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96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10篇Word下载.docx

作为后辈的我们却不明白,有可能会重蹈覆辙,也有可能另辟蹊径。

但是我还是期望此刻的我们都安稳点,要是不安稳了,很容易出乱子的,就好比电影中的那样。

举一个很不恰当的例子,此刻的官民矛盾,如果有一天有一个机会让这些以前受压迫的人能够站起来反抗,那么结果就是,所有的官员都要遭殃,不管你是好官还是贪官,异或你就是一个临时工。

这个就是人性的丑陋,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恶魔,恶魔一向被关着,如果一旦被放出来,它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泄。

  我们此刻的生活实在是太安逸了,安逸得让我们开始忘记过去,忘记我们以前受过的苦难,我们以前犯下的过错。

一个人不需要老是活在过去当中,但这也不意味着你句能够活在无所谓中。

压力,随时随地都让我们随时可能失控,一旦发泄,直接地表现形式就是你身边的亲人。

以前我们恨日本人,我们抵制日货,到了之后,最直接的变现形式就变成了把邻居家的日本车给砸了。

这个恶魔真的是有点让人心惊胆战了。

  看看四周,炎热的空气蔓延在四周,微博上各种对政府不满的文字在传播,如果有一把火把这些不满点燃,我不敢想象这是什么样貌,此刻我所能做的就是压制自我心中的怨气,关注自我灵魂深处的恶魔,我不期望自我有一天住进那个所谓的卢旺达饭店。

平心静气地做好自我,过好没一天。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二):

  这天按好评推荐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看的时候十分震撼人心,这个电影让我认识到此刻的世界并不和平,也许是习惯了安逸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感受不是很深刻,虽然看新闻,每一天,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发生恐怖分子袭击事件,人肉炸弹自杀事件,暴徒威胁劫杀事件等等,但是只是看过后心里明白,顶多对不幸的人滋生一丝丝同情心,心里没有多大的震撼,因为没有身临其境,所以没有感同身受,《卢旺达饭店》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

  我们是幸运的,我们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我们生在中国,虽然童年的我们也许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我们活得快乐,我们不用担心哪天会无家可归,哪天会面临生离死别,因为现世安稳,我们唯一担心的是完不成作业会被老师骂,考不好分数会被家长训斥,但这些东西都是瞬间的,再说了,只要我们努力去做了,这些事情真的不算事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的吹来,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娱乐方式增多了,上大学也不再是遥远的梦想了,我们享受着自我不明白叫幸福的幸福。

看看电影中的孩子们吧,他们小小年纪跟着大人到处逃亡,生命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那么的沉重,更像是一片羽毛,随时都会飘散,他们天天过着心有余悸的生活,应对着叛徒们的凶残,暴虐,年幼的他们,手无缚鸡之力,吓得灵魂出窍,心理阴影与日俱增,当然这都是幸存下来的人能够经历的。

至于那些不幸的孩子们,也许早就闯开了天堂的大门。

  尸体遍布山野,血流成河,这一惨不忍睹的景象,竟使电影中的主人公保罗看到后,伤痛难耐,回家后,抱头痛哭,没有很大的潜力,但是作为一个饭店经理,他又发挥了出乎常人想象的能耐,他每一天冒着生命危险周旋于军阀,政治家之间,他使出浑身解数,联络各种关系,保护着米勒科林斯饭店的顾客和难民们,使得米勒科林斯饭店成为嗜血沙漠中的一片绿洲。

  怎样样的一个人叫善良的人呢?

也许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答案,善良是看别人陷于经济困难中,我们施与援手,别人情绪不好时,我们去安慰,关心她,但是这样善良的人,具有民族大义,高度人道精神主义精神,置家人,饭店顾客的生命于最高价位置的善良的人,我是第一次见,也许也是我生命中遇见的最善良的人。

  感恩生活,感恩世界,心存善良,力所能及帮忙每一个我们能帮忙的人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三):

  怀着复杂的情绪看完了整整两个小时的电影《卢旺达饭店》,这哪里是电影呀,这明明就是一个时期人们真实的生活写照。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卢旺达相继沦为英,德,比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卢旺达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然由比利时统治。

自殖民统治以来,占15%的图西族人便被殖民者刻意树立成管理者,而胡图族人则成为被统治者,挣扎在生存线上。

两族的贫富分化在1959年酿成了两族之间的大冲突,胡图族农民奋起反抗,将当时的卢旺达政府赶下了台。

1990年,侨居在乌干达的图西族难民组织与胡图族政府军发生内战,在周边国家的压力之下,两国在1994年签订了和平协定。

但就在4月6日,卢旺达总统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附近被击落,卢旺达胡图族总统因飞机失事而命丧黄泉,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互相猜疑,被胡图族种族主义者控制的电台煽动胡图族人铲除图西族人。

极端分子所控制的报纸电台等媒体不但鼓吹暴力还煽动仇恨外国人。

当卢国总统的座机被击落时,这些媒体渲染是图西族人串通目的是为了不受限制地屠杀,驱赶图西族人,以到达阻止图西族分享政府权力的目的。

民族矛盾越演越烈,当驻在卢国的比利时军队奉联合国之命保护卢国总理时,被宣传成帮忙图西族人策划屠杀胡图族人,并残忍地杀害了被他们称为侵略军的比利时士兵。

其卢旺达女总理和3名部长,在此后的100天里面,阳光明媚的卢旺达共有91万

  人被屠杀,其中94%是图西族人。

  屠杀开始后,美国由于在索马里黑鹰坠落计划的受挫而选取置身事外,比利时宣称为了保护自我维和士兵的安全,撤出了全部的部队,联合国也仅仅保留了二百余名士兵负责调停。

直到屠杀的事实在西方构成了巨大的政治压力的数月以后,联合国才重新增加了维和士兵,但此时的卢旺达已经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看了电影之后,我觉得很难过。

个性是我从网上看了这个真实的事件的整个过程之后,我突然觉得自我很庆幸。

因为我从出生就一向生活在一个相比较较安定的社会中,而且自我眼中所看到的大部分是完美的,此刻祖国呈现的基本上是如新闻中所说的各民族团结友爱,共同繁荣发展。

  我个人性格很好,所以我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我期望一切和谐。

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一向都想流泪,看到以前一齐生活的两个民族之间发生大规模的屠杀,胡图族人手里拿着屠刀,他们毫不犹豫的把刀砍向手无寸铁的图西族人,甚至是小孩。

我试着想象要是这种情景在我身边发生,我旁边不一样民族的邻居突然把屠刀指向我,那该会发生什么。

  和平有利于人民,还是战争与仇杀有利于人民,只要头脑正常的人都能够分清楚。

如果一个国家内不存在专门针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压迫,那么一个民族独立与否,对民族内的老百姓来说没有太大区别,生活还是要那么过;

但对少数分裂主义政客、野心家就不一样了,他们能够当总统、总理、部长,能够飞黄腾达,因此挑唆民族分离情绪永远是这些人的首要选取。

任何人无权拿着人民的生命去冒险,无论他有什么借口,什么托词,多么受某些团体的拥护,他都没有这个权力。

  民族之间的冲突无非是文化的冲突。

文化之间冲突的实质,并非各个礼貌天生地有高低贵贱之分,而是礼貌程度的不一样。

每一种礼貌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无论是基督教礼貌,佛教礼貌,伊斯兰礼貌还是儒家礼貌,都曾有过自我的辉煌与灿烂,也都有过衰落和低迷。

每一种礼貌都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但同时每一种礼貌都有它的不足和局限。

在几千年的演化中,有一些礼貌被历史的长河湮没了,有一些礼貌则被其他礼貌消灭了这不是人类的胜利,而是人类的损失。

人类就应加强互相交流与合作,从不一样的礼貌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任何自封为绝对真理、想独霸天下的想法,都只会引来战争与仇恨。

人类进入礼貌社会以来,我们实在是见到了太多的血泊,仅仅在二十世纪,就有几亿人死于自我的同类之手。

每一次战争,都伴随着礼貌的倒退,经济的凋敝,以及人们的痛苦。

  宽容使人进步,狭隘使人落后。

人的创造力来自于自由的思想,而不是单一的思想。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这个世界上的人们还是因为各种原因被分成不一样的肤色、民族(种族)。

在必须的时光里,全球化、普世性、全人类的大同仍旧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梦想而已。

民族、种族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总是能在很多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

种族冲突、种族纠纷、种族矛盾,甚至种族战争、种族屠杀,在这个世界上时有发生。

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尽管我们对这类事件深恶痛绝,但我们并没有办法超越自我的局限和所处的时代。

所以我们只能从一些小事上做起,尽量用自我微薄的力量多为民族团结做点事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四):

  听老师介绍电影资料是关于民族冲突谋杀的时候,我不以为意。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谋杀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灵。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情绪万分沉重,这不单单是谋杀,这简直就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杀戮。

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万的图西族人被胡图族人残杀。

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对此一无所知,我一向认为南京大屠杀的30万已经是一个惊天的数字,没想到这来自同一国家的同胞之间的杀戮要残忍好几倍。

他们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人见人踩的蟑螂!

  我感慨在这种人性泯灭的时刻,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是清醒的,也只有在这样混乱的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英雄。

保罗是胡图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图西族,他凭自我的潜力保护他的家人已经很不易,但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邻居们,那些孩子们惨死在同胞的屠刀下,于是他承担了巨大的职责,将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变成图西族人的庇护所,他用心走动于胡图官员和联合国官员之间,使饭店里的人免受杀戮,但是应对着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应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形势,应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保罗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小,在很多状况下他无能为力。

  有一次,保罗冒险出行,去为避难者们找寻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尸横遍野,回到酒店后他濒于崩溃的边缘,却宁愿独自承受这份死亡的威协与恐惧。

那个场面深深刻在我心里,民族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酿成这般杯具。

保罗的恐惧、崩溃并没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宁愿独自承受的坚强让我更加敬佩这位拯救了千余同胞的英雄。

  而让我痛心不已的是这个:

当联合国部队进驻酒店,人们欢呼着我们有救了相互拥吻时,保罗的笑容却凝固在维和部队军官奥列佛上校将军帽掷地的那一瞬间。

他明白了,联合国陪队只是来撤走外国侨民的,甚至连维和部队的士兵都也要撤离,剩下的,只有没有人在乎的非洲人。

奥列佛上校竟然吐出这样一句令人绞痛的话:

你是黑人,甚至连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

这是一种更大范围的民族矛盾,更是一种种族歧视。

他们同样都有获得生存的权利,却因为皮肤的颜色让白人如此歧视,活得多么无奈,多么悲哀,多么痛心!

  那种根深蒂固于他们心中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忘记了世界上还存在的温暖和完美,他们全部转化成民族仇恨然后拿起屠刀砍向自我的同胞,酿成历史性的惨案。

我期望这样的民族事件不再发生。

他们为什么不能用心对待民族意识呢?

正如我们国家此刻一样,能够宽恕,能够平等,能够友爱的相处。

整个国家的民族呈现出一种团结向上的气象,也只有这样,国家才能更好更快的发展!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五):

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以前的那场动乱,败退宝岛的毕竟只是一小部分,留下来的呢?

连一些革命领导者都会被批判,更何况是革命对象的他们呢?

但是真的不明白中国有没有这样的亡人坑呢?

  我以前问我自我,如果我处在那些动乱的年代我会怎样做呢?

会像电影的主角那样站出来,保护那些弱小者,还是跟随大部队,到处烧杀抢掠呢?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六):

  怎样样的一个人叫善良的人呢?

  感恩生活,感恩世界,心存善良,力所能及帮忙每一个我们能帮忙的人吧!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七):

  前几天的民族概论课上老师带领我们一齐观看了一部电影《卢旺达饭店》,这是一个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

一个卢旺达的高档酒店经理,保罗,胡图族人,在1994年种族冲突中救了1000多位难民的生命。

当年比利时殖民者硬生生地把当地的土著人按照皮肤的深浅和鼻梁的高低分为胡图族和图西族,并在他们离开的时候把政权交给了图西族,从此也就造成了两族世世代代的恩怨。

最后掌握了政权的胡图族人要向图西族人报复,纵容着民兵组织的仇视情绪,最后在一个总统被刺身亡的节点爆发了,砍倒高高的树,胡图力量,种族大屠杀开始了。

  1994年,在卢旺达发生的这场惨绝人寰的种族大屠杀中,近一百万人惨遭杀害。

这一发生在通讯高度发达和标榜民主自由时代的种族清洗,在事件之时几乎没有引起世界其他地区的任何反响。

当TerryGeorge2004的作品《HotelRwanda》出现的时候,这场屠杀已经过去了十年。

在这十年中,卢旺达作为一个不发达的非洲国家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要不是《HotelRwanda》的旧事重提,这一人类历史上灭族惨剧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慢慢被大多数人遗忘。

  和《Schindler&

#39;

sList》一样,《HotelRwanda》也是改编自真人真事。

影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在首都基加利经营着一家由比利时老板控股的四星级宾馆。

当胡图族的武装叛乱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之后,随即开始了对图西族的种族屠杀。

由于保罗的妻子是图西族人,他竭尽全力保护自我的家人不卷到屠杀当中。

但随着事态的发展,联合国维和部队对卢旺达的局势失去控制,保罗的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

慈悲而伟大的保罗开始像当年的辛德勒一样,用自我的金钱换取这些人的安全,把这些逃难的人统统隐藏在自我的饭店中,并想尽一切办法保护他们的生命。

最后,共有1268名图西族由于得到他的庇护,免遭被屠杀的噩运。

  对于这样一部史实性的影片,我们就应首先了解一下影片发生的背景,这更有助于我们对整部影片的理解。

卢旺达是位于非洲中东部赤道两侧的内陆国家。

其人口由胡图、图西和特瓦三个部族组成。

其中,特瓦族只占全国人口的1%左右。

也就是说,占卢旺达人口绝大多数的部族是胡图和图西。

早在16世纪,图西族人就在卢旺达建立了封建王国。

自19世纪中叶起,英国、德国、比利时等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

1890年年卢旺达沦为德属东非保护地,1916年被又比利时占领。

德国在一战中战败后,根据1922的《凡尔赛和约》,国联将起委托比利时统治,成为比属卢安达-乌隆迪的一部分。

二站后,成为联合国托管地,但仍由比利时统治。

1960年,比利时同意卢旺达自治的要求。

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共和国成立。

1994年发生的种族屠杀并不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

西方殖民主义者在卢旺达统治期间运用了很多卑鄙的手段,实行间接统治和分而治之:

先用占人口14%的图西人统治占人口85%的胡图人,后又利用胡图人反对图西人并统治图西人。

这种手段直接导致1959年、1963年、1967年和1973年先后发生4次大规模部族流血冲突。

一批又一批图西人被迫逃往邻国。

1994年4月6日,卢旺达总统和布隆迪总统同乘的座机在卢旺达首

  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时罹难。

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立即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猜疑,相互职责对方杀死总统,破坏和平。

自此,卢旺达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部族大屠杀。

百日之内约有100万人死于非命,200多万难民逃往国外,另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影片透过主人公保罗鲁塞萨巴吉纳的个人行为向人们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10年的人间惨剧。

它是艺术的,又是纪实的。

TerryGeorge毕竟是一个来自西方国家的导演,他在真实录述事件的同时,还给了自我西方同胞超多的关注。

比如影片中出现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长官、新闻记者、红十字会的女工作者。

而与此构成鲜明比较地是,除了主人公和他的家庭成员,许多在饭店避难的图西族人被设定成了一种固有模式下的脸谱化形象无助、弱小、悲伤。

导演是同情他们的,但是在影片中给予他们的关注是有限的。

大多数状况下,这些人是作为一个群体出此刻导演的镜头中,这是影片对人物刻画明显不足的地方。

当然,瑕不掩瑜。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性题材,又涉及到很多人的私人感情,要想把它拍得十全十美也是不可能的。

导演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透过自我的镜头,重现10年发生的杯具,让更多不明真相的人了解到事件的真实状况。

它是警醒式的,这样的影片自然要充当一种宣传员的主角,它必定要使更多人透过看影片之后思考、汲取教训。

20世纪的90年代和40年代不能同日而语,更多的国家明白了自由和民主的含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地提到。

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同的屠杀还是发生了。

这不禁会使看过电

  影的人思考屠杀为什么会发生。

事实上,早在惨案发生之前,就有人向联合国提出关于卢旺达可能发生部族屠杀的报告,但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事发后,联合国曾与10多个国家协商出兵卢旺达事宜,也未能成功,从而丧失了防患于未然的机会,导致了最后杯具的发生。

受美国控制的联合国在卢旺达屠杀的过程中的主角是尴尬的。

一贯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国佬,在全世界的各个角落引发着战火,却对不该发生的屠杀袖手旁观。

而联合国在处理此事的不得力,也不禁让人引发联合国的存在到底有何用这样的联想。

当然,影片本身缺少这些问题的回答,导演也没打算把《HotelRwanda》拍成一部批判影片。

  保罗鲁塞萨巴吉纳是当年事件的主角,是导演着力刻画的一个高、大、全式的人物。

黑人演员KeirVoices的歌名,这是一百万人血泪的声音。

Pearson的精彩演出无疑为这个主角增色不少,他那带着非洲腔调的英语和他细腻的演出,是本片大获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他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也伴随着他自我的转变,由刚开始保卫家庭发展到之后拯救数千人于水火。

这种转变是一个普通人成长为英雄的过程,它体现了一个普通人在面临巨大危机时的过人勇气。

  历史是沉重的,尤其是带血的历史。

《HotelRwanda》再现了历史,它也当然有理由和它表现的那段历史一样,被更多的人铭记。

正如由WyclefJean演唱的片尾曲《MillionVoi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