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132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docx

山东省天然气现状及十二五规划

 

前言

多年来,煤炭和石油一直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一次能源消费对煤炭和石油的过高地依赖,造成大量二氧化碳和烟尘排放,给我国能源效率提高和环境改善都带来了较大的压力。

天然气是优质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天然气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和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科学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天然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已达到24.2%。

我国也正在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

《国家能源“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例要由2005年的2.5%提高到5.3%。

目前,山东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2007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30596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80.04%,石油占19.03%,天然气所占比重不到1%,远远低于全国3%的平均水平。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宏伟目标,优化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努力提高天然气利用水平,是山东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为了指导和推动山东天然气开发利用工作,按照省政府的有关指示精神和国家能源局的有关要求,在《山东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框架下,编制制订该规划。

第一章天然气利用现状

山东省利用天然气的历史较早,随着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天然气在黄河三角洲部分区域开始推广使用。

在2000年以前,全省天然气的利用水平非常低,利用总量一直维持在年10亿立方米左右的水平,以胜利油田的伴生气为主,中原油田有少量的气供给菏泽市的个别县区。

胜利油田年产天然气约9亿立方米,有近3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供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生产尿素,其余部分一直以胜利油田自产自销满足生产需要和当地居民生活用气为主。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三大公司在山东天然气市场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和众多燃气公司在中小城市积极开办燃气业务,全省天然气利用发展迅速。

截至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天然气输气干线管道2173公里,支线管道740公里,全省已有16个地级市通上了管道天然气(日照管道天然气正在建设中),通过管道天然气、CNG和LNG等方式利用上天然气的县(市、区)已达到105个,占全省140个行政县(市、区)的75%,其中利用上管道天然气的县(市、区)已达95个,占全省140个县(市、区)的68%。

2008年全省利用天然气32.5亿立方米,预计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2%。

一、天然气管网现状

山东省天然气管网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初步形成以“一横四纵”为主干输气管线及若干支干输气管线,东西横贯,南北交错,覆盖全省16个市地,通达95个县(市、区)的天然气供气网络。

到2008年底,全省干线长度2173公里,支干线长度740公里,主干线和支干线总长度2913公里,是2000年末的4.2倍。

(一)主干线基本情况

中原油田-济南-淄博-青岛输气管线是目前横贯山东东西的主干线输气管线。

其中中原油田-济南段管线是在原中原油田—临邑原油外输管线的基础上,于1999年进行输气改造,同年年底建成投运;管线起于濮阳柳屯配气站,终于济南市东北郊济南门站。

改造后的中原至济南输气管道长273公里,管径为377毫米,由油田配气站至濮阳再经聊城分输站送至济南,设计压力为6.4兆帕,设计年输气量为10亿立方米,该管道隶属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通过该管线实现向聊城、济南供天然气。

济南-淄博-青岛段管线于2002年开工建设,2003年建成,全长382公里,管径508毫米,设计压力6.4兆帕,设计年输气量21亿立方米,由中国石化控股建设。

通过该管线实现了向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等胶济沿线上的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供气。

四纵管线主要是河北安平-济南-曲阜-济宁线、冀宁联络线山东段、中原油田-沧州线和沧州-淄博线。

第一纵为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河北安平-济南-曲阜-济宁线:

2005年9月,中石化控股建设安平—济南天然气管线,气源主要为鄂尔多斯天然气。

鄂尔多斯大牛地天然气通过陕京二线转输至河北安平后,再经安平—济南管线输送至济南,途经河北安平、聊城市的高唐、德州市齐河的宣章屯。

管线长度250公里,管径711毫米,设计压力6.4兆帕,设计年输气量30亿立方米。

为了开拓南部市场,同年,中石化把安平-济南管线向南延伸,控股建成了济南-曲阜-济宁管线,目前主要由安济线供气,管道工程总长212公里,年输气能力8亿立方米,设计压力为4兆帕,管线规格508毫米。

途经宣章屯分输站、长清分输站、泰安分输站、曲阜分输站、济宁分输站。

第二纵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冀宁联络线。

该管线南起江苏仪征青山分输站,北连河北安平分输站,连接西气东输的京沪线和陕京二线输气管道。

线路全长874公里,设计压力10兆帕,设计年输气量100亿立方米。

冀宁联络线山东段,其中北段途经德州、济南、泰安市,管线长度167公里,管径1016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110亿立方米;南段途经泰安、济宁、枣庄市,管径711毫米,设计压力10兆帕,管线长度243公里,设计年供气能力60亿立方米。

该管线主要向济南、泰安、济宁和枣庄供气。

第三纵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的中原油田-沧州线。

中原油田-沧州输气管线是我国第一条长距离大口径高压天然气管道,始建于1985年3月,1986年8月建成投产。

管道起自河南省濮阳市的柳屯镇,终到河北省沧州市化肥厂。

途经河南濮阳、山东聊城、德州、河北泊头、沧州三省五市。

管线全长362公里,其中河南省境内11公里、山东省境内242公里、河北省境内109公里。

管道干线管径426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设计年输气能力6亿立方米。

第四纵为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控股的沧州-淄博线。

该管线起始于河北省沧州市,途经河北沧州市、山东德州市、滨州市、淄博市2省4市9县区,全长214公里,2002年3月建成投产。

管径508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设计年供气能力10.5亿立方米。

全线在沧州、淄博和惠民分设首站、末站和清管站各一座,阀室9座,阴级保护站3座。

目前管道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与山东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双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山东中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管理。

该管线主要向德州、滨洲和淄博供气。

充分利用中海油渤海气田的天然气资源,中海油与烟台市地方政府合资建设了莱州-龙口-烟台管线,形成了胶东半岛局域供气网络。

莱州-龙口-烟台管线位于烟台境内,气源为中海油渤海南气田,从龙口屺姆岛上岸,管线由中海油与烟台市合资公司-中世天然气有限公司建设、运营,管线长度190公里,管径457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8亿立方米。

(二)支干线基本情况

依托“一横四纵”主干线,配套延伸建设了多条支干线,主要包括:

淄博-莱芜线、东明-菏泽线、聊城-泰安线、禹城-济阳线、滕州-临沂线、烟台-威海线、莱州-胶州线、胶州-黄岛线以及胜利油田给齐鲁石化供气的孤岛-东营-辛店管线。

管线覆盖了除日照市外全省其他16个地级市,支干线总长度740公里。

淄博-莱芜线,由中石化控股建设,途经淄博、莱芜市,该管线长度108公里,管径356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5.4亿立方米。

东明-菏泽线,建于1988年,位于菏泽市境内,由菏泽中油燃气有限公司管理运营,气源为中原油田天然气,管线长度23公里,管径219毫米,设计压力1.6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1亿立方米。

聊城-泰安线,从中原油田-济南管线聊城东昌府区北场集分输站接入,由中石化控股建设,途径聊城、泰安市,管线长度118公里,管径355.6毫米,设计压力2.5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1亿立方米。

禹城-济阳线,自中石油冀宁联络线接入,由济南市公共事业投资公司控股建设,管线长度43公里,管径406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6亿立方米。

滕州-临沂线,属于中石油冀宁联络线的支线,途径枣庄、临沂市,管线长度87公里,管径406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6.5亿立方米。

该管线的建成为日照市从临沂市就近引入管输天然气提供了有利条件。

烟台-威海管线,该管线主要利用中海油自烟台龙口上岸的渤海天然气,在牟平与龙口-烟台输气主管道对接。

管线长度51公里,管径323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6亿立方米。

莱州-胶州线,2005年12月,中世公司与中石化达成战略伙伴关系,中石化授权中世公司为其在烟台地区天然气的唯一经销商,由其建设莱州-胶州管线,并与中世公司管线对接。

2006年至2008年由中世公司每年向中石化供气,2009年以后由中石化在中海油每年计划停产维修期间,向烟台市反输一定量的天然气保民用。

管线长度107公里,管径457毫米,设计压力4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4.4亿立方米。

胶州-黄岛线,由中石化控股建设,管线长度61公里,管径273毫米,设计压力6.3兆帕,年设计供气能力1.05亿立方米。

主要是为青岛大炼油供气,提供制氢原料。

孤岛-东营-辛店管线,该管线长142公里,管径为426毫米和529毫米,设计压力2.5兆帕,年输气能力4亿立方米,主要为齐鲁石化供应天然气。

由于胜利油田天然气产量(东营区域内)呈下降态势,随着东营市城市生活用气和工业用气的逐年增加,胜利油田向齐鲁石化年供气计划已由原来的2005年的2.1亿立方米下调到2008年的年供气0.6亿立方米和2009年的年供气0.5亿立方米。

山东省天然气管网现状图见附图1。

表1已建输气管道

序号

管道名称

途经城市

长度

(公里)

管径

(毫米)

设计压力

(兆帕)

设计输量

(亿立方米/年)

隶属单位

主干线

2173

1

中原油田-济南

聊城、德州、济南

273

377

6.4

10.0

中石油

2

济南-淄博-青岛

济南、淄博、潍坊、青岛

382

508

6.4

21

中石化

3

安平-济南

聊城、德州、济南

250

711

6.4

30

中石化

4

济南-曲阜-济宁

济南、泰安、济宁

212

508

4

8

中石化

5

冀宁联络线山东北

德州、济南、泰安

167

1016

10

110

中石油

6

冀宁联络线山东南

泰安、济宁、枣庄

243

711

10

60

中石油

7

中原油田-沧州

聊城、德州

242

426

4

6

中石油

8

沧州-淄博

德州、滨州、淄博

214

508

4

10.5

中石油

9

莱州-龙口-烟台

烟台

190

457

4

8

地方

支干线

740

1

淄博-莱芜

淄博、莱芜

108

356

4

5.4

中石化

2

东明-菏泽

菏泽

23

219

1.6

1

地方

3

聊城-泰安

聊城、泰安

118

355.6

2.5

1

中石化

4

禹城-济阳

德州、济南

43

406

4

6

地方

5

滕州-临沂

枣庄、临沂

87

406

4

6.5

中石油

6

烟台-威海

烟台、威海

51

323

4

6

地方

7

莱州-胶州

烟台、青岛

107

457

4

4.4

地方

8

胶州-黄岛

青岛

61

273

6.3

1.05

中石化

9

孤岛-东营-辛店

东营、淄博

142

426

2.5

4

中石化

二、天然气利用现状

(一)全省燃气利用总体情况:

2008年,山东省利用天然气33.48亿立方米(折合405.1万吨标准煤),煤制气9.3亿立方米(折合38.4万吨标准煤),LPG(液化石油气)162万吨(折合250万吨标准煤)。

图1天然气在城市燃气中所占比例

天然气在城市燃气(折成标准煤计算)中比例见图1。

2008年各城市燃气利用情况表2。

表2城市燃气利用量(2008年)

地市

天然气

煤制气

(万立方米)

LPG

(万吨)

(万立方米)

其中管道天然气

合计

334828

293307

92852

162

济南

22000

15316

4083

5.8

青岛

22300

21000

9311

14.01

淄博

63000

59000

29200

30

枣庄

894

774

5183

5.76

东营

47331

47294

 

2.8

烟台

23700

21000

 

9.2

潍坊

18168

17168

1080

13.5

济宁

13050

12320

12045

12.64

泰安

14900

12200

 

8.64

威海

4508

1880

 

1.2

日照

8000

0

 

1.05

莱芜

2300

1600

10950

1.08

临沂

17000

11000

 

20.5

德州

11390

8605

 

8.64

聊城

15000

14360

 

8.8

滨州

29092

17900

21000

5.76

菏泽

17030

16400

 

12.2

(二)

(二)山东省2008年天然气利用情况

1、从各地市利用天然气情况来看,以资源情况好、经济较发达的地市(如淄博、东营等市)天然气利用量较大,各地市天然气利用情况见图2。

图2各地市天然气利用(单位:

万立方米)

2、从消费类型来看,全省天然气消费结构以城市燃气和工业燃气为主,天然气化工用气相对较少。

2008年全省城市燃气14.7亿立方米、工业用气15.9亿立方米、天然气化工2.4亿立方米。

图3天然气消费结构(2008年)

3、从供应渠道来看,山东省以管道天然气供应为主,2008年管道天然气利用27.1亿立方米,占天然气利用总量的86%。

管道天然气覆盖97个县(市、区),占全省140个行政县(市、区)的69.3%。

各县(市、区)管道天然气利用现状见表3。

表3管道天然气辐射县(市、区)现状

地级市名称

行政县(市、区)个数

管道天然气

已通县(市、区)

管道天然气

未通县(市、区)

管道覆盖率

济南市

6区1市3县

历下区、市中区、天桥区、槐荫区、历城区、高新区、长清区、章丘市、平阴县、商河县、济阳县

100%

青岛市

7区5市

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黄岛区、崂山区、城阳区、胶州市、即墨市、平度市、胶南市、莱西市

100%

淄博市

5区3县

张店区、淄川区、博山区、周村区、临淄区、桓台县、高青县

沂源县

87.5%

枣庄市

5区1市

市中区、薛城区、峄城区、滕州市

台儿庄区、山亭区

66.7%

东营市

2区3县

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

100%

烟台市

4区7市1县

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莱州市、招远市、龙口市、蓬莱市、、莱阳市、

长岛县、栖霞市、海阳市

75%

潍坊市

4区6市2县

潍城区、寒亭区、坊子区、奎文区、青州市、寿光市、安丘市、高密市、昌邑市、昌乐县

诸城市、 临朐县

83.3%

济宁市

2区3市7县

市中区、任城区、曲阜市、兖州市、邹城市、金乡县

微山县、鱼台县、嘉祥县、汶上县、泗水县、梁山县

50%

泰安市

2区2市2县

泰山区、岱岳区、肥城市、东平县

宁阳县、新泰市、

66.7%

威海市

1区3市

环翠区、

文登市、荣成市、乳山市

25%

日照市

2区2县

东港区、岚山区、五莲县、莒县

0%

莱芜市

2区

莱城区

钢城区

50%

临沂市

3区9县

兰山区、罗庄区、河东区

郯城县、苍山县、莒南县、沂水县、蒙阴县、平邑县、费县、沂南县、临沭县

25%

德州市

1区2市8县

德城区、乐陵市、禹城市、陵县、平原县、临邑县、 庆云县、夏津县、 武城县、 齐河县

宁津县

90.9%

聊城市

1区1市6县

东昌府、临清市、阳谷县、莘县、茌平县、东阿县、冠县  、高唐县

100%

滨州市

1区6县

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博兴县 、邹平县

沾化县

85.7%

菏泽市

1区8县

牡丹区、曹县、单县

定陶县、成武县、定陶县、郓城县、巨野县、鄄城县

33.3%

4、从供气来源来看,山东省天然气源以中石化、中石油天然气为主,中海油为辅,2008年中石油供气13亿立方米,中石化供气16.8亿立方米,中海油供气2.7亿立方米,其他1.5亿立方米,供气来源比例见图4。

图4供气来源比例

三、天然气气源现状

目前,山东省利用的天然气源主要来自中石化的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胜利油田、中原油田;中石油的陕西长庆气田;中海油的渤海南气田。

鄂尔多斯大牛地气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乌审旗与陕西省榆林市交界地区,属于中石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塔巴庙地区油气勘查区块,探矿面积1629平方公里,该气田探明储量已达到2615.71亿立方米。

鄂尔多斯气田天然气通过陕京二线转输至河北安平后,再经安济线输送至山东济南原中济线末站。

安济线途经河北安平、聊城市的高唐、德州市齐河的宣章屯,全长244.96公里,年设计输气量30亿立方米,2008年供气10.5亿立方米。

胜利油田富油贫气,而且天然气主要以伴生气为主,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2280亿立方米,标定可开采储量595亿立方米,目前剩余可开采储量103亿立方米,2008年天然气产量7.71亿立方米,其中东营6.67亿立方米、滨州0.82亿立方米、潍坊0.22亿立方米。

目前所产天然气除少量供应齐鲁石化外,其余均由产地供当地工业及居民使用。

中原油田地处鲁豫平原,横跨黄河两岸,中心地带在河南濮阳市。

其地质构造位于渤海湾沉降带的南部,凹陷主体为东濮凹陷。

整个东濮凹陷天然气资源量3675亿立方米。

截止2004年底,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1285.8亿立方米。

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量已经进入快速递减阶段,2008年产量只有10.6亿立方米,在2007年4月份已经停止向济—青线供气。

目前中国石油供应山东的天然气主要来自长庆气田,一条线是经陕京线、港沧线,通过沧淄线供应滨州、淄博等地,另一条线经陕京线通过冀宁联络线供应泰安、济南、德州等地。

陕西长庆气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已开发的气田有靖边、榆林、子洲—米脂、苏里格、以及中国石油与壳牌的长北合作区块等,长庆气田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5404.47亿立方米。

中海油渤海油气田地处渤海湾,根据地理位置划分为辽东湾、渤中、渤西、渤南四个油气田群,累计探明地质储量1250.8亿立方米。

渤海气田向山东供气的主要是渤南油气田,渤南油气田距山东龙口96公里,在龙口市屺母岛登陆,通过管道给烟台市各区县(除长岛县)及威海市、青岛莱西市及即墨市供气。

2008年至2019年合同量为每年3亿立方米,2008年供气量2.7亿立方米。

四、山东天然气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天然气利用总体水平不高

山东是能源消费大省,2007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30596万吨标准煤,占全国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1%。

由于资源条件、管道建设等因素的制约,天然气市场开发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

2008年,天然气利用约占全省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2%,远远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与山东经济大省,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位不相适应。

(二)天然气资源短缺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随着经济社会的稳步健康快速发展,全省天然气需求逐年稳步增加,据测算,目前全省天然气需求总量约为50亿立方米,预计到2015年全省需要天然气146.1亿立方米。

目前,尽管有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集团向山东供气,但是,资源量远远不足,2008年三大集团供山东天然气总量近33亿立方米,与全省需求量仍有较大差距,天然气资源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积极开拓省外、国外天然气资源,稳定天然气供给,是山东今后一个时期能源工作的重点之一。

(三)天然气管网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2002年以来,随着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的进入,山东天然气管网建设步伐加快,2002年至2008年,六年的时间里,全省新增天然气主干线公里,是2002年以前的倍,彻底改变了管道少、管径小、管道建设滞后的问题。

但是,由于受资源、地域和市场分布不均衡的制约,管道布局和建设不均衡,要实现“气化山东”的目标,需进一步加快管道建设,尽快形成覆盖全省的、发达的、统一的天然气管网系统。

(四)管道重复建设与资源浪费的问题突出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大集团进入山东在推动区域管网建设,增加供气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是,由于在管道建设上都仅仅从各自的商业目的、商业利益出发,管道走向、管径选择等方面缺乏全局和长远的考虑,为了争取市场,在市场发达的区域,甚至出现了管道建设重复现象,从而增加了资金投入,过多占用土地,造成资源上的巨大浪费。

同时,因资源的问题,有些已建成的输气管道难以达到其设计输气能力,管道设计能力与实际输量不匹配,导致输气成本增高,输气经济效益差。

(五)省里对天然气的调控能力较弱

目前,山东天然气市场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为主开发经营,三大集团分别控股建设自己的管道,确定自己的用户,形成在区域市场上的独家垄断状态,实现从上游的勘探开发到下游的生产经营的一体化市场格局,从而使山东省难以对天然气资源的配置进行有效的调控,对市场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六)供气可靠性差

目前,山东天然气供应是单一气源对单一用户,没有配套的调峰设施及事故应急储备设施,供气可靠性差。

第二章“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利用形势

天然气利用发展的环境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黄河下游。

陆地南北最长约420公里,东西最宽700余公里,面积15.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6%。

近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

山东省现辖17个地级市、31个县级市、49个市辖区、60个县。

截至2007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增长至936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8万人。

全省城镇化稳步推进,2007年城镇化率达到46.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2007年山东省生产总值25965.9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09.1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4776.53亿元,增长15.8%,其中,工业增加值13412.7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8680.24亿元,增长14.5%。

三次产业比例由9.7:

57.7:

32.6调整为9.7:

57.1:

33.2。

人均生产总值27807元,增长13.5%。

2008年,山东省生产总值31072.1亿元,比上年增长12.1%,按平均汇率计算,人均4749美元;农业连续6年丰收,粮食总产达到852.1亿斤;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6718.8亿元,增长13.8%;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0367.2亿元,增长14.0%。

地方财政收入1956.9亿元,增长16.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305元和5641元,分别增长14.3%和13.2%。

山东省经济结构图见图2。

山东省各市经济发展水平也很不平衡。

2007年按地区生产总值排序,青岛市以3786亿元遥遥领先,紧随其后的是烟台、济南和潍坊,地区生产总值都在2000亿元以上,莱芜、日照、菏泽经济总量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