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061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9.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docx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

《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设计

 

第一章  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目标:

个性的内涵;个性作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重点:

个性作文的写作过程。

教学难点:

怎样写出自己的个性。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典型例题剖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什么是“个性”?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

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

心理学中的个性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所讲的“个性”是不同的。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行为举止、音容笑貌令人难以忘怀;而有的人则很难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

有的人虽曾见过一面,却给别人留下长久的回忆;而有的人尽管长期与别人相处,却从未在人们的心目中掀起波澜。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个性在起作用。

一般来说,鲜明的、独特的个性容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而平淡的个性则很难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心理特征人人都有,精神面貌人人不可缺少。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个性的人。

个性对于一个人的活动、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对于一个人的命运、前途有直接的作用。

“作文要有自己的个性”或“写出自己的个性”,就是要展示自己的整体精神风貌。

二、为什么强调写作要展示自己的个性?

1、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或“诗如其人”,意谓文章、书法和诗词等艺术作品能反映其作者的个性。

个性是人生最美的花朵,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特质。

个性是本我的体现,是与生俱来的潜质。

2、个性是一种潜在的能力,是一个人成才所不可缺少的潜质。

没有个性,人们就可能缺乏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抹杀个性,也就是抹杀个体的创造能力;扼杀个体的创造能力,也就是扼杀社会的创新能力。

3、当代社会是一个张扬个性,崇尚个性的时代。

个性飞扬是时代的要求,是生命的价值。

在充满竞争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保持鲜活的个性。

4、作文是语文高考卷中的“半壁江山”,它发展的总趋势将是:

提倡开放,减少束缚,降低难度,注重质量,强化个性,鼓励创新。

有个性、有创新的文章就能获高分,因此我们必须关注个性,培养它,丰富它,发展它,展示它。

三、怎样才能写出自己的个性?

自主地写作:

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写真实的内容:

说真话,诉真情。

文章有新意:

大胆质疑,突破条条框框;独立思考,发表独到见解;灵活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具有新的风格。

四、从操作方法层面怎样写出有自己的个性的文章?

1、个性化的思维         

2、个性化的拟题

3、个性化的主题         

4、个性化的文体

5、个性化的选材         

6、个性化的构思

7、个性化的开头         

8、个性化的结尾

9、个性化的片断         

10、个性化的语言

11、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12、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以把思维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根据思维结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以把思维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4、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以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根据思维的创新成分的多少,可以把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拟标题的要求:

贴切——题文相符,能涵盖内容

简明——文字简短,能突出中心

新颖——别出心裁,能吸引眼球

创造性拟题的技巧:

1、修辞法:

可用比喻、拟人、对偶、顶真、设问……

2、借用或化用法:

借它山之石,来包装润色自己的文章。

巧妙借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名句、俗语、歌词、广告词、文学作品、影视剧题目……

3、故作玄虚法

4、逆向拟题法

5、并列组合法:

《亲情与明理》

6、故事新编

7、表明文章所采用的独特体裁:

《给妈妈的一封信》

主题的要求和作用

主题的基本要求:

正确,集中。

主题作用:

文章的主题似灯塔,写作的故事材料就是大海,笔下的人物事件就是海上漂流的船只。

没有一个主题的指引,大海翻腾,船只就会迷失航向。

千树万树梨花开——选择个性化文体

目前作文体式的创新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文学性的体裁,它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童话、寓言、故事这一类文学性较强的文体。

另一类是各种应用性的文体,如日记、书信、自传、说明书、广告、申请书、访谈录、辩论词等。

个性化的选材

1、选择自己熟悉的材料      

2、选择真实的材料

3、选择有意义的材料        

4、选择典型的材料

5、选择新颖的材料          

6、选择生动有趣的材料

7、在平凡中选择出众的材料  

8、从反面选择材料

个性化的构思

记叙文构思六“一”诀:

1、一槌定音的开头。

朱德《回记我的母亲》

2、一线串珠的结构。

魏巍《我的老师》

3、一波三折的情节。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4、一字传神的细节。

鲁迅《孔乙己》

5、一语反复的扣题。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6、一箭双雕的收尾。

《驿路梨花》

议论文构思三种基本形式:

1、“平列法”(即多方并列论证式)

2、“纵深法”(即层层深入论证式亦即层进式)

3、“总分法”(即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或先总后分再总式)

上述三种构思形式,是前人作文千百年来总结的理论,是议论文构思的“基本型”或曰“经典型”。

用这些构思形式来指导议论文写作是符合写作规律的,也是行之有效的,不能轻率地指斥为“八股”。

“亲情”话题之《给妈妈的一封信》个性化开头示例

妈妈:

我已经17岁了,但今天是第一次在写下“妈妈”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汹涌的潮水一次次的冲击着我记忆的沙滩,带来一枚枚或远或近的贝壳。

我捡了起来,放在耳边,想听那大海的声音,泪,却止不住的在眼里打滚——我听到的全是您一遍遍的呼唤,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是我走出家门,踏上求学之路的时候。

[点评]用书信的形式方便感情的抒发。

文章开头用“潮水”比喻心潮起伏的情景,用“贝壳”比喻如烟的往事,形象地表述出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谢之情。

“亲情”话题之《给妈妈的一封信》个性化结尾示例

我今天17岁了,但我知道,您对我的爱是无法用17年来衡量的。

如果大海能够带来你的呼唤,那我希望它也能带去一个女儿对母亲这17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激,带去我给你的问候:

母亲,您辛苦了!

[点评]结尾用充满感恩的心情真挚地倾诉了自己17年来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

我已经17岁了,但今天是第一次在写下“妈妈”这两个字时,心里有一种莫名的冲动,汹涌的潮水一次次的冲击着我记忆的沙滩,带来一枚枚或远或近的贝壳。

我捡了起来,放在耳边,想听那大海的声音,泪,却止不住的在眼里打滚——我听到的全是您一遍遍的呼唤,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母爱是我走出家门,踏上求学之路的时候。

(用书信的形式方便感情的抒发。

文章开头用“潮水”比喻心潮起伏的情景,用“贝壳”比喻如烟的往事,形象地表述出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谢之情。

临行时,隔着车窗,我听不到您的叮咛,但能读得懂你的眼神。

你在向我挥手的刹那,就潸然泪下了。

我还来不及弄懂为什么,泪也成串地洒落在衣袖上。

你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是母爱的诠释吗?

“儿行千里母担忧”,就算我只离开你一步,你也会在多少个梦中惊醒,惦记不在身边的我!

回家对于我来说是学习之外最大最快乐的一件事。

去年暑假回家时,已是夜里12点多,街上行人稀落。

同行的几位同学都饿了,大家决定先去吃饭,否则回到家还要麻烦父母。

可不知为什么,大家都没什么胃口,才坐下10来分钟就坐不住了,都说,走,回家去!

(用具体的细节表现对家的思念,对母亲的思念。

远远的,我看到家里的灯亮着,一定是你给我亮着的。

离家越来越近了,我看到了我这辈子无法忘记的一幕——你站在窗前,身体向前倾着,脸向着我回家的路。

你似乎听到了动静,头伸得更长了……我不知道,您这样等已经等了多久。

回程的路上,大家谈起这几天的感受。

出乎我的意料,每个人回家遇到的情景都惊人的相似:

母亲在窗前或门口翘首以待!

饭菜摆了一桌!

而我们所做的也如出一辙——没有说一句感激的话,把一桌饭菜全都吃光。

有一次您来学校看我,我在您的手袋里发现了2只番茄,我很是不解,这么长的路,妈妈为什么要带这么易烂的东西呢?

您很平静地说:

“你看我,昨天晚上才记起来,你一向喜欢吃番茄,家里就这么2个,要不我就多带点了……”(这句话很有生活,真实地表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我背过脸,悄悄的拭着无法控制的泪。

妈妈,我有时会忘记您的生日,但您却永远记得,总会在我生日那天送上一份别致的礼物;我有时会对您的唠叨感到厌烦,但您却连我们的只字片语都记忆深刻;我有时可能还会误解您的大爱,但您却从没有停止过对我无微不至的呵护。

妈妈,你能原谅我过去的不是吗?

(用对比写同一件事母亲和自己的不同表现再次体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我今天17岁了,但我知道,您对我的爱是无法用17年来衡量的。

如果大海能够带来你的呼唤,那我希望它也能带去一个女儿对母亲这17年来养育之恩的感激,带去我给你的问候:

母亲,您辛苦了!

此致

敬礼!

女儿:

六天

五月十六日

[赏析品评]文章用充满感恩的心情回忆母亲对自己的关爱。

选取事例典型,细节描写渲染了感情气氛,真挚地倾诉了自己17年来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

阳光下的守望

我见过一位母亲,一个在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将她的衣衫浸染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有人劝母亲挪到树阴下,母亲神情肃然的脸上挤出个比仲春的冰还薄的笑,小声嗫嚅道:

“站在这里能清清楚楚地看到孩子。

没人笑她痴,没有人笑她傻,也没有人再劝她。

烈日下守望的母亲舔了舔干裂的嘴唇,目光扫了扫不远的茶摊,又目不转睛地盯着考场了。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半个小时,也许是一个小时,母亲像摊软泥一样瘫在了地上。

众人一声惊呼后都围了上去,看千呼万唤后仍是昏迷不醒,便将她抬到了学校大门口的医务室里。

听了心跳,量了血压,挂了吊针,母亲仍紧闭着双眼。

经验丰富的医生微笑着告诉大家:

“看我怎么弄醒她。

医生附在母亲耳边,轻轻地说:

“学生下考场了。

母亲猛地从床上坐起来,拔掉针头,下了病床:

“我得赶快问问儿子考得怎么样。

常常将这个真实的故事讲给我的学生听,学生说,这故事抵得一千句枯燥无味的说教。

 

第二节联想和想象

教学目标:

1、看到某一现象或听到某一议论,能迅速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反的事或道理。

2、受某一事物的触动,能迅速在头脑中编制相关的图景,场面或故事。

3、能围绕某一主题,把想到的或新编织的内容组成一篇具有较高水平的文章。

教学重点:

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文章例析,讨论探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知道,在生活和阅读中获得的东西通过深入思考,通过感悟才能成为作文的材料,那么,如何在作文中表现你对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呢?

联想和想象就是两种主要手段。

什么是联想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古时候一个商人在一次和家人吃午饭时,窗外忽然纷纷扬扬下起了雪。

这么大的雪在南国还是少见的,孩子们都在瞪着眼睛往外看,商人乘机问:

“你们看这飘飘的雪花像什么?

”他的儿子说:

“撒盐空中。

”他的女儿说:

“柳絮因风起。

”这里他儿子把飘飘而落的雪花比作盐粒,女儿则把它比作柳絮,无论是盐还是柳絮,都是他们因眼前的雪花而想到的,这就是联想(投影仪出示联想定义:

是人们在观察的基础上,有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想到另一有关事的思维活动。

那么,他女儿和儿子的联想哪一个更好些呢?

(可组织学生讨论几分钟)相信许多同学都感觉到了,沉甸甸的盐粒除了形状和颜色与雪花相似之外,再无共同之处,他儿子的联想一般。

而“柳絮因风起”则传神的描绘出了雪花轻柔飞旋之状,轻灵而美丽,女儿的联想独特深刻。

所以说,联想人皆有之,但是深度,广度,层次很不一样,人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不同决定了这点,而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曾说:

“联想的构成,在某一点上如同电路,有了电路,点才能通过,知识贫乏,线路就不能畅通了。

”这点又指出联想的另一要点:

知识的积累。

很多同学写作文时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其实往往不是记忆仓库里没有材料,而是不能浮想连翩,不能有题目或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的人,事物及其所含的道理,世上万事万物都有许许多多的联系点,关键是找到恰当的一点,接好电路。

二、讨论

你看到雪时,会联想到些什么呢?

那么什么又是想象呢?

(教师在黑板上画个圆)比如说这个圆,我把它看成是一轮满月,然后以满月为重点,在旁边用云彩,树梢,人作为陪衬(同时在圆旁边画上云彩,树梢,人),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在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那就是一篇想象作文了。

请同学把教师画的图画用语言组织出来。

圆还可以想象成许多东西,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院想象成另一物体,用笔画出来。

可参考情景:

圆是苹果,苹果落下,牛顿发现第一定律。

圆是足球,球门前特写,进求的精彩瞬间。

圆是气球,儿童在放飞理想。

圆是落日,下面是黄沙长河,“长河落日圆。

这就是想象,就是人们在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过去经验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成新的形象的过程。

是表现你生活独特的主观感受的另一种重要的方法(投影仪出示想象定义)。

很多同学的作文只是罗列大而空的情节,只有表示抽象事物的词汇,无生动鲜明的形象,无丰富具体的细节,内容干瘪,文章缺少深度,语言缺少活力,探究起原因,许多是大家在观察和写作时没能充分的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其实,作文需要创造思维,创造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不只是科幻式虚构故事的想象作文需要想象力,其他类型的作文也需要想象力的加如,写作中如能充分运用想象,有利于拓展写作思路,使我们“看得”更广远,更深,使平凡的事物神采飞扬,师普通的形象耐人寻味,使文章更富感染力,表现力。

三、练习

根据下列两种情况,以“歌声”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或一个故事。

情景一:

教堂      囚犯      歌声

情景二:

广场      女郎      歌声

 

第三节学会沟通

教学目标:

1、熟悉语言表达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2、学会沟通,语言表达要做到简明得体。

教学重点:

学会沟通,理解影响语言表达的因素。

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2。

教法学法:

讲练结合,文章例析。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说话不得体的事例,屡见不鲜。

某公司要招聘一文秘人员。

广告一出,应者如云。

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

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

”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

”如此戏语,令主考官哭笑不得。

女生本想借潘长江小品中的台词开个玩笑,可惜搞错了对象。

作为应聘者,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说这样的话都是欠妥的。

这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话中,写作中也同样有类似这样的笑话:

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

……阿婆笑着对我说: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

虽年高体弱,再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是精神抖擞的。

”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当,不符合阿婆的身份口吻,不易为读者接受。

写作文本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是为了以心换心,实现相互的了解和沟通,无论是说话还是书面表达,有效的沟通最为重要。

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呢?

二、有效沟通

写作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实际上是一个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与对方交流的过程,要使交流产生预期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有效”,那么作者必须心里装着相应的读者,具有与读者沟通的意识,了解必要的沟通方法。

那么写作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的呢?

我们与人沟通的形式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言辞沟通,以文字来传达。

另一种是非言辞沟通,以身体动作、姿势、语调或声音变化来传达。

而我们这里特对以文字来表达的书面表达应注意的方方面面作个简介,以便抛砖引玉。

1、首先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

根据对象情况确定表达重点。

从信息传播角度,我们把信息分为“必要信息”和“冗余信息”。

从沟通而论,“必要信息”有两类,一类是对方不知道的,你必须交待清楚,另一类则是根据作者的意图,特别突出强调的内容,这都属于“必要信息”之列,在表达交流中,“必要信息”是必须向读者加以介绍的。

另外,你写作中的对象决定表达重点。

这里的“对象”包括文章中的人物以及读者;“表达重点”包含两方面的意思:

重点内容和重点表达方式。

同时,写作者的视角、身份和表达重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读者而变,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形式也会相应而变。

教材中所引的“许燕淑效应”三篇文章,话题相同,但因读者不同,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和方式也不各不相同。

第一篇属于“公开信”范畴,意在向全社会募捐。

所以它要讲清楚事情的原委,突出了年轻生命的珍贵,国家培养大学生的不易,并且特别强调了高效医疗费与学生家庭状况的对比,使读者了解到真实的前因后果,是使他们慷慨解囊的基石。

“呼吁书”重在“呼吁”,所以抒情因素的作用既节制有度,又要动之以情,深挚感人。

“庞大的数字”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倾家荡产”构成强烈的对比,“眼睁睁看她死去”略加渲染,撞击着人们的良知与同情心。

第二篇是由于和患病同学本人交流,所以病情自然避而不谈,而重在对她进行激励,而且激励的切入点和材料用的又是她本人的情况――其中关键词在于“顽强”,现身说法自然更为有效。

作者与患病同学是挚友,说的是“心里话”,所以话语亲切,娓娓而谈。

第三篇的对象是患者的父母,重心在于让他们安心,所以叙述重心有二:

募捐的情况,治疗医院的条件和治疗前景的展望。

前者会让患者家属感觉有许多人和他,们一起为孩子牵肠挂肚,感觉到温暖。

后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切中根本,“全国第一流的大医院”“治愈率很高”等话语,是他们最希望知道的。

除去围绕中心选裁外,语言通俗易懂,称谓得体,效果显著。

2、对象决定措辞

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尊重读者”的原则。

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根据与读者的关系来确定措辞,二是语体问题,它们共同的衡量标准是得体。

我们下面就着重谈谈语言的得体问题。

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与读者的关系选取相应的语言至关重要,包括语气、称谓、谦辞,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又是实现交流与沟通必不可少的因素。

那么怎样做到语言得体呢?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

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

这是很有道理的。

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较高要求。

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简要说明。

所谓话语得体,就是要说符合场合、对象、时间等方面的话。

注意交际时语言环境的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运用语言,使信息传送的渠道畅通,使之成为“有效”沟通。

(1)所说话的内容与当时的场合要一致

场合,即交际的环境。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

这里主要说氛围。

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

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

喜庆的场合要轻松,哀伤的场合要庄重。

(06安徽卷)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

[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

[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

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

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

[解析]场合,即交际的环境。

正式场合,用语要规范庄重;日常生活,用语要亲切、自然灵活。

场合不同了,用语也必须因地而异,讲究分寸。

一般情况下,表示礼貌、歉意的话放在句子的前面,打断别人的话要礼貌、委婉。

本题CD两项先说“已经超时了”感觉生硬,A项先说“你停一下”不够委婉,正确答案B。

(2)看准对象礼貌尊重,身份关系符合

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

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

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

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

2006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

(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

[解析]考查的是应用文写作,出题扣紧了形势,事件是06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考生们并不陌生,况且是发生在本土上的事件,做起来就更有一种亲切感。

再了解一下欢迎辞:

欢迎辞是迎接宾客时应酬用的讲话稿。

客人来了由主人出面表示欢迎,这些话就称为欢迎辞。

因为欢迎辞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而使用的,因此要十分注意礼貌。

第一,称呼要用尊称,一般都在姓名前面加头衔或表示亲切的语词,如“尊敬的”“亲爱的”“敬爱的”等。

称对方姓名要用全名,不能用省称、代称,更不能叫小名和绰号。

第二,感情要真挚。

生疏的客人初次见面免不了要客套几句,但不能满纸都是客套话。

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光讲客套话,会使对方感到虚伪。

如果是老朋友见面或惜别,则应废除客套,推心置腹,真诚相间。

第三,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原则立场。

从这个单位到那个单位去做客,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去访问,欢迎者与被欢迎的人,,都各自代表自己的单位或国家讲话。

在某些场合,既要婉转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因此在措辞上要特别慎重,不能信口开河。

第四,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不讲对方忌讳的内容。

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民,都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事先应加以了解,不能触犯对方的忌讳,以免引起不快。

第五,篇幅要简短,语言要精确,语气要热情、友好、礼貌。

示例:

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

意思答对即可

(3)文体与语体要做到和谐统一

不同文体、语体有不同的语言特点,选择何种语体色彩的词,首先和交际场合有关,同时也与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

写文章时如何恰当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体呢?

比如:

记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以情动人的,文章所传递给读者的情感是能否打动读者的关键,而情感的载体主要是语言。

我们不妨来讲一个故事:

“春风给巴黎抹上了一层新绿,圣马丁教学附近游客如云,一位著名的诗人看见一位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衣衫褴褛,等待游人的施舍。

老人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

我什么也看不见。

可是游人熟视无睹,诗人走到老人跟前用一块新牌子替换了老人的旧牌子,上面写着:

春天来了,各位先生、女士来到这里尽情享受美景,一定很快乐,但我却不能,因为我什么也看不见。

”情况果然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游客纷纷解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口语表达的情感力量确是神奇的,无与伦比的,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口语,对表达主题确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议论文中语言的特点是要地反映客观事物或证明观点,措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