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067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宜昌市四月调考生物质量分析报告2Word文档格式.docx

 

一、试卷分析及评价

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的识别功能主要由膜上的糖蛋白决定

B.当密码子有一个碱基改变时,可能并不会改变其对应的氨基酸

C.衰老细胞内的多种酶的活性普遍降低

D.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改变

题号

平均分

标准差

满分率

零分率

难度

区分度

选A率

选B率

选C率

选D率

1

5.18

2.06

86.3

13.7

0.86

0.51

1.09

6.54

6.06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决定细胞间的识别;

B中多种密码子可以决定同一种氨基酸;

C中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酶的活性降低;

D中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制造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就会有差异。

【试题点评】此题较简单,主要考查识记内容,学生大多能熟练掌握。

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真核细胞必然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生命历程

B.真核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C.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在有丝分裂的前期完成倍增

D.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色素都分布在基粒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2

2.89

3

48.1

51.88

0.48

14

5.49

32.4

48.12

【解析】A中只有多细胞真核生物,它的细胞才会有完整的生命历程;

B中机体的衰老和细胞的衰老并不总是同步,机体衰老是细胞衰老的整体性表现;

C项中中心体是在间期完成复制的;

D中叶绿体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完成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试题点评】此题看似简单,本认为学生能较好选出,没想到却成为六道选择题中得分最差的一题。

干扰项集中A和C上,A项学生只从整体上认识到细胞会经历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四个生命历程,却没理解前提是多细胞生物才会有细胞分化过程;

C项干扰最大,原因还是应归结为知识记忆不准确。

3.将萝卜磨碎制得的提取液,取少量分别加入pH为3、5、7、9的盛有等量过氧化氢溶液的几个试管中,保持30°

C温度,结果每个试管都产生气体。

提取液的加入量加倍,重复上述实验,反应相同时间后测得各试管中过氧化氢的含量,如下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这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主要是酶的活性大小不同造成的

B.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

C.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

D.在生物体内,过氧化氢酶只能催化某些反应,不能作为另一些反应的底物

4.84

2.37

80.6

19.3

0.81

4.94

6.52

7.84

【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两次实验结果的差异是提取液中所含过氧化氢酶的数量不同引起,酶的活性跟数量没关系,只跟温度与PH有关;

第二次提取液加倍,酶的数量加倍,相同PH值下反应速率加快,剩余过氧化氢越少,所以B是第二次的结果;

过氧化氢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它在生物体内可被蛋白酶分解。

【试题点评】此题较简单,A、B、D干扰效果差不多,主要原因还是几个基本概念没理解透彻:

酶的活性与酶的浓度的关系及区别,酶的本质与酶的作用关系,此外还有一个审题能力和识图能力的问题影响着学生选择。

4.人体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多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共同发挥作用。

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示意图,图乙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形式都相同

B.图甲中,神经信息在b、c和e中传递的速率都相同

C.图乙中,细胞a、细胞c和细胞d的作用,都具有特异性

D.接种后的机体被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产生免疫的主要途径是图乙中的⑥→⑧→⑨

4

5.51

1.64

91.82

8.18

0.92

0.3

1.5

2.55

4.01

【答案】D

【解析】甲图用来考查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间的两种兴奋传递方式,前者传导电信号,速度快,后者传递神经递质,速度慢;

图乙用来考查体液免疫,细胞a为吞噬细胞,细胞识别无特异性,相同病原体再次感染时,主要通过二次免疫⑥→⑧→⑨快速消灭抗原。

 【试题点评】此题最简单,基本算无干扰项,看来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与特点比较熟悉。

5.下列有关变异或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均可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B.人类能遗传给后代的突变基因产生于有丝分裂的间期

C.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5

4.11

2.79

68.56

31.44

0.69

12.68

11.12

7.58

【答案】A

【解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间期既可发生基因突变,也可发生染色体变异;

体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突变基因一般不会传给后代,减数分裂产生的突变基因可以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

二倍体和四倍体的杂交后代为三倍体,高度不育,因此二倍体和四倍体属两个物种,二者间有生殖隔离;

只有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试题点评】此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B、C两个干拢项效果接近。

B项错选是因为知识掌握不完整,只知道本丝分裂间期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却没有理解体细胞和生殖细胞基因突变的差异;

C错选是没理解生殖隔离这个概念。

6.下图为某鱼塘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④包含了次级消者粪便中的能量

B.在人工饲养的高密度鱼塘中⑤一定小于①

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③/②)×

100%

D.在食物链中各个营养级能量输入的方式和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6

3.16

52.63

47.37

35.27

8.31

3.69

【答案】C

【解析】此题关键是理解能量流动图中箭头和方框的含义。

箭头

是通过食物链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所以

不包括人工输入的能量,按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规律,⑤一定大于①;

方框表示的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所以④不包括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

就能者输入而言,生产者靠光合作用,消费者靠摄食后的消化吸收。

【试题点评】此题较难,区分度较好,干扰项明显。

A项错选最多,此点在很多题中都曾出现,看来学生对能量流动过程及同化量理解还很不到位,老师们对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强化。

29.(10分)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的光合作用如图

(一)所示,细胞呼吸如图

(二)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2)影响图

(一)中a曲线P点上下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P点是在氧气充足条件下测得的,则氧气浓度应大于%。

(3)若此植物为阴生植物,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为生长状况相同的阳生植物,则图

(一)a曲线的L点向方向移动。

(4)与图

(一)相比,测图

(二)曲线时最显著区别的外界条件是。

(5)绘制曲线图:

(一)中光合作用强度是用CO2吸收量(mol/h)表示的,如果改为用O2的吸收量(mol/h)表示,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绘出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

291_1

1.17

0.71

35.58

18.46

0.84

292_1

1.58

1.71

4.21

44.91

0.26

293_1

1.05

52.53

47.47

【答案】

(10分,除注明外,2分/空)

(1)ATP和[H](缺一不得分)(1分)

(2)温度(1分)15

(3)右上(仅答“右”或“上”不得分)

(4)无光(或黑暗)

(5)

学生主要问题:

首先就是学生图文转换能力太差,有一半的学生第(5)问没有动笔;

另外学生最大的问题就是答题不规范,没有得分意识。

第(5)问学生画图很随意,没有作图的基本规范,随意画曲线,没有关注起点、交叉点和拐点。

起点有的在0.6上,有的没连着纵坐标;

交叉点没过横坐标1值,而画在1的左右;

拐点应在2点几,大多画得不准确,有的在1点几上,有的在3上,没有参照题目中的图作图的意识,更没有得分的意识。

 

30.(10分)科学家沃泰默、斯塔林和贝里斯等对促胰液素的发现有突出的贡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哺乳动物体内的胰腺中有腺泡组织(其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和胰岛组织。

请根据下面实验回答问题。

假设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假设一:

胰液的分泌只由神经调节引起。

A.电刺激支配胰腺的神经

少量胰液分泌

B.把适量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

大量分泌胰液

C.直接将稀盐酸注入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不会分泌胰液

D.切断所有支配胰腺的神经,把与B组等量的稀盐酸从小鼠小肠的上端注入其小肠腔内

假设二:

胰液的分泌可能由某些化学物质引起。

A.刮取甲小鼠的小肠粘膜并用稀盐酸浸泡,磨碎后将提取液注入乙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B.对照实验:

刮取丙小鼠___________,注入丁小鼠的胰腺静脉血液中。

___________

(1)假设一的B组实验中,效应器是___________。

假设一的实验结果说明:

胰液的分泌不只是由神经调节引起的,还可能与__________有关。

(2)请补充完整表中假设二的对照实验及能够证实假设二成立的实验现象。

(3)胰岛素由___________细胞分泌。

当人们知道胰腺内的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后,试图从磨碎的小鼠胰腺组织中直接提取胰岛素,但均未成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01_1

1.3

1.15

5.27

40.26

0.33

0.6

302_1

1.18

1.12

21.54

33.25

0.39

0.93

303_1

1.2

0.94

18.35

17.52

0.4

0.68

(1)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胰腺(仅答“胰腺”或“传出神经末梢”都不得分) 

盐酸刺激后小肠产生的分泌物(或体液调节)

(2)小肠黏膜(不经盐酸浸泡)磨碎制成提取液(只答小肠黏膜不给分) 

不分泌胰液(1分)

(3)胰岛B(1分) 

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 

1、效应器普遍得不到分,一般就写胰腺,就算写出传出神经末梢,也无法像标准答案般写全,比如会写成传出神经末梢和胰腺等,甚至是对概念都无法理解,写出胰腺及其支配的传出神经末梢这样的答案。

2、一般答的是体液调节,能写出盐酸刺激后小肠粘膜产生的分泌物这样的答案是少之又少,顶多写小肠产生的化学物质。

3、写小肠粘膜不写磨碎的比较多,不得分,写对了的一般也会加生理盐水或者蒸馏水。

不分泌胰液,也有一部分同学答少量分泌胰液。

4、“胰液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将胰岛素分解”会写成激素太多,不易提纯;

激素量太少,不易提出;

还有激素易被蛋白质分解。

归纳起来:

1、概念不清楚,效应器这个概念始终不能准确理解。

2、答题不准确,比如刚说的激素易被蛋白酶分解

3、做题脱离题干,不理解出题者的意图,所以才会写出激素太多不易提纯这样语句。

4、实验题实验结论的写法还需训练,其实就实验步骤,写出盐酸刺激小肠产生的分泌物这样的直观结论并不难,可学生却回答不了。

31.(10分)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和卵圆形两种,该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表示。

为探究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如图)。

(1)图中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根据F2表现型比例判断,荠菜果实形状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

(2)图中F2三角形果实荠菜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然为三角形果实,这样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会发生性状分离,其基因型为。

(3)现有2包基因型分别为AABB、AaBB的荠菜种子,由于标签丢失而无法区分。

请设计实验方案确定每包种子的基因型。

有已知性状(三角形果实和卵圆形果实)的荠菜种子可供选用。

实验步骤:

①用2包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1种子;

②;

③F2种子长成植株后,按果实形状的表现型统计植株的比例。

结果预测:

Ⅰ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Ⅱ如果,则包内种子基因型为AaBB。

311_1

2.16

1.29

19.14

13.13

0.8

312_1

2.32

2.21

13.01

36.32

0.88

(10分,除注明外,1分/空)

(1)AABB和aabb自由组合定律(每空1分)

(2)7/15AaBb、Aabb和aaBb(缺一、错一均不得分)(每空1分)

(3)答案一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2分)

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15:

1(2分)

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27:

5(2分)

答案二

②F1种子长成的植株分别与卵圆形果实种子长成的植株杂交,得F2种子(2分)

Ⅰ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3:

ⅡF2三角形与卵圆形植株的比例约为5:

3(2分)

1.书写不规范: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写成“基因自由组合定理”“孟德尔定律”;

基因型“AaBb”写成“BbAa”

2.“7/15”这个概率计算错误最多,主要原因是没搞清有哪些基因型不管杂交多少代都不会出现卵圆形植株。

3.“F1种子长成的植株自交,得F2种子”很多同学写成“F1种子自交”实际上在题中第一步就给了书写方法,照着写就行了。

32.(9分)图甲表示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部分物质流,图乙表示某种群迁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内,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分析,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主要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图中“

”表示的是;

物质可以反复利用的原因是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经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无机物可被生物群落重新利用。

(2)由图乙可知,种群密度在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

在点时,表示达到种群的环境容纳量(K值)。

(3)若此草原向森林群落演替,在这一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吸收的CO2量(大于/等于/小于)整个生物群落排出的CO2量,生态系统稳定性逐渐增强。

从生态系统结构上分析,增强的原因是。

林业生产上为了使森林保持持续的更新能力,维持稳定的生产,应该采用的科学处理措施是。

321_1

2.6

0.98

2.19

3.87

0.42

322_1

1.98

0.89

3.55

5.98

0.5

0.56

(9分,每空1分)

(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能量流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缺一不得分)

(2)CE

(3)大于抵抗力成分变多,食物网变复杂(缺一不得分)合理间伐

32题第1小题第1空要点有四点即物质、能量、主要和进入。

同学们的答案有如下几种:

(1)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2)物质循环。

(3)化能合成作用。

(4)呼吸作用。

(5)生产者。

答案

(1)只注意了“能量”。

答案

(2)只注意了“物质”。

答案(3)没有注意“主要”。

答案(4)没有注意“进入”。

答案(5)的同学最多,这样答是不够完整的。

第1小题第2空有教多的同学只答了能量流动的一部分即“能量传递”或者“能量散失”或者“呼吸作用散失能量”。

因不全而得不到分。

第1小题第3空也是答得不全,只答这三种生物成分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还有的同学不是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角度答题,答的是“生物群落”。

第2小题两个空做的较好。

第3小题第2空有教多同学写错别字。

如“抵”字下面少了一点。

“力”字写成了“利”。

还有将“抵抗力”写成了“抵抗性”。

第3小题第3空要从生态系统结构分析。

生态系统结构应包括生态系统成分和营养结构两个方面,但大部分同学只答了其中的一点。

最后一空错误也很多有答烧山的、修剪的、也有答植树的、答合理密植的。

通过这一题同学们出现的问题,在今后一个月的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重概念。

(2)要回归课本。

像第3小题第2、3、4三空是课本上的原话。

(3)要注重规范。

不要写错别字,答问题要全面。

(4)要注意审题。

39.【生物——选修l:

生物技术实践】

(15分)

下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请分析并回答:

(1)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

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为 

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

配制 

(固体/液体)培养基。

第二步:

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

接种。

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___________。

第四步:

培养。

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__℃范围内。

第五步:

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3)在 

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 

,再将其变为醋酸。

最大值

最小值

39

11.31

9.61

9.2

69.45

15

(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 

1/3 

灰绿

(2)醋酸(杆)菌 

固体(1分)平板划线法30-35 

(3)氧气充足(有氧) 

乙醛

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识记水平,背过的基本能得10分以上,没背过的完全不得分或很少得分。

1、有些学生基础不牢,没有记准。

(1)问少部分人答2/3或1/4。

重铬酸钾检测酒精的颜色答出了很多答案,赤橙黄绿青蓝紫,包括无色和白色的答案都有。

2、不审题目,慌张答题。

部分人将醋酸菌写成了酵母菌,把制果酒与果醋搞混淆。

固体培养基写成了液体培养基。

3、错别字多。

平板划线法写成平板画线法,乙醛的醛掉了草字头,醋酸菌的醋写错,都是些无可奈何的低级错误。

40.【生物—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育种工作者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Ⅰ过程由番茄韧皮细胞形成幼苗A的过程需要经过两个关键步骤,该过程依据的原理是。

(2)植物组织培养除了需要提供一定的营养、、温度和光照外,还必须在的条件下培养。

(3)已知番茄的红果(Y)对黄果(y)为显性,少室(M)对多室(m)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用红果多室(Yymm)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Ⅱ、Ⅲ有关实验,则II过程中,从花粉形成幼苗B所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是。

Ⅲ过程中植物体C的基因型有。

(细胞A为两两融合细胞)

(4)图Ⅲ、Ⅳ过程中需要去除细胞壁,获得具有活力的。

(5)在图中Ⅳ过程中,经过鉴别和筛选后,通常植物体D能表现出两个亲本的遗传性状,根本原因是

得分率

40

10.36

6.53

66.61

7.54

33.39

0.9

(1)脱分化和再分化植物细胞全能性

(2)植物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无菌(1分)

(3)有丝分裂YYmm或Yymm或yymm

(4)原生质体

(5)具有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

1、题号标注不规范或未标注,导致答案书写错位。

2、读题审题不仔细,如第一问第一空未抓住“两个”这个关键词答成“植物组织培养”,第三问中“有丝分裂”答成“减数分裂”或“无丝分裂”。

3、不能正确区分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条件导致第二问错误率较高。

4、概念辨析不准确,第四问“原生质体”答成“原生质层”。

5、缺少相应的解题方法,如看到“根本原因”、“遗传性状”不能联系到“遗传物质”。

表一:

考点分布及能力要求:

考点

分值

能力要求

蛋白质及其合成(糖蛋白、密码子、衰老特征、分化本质)

Ⅰ、Ⅱ

细胞结构及细胞生命历程(分化、衰老、中心体、叶绿体)

酶以及细胞代谢(酶的本质、酶活性受PH影响的实验分析,对照实验及图表分析)

实验分析能力

内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