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0055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doc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测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新版课标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即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3、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重点,也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4、在三个学段中,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习写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

5、学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7、九年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9、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

10、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二、选择题(20分,每空2分)

1.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具有多重功能和(A)。

A.奠基作用B.交流作用C.工具作用D.核心作用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这是对第(B)学段的要求。

A.第一学段B.第二学段C.第三学段D.第四学段

3.第一学段新课标对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的目标要求是:

(C)

A、了解B、基本掌握C、掌握D、不要求

4.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D)、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A.潜移默化B.训练C.熏陶D.积累

5.口语交际教学中选择的话题应当(A)。

A.贴近生活B.贴近教材C.有语文特色D.有文化内涵

6.语文评价应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但更应重视(C)。

A.定量评价B.终结性评价C.定性评价D.表现性评价

7.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C)

A.教学材料B.学习工具C.课程资源D.教学内容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D)

  A.诵读B.分角色读C.表演读D.默读

9.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A)。

A.评价的能力B.创作的能力C.仿写的能力D.体验的能力

10.第二学段要求会写(C)汉字。

A.3500B.2500C.1600D.800

三、判断(20分,每题2分)

1、小学一、二年级应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D)

2、学习略读是小学五、六年级阅读方面的学段目标。

(C)

3、小学五、六年级要求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C)

4、小学三、四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D)

5、语文课程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和选拔等多种功能。

(D)

6、为了达到多认少写目标,第一学段规定让学生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

(C)

7、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

(C)

8、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是第二学段提出的。

(D)

9、各个学段相互联系,逐步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D)

10、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C)

四、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1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2011版课程标准与旧版课标有很大变化,请就其中的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五、论述题(20分)

语文教学“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请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一、填空(23分)

1、新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2、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3、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人)。

4、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5、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活动)的教学重点

6、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7、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要求学生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8、五至六年级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9、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10、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1、现代阅读观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知识或信息的获得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和过程而(建构)成的,外部信息的输入如果没有(主体已有的经验)作为基础,这种信息对于学生来讲,是毫无意义的。

1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13、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是:

(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14、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的语文实践机会,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5、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

16、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明确指出:

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7、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

(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18、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教学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19、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

20、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效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21、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22、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23、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

写作档案除了课内外作文外,还应记录(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以及典型案例分析等内容,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

二、选择(10分)

1、创新型课堂教学应是(D)。

 

A、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

B、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

C、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D、A、B、C

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A)

A自主、合作、创新B自主、合作、探究

C主动、合作、改革D提高、发展、创新

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C)。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C、自评与他评

5、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D)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三、判断对错(10分)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生命所在(D)

2、课堂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D)

3、新课程强调,教学更应注重过程而不得结论。

(D)

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D)

5、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作用在于传授知识、解答问题。

(C)

6、改变师生关系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成为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

(D)

7、教学应注重思维结果、淡化思维过程。

(C)

8、课改的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了课改而课改,课改是为实施素质教育服务的。

(D)

9、新课程使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支配的因素少了。

(C)

10、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C)

四、名词解释(16分)

1、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校本课程

是学校根据当地课程资源、学校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而研制开发的课程

3、赏识激励策略

指通过挖掘,激发调动学生内部的积极因素与内动力,使不同差异学生都能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与发展的规则与技巧。

4、合作性学习的方式

指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一问题或完成某个任务,以小组或团队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学习方式。

5、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学生学习行为变化及其结果的功能性基本要求。

三维目标是课程标准的灵魂、统帅。

6、课程资源

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7、动态语文课程资源

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那些以活动过程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

8、体验学习

指个人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并获得个人经验,在对话交流中获得新的知识,并将之整合运用于未来的解决方案或策略上,达成目标或愿望。

简而言之,凡是以活动为开始,先知后行的学习方式,都可以称之为体验学习

五、简答(30分)

1、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是什么?

①.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②.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③.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2、汉语拼音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什么地位?

答:

(1)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

(2)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说好普通话(3)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总之,汉语拼音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了基础,它也必将陪伴学生不断地学习生活

3、什么是阅读教学?

阅读与阅读教学有什么区别?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途径,不是目的,阅读教学应培养学生哪些能力,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景,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5、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六、论述(11分)

学了新课标,你认为在高效课堂建设中要有哪些具体体现?

答:

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

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

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题3

课标知识

一、填空。

(25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工具性、人文性

2、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课堂教学、课外学习

3、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学生、教师、文本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理解、感受

5、写作教学应注重培养()、()、()、评价的能力。

观察、思考、表现

6、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倾听、表达、文明和谐地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和实施的能力。

策划、组织、协调

8、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探究性、实践

10、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第四阶段要求课外阅读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二、判断。

(10分,每小题1,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语文能力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3、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背诵,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游览。

()

4、7---9年级可通过考察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

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自主态度和参与程度。

()

6、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是说教学做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做是教与学的中心。

(√)

7、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

8、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

9、语文课程评价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

10、写作要求:

作文一学年一般不少于18次,其它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

三、选择。

(5分,每题1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C)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B、语文能力C、语文素养

2、(A)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B、教师C、学生和教师

3、阅读是学生的(A)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A、个性化B、整体化C、综合化

4、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B)、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B、学习方式C、学习目的

5、苏霍姆林斯基主要的教育思想是(B)

A、建构主义理论;B、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C、多元智能理论;

四、据第四学段对阅读目标的要求连线(5分)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

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

阅读古代诗词区分观点与材料,发现观点

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

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阅读科技作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理解基本内容

阅读浅易文言文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

精神和科学思想

专业知识:

请你边答题边思考:

在平时的教学中,针对这些题型,你是怎样评价学生的?

怎样向学生推荐积累知识的?

又是怎样指导学生答题的?

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

一、阅读材料,多角度提炼观点。

(5分)

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

“青蛙哥,到河边去,怎样走?

”青蛙指着前面说:

“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可以到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走不到河边。

后来有一天,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道:

“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许多冤枉路!

”青蛙说:

“我没有骗你!

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可以提炼的观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填空(5分)

(1)请你根据阅读记忆,以及有关对偶(对仗)知识,仿照示例,复原《西游记》、《水浒传》中被搞乱了的一些章回目录

A观世音甘泉活树B荆棘岭悟能努力c青面兽北京斗武D木仙庵三藏谈诗E武行者醉打孔亮F孙悟空三岛求方G汴京城杨志卖刀H锦毛虎义释宋江J梁山泊林冲落草I急先锋东郭争功

示例:

J——G

(2)我国古典名著中塑造了众多经纶满腹、智慧过人的艺术形象。

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化身的诸葛亮,其“_______”等世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无不闪耀着知识与智慧的光芒;《_______》中的“_______”(绰号)吴用等,梁山运机巧,水泊展谋略,识广才高,魅力四射……其实,他们的聪颖与智慧离不开丰富的阅历,更离不开广博的学识。

这正应了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的至理名言:

__________。

三、口语表达(10分)

1、名言交流——推荐一则有关“责任”的名言__________

2、补写事例——请你写出一则有关“责任”的事实论据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表观点——说说你对“责任”看法。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成语溯源型经典名句(5分)

1、“百废俱兴”出自_______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2、“一鼓作气”出自《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3、“老骥伏枥”出自_______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4、“妄自菲薄”出自_______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_。

5、“世外桃源”是根据_______的散文《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6、“曲径通幽”是根据_______的古诗《_____________》演变而来。

五、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源远流长。

有人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山东省文联,你能够解读一下对联所蕴含的深意吗?

(5分)

上联:

半部论语治天下,叹仲尼,高山仰止;

下联:

整本孟子论礼仁,思子舆,亚圣儒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思考:

(10分)

感悟课标(15分)

1、结合课标谈谈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的几点有效做法。

2、从自身实际出发,谈谈自己实施综合性学习的一些设想。

3、你是如何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