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100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柱三跨岛式地铁车站招标设计文件新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车站站台设计为13m岛式站台,站台有效长度140米,采用屏蔽门系统,屏蔽门长度……

Ⅱ号、Ⅲ号出入口通道设上下行扶梯各1部,扶梯净宽均为1m。

Ⅰ号、Ⅱ号、Ⅲ号出入口通道设……

区间隧道及连接通道等附属的隧道结构防水等级应为二级,顶部不允许滴漏……

【内附图表】

1.车站周边环境 

2.车站位置示意图

3.规划用地色块图 

4.车站总平面图

5.站厅层平面图 

6.设备层平面图 

7.站台层平面图 

8.早高峰小时预测客流量表

9.车站主要特征汇总表 

10.车站管理及设备用房面积表

11.围护结构经济技术比较 

12.场地地基基础设计所需表

13.围护结构计算简图 

14.围护结构计算模型

15.稳定性验算简图 

16.场地地质条件和计算参数表

17.荷载计算图示 

18.主体结构标准断面弯矩图

19.施工方案比较表 

20.工程数量表

共98页,2013年编制

线路走向示意图

车站位置示意图

车站500米服务半径示意图

规划用地色块图

车站总平面图

车站站厅平面图

车站站台层平面图

整体稳定验算示意图

荷载计算示意图

1.1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及标准

1.1.1设计依据

(1)《XX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2)《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9-2016)》

(3)《XX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06)》

(4)《XX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

(5)《XX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总体设计(2012)》

(6)《XX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要求(2012)》

(7)《XX轨道交通XX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系统对土建的技术要求(2012)》

(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2009)

(10)《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

(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2)《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2001年版

(1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4)《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2009)

(16)《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225-2005)

(17)《轨道交通工程人民防空设计规范》(RFJ02-2009)

(1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19)《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20)《防洪标准》(GB50201-94)

(21)《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22)《屋面工程设计规范》(GB50345-2004)

(23)《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8]21XX

(2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景观)》(2009)

(25)《中南地区建设标准图集》

(26)《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7-2001)

(27)《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28)《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29)其他相关国家及XX市地方规范、规程、规定和相关行业标准。

1.1.2主要设计原则

(1)车站招标设计应在已完成的初步设计基础上,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及咨询意见优化完善车站设计。

(2)车站设计应以人为本,以满足客流要求、乘降安全、疏导迅速、环境舒适、布置紧凑、便于管理的基本功能要求。

并结合地形条件,综合考虑施工技术、建筑艺术、先进设备和运营管理的现代设计理念,搞好协调工作,理顺各种关系。

(3)车站设计应符合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满足线路设计要求,同时与地面建筑环境相协调。

对地下管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地面建筑的拆迁、改造的可能性、地下构筑物之间的关系等作综合考虑,尽量减少施工时对地面交通及市民的影响。

(4)车站规模应根据远期预测客流的集散量和车站本身行车管理、设备用房、安全保障等需要来控制,并根据车站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该地区远期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其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楼梯、自动扶梯、售检票机口等均要与该站客流通过能力相适应,同时满足过街客流和事故紧急疏散客流的需要。

(5)车站的形式应根据线路条件、地下管线和所处环境特点、地面交通条件等因素,结合建筑造型、结构类型和施工方法因地制宜地确定。

(6)做好与其他轨道交通线路的换乘设计,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

对近期线路换乘站同步设计、同步实施,其他远期线路换乘站分期实施,留置切实可行的接口。

还应处理好与其它公共交通方式的换乘,与地面公交、出租车、火车站等的换乘应简便,快捷,统一规划。

(7)车站出入口、风亭、地面垂直电梯、冷却塔等地面附属设施的设置位置应根据周边环境及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合理布置。

出入口应有利于客流的吸引和疏散,风亭需满足通风工艺要求。

此外,所有地面附属设施的设置均应满足规划、消防、人防、环保、防洪、防撞、防淹和城市景观的要求。

(8)车站设计应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进行综合开发,尽可能地考虑与地下过街道、物业开发建筑等结合或连接,整合城市资源。

尽量对出入口通道、风道与车站主体间的围合空间加以合理利用。

(9)车站平面设计力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紧凑,并便于运营管理和设备布置,车站内应具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灾等条件。

(10)车站的防灾设计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除考虑车站自身的消防设计,还应注意出入口、风亭等地面建(构)筑物和相邻建筑的防火间距。

车站考虑平战结合,能满足按6级防护等级进行平战转换设计条件。

车站出地面口部须满足防洪要求,尤其应注意XX城市防洪特征对车站防护的要求。

(11)在满足城市规划控制要求前提下,地下车站的埋设深度应尽量减小,车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尽量缩小车站规模,降低工程造价。

(12)车站的装修形式和风格,既要以功能为主,又要有各车站标识特征,尤其是需要体现出XX地域性的文化特色。

要广泛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满足防火、防潮、防霉、耐擦洗、便于维修,可能情况下兼顾吸声等要求。

车站立面的处理要与周围建筑相结合。

(13)全线需统一考虑无障碍设计。

车站应设无障碍电梯和残疾人专用厕所及盲道等无障碍设施,特殊情况下采用轮椅升降机。

(14)对于相连区间有盾构工法要求的车站,应按功能要求分别满足盾构下井、出井、过站的条件。

(15)车站设计注重节能与环保,尽量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考虑可持续发展,体现“绿色地铁”的设计理念。

1.1.3主要技术标准

(1)系统运输能力

车辆选型A型

列车编组量数(辆)6

列车定员人数(人)1860

远期高峰小时列车对数27

(2)车站各部位最大通过能力

部位名称每小时通过人数(人/小时)

1米宽自动扶梯(0.65m/s):

7300

1米宽楼梯,单向下行:

4200

1米宽楼梯,单向上行:

3700

1米宽楼梯,双向混行:

3200

1米宽通道,单向通行:

5000

1米宽通道,双向混行:

4000

自动售票机:

300

自动检票机(门扉式):

磁卡1800、非接触IC卡2100

(3)车站各建筑部位的最小高度:

(m)

1)站厅层:

站厅地板面至吊顶面:

≥3.2

公共区结构净高:

≥4.9

地下站厅一般用房地板面至吊顶面:

≥2.4

出入口、换乘通道地面至吊顶面:

≥2.8

楼梯、自动扶梯段踏步面至吊顶面:

≥2.5

站厅层地坪装修面厚度:

0.15

设有防静电地板的房间地面架空高度:

≥0.3(其中车控室≥0.45)

2)站台层:

站台面至站厅地面高度:

5.25

站台地板面至吊顶面:

预留吊顶管线空间:

≥1.5

站台层地坪装修面厚度:

0.1

有效站台长度:

140

岛式站台最小宽度11.0

线路中心线至有效(直线)站台站台边缘:

1.6

线路中心线至外侧结构边墙内面:

2.25

轨顶面至站台面:

1.08

结构地板面至轨道顶面:

0.56

(4)自动扶梯和楼梯

1)自动扶梯

倾角:

30°

净宽:

1000mm

2)楼梯

踏步高:

140mm~160mm

踏步宽:

280mm~340mm

休息平台宽度:

1200mm~1800mm

每跑梯段最大级数:

18

车站出入口通道

出入口装修后最小高度:

2800mm

出入口地面装修厚度:

100mm

(5)车站管理用房

车站的管理用房布置应紧凑合理,有人值班的主要设备、管理用房应集中一端布置。

其内部通道和楼梯的设置应满足消防的要求。

(6)车站设备用房

1)车站的设备用房,应根据相关工艺要求合理布置。

设备用房由各相关专业或系统根据各车站具体情况确定其用房指标。

2)对于换乘车站,车站主要设备用房面积宜按XX线的标准面积预留,设备用房有条件的应资源共享。

远期车站用房布置应考虑便于远期车站内部的使用和联系。

3)所有电器设备用房必须保持干燥,除采用适当的通风系统外,建筑设计中应采用有效的排水、防水、防潮、防鼠措施。

4)冷冻机房、环控机房、消防泵房、厕所等有水房间,原则上不应布置在变电所、配电室等电气设备用房的正上方,当确有困难时,需经相关设备专业同意,并对上述房间采取严格的防水措施。

任何水管不得穿过电器设备房间,困难情况必须穿越时,穿越的管道接口不得设于电器设备正上方。

5)气瓶间面积按受保护房间的最大间的体积计,原则上车站两端均应设置,每端不宜再分设为二处;

气瓶间的门应向外开启。

6)大于30㎡的车站设备用房,应由相关系统专业提供典型平面布置图,同时提供明确的建筑接口要求。

如房间净高、检修空间、运输要求、墙地面开洞、开门位置、门体尺寸、消防要求、装修标准等,最终建筑平面图中须(以细线条)反映设备平面布置。

(7)车站公共服务及公共安全用房

1)随着信息化工程的普及和社会综合服务意识的提高,车站内除设置轨道交通运营必要的设备管理用房外,还引进了一些公共安全、服务设施,如公共电话、公共信息查询系统、公共卫生间等。

2)在站厅公共区的非乘客疏散区域可设置方便乘客的服务设施,如:

公共信息设施、自助售货机等。

自动售货机位置不少于1处。

公共信息查询台(机)不少于1台/每个非付费区,客流规模较大的车站可适当增加,规格参数可参照自动售票机设计。

3)车站内应按统一规定在非付费区设置公共卫生间,公共卫生间设计要求:

坑位为:

男卫生间不少于2+3个(坑位+小便斗),女卫生间不少于3个,男、女卫生间各设拖布池;

4)无障碍卫生间单设无性别卫生间,清扫工具间在该处一并设置。

换乘车站宜按两站(两处)分别设置,两处合一时坑位为:

男卫生间不少于4+5个,女卫生间不少于6个。

应设无障碍专用卫生间(可做无性别);

有条件的车站增设一个6~8㎡的管理室并对公共区开门窗,且将无障碍卫生间的呼叫按钮终端设于管理室中。

大型换乘站或有条件的车站需增设育婴室。

(8)出入口、通道、风亭

1)车站出入口数量与规模应根据远期超高峰小时确定,兼作城市过街通道的,其宽度应根据过街客流量加宽。

每个出入口宽度应根据出入口的位置、分向客流以及可能产生的突发性客流等因素而定的不均匀系数计算确定。

2)车站出入口一般不少于四个,当车站客流量较小时,可酌情减少,但不能少于两个。

当车站与过街通道、地下空间的开发等地下工程连通时,出入口的设置需综合考虑。

(9)车站出入口防淹平台标高应比附近规划地面标高高出至少450mm。

出入口应加设防淹闸槽,防淹高度不小于1m。

车站防淹设计的暴雨频率按XX市百年一遇暴雨重现期的标准设防。

1)车站出入口与地面建筑合建时,应在出入口处设置分隔措施,方便车站的管理。

2)出入口、风亭出地面部分,在满足各专业要求前提下,还应符合城市规划及景观的要求。

3)风亭宜布置在开阔、空气流通的地方,外界环境不超标。

新、排风亭口部距任何建筑物的直线距离应大于6m,风口兼排烟时,应大于10m。

地铁风亭口部距住宅楼的直线距离应满足大于15m环评要求,并满足地面建筑防火间距要求及环境评价其他要求。

设置于绿地内的低风井应满足排水、防淹等要求。

4)设计标准:

①通道宽度≥4000mm

②通道净高≥2600mm

③通道纵向坡度≤3%

通道横向坡度1%

④出入口防淹平台长度≥2400mm

第2章车站概况

2.1现状情况

(1)XX是XX线XX往XX方向下穿XX江前的最后一站,位于XX东侧,XX大道下。

(2)车站周边主要建筑物有XX、XX大剧院、XX广场等。

(3)XX大道规划道路红线宽80m,现状XX大道交通较繁忙。

(4)地下管线多,但控制性管线较少;

沿XX大道走向的地下管线主要有:

1根PS砼∅1000,2根GT光纤BH200X100,1根PS砼∅500,1根PS砼∅300,1根GT铜/光BH500X300,1根DX铜/光BH720X500,3根DL铜BH700X700,3根LD铜∅100等,大部分管线埋深都在5.0米以内,不影响车站埋深。

本站控制性管线仅有1根埋深5.7m的PS砼∅1000,

2.2控制因素

本站位于XX大道路下,南有XX、北邻XX广场、线路北穿XX江,轨面埋深较深。

西侧月湖及长江广场(高层建筑)限制本站的站位

本站北穿汉江,其轨面埋深较深

车站控制因素图

2.3车站方案设计思路

对本站控制因素及周边环境因素的分析,设计方案思路如下:

根据过江线路方案的优化情况,核算本站的轨面埋深,以设计合理的层高,利用车站埋深大的特点合理布置设备及管理用房,最大限度的减小车站长度,控制车站规模。

车站考虑XX公园内及XX大道上的客流,出入口尽量靠近XX大道上的公交站,方便乘客换乘。

总体设计以前XX站站位设在XX大道西侧、XX东侧的XX公园绿地中,根据环评意见,车站调整到XX东侧、XX大道上。

由于本站北穿XX江,轨面埋深较深,故设计方案时考虑过三层站和四层站两个方案,但四层站方案工期长,不满足盾构过站的工期要求;

覆土浅,需增加抗拔桩,投资大;

层高小,综合管线走线困难;

市政管线改移量大。

故选取三层方案。

第3章车站总平面布置

3.1车站参数

车站总长165m,标准段宽度22.5m,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15+258.394m,车站埋深28.96m,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处±

0.00的绝对标高为1.034m,轨面标高为-0.046。

3.2车站主体布置及与规划道路红线、周围建筑的关系

本站设置于XX大道下,道路两边建筑物较少。

出入口和风道等车站仅占用部分绿地及些微XX公园的附属设施。

3.3出入口、通道及风亭布置与规划道路红线、周围建筑的关系

车站在XX大道两侧布置有4个出入口、1个消防出入口。

结合地面交通和车站内部设置以及周边建筑的影响,Ⅰa、Ⅰb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东南侧XX大道上的绿化带及人行道中;

Ⅱ号出入口位于车站的东北侧,平行于XX大道布置。

Ⅰ、Ⅱ号出入口吸引XX大道及其东侧的客流;

Ⅲ号出入口位于车站西侧的绿地内,吸引XX公园、XX大剧院,XX广场等XX大道西侧的客流;

车站设备区人员疏散通道邻近3号风亭设置,三个出入口的设置满足各个方向的客流。

车站两端及中间分别设置一组风亭,即1、2号风亭,为低风亭,隐藏在绿化中,3号风亭为高风亭,并在3号风亭北侧布置冷却塔。

消防出入口与3号风亭合建。

第4章车站建筑设计

4.1车站形式

本站公共区采用13m宽双柱三跨岛式站台。

且本站为盾构过站。

4.2层数与面积

本站为地下三层车站,车站主体建筑面积11491m2,附属面积2896m2,总建筑面积14387m2。

4.3站厅、站台及其它各层建筑布置

地下一层作为地铁的站厅层,根据功能划分成两个分区,即中部为公共区和两端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区。

中部的公共区分为付费区与非付费区。

在付费区设置有两组楼扶梯及一部楼梯与站台联系,能够满足正常客流和紧急情况下疏散的需要在付费区与非付费区的交界处设置了进、出站闸机,并在进、出站闸机的中部设置了问讯及补票,能够满足乘客进出站的要求;

在非付费区设置有自动售票机和自动验票机。

两端的设备与管理用房区仅布置有商用通信机房、照明配电室等少量的设备用房及车站控制室、站长室等少量的管理用房。

且两端均设置了站台与站厅之间的疏散楼梯。

站厅层平面图

地下二层作为车站的主要设备及管理用房区,布置了车站大部分的设备及管理用房,包括通风空调机房、冷水机房、降压变电所、信号设备室、专用通信设备室、交接班室、票务室等

设备层平面图

地下三层为站台层,车站采用13m宽岛式站台,有效站台长140m,屏蔽门的有效长度136m,线路中心线间距为16.2m。

站台层的右端布置屏蔽门控制室、照明配电室、真空设备间、废水泵房等;

左端主要布置有照明配电室、楼梯间、电缆井等设备用房;

中部为公共区。

站台层平面图

4.4客流组织

本站为地下三层岛式站台车站,进出站乘客组织均为标准模式。

在通道、出入口和平面布置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客流规律和客流量,进行地铁人行通道和地面出入口布置及内部楼扶梯的设计。

本站在公共区共设置4个出入口,合理设置车站人行通道、地面出入口;

合理布置车站付费区与非付费区,合理布置售、检票系统和楼扶梯;

将进、出站客流进行合理分流,使乘客进、出车站做到均衡、流畅、便捷,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地铁车站的各种客流和过街客流相互交叉干扰。

进站客流由4个出入口经楼扶梯进入地下一层站厅层非付费区,经进站闸机进入付费区,再经楼扶梯进入地下三层站台层乘车,出站客流反之。

无障碍设计:

采用垂直电梯,从Ⅲ号出入口经通道到达车站站厅,再经过垂直电梯到达站台乘车;

出站客流反向流动。

4.5设备数量布置

4.5.1自动扶梯、电梯

车站站厅层付费区内设置上行扶梯2部,下行扶梯2部,楼梯3部。

车站出入口共设置2部上行扶梯,2部下行扶梯,4部楼梯。

经计算,楼、扶梯数量及宽度均能满足客流通过能力。

车站共设置2部垂直电梯作为无障碍交通,一部从地面Ⅲ号出入口通道进入到车站站厅层;

一部由站厅层中部到达站台层。

4.5.2AFC终端设备

根据AFC系统所提要求,本站设自动售票机8台及兑零机2台,自动售票机采用嵌入式布置于站厅层非付费区端墙。

另于付费区设置补票机1台。

4.5.3自动检票机

站厅层设置进站闸机8台,出站闸机8台,双向闸机2台。

4.6防灾设计

4.6.1防火设计

车站的防灾主要指对火灾、水淹、地震、雷击、防风等灾害的防范措施。

车站的防灾设计以防火为主,防火设计应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地下车站应采用防火分隔物划分防火分区,除车站公共区外,设备管理用房防火分区最大允许的使用面积不超过1500m2。

相邻防火分区间连通的防火门可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车站公共区应充分利用楼板下混凝土梁划分防烟分区,每个防烟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梁高度不小于500mm。

无条件采用梁分隔时,应采用固定式挡烟垂壁。

站内每个防火分区之间(包括楼、电梯结构墙体)均设置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为3小时。

防火墙上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门的开启方向朝向疏散方向(即安全区)。

防火墙墙体砌筑至该层顶板底面,墙体厚为200mm,采用耐火极限3小时的砌体,用M10砂浆砌筑。

管道穿防火墙、楼板及防火分隔物时,应采用有效的防火材料实施封堵。

4.6.1.1防火分区

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防火墙上的门均采用甲级防火门,开启方向为疏散方向。

车站分为7个防火分区,即地下一层站厅层公共区、地下二层楼扶体隔间及地下三层站台层公共区为1号防火分区,面积为4521m2。

车站站厅层左端设备管理用房区(除风道外)为2号防火分区,面积为352m2。

站厅层右端设备管理用房区为3号防火分区,面积为406m2。

设备层左端设备管理用房区为4号防火分区,面积为775m2,设备层右端设备管理用房区为5号防火分区,面积为1379m2。

站台层左右两端的设备用房区分别为XX防火分区:

127m2及7号防火分区:

154m2。

各防火分区通向站台的门采用甲级防火门。

4.6.1.2防烟分区

防烟分区:

车站按消防要求划分防烟分区,公共区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不应大于2000㎡。

其余的防烟分区面积小于750㎡,且防烟分区不得跨越防火分区。

车站公共区共分为6个防烟分区,即站厅层分为2个防烟分区,设备层分为2个防烟分区,站台层分为2个防烟分区。

在设备管理用房区,采用隔墙到顶的形式分隔防烟分区。

在公共区及既有人防工程区域,采用吊顶上方设挡烟板分隔(包括楼、扶梯洞口处),挡烟板周围采用空透性吊顶。

通道口设置挡烟垂壁。

挡烟垂壁的高度不小于500mm(吊顶面下),且升至结构顶板底。

4.6.1.3消防专用通道

车站在站厅层右端设置了一条消防专用通道,从地面直通站厅层大端设备管理用房区。

4.6.2人防设计

车站人防等级为防核武器抗力级别6级,防常规武器抗力级别6级,防化等级丁级。

本站为XX线的一般设防站,设2个战时人员出入口,即Ⅰ、Ⅱ号出入口,其余出入口战时封堵。

战时采用的清洁式新风道,清洁式排风道设置在2号风道,清洁式通风设置在3号风道,其余风道战时封堵。

4.6.3防洪设计

(1)车站防淹设计的暴雨频率按XX市百年一遇暴雨重现期的标准设防。

(2)车站出入口平台应高于规划室外地面450mm,并设防洪闸槽,设防高度为1000mm。

(3)风亭进排风口下沿以及能通至车站内的其它开口的标高均应考虑防淹高度(高出室外地坪lm),必要时应加设防淹设施。

(4)本站各出入口楼、扶梯下均设置集水坑,车站最低处设置废水泵房,可及时将雨水及废水通过压力泵排至站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