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129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8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淄博理综三模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5.喷乳反射是指当母体乳头受到婴儿吮吸刺激时,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引起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释放催产素,催产素作用于乳腺导管平滑肌,引起乳腺导管的收缩并排出乳汁。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过程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B.喷乳反射的效应器是乳腺导管平滑肌

C.兴奋在反射弧的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

D.催产素的分泌和释放方式与抗利尿激素相似

6.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血红蛋白β肽链第6位上的谷氨酸被缬氨酸所替代。

研究发现,携带者(基因型为Bb的个体)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状,该个体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基因突变为b基因后,基因中嘌呤与嘧啶的比值发生了改变

B.携带者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表明B基因影响了b基因的表达

C.携带者对疟疾具较强抵抗力,表明基因突变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

D.若镰刀型贫血症患者的父母均表现正常,则患者患病是自身基因突变的结果

7.《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从地表渗出的、当地人称为“石脂”或“洧水”的使用有“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此物必大行于世”的描述,关于上文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洧水”的主要成分是油脂 

 

B.“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煤油

C.“洧水”的主要成分是石油 

D.其烟的主要成分是石墨

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30g乙烷中所含的极性共价键数为7NA

B.标准状况下,22.4LN2和CO2混合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2NA

C.已知N2(g)+3H2(g)

2NH3(g)△H=-92.4kJ/mol,则NA个N2分子与足量氢气

充分反应释放热量92.4kJ

D.Na2O2与CO2反应生成1molO2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9.离子液体在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咪唑是合成“离子液体”的一种原料,其结构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咪唑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式C3H4N2

B.分子中含有一种非极性键和两种极性键

C.可以发生取代、加成、氧化反应

D.一氯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将KI溶液滴入FeCl3溶液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

下层溶液显紫色

还原性:

Fe2+<I-

B

将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

溶液红色褪去

SO2具有

漂白性

C

将稀盐酸滴入Na2SiO3溶液中

溶液中出现凝胶

非金属性:

Cl 

>Si

D

将稀硫酸滴入淀粉溶液中,加热一段时间,再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并加热

溶液中未出现

砖红色沉淀

淀粉未水解

11.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均为lmol·

L-1的AgNO3溶液,A、B均为Ag电极。

实验开始先闭合K1,断开K2。

一段时间后,断开

K1,闭合K2,形成浓差电池,电流计指针偏转

(Ag+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闭合K1,断开K2后,A电极增重

B.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C.断开K1,闭合K2后,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断开K1,闭合K2后,NO3-向B电极移动

12.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间的递变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ⅦA族元素的非金属性:

F>Cl,所以ⅦA族元素氢化物的酸性:

HF>H

Cl

B.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

HF>H2O,所以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稳定性:

HCl>H2S

C.第二周期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至7,所以第二周期主族元素的最高

化合价也从+1递增至+7

D.工业制取金属钾的反应为:

KCl(l)+Na(l)

NaCl(l)+K(g),所以金属性:

Na>K相关信息

13.已知:

pAg=-lg[c(Ag+)],Ksp(AgCl)=1×

10-12。

如图是向10m

LAgNO3溶液中逐

滴加入0.1mol·

L-1NaCl溶液时,溶液的pAg随着加入NaCl溶液的体积变化的图像

(实线)。

根据图像所得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提示:

Ksp(AgCl)>

Ksp(AgI)]

A.原AgN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

L-1

B.图中x点的坐标为(10,6)

C.图中x点表示溶液中c(Ag+)=c(Cl-)

D.把0.1mol·

L-1的NaCl溶液换成0.1mol·

L-1的NaI

溶液,则图像在终点后变为虚线部分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4至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9至21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的得0分)

14.物理学家通过实验来探究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法拉第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首先发现电与磁存在联系

B.伽利略最先把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方法相结合,否认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牛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D.开普勒用了20年时间观测记录行星的运动,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15.如图甲,矩形金属线框绕与磁感线垂直的转轴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交变电流经理想变压器给负载供电。

原线圈两端的交变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

电压表和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Rt为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的热敏电阻,R1为定值电阻。

A.t=0.005s时,电压表读数为0B.t=0.005s时,穿过线框回路的磁通量为零

C.金属线框的转速为50r/sD.Rt温度升高时,变压器的输入功率变小

16.如图所示,斜面体M的底面粗糙,斜面光滑,放在粗糙水平面上。

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另一端与放在斜面上的物块m相连,弹簧的轴线与斜面平行,若物块在斜面上做周期性往复运动,斜面体保持静止,则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17.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和B由同种材料制成,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

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

已知mA>

m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木板光滑,由于A的惯性较大,所以A、B一定会相撞

B.若木板粗糙,由于A的动能较大,所以A、B一定会相撞

C.若木板粗糙,由于A所受的摩擦力较大,所以A比B先停下来。

D.不论木板是否光滑,A、B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

18.两点电荷q1、q2固定在x轴上,在+x轴上每一点的电势

随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x=x0处的电势为零,x=x1处的电势最低。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0处的电场强度

B.x0、x1处的电场强度

C.q1带正电,q2带负电

D.q1的电荷量比q2的大

19.为了探测X星球,载着登陆舱的探测飞船在以该星球中心为圆心,半径为r1的圆轨道上运动,周期为T1,总质量为m1。

随后登陆舱脱离飞船,变轨到离星球更近的半径为r2的圆轨道上运动,此时登陆舱的质量为m2。

A.登陆舱在

轨道上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之比为

B.登陆舱在半径为

轨道上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

C.X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

D.X星球的质量为

20.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固定不动,轻弹簧套在杆上,下端固定。

将套在杆上的滑块向下压缩弹簧至滑块离地高度h=0.1m处,滑块与弹簧不拴接。

现由静止释放滑块,通过传感器测量到滑块的速度和离地高度h,并作出滑块的Ek-h图象,其中高度从0.2m上升到0.35m范围内图象为直线,其余部分为曲线。

以地面为零势能面,取g=10m/s2,由图象可知

A.小滑块的质量为0.2kg

B.轻弹簧原长为0.2m

C.弹簧最大弹性势能为0.32J

D.小滑块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总和最小为0.18J

21.如图,两根电阻不计的平行光滑金属导轨水平放置。

导轨间存在一宽为3d的有界匀强磁场,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

两根完全相同的导体棒M、N,垂直于导轨放置在距磁场左边界为d的同一位置处。

先固定N棒,M棒在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且刚进入磁场时恰开始做匀速运动。

M棒进入磁场时,N棒在相同的恒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

则在棒M、N穿过磁场的过程中

A.M棒离开磁场时的速度是进入磁场时速度的

B.N棒离开磁场时的速度等于M棒离开磁场时的速度

C.M棒穿过磁场的过程中,安培力对M棒做功为2Fd

D.N棒穿过磁场的过程中,安培力对N棒做功为2Fd

第II卷

三、非选择题:

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

第33题~第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

(一)必考题:

(共129分)

22.(6分)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关系”的实验。

实验装置如图甲:

一轻质细线上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O点,下端悬挂一质量为m的小钢球。

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绕O点在竖直面内沿着圆弧ABC摆动。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出小球直径d。

(2)按图甲所示把实验器材安装调节好。

当小球静止时,如图乙所示,毫米刻度尺0刻度与悬点O水平对齐(图中未画出),测得悬点O到球心的距离L=_________m。

(3)利用拉力传感器和计算机,描绘出小球运动过程中细线拉力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丙所示。

(4)利用光电计时器(图中未画出)测出小球经过B点时,其直径的遮光时间为∆t;

可得小球经过B点瞬时速度为v=_________(用d、∆t表示)。

(5)若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关系遵循牛顿第二定律,则小球通过B点时物理量m、v、L、g、F1(或F2)应满足的关系式为_________。

23.(9分)如图甲所示,一根细长而均匀的合金管线样品,横截面为环形。

此合金管线长度用L表示,外径用D表示,电阻约为5Ω。

已知这种合金的电阻率为ρ,且ρ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

因管线内中空部分内径太小,无法直接测量。

某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测量中空部分的截面积S0,可供选择的器材如下:

A.毫米刻度尺B.螺旋测微器 

C.电流表A(300mA,1.0Ω)D.电压表V1(15V,约10kΩ)

E.电压表V2(3V,约6kΩ)F.滑动变阻器R1(2KΩ,0.5A)

G.滑动变阻器R2(10Ω,2A)H.标准电阻(R0=5Ω)

I.蓄电池(3V,约0.05Ω)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该管线的外径D,示数如图乙所示,管线的外径等于_________

mm;

(2)上述器材中,电压表应选_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___。

(均只填代号字母)

(3)请在方框中将设计方案的实验电路图补充完整,要求电压表与电流表的示数均能过半,并能测量多组数据,合金管线电阻用Rx表示。

(4)将测得的多组U、I数据绘制成U—I图象如图丙所示,并计算出图象的斜率为K,同时用刻度尺测量出了管线的长度L。

计算合金管线内部空间截面积S0的表达式为_________。

(用已知量和所测物理量的符号L、D、ρ、K、R0表示)

24.如图所示,质量mA=0.4kg,mB=0.2kg的弹性小球 

A、B穿过一绕过定滑轮的轻绳,两绳末端与地面距离均为h0=1m,两小球距离绳子末端均为L=7m,小球A、B与轻绳的滑动摩擦力均为重力的0.4倍,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现由静止同时释放A、B两个小球,不计绳子质量,忽略绳与定滑轮之间的摩擦,取g=10m/s 

,求

(1)将A、B两小球同时由静止释放时,A、B各自的加速度大小。

(2)A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5.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直角坐标系xoy把空间分成四个区域,一绝缘带孔弹性挡板放置在x轴,其一端与坐标系O点重合,挡板上的小孔M距O点距离L1=9m,在y轴上有N点,N点距O点的距离L2=3m。

空间中Ⅰ、Ⅲ、Ⅳ象限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电场。

小孔M正上方高h处有一直径略小于小孔宽度的带正电小球(视为质点),其质量m=1.0×

10-3kg,电荷量q=1.0×

10-3C。

某时刻由静止释放带电小球,小球经过小孔M后进入匀强电场区域,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不计空气阻力,取g=10m/s2。

(1)求电场强度E的大小。

(2)若在空间中Ⅰ、Ⅲ、Ⅳ象限再加一垂直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1T,其他条件不变,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通过小孔M后未与挡板碰撞且恰好通过N点,求h值。

(3)保持

(2)问中的电场、磁场不变,适当改变h值,小球仍由静止释放,通过小孔后与挡板发生碰撞也恰好通过N点(小球与挡板相碰以原速率反弹,碰撞时间不计,碰撞后电量不变),求h的可能值。

26.(14分)二氯亚砜(SOCl2)是一种无色易挥发液体,与水剧烈水解生成两种气体,常用作脱水剂,其熔点-105℃,沸点79℃,140℃以上时易分解。

(1)用硫黄(用S表示)、液氯和三氧化硫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合成氯化亚砜,原子利用率达100%,则三者的物质的量比为_______________。

写出SOCl2吸收水蒸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设计下图装置用ZnCl2·

xH2O晶体制取无水ZnCl2,回收剩余的SOCl2并验证生成物中含有SO2(夹持及加热装置略):

①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B→____→___→___→____。

②搅拌的作用是,冷凝管的进水口是________。

(填“a”或“b”)

③实验结束后,为检测ZnCl2·

xH2O晶体是否完全脱水,称取蒸干后的固体ag溶于

水,加入足量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为bg。

=______(保留一位小数),即可证明ZnCl2·

xH2O晶体已完全脱水。

④乙同学认为直接将ZnCl2·

xH2O晶体置于坩埚中加热即可得到无水ZnCl2,但老师说此方法不可。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SOCl2还可用作由FeCl3·

6H2O制取无水FeCl3的脱水剂,但丁同学认为该实验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请你设计并简述实验方案判断丁同学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4分)二氧化铈(CeO2)是一种重要的稀土氧化物。

以氟碳铈矿(主要含CeFCO3)为原料制备CeO2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

①Ce4+既能与F-结合成[CeFx](4-x)+,也能与SO42-结合成[CeSO4]2+;

②在硫酸体系中Ce4+能被萃取剂[(HA)2]萃取,而Ce3+不能。

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焙烧”前需将矿石粉碎成细颗粒,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酸浸”中会产生大量黄绿色气体,写出CeO2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避免产生上述污染,请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萃取”时存在反应:

Ce4++n(HA)2

Ce·

(H2n-4A2n)+4H+。

实验室中萃取时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

右图中D是分配比,表示Ce(IV)分别在有机层中与水层中存在形式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D=

)。

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若

在起始料液中加入不同量的Na2SO4以改变水层中的c(SO42-),D随起始料液中c(SO42-)变化的原因:

(4)“反萃取”中,在稀硫酸和H2O2的作用下CeO2转化为Ce3+,H2O2在该反应中作_________(填“催化剂”、“氧化剂”或“还原剂”),每有1mol 

H2O2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__。

(5)“氧化”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取上述流程中得到的CeO2产品0.4500g,加硫酸溶解后,用0.1000mol·

L-1FeSO4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时(铈被还原为Ce3+,其它杂质均不反应),消耗25.00mL标准溶液。

该产品中CeO2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

28.(15分)

(1)甲烷既是一种清洁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用催化剂可以将CO2和CH4直接转化成乙酸,反应方程式为:

CO2(g)+CH4(g)

CH3COOH(g)。

①在不同温度下三种量的变化趋势如右图所示。

250~300℃时,温度升高而乙酸的生成速率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该反应在300℃达到平衡后,为了提高CH4的转化率,可再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

a.增大CO2的浓度b.增大压强

c.升高温度d.使用更高效的催化剂

(2)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荣获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电解液均呈酸性。

①该电池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电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该电池做电源,电解精炼铜,当外电路中通过1mol电子时,通过质子交换膜的n(H+)=_____,析出铜的质量为_____g。

(3)已知25℃时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

化学式

电离常数

HCN

K=6.2×

10-10

CH3COOH

K=1.8×

10-5

H2CO3

K1=4.4×

10-7

K2=4.7×

10-11

①等浓度的NaCN溶液、CH3COONa溶液和Na2CO3溶液,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在0.5mol·

L-1的醋酸溶液中由醋酸电离出的c(H+)约是由水电离出的c(H+)的________倍。

29.(9分)在人工智能温室中对番茄进行无土栽培,可大幅度提高番茄产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番茄细胞以_____________的方式从培养液中吸收Mg2+,该离子可用于叶绿体中________的合成。

(2)若培养液中缺氧,可通过影响根细胞的___________进而影响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

根细胞对不同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存在差异,这与细胞膜上__________有关。

(3)实验发现,番茄种子在萌发的早期阶段CO2的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高3.4倍。

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培养液中含18O的水占10%,在适宜条件下用该培养液对番茄幼苗进行暗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幼苗周围的空气中出现放射性。

空气中含18O的物质有水蒸气和________,后者产生于细胞的_________中。

30.(10分)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具有升高血糖浓度和抑制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其分泌过程受下丘脑和垂体的分级调节。

(1)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作用,具有该作用的激素还有____________。

(2)在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与反馈调节过程中,作用于垂体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

临床上常通过抽血化验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其原因是腺体所分泌的激素____________。

(3)为研究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某学者进行了如下实验:

用LPS(抗原)刺激在体外培养的小鼠B细胞,B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

若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并重复上述实验,发现B细胞不能进行增殖、且对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利用受到抑制,说明糖皮质激素通过______________而影响了B细胞的增殖。

因此,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用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疾病的临床治疗。

31.(9分)图甲为3种动物种群的存活曲线,图乙为2种动物种群的存活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曲线。

(1)种群是构成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和________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和_________。

(2)图甲中,不同类型的存活曲线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表现,是长期________的结果。

从种群数量特征角度分析,B型存活曲线可描述为____________。

(3)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

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

图乙给出的2个种群,最符合集群分布的是____________,符合集群分布的某鸟类种群,当种群数量______(填“大于”、“小于”)临界值时,往往会出现种群的灭绝。

(4)某群落演替成顶级群落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在一个____________的水平,此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最大。

(5)某草原生态系统经人们几十年的过度放牧等活动,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从演替的角度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

32.(11分)自花传粉的某二倍体植物,其花色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花色遗传的生化机制如图所示。

(1)某蓝花植株自交,其自交子代中蓝花个体与白花个体的比例约为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