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804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28.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一轮复习 专题七 第20讲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材补缺

 洋行

近代外商在中国从事贸易的代理行号。

18世纪60年代兴起散商贸易,随之产生外商代理行号。

1840年以后,外国在华洋行日益发展,是外国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重要工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1.兴起

(1)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期。

(2)途径

①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②部分官僚、中小地主、商人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如陈启源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③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如方举赞等创办的上海发昌机器厂。

(3)表现:

新设50余家企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和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

2.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有利条件

①帝国主义扩大经济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扩大商品销售和劳动力市场。

②清政府准许民间设厂。

③人们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3)代表企业:

张謇的大生纱厂、荣氏兄弟的保兴面粉厂。

(4)影响

①经济上,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

②政治上,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使中国的近代化由器物层面开始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归纳小结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买办

在中国近代史中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其职能主要是帮助洋行收购土货,销售洋货。

一些买办脱离洋行独立经营,使买办资本成为民族资本,形成买办资产阶级,这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2.洋行

1.多维角度认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

①资本主义的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③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以及航运、铁路等交通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城乡经济的联系,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④自然经济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体的内部根源。

(2)特点

解体的动力

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解体的速度

国内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解体的结果

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3)影响

①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准备了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的前提条件。

②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从根本上冲击了根深蒂固的封建专制制度。

③为西方列强对华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创造了条件,使中国逐渐沦为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附庸。

2.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征

(1)经济形式:

由单一的自然经济形式变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元合一的经济形态。

(2)生产方式:

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工业产生;

手工工场逐渐转变为工厂;

轻重工业部门并存。

(3)商品流通:

国内农产品、手工业品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外来商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效应加大。

(4)阶级分化:

伴随着西方经济侵略,出现了买办阶层和产业工人。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也催生了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发展壮大。

针对练1

 (2018·

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8)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1872年

1881年

棉纱

5万担

17.2万担

棉布

1224.1万匹

1493.1万匹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

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织布不需要自己纺纱,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故D项正确。

考点二 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1)军事工业:

目的是“自强”。

性质是封建官办企业。

企业经费全由政府调拨;

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参与市场交换;

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

大小官吏分别掌握企业的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

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

(2)民用工业:

目的是“求富”。

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

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企业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

采取“官督商办”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产物,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

2.近代化

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

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1.洋务运动的特点

(1)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来维护封建统治,而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2)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的发展过程。

(3)投资形式由官办到官督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

(4)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教育领域渗透,促进了教育的近代化。

2.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1)从学习目的上,洋务派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2)从学习内容上,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企业管理上,采用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管理制度混乱。

(4)从国内环境看,在中央缺乏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盲目排外,极力阻挠洋务运动。

(5)从外部环境看,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真正富强,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针对练2

 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

“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

”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  )

A.“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何以立国?

曰富。

何以制夷?

曰强。

何以致富强?

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C.“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的时间是“1864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即洋务运动,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曰在治人。

人不自治,治之以法”是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制度变革的主张,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

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主革命的思想,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提出民主科学,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主张,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3.从五大视角理解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开始由“传统人”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

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家国情怀——洋务运动的爱国性

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在“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下,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设立新式学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实践了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的主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因此,洋务运动既是地主阶级的有识之士维护自身统治的“自救”运动,也是爱国的近代化运动。

材料 旧时妇女织成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轧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生机,而风俗不无堕落。

——黄炎培等《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要求:

分析材料,概括外国商品倾销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破产;

洋纱、洋布盛行,大量女工进入洋纱厂、洋布局。

材料 对于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也不应不加分析地简单否定。

在当时清王朝国力衰微,事事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洋务派不轻易言战,应该说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态度。

有些不平等条约,除包含割地赔款、侵害中国各项主权的内容外,也包含有某些合理因素,如开放通商口岸、公使驻京等。

这些条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曾被列强用来谋取侵略利益,但从长远来看,它们也是中国融入世界和走向近代化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洋务派在外交方面真正需要抨击的是以下两点:

第一,他们没有像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那样,通过长期的、锲而不舍的外交努力来争取修改和废除不平等条约;

第二,他们缺乏通过外交将中国融入世界的远大目光,而是过于注重权谋,热衷于搞“以夷制夷”。

——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

观点

思考方向

历史结论

角度1

洋务运动外交方针与洋务运动的关系

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服务于洋务运动

角度2

洋务运动外交方针的积极影响

角度3

全面评价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

答案 角度2:

洋务运动的外交方针包含某些合理因素,长远看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角度3:

洋务运动外交方针是务实的,但缺陷也是明显的。

材料 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的评价,史学界争议较大。

以前较长时间(特别是“文革”时期),对李鸿章以及洋务运动评价是基本否定,认为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勾结外国资产阶级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反动卖国运动;

李鸿章是不惜出卖国家主权来换取“中外相安”局面的投降派、卖国贼。

过去我们对他的评价是极为不公正的。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要根据他对当时的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也认为,任何一个历史人物都无法脱离他所处的时代。

——毛国涛《李鸿章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人》

发现问题:

材料中作者认为对李鸿章和洋务运动应当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分为二地评价,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的。

思考:

以前较长时间对洋务运动和李鸿章评价很低的原因是什么?

试答:

答案 革命史观的影响;

时代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2017·

课标全国Ⅰ,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解析 李鸿章奏准清政府为开平煤矿减税,这有利于洋务企业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从而有利于增强洋务企业的信心,A项正确。

减税并不是加强管理,故B项错误;

材料中是为开平煤矿而非所有中国煤矿业减税,不足以产生C、D两项中那么大的作用和影响,故C、D两项错误。

[命题规律] 近年来对洋务运动的考查侧重于其积极方面,比如其在推动中国近代化、争洋商之利等方面的作用。

2.(2017·

课标全国Ⅱ,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

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B

解析 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这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故B项正确。

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官办转为商办,A项错误;

材料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趋势,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3.(2017·

课标全国Ⅲ,28)1897年,有人指出: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 题干中“邮政、银行、铁路、小轮”反映的是近代实业的兴办,再结合题干中时间“1897年”,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D项正确。

维新变法运动开始于1898年,A项错误;

官督商办企业一般都是洋务企业,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B项错误;

甲午战后列强增加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

[疑难解惑]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注意“邮政、银行、铁路”虽不属于“厂”,但属于实业,在清政府放宽的范围之内。

4.(2016·

课标全国Ⅰ,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

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故选C。

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权”,排除A;

在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B;

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19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始于19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D。

5.(2015·

课标全国Ⅰ,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品具有一定的抵制力,从而导致了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成为了“无用的”商品,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D项。

材料并未体现A、B、C三项。

6.(2015·

课标全国Ⅱ,28)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

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历史上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A项;

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1.(2019·

山西质检)下图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输入洋纱的情况。

据此推断,洋纱的输入(  )

A.瓦解了传统的小农家庭生产结构

B.便利了对华大量倾销洋布

C.加速了家庭纺织业中纺与织的分离

D.满足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需要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873~1892年输入中国的洋纱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这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所提供的纱的数量不能满足纺织业发展的需要,因此洋纱的输入加速了纺与织的分离。

故C项正确。

2.(2018·

辽宁六校联考,28)一般认为:

洋务运动从1861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总理衙门开始,而甲午战争中清政府的惨败则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一划分过于刻板化,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

后者观点主要是着眼于(  )

A.洋务人才依然受重用B.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解析 洋务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指的是人才,故A项排除;

由材料“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依旧开展着”反映了洋务运动在甲午战后随着世界的日益整体化,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步伐没有停止过,其着眼点在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故B项正确;

洋务运动时期的军用工业与民用工业均属于洋务企业,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故C项排除;

洋务运动的核心是“中体西用”,与中国外交近代化无关,故D项排除。

3.(2018·

江西省联考,28)有学者认为:

“在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社会转型主要表现在使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的工业化进程中。

”对材料的理解最确切的观点是(  )

A.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B.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C.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

D.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

解析 根据材料“经济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无到有的形成和发展”可知材料最确切的观点是阐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包括传统自然经济的解体与近代工业的产生,故A项正确;

B、C仅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一方面内容,具有片面性,故B、C两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涉及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变化,故D项错误。

4.(2018·

辽宁重点高中第一次阶段考试,15)1872年,海外华侨陈启源在广东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建厂后头三年,到该厂学艺的就达一千多人;

到1881年,江浦司一带就有模仿继昌隆的机器缫丝厂十家。

这可用来说明(  )

A.中国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C.实业救国思想盛极一时

D.外商企业在通商口岸的发展

解析 自然经济解体是指农业中纺与织分离、耕与织分离,与材料中使用大机器生产不符,故A项错误;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是近代民族企业的代表,材料反映出在十年左右的时间,使用大机器生产的缫丝厂就发展为十家,体现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故B项正确;

材料中仅体现了使用机器生产的企业增加,但数量并不多,故不能反映出实业救国思想带来的影响,故C项错误;

材料中的企业属于民族企业,故D项错误。

5.(2019·

孝义高三模底,9)下图为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的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

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

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

C.外商企业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

D.20世纪前后民族企业发展迅速

解析 在近代中国,外商企业依仗着不平等条约一直保持着对民族企业的压制状态,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

国民革命始于1924年,这显然不在材料图表中的时间段之内,故B项错误;

通过对比不难看出,相比1872~1894年,民族企业在1895~1913年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增幅甚至还远在外商企业之上,故C项错误;

通过材料表格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在甲午战后至民国初年获得了较快发展,故D项正确。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洛阳模拟,28)下表为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情况一览表。

这些历史现象的出现(  )

年份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2

166.86

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B.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

C.加速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D.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解析 由材料中表格内容可知鸦片战争时期白银外流,导致银贵钱贱,但这并不会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鸦片战争后导致清政府财政负担加重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英的战争赔款,故A项错误;

因银贵钱贱,但农民交纳赋税时必须出卖粮食将铜钱换成白银,这样就会加重农民的负担,因而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

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无关,故C项错误;

材料中银贵钱贱现象与民族工业发展无关,故D项错误。

安徽A10联盟最后一卷,28)下表为近代中国棉质土布在国内棉布市场上的比重统计。

据此可知,中国(  )

1875年

1905年

1919年

1931年

比重

78.1%

78.7%

65.53%

61.6%

A.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

B.近代民族工业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C.农村自然经济逐步丧失统治地位

D.实行了保护本国传统手工业的政策

解析 表格表明棉质土布始终在国内棉布市场上占据60%以上的比重,表明中国的传统棉纺织业仍然具有生命力,故A项正确。

莆田模拟,28)“武夷北苑,夙著茶名……乃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这种现象反映(  )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