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097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氨制冷系统及设备的故障分析文档格式.docx

d.电压不足

a.使滑阀停到0位

b.按转动方向盘动压缩机,排出积液或积油

c.拆卸检修及更换零部件

d.检查电网电压值

2.机组发生不正常振动

a.机组地脚螺栓未紧固

b.压缩机与电动机不同轴

c.因管道振动引起机组振动加剧

d.过量的液态制冷剂被吸入机体内

e.滑阀不能定位而且振动

f.吸气腔真空度过高

a.旋紧地脚螺栓

b.重新找正

c.加支撑点或改变支撑点

d.调整系统供液量

e.检查油活塞及增减载阀是否泄漏

f.开大吸气截止阀

3.压缩机运转后自动停机

a.自动保护及自动控制元件调定值不能适应工况的要求

b.控制电路内部存在故障

c.过载

a.检查各调定值是否合理,适当调整

b.检查电路,消除故障

c.检查原因并消除

4.制冷能力不足

a.滑阀的位置不合适或其它故障

b.吸气过滤器堵塞

c.机器不正常磨损,造成间隙过大

d.吸气管线阻力损失过大

e.高低压系统间泄漏

f.喷油量不足,不能实现密封

g.排气压力远高于冷凝压力

h.吸气截止阀未全开

a.检查指示器并调整位置,检修滑阀

b.拆下吸气过滤器的过滤网清洗

c.调整或更换零件

d.检查阀门(如吸气截止阀或止回阀)

e.检查旁通管路

f.检查油路系统

g.检查排气系统管路及阀门,清除排气系统阻力。

h.打开

5.运转中机器出现不正常响声

a.转子齿槽内有杂物

b.止推轴承损坏

c.轴承磨损造成转子与机壳间的摩擦

d.滑阀偏斜

e.运动部件连接处松动

a.检修转子及吸气过滤器

b.更换轴承

c.更换轴承

d.检修滑阀导向块及导向柱

e.拆开机器检修,加强防松措施

6.排气温度过高

a.压缩比较大

b.油温过高

c.吸入严重过热的蒸气

d.喷油量不足

e.空气渗入氨制冷系统

a.降低排气压力和负荷

b.清除油冷却器传热面上的污垢,降低水温或增大水量

c.向蒸发系统供液

d.提高喷油量

e.排出空气,检查空气渗入部件

7.排气温度或油温度下降

a.吸入湿蒸气或液体制冷剂

b.连续无负荷运转

c.排气压力异常低

a.减少向蒸发系统的供液量

b.检查滑阀

c.降低冷凝器的冷凝能力、减小供水量

8.滑阀动作太快

手动阀开启过大

适当关闭进油截止阀

9.滑阀动作不灵活或不动作

a.电磁阀动作不灵

b.油管路系统接头堵塞

c.手动阀关闭

d.油活塞卡住或漏油

a.检修电磁阀

b.检修

c.打开进油截止阀

d.检修

10.压缩机机体温度过高

a.吸气严重过热

b.旁通管路泄漏

c.摩擦部位严重磨损

d.压缩比过高

a.降低吸气过热度

b.检修旁通管路及阀门

c.检修及更换零部件

d.降低排气压力及负荷

11.压缩机轴封泄漏

a.轴封供油不足造成损坏

b.装配不良

c.O形圈损坏

d.动环与静环接触不良

a.检修

c.更换新件

d.拆下重新研磨

12.油压过低

a.油粗过滤器脏堵

b.油精过滤器脏堵

a.清洗油粗过滤芯

b.清洗油精过滤芯

13.回油速度低或不流动

回油阀堵塞

检修回油阀

14.油消耗量大

a.回油过滤器脏堵

b.回油管脏堵

c.油分离器效率下降

d.二级油分离器内积油过多,油位高

e.排气温度过高,油分离效率下降

a.清洗回油过滤器芯

b.清除回油管内的污物

c.更换油分离芯

d.放油、回油,控制油位

e.降低油温

15.油面上升

a.过量的制冷剂进入油内

b.油分离器出油管路堵塞

a.提高油温,加速油内制冷剂蒸发

b.检修、清理

16.停机时压缩机反转

a.吸气及排气管路上的止回阀关闭不严

b.防倒转的旁通管路堵塞

a.检修,消除卡阻现象

b.检修旁通管路及电磁阀

17.压缩机吸气体温度过高

a.系统制冷剂不足,吸入气体过热度较高

b.调节阀及供液管堵塞

c.调节阀开度小

d.吸气管路绝热不良

a.向系统内充入制冷剂

b.检修及清理

c.加大供液量

d.检修绝热层,必要时更换绝热材料

18.压缩机吸气体温度过低

a.系统液体制冷剂数量过多

b.调节阀开度大

a.停止或减少供液量

b.减小开度

19.冷凝压力过高

a.冷却水量不足

b.冷凝器结垢

c.系统中不凝性气体含量过多

a.加大水量

b.清洗、除垢

c.放空气

三、氨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及排除

氨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作一概括总结,见下表

故障分析

故障处理

1.机组运转噪声大

1.压缩机、电动机地脚螺钉松动

2.传动带或飞轮松弛

1.紧固螺钉

2.调节传动带张紧,检查飞轮螺母、键等

曲轴箱部分

1.连杆大头轴瓦与曲柄销间隙过大

1.调整间隙

2.更换连杆大头瓦

3.适当提高油压

2.主轴颈与主轴承间隙过大

2.更换轴套

3.连杆螺栓松动、脱落

紧固、更换螺栓,用开口销锁紧

3.压缩机排气压力过高

1.系统混入空气等不凝结气体

2.水冷冷凝器的冷却水泵不转

3.冷凝器水量不足

4.冷却塔风机未开启

5.风冷冷凝器的冷风机不转

6.风冷冷凝器散热不良

7.水冷冷凝器管壁积垢太厚

8.系统内制冷剂充注过多

1.排除空气

2.检查、开启水泵

3.清洗水管、水阀和过滤器

4.检查冷却塔风机

5.检查、开启冷凝风机

6.清除风冷冷凝器表面灰尘;

防止气流短路,保证气流通畅

7.清除冷凝器水垢

8.取出多余制冷剂

4.压缩机排气压力过低

1.冷凝器水量过大,水温过低

2.冷凝器风量过大、气温过低

3.吸、排气阀片泄漏

4.气缸壁与活塞之间的间隙过大,气缸向曲轴箱串气

5.油分离器的回油阀失灵,致使高压气体返回曲轴箱

6.气缸垫击穿,高低压串气

7.系统内制冷剂不足

8.制冷蒸发器结霜过厚,吸入压力过低

9.空调蒸发器过滤网过脏,吸入压力过低

10.贮液器至压缩机之间的区域出现严

重堵塞

1.减少水量或采用部分循环水

2.减少风量

3.检查、更换阀片

4.检修、更换气缸套(体)、活塞或活塞环

5.检修、更换回油阀

6.更换缸垫

7.充注制冷剂

8.融霜

9.清洗过滤网

10.检修相关部件(如电磁阀等)

5.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

1.排气压力过高引起

2.吸入气体的过热度太大

3.排气阀片泄漏

4.气缸垫击穿,高、低压腔之间串气

5.如冷凝压力过高,蒸发压力过低,以及回气管路堵塞或过长,使吸气压力降低压比过大

6.冷却水量不足,水温过高或水垢太多,冷却效果降低

7.压缩机制冷量小于热负荷致使吸热过热

1.采取有关措施,降低排气压力

2.调节膨胀阀的开启度,减少过热度

3.研磨阀线,更换阀片

4.更换缸垫

5.调整压力,疏通管路,增大管径及尽可能缩短回气管管长

6.调整冷却水量和水温,清除水垢

7.增开压缩机或减少热负荷

6.压缩机吸入压力过高

1.蒸发器热负荷过大

2.吸气阀片泄漏

3.活塞与气缸壁之间泄漏严重

5.膨胀阀开启度过大

6.膨胀阀感温包松落,隔热层破损

7.卸载一能量调节失灵,正常制冷时有部分气缸卸载

8.油分离器的自动回油阀失灵,高压气体窜回曲轴箱

9.制冷剂充注过多

10.系统中混入空气等不凝结气体

11.供液阀开启太小,供液不足

1.调整热负荷

2.研磨阀线、更换阀片

3.检修、更换气缸、活塞和活塞环

5.适当调小膨胀阀的开启度

6.放正感温包,包扎好隔热层

7.调整油压,检查卸载机构

8.检修、更换自动回油阀

9.取出多余制冷剂

10.排出空气

11.调节供液阀

7.压缩机吸入压力过低

1.蒸发器进液量太少

2.制冷剂不足

3.膨胀阀“冰堵”或开启过小

4.膨胀阀感温剂泄漏

5.供液电磁阀未开启,液体管上过滤器或电磁阀脏堵

6.贮液器出液阀未开启或未开足

7.吸气截止阀未开启

8.蒸发器积油过多,换热不良

9.蒸发器结霜过厚,换热不良

10.蒸发器污垢太厚

11.蒸发器冷风机未开启或风机反转

1.调大膨胀阀开度

2.补充制冷剂

3.拆下干燥过滤器,更换干燥剂,调节开启度

4.更换膨胀阀

5.检修电磁阀,清洗通道

6.开启、开足

7.全开吸气截止阀

8.清洗积油

9.融霜

10.清洗污垢

11.启动风机,检查相序

8.油压过高

1.油压调节阀调整不当

2.油泵输出端管路不畅通

1.重新调整(放松调节弹簧)

2.疏通油路

9.油压过低

2.油压调节阀泄漏,弹簧失灵

3.润滑油太脏,滤网堵塞

4.油泵吸油管泄漏

5.油泵进油管堵塞

6.油泵间隙过大

7.油中含有制冷剂(油呈泡沫状)

8.冷冻机油质量低劣、粘度过大

9.摩擦面的间隙过大,回油太快

10.油量不足

11.油温过低

12.油泵传动件损坏

1.重新调整,压紧调节弹簧

2.更换阀芯或弹簧

3.更换、清洗滤网

4.检修吸油管

5.疏通进油管

6.检修或更换油泵

7.关小膨胀阀,打开油加热器

8.更换清洁的、粘度适当的冷冻油

9.更换连杆瓦或轴套,调整间隙

10.找出原因,补充冷冻油

11.开启油加热器

12.检查、更换油泵传动件

10.曲轴箱油温过高

1.压缩机摩擦部位间隙过小,出现半

干摩擦

2.冷冻机油质量低劣,润滑不良

3.压缩机排气温度过高,压缩比过大

4.机房室温太高,散热不良

5.油分离器与曲轴箱串气

6.压缩机吸气过热度太大

2.更换冷冻机油

3.调整工况,降低排气温度

4.加强通风、降温

5.检查、修复自动回油阀

6.调整工况,降低吸气过热度

11.压缩机耗油量过大

1.油分离器回油浮球阀未开启

2.油分离器的分油功能降低

3.气缸壁与活塞之间的间隙过大

4.油环的刮油功能降低

5.因磨损使活塞环的搭口间隙过大

6.三个活塞环的搭口距离太近

7.轴封密封不良,漏油

8.氨制冷系统设计、安装不合理,致使蒸发器回油不利

1.检查回油浮球阀

2.检修、更换油分离器

3.检修、更换活塞、气缸或活塞环

4.检查刮油环的倒角方向,更换油环

5.检查活塞环搭口间隙,更换活塞环

6.将活塞环搭口错开

7.研磨轴封摩擦环,或更换轴封,

加大维护力度,注意补充冷冻油

8.清洗系统中积存的冷冻机油

12.冷冻油呈泡沫状

液体制冷剂混入冷冻机油

调整氨制冷系统的供液量,打开油加热器

13.卸载—能量调节装置失灵

1.能量调节阀弹簧调节不当

2.能量调节阀的油活塞卡死

3.油活塞或油环漏油严重

1.重新调整弹簧的预紧力

2.查卸检修

3.拆卸更换

14.氨制冷系统堵塞(注:

其现象是吸气压力变低,高压压力也变低)

1.传动机构卡死

2.油管或接头漏油严重

3.油压过低

4.卸载油缸不进油

5.干燥过滤器脏堵

6.膨胀阀脏堵

7.膨胀阀冰堵

8.膨胀阀感温剂泄漏

9.电磁阀不能开启

1.拆卸检修

2.检修

3.检修润滑系统

4.检查疏通油管路

5.拆卸干燥过滤器,清洗过滤网,更换干燥剂

6.拆卸膨胀阀和干燥过滤器,清洗过滤网,更换干燥剂

7.拆下干燥过滤器,更换干燥剂(应同时清洗过滤网)

8.更换膨胀阀

9.检查电磁阀电源,或检修电磁阀

15.热力膨胀阀通路不畅

1.进口过滤网脏堵,或节流孔冰堵

2.感温剂泄漏

1.检修膨胀阀和过滤干燥器

2.更换膨胀阀

16.热力膨胀阀出现气流声

系统的制冷剂不足

补充制冷剂

17.热力膨胀阀不稳定,流量忽大忽小

1.蒸发器的管路过长,阻力损失过大

2.膨胀阀容量选择过大

1.合理选配蒸发器

2.重新选择膨胀阀

18.压缩机不起动

1.主电路无电源或缺相

2.控制回路断开

3.电动机出现短路,断路或接地故障

4.温度控制器的感温剂泄漏,处断开状态

5.高、低压控制器断开

6.油压差控制器自动断开

7.制冷联锁装置动作(如自动转入融霜工况)

1.检查电源

2.检查原因,恢复其正常工作状态

3.检修电动机

4.更换温度控制器

5.调整压力控制器的断开调定值

6.调整油压差控制器的断开调定值

7.检查电气控制系统

19.压缩机起动后不久停车

1.油压差控制器的调定值过高

2.油泵不能建立足够的油压

3.压力控制器的调定值调节不当

4.压缩机抱合(卡缸或抱轴)

1.重新调整油压差控制器的调定值

2.检查油压过低的原因

3.重新调节调定值

4.解体、检修压缩机

20.压缩机运转中突然停机或起停频繁

1.高压压力超过调定值,压机保护性停机

2.油压差控制器调节不当,保护停机的压力值(油压差)与自动启机的压力值(油压差)的幅差太小

3.温度控制器调节不当,控制差额太小

4.油压过低

5.氨制冷系统出现泄漏故障,运转时低压过低,停车后低压迅速回升

6.压缩机抱合(卡缸或抱轴)

7.电机超负荷或线圈烧损,导致保险丝烧断或过热继电器动作

8.电路联锁装置故障

1.检查压力过高的原因,排除故障

2.重新调节保护停机和自动起机的幅差

3.重新调节起机温度和停机温度

4.检修、调整润滑系统

5.检漏、补漏、补充制冷剂

6.解体、检修压缩机

7.检查超负荷原因,排除故障

8.检查修复

21.压缩机停车高低压迅速平衡

1.油分离器回油阀关闭不严

2.电磁阀关闭不严

3.排气阀片关闭不严

4.气缸高、低压腔之间的密封垫击穿

5.气缸壁与活塞之间漏气严重

1.检修回油阀

2.检修或更换电磁阀

5.检修气缸、活塞,或更换活塞环

22.压缩机运转不停而制冷量不足(不能达到停机温度)

1.制冷剂不足

2.制冷剂过多

3.保温层变差,导致“漏冷”现象严重

4.压缩机吸、排气阀片泄漏致输气量下降

5.气缸壁与活塞间漏气导致输气量下降

6.系统中有空气

7.蒸发器内油膜过厚,积油过多

8.冷凝器散热不良

1.补充制冷剂

2.取出多余制冷剂

3.尽量维护保温层的隔热性能

4.更换阀片,研磨阀线

5.检修或更换活塞环,活塞或气缸套

6.排除系统内空气

7.清洗积油,提高传热系数

8.检查维护冷凝器

23.制冷剂泄漏(接头焊缝阀门和轴封处有油迹)

1.氨制冷系统管路的喇叭口或焊接点泄漏

2.压力表和控制器感压管的喇叭口泄漏

3.氨制冷系统各阀的阀杆密封不严

4.空调冷水机组蒸发器铜管泄漏或因蒸发温度过低冻裂

5.开启式或半封闭压缩机的机体渗漏

6.开启式压缩机的轴封泄漏

1.重新加工连接部位

2.使用扩胀管器重新加工喇叭口

3.检修或更换阀门,更换橡胶填料

4.检修或更换铜管

5.进行定期修理

6.检修或更换轴封

24.压缩机轴封泄漏

1.摩擦环过度磨损

2.轴封组装不良,摩擦环偏磨

3.轴封弹簧过松

4.橡胶圈过紧,致使曲轴轴向窜动时动、静摩擦环脱离

1.研磨或更换

2.重新研磨、调整、组装

3.更换弹簧

4.更换橡胶圈

25.装置运转但不制冷

1.制冷剂几乎漏尽(机组未设置低压控制器)

2.过滤干燥器严重脏堵(机组未设置低压器)

3.电磁阀没有开启(机组未设置低压控制器)

4.膨胀阀严重脏堵或冰堵(机组未设置低压控制器)

5.膨胀阀感温剂泄漏(机组未设置低压控制器)

6.压缩机高、低压腔之间的密封垫片被击穿,形成气流短路

7.吸、排气阀片脱落或严重破裂

8.蒸发器严重结霜

9.蒸发器表面积垢太厚

10.冷风机停转或倒转

11.卸载机构失灵

1.检查漏点,充注制冷剂

2.清洗滤网或更换干燥剂

3.检修或更换电磁阀

4.检修膨胀阀和干燥过滤器

5.更换膨胀阀

6.检修压缩机,更换垫片

7.更换阀片,研磨阀线

8.检修融霜系统,或人工除霜

9.清洗蒸发器

10.检修风机及其电气控制系统

11检查、调整卸载机构

26.中间压力太高

1.从高压级看容积配比小

2.高低压串气或进气管路不畅

3.能量调解机构失灵,使高压级吸气少

4.中冷隔热层有损坏,供液量小,低压级排气不能充分冷却,蛇形管损坏

5.蒸发压力高使中间压力升高

6.冷凝压力高使中间压力升高

1.调整压缩机

2.检修高压机

3.检修能量调整装置

4.修理隔热层,调整供液阀,修理蛇形管

5.减小蒸发压力

6.减小冷凝压力

27.冷间降温困难

1.进货量太多或进货温度过高,冷间门关不严或开门次数过多

2.供液阀或热力膨胀阀调整不当,流量过大或过小,使蒸发温度过高或过低

3.隔热层受潮或损坏使热损失增多

4.电磁阀和过滤器中油污、赃污太多,管路阻塞或不通畅

5.蒸发器面积较小

6.管壁内表面有油污、外表面结霜过多

7.制冷剂充灌过多或过少,使蒸发压力过高或过低

8.热力膨胀阀感温包感温剂泄漏,冰堵或脏堵

1.控制进货量和进货温度,关闭门和减少开门次数

2.调整供液阀或热力膨胀阀

3.检修隔热层

4.清洗过滤网和电磁阀,疏通管路

5.增加蒸发器面积

6.排除油污和霜层

7.调整制冷剂量,检修压缩机

8.检修感温包,更换制冷剂或干燥剂,清洗过滤网

28.冷却排管结霜不均或不结霜

1.供液管路故障,如供液阀开启太小,管道、阀门和过滤网堵塞,管道和阀门设计或安装不合理,电磁阀损坏使供液不均

2.供液管路中有“气囊”使供液量减少

3.蒸发器中积油过多,传热面积小

4.蒸发器压力过高和压缩机效率降低,使制冷量减少

5.膨胀阀感温剂泄漏

6.膨胀阀冰度、脏堵或油堵

1.调整供液量,疏通管路,改进管道和阀门,修复或更换电磁阀

2.去除“气囊”

3.及时放油

4.降低蒸发压力,检修压缩机提高效率

5.检修感温包

6.清洗滤网,更换干燥过滤器

29.高压贮液器液面不稳

1.冷间热负荷变化大,供液阀开启度不当

1.适当调整开启度

30.压缩机湿冲程

1.供液阀开启过大,气液分离器或低压循环贮液器液面过高,中冷器供液过多或液面过高,出液管堵塞或未打开,空气分离器供液太多

2.蒸发面积过小,蒸发器积油太多或霜层太厚,使传热面积减小

3.冷间热负荷较小或压缩机制冷量较大,使制冷剂不能完全蒸发

4.吸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