g以上。

但幼苗养成约有10%-15%的变色率。

4、星洲红鱼:

是从东南亚品系选育的红罗非鱼,体型象尼罗罗非鱼或奥尼鱼,背离,鳞片大而透明,体色粉红或橘红,红色率达99%以上,且后代体色分离车少,冬季低温季节成鱼或有变灰现象,但水温回升经一段时间养殖可逆变为红色。

该鱼在红罗非鱼中长速最快,个体大,当年鱼苗可长至500g以上,性成熟个体达350g,且腹膜白、肉质特别鲜嫩,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养殖品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