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187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docx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一篇文章全搞定

学习型爸爸给女儿讲唐诗:

一篇文章全搞定!

三年级的女儿对诗词感兴趣,还学会了吟诵。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习型爸爸,梳理了一下唐诗,一不小心就写了8000多字,希望能从历史的角度,对唐诗管中窥豹。

文/寸进社潘伟涛女儿上小学三年级,背的诗多了,就开始对诗词感兴趣,还学会了吟诵,没事就摇头晃脑来一首。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学习型爸爸,总要辅导一下吧,就把唐诗了梳理一下,讲给孩子听。

本来只是整理了思维导图,后来去女儿班级讲了一次,就有了这篇讲义,现在整理一下,发出来和大家分享。

诗歌,一般认为起源于远古时候的劳动号子。

大家在一起劳动,通过喊号子来协同,譬如要搬一个很重的东西,几个人一起抬,大家就通过“嘿哟、嘿哟”的这样的号子来同时发力。

这种有节奏的劳动号子,慢慢的就演变成了诗歌。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是《弹歌》,据猜测诞生在3000多年前的商朝,比《诗经》还要早。

只有8个字,“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最后一个字“宍”,就是“肉”字,古音ru。

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做弹弓打猎的场景,“断竹”,截断竹子;“续竹”,绑上有弹性的藤条之类;“飞土”,把石子弹射出去;“逐宍”,打鸟或小动物。

先民们创作了很多诗歌,但大多都没有流传下来。

到2500年前的时候,孔子整理出了《诗经》,收录了300多首诗,所以《诗经》也称为《诗三百》。

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见面是要背诗的,尤其是外交场合,要通过吟诵《诗经》里的诗句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或愿望。

孔子说的“不学诗,无以言”,当时你要不会《诗经》,就不配和别人说话。

之后的秦、汉、两晋、南北朝等,都有很多优秀的诗歌流传,但直到唐朝,诗歌才真正进入繁盛期。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顶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唐诗流传下来5万多首,之后的宋朝有20多万首,但宋诗20万,从成就上讲,远比不上唐诗5万,甚至比不上李白的900多首。

学习唐诗,首先要了解唐朝的历史。

唐朝从公元618年到907年,从现在往前算,也就是1400年前到1100年前,前后290年,分成四个时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其中初唐100年,国家从战乱到统一,虽然经历了武则天废唐立周,但国家整体上是在蓬勃发展。

之后的盛唐有50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颠峰。

盛唐最后发生了安史之乱,持续了8年,把国家搞得疲惫不堪。

安史之乱之后就是中唐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60年间,各种变革,试图恢复盛唐的繁荣。

最后是晚唐,有80年,大唐已经走向尾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后来又有了黄巢起义,彻底不行了。

如果把唐朝的历史,比喻成一个人的一生,初唐是年轻时期,茁壮成长,性格也在逐渐养成。

盛唐就是他的青壮年时期,身强力壮,意气风华。

可惜后来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之后还得继续吃药调理,等身体渐有起色的时候呢,已经老了。

风烛残年之际,又生了一次病,这次就一病不起,死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把唐朝290年的历史,想像成一个人,对于理解唐诗,是很有帮助的。

初唐是唐诗的形成时期,诗人们给诗制定了规则,不能像以前那样自由了。

大家看《诗经》,还有汉乐府,每首诗的字数都是不固定的。

像《上邪》,“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非常的自由。

从初唐开始,诗人对诗的字数、韵脚、声调、对仗等,有了严格的规定。

他们把唐朝之前的诗称为古诗,他们的诗称为今体诗。

我们现在如果把古诗理解为“古代的诗”,就是不对的,古诗指的是不按照今体诗的规则写的诗,主要是唐代以前的诗,唐代和之后也有人写古体诗,就是仿古了。

同样,我们说的古文,也是这样的。

古诗根据每句的字数不同,分为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和杂言古诗。

今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都是八句。

还有五言长律,一般是12句,也有多的。

绝句是四句的,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除了字数,今体诗在韵脚、声调、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则,这些规则现代人很难搞明白,勉强写出的“诗”,也只能称为“打油诗”。

当代的新诗,则完全不管这些规则,纯用白话了。

不过,今体诗的这些规则,看似不自由,熟练掌握后,创作出来的诗歌,不但不妨碍诗人们的表达,反而更有情趣。

接下来,我们就以唐代的各个时期为脉络,把主要的诗人和诗说一下。

初唐初唐的诗人中,有四位被称为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被排在初唐四杰之首,他写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王勃非常有才华,可惜活到27岁就死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骆宾王七岁时写的《咏鹅》,基本上是每个小朋友都会背的前三首诗之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非常有才华,文章写得很好,当时武则天当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很多人反对他,有个叫徐敬业的将军起兵造反,找骆宾王写了一篇檄文。

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之后,非常生气,因为这文章是全是骂她的,骂的非常难听,但又骂得非常对,让她没法反驳。

武则天就骂她的宰相:

“骆宾王这么有才华,你怎么没让他当大官呢?

”徐敬业后来造反失败,骆宾王也不知所踪了。

初唐还有一位重要的诗人,陈子昂,陈子昂有个故事,他刚到京城长安时,没人知道他的才华。

有一天,有人在街上卖琴,卖的很贵,是把好琴。

陈子昂就买了下来,给大家说,我弹琴特别好,明天大家来听我弹琴吧。

第二天,来了很多人,陈子昂没有弹琴,反而当众把琴摔碎了。

他说,我不弹琴,我是想让大家看看我的诗文。

他把自己的诗文发给大家,大家一看,发现他真的很有才华,陈子昂顿时声名大振。

陈子昂的名篇《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首诗时,都能感觉到那种穿越千年的悲愤。

盛唐我们说的盛唐时,会说“盛唐气象”,就像一个人的青壮年,给人的感觉是豪情万丈,没什么消极的东西。

盛唐最有代表性的诗人就是李白,李白的诗以浪漫、夸张著称。

他在《秋浦歌》中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三千丈就是三万尺,就是一万米,十公里,相当于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南园加北园一大圈,谁的头发能有这么长?

这是李白夸张的形容自己的愁绪。

李白形容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哪里会有一公里高的瀑布?

还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桃花潭可真够深的,扔个石子估计得半天才到沉到底。

“燕山雪花大如席”,燕山就是北京这里,谁见过席子那么大的雪花?

李白不但能把小的往大里说,还能把大的往小里说,他形容黄河为“黄河如丝天际来”,奔腾万里的黄河,在李白眼里,远远看去,看一根丝线一样,从天上垂下来。

李白这种夸张,我们读起来不但不觉得是在吹牛,反而觉得他的描述特别形象。

有些人,吹牛吹得自然,就成了牛人,就像李白,哈哈,这是玩笑。

李白是个非常豪放的人,当皇帝征召他进京当官,他在离开家乡时说: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从来没把自己看成凡人,可惜一生都不得意。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李白爱喝酒,但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真的喜欢。

他在《将进酒》中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说这酒杯不能空着,喝完这一杯,马上就得再倒上。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连一辈子要喝多少杯酒都算出来了。

大家都知道的小故事,汪伦为了让李白去他的家乡,给李白写信说他们那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听就兴冲冲的跑去了,却发现只是一家小酒店,店主人姓万。

姓万的开的酒店,那当然是万家酒店了,要是我开的,那得叫潘家酒店。

除了酒,李白还非常喜欢月亮,写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

著名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也能列入每个中国小朋友会背的前三首诗。

还有《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想想这得多孤单啊,“对影成三人”,月亮、自己、自己的影子,加在一起,算是三个人。

把一个人写成了三个人,反而显得更加孤单。

唐诗经常有这种意境,以多写少,以动写静,像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李白经常对月独酌,据说李白死的时候,就是在小船上夜饮,站在船头“举杯邀明月”,往前跨了一步,掉水里淹死了。

以前曾经看过濮存昕演的话剧《李白》,非常的精彩,以后如果有机会再演的话,建议大家去看一看。

话剧的最后,李白手捻胡须,定格在“举头望明月”这个动作上,引人无限遐想。

唐诗中写月亮的诗很多,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千古佳句。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往今来,月亮都是一样的,但唐代的月亮,因为唐诗,而显得更加明亮,更加令人向往。

所有描写月亮的诗中,以李白的《静夜思》为最佳,简单,易懂,意深,味长,再一起读一遍: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盛唐的豪迈,还体现在边塞诗上。

边塞诗是唐诗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其中最著名的是王昌龄,他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不管任何时候读起来,都是豪情万丈的。

还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种视死如归、至死方休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写照。

边塞诗在盛唐是豪迈的,到了中唐,风格就变了,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已经不是豪迈了,而是幽怨,不是视死如归,而是思乡心切了。

到了晚唐,边塞诗又变成“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从幽怨,变成了悲情。

盛唐时的王维,也写过边塞诗,在他的眼中,边塞的景象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当读到这两句时,多数人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副画面,大漠、孤烟、黄河、落日。

苏轼曾经说过: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是个大大的才子,不仅写一手好诗,还有一手好画,一手好书法,一手好篆刻,一手好琴。

他的很多诗,都很有画面感,像“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中国古代的诗和画一直关系密切,很多画作的创意都来自于诗,而很多画作上也会题诗。

西洋画就不同,很多创意来自于希腊神话或圣经故事。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王维还有一首送别诗很有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前两句写景很清新,后两句写送别有点悲凉,很好的朋友要远行,前途未卜,相见无期,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与此相比,高适的《别董大》就是另一番景象: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写景很悲凉,但后面的语气很豪放。

告诉朋友,别担心,大胆地往前走吧,到哪都会有熟人,天下哪会有人不认识你的。

我们再说说诗圣杜甫,杜甫号称诗圣,李白号称诗仙,二人并称“李杜”。

不仅在唐代,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杜都是别人无法企及的两座高山。

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圣人?

不止是有成就,更要有完美的人格,杜甫就是这样的人。

杜甫晚年非常凄苦,在《登岳阳楼》诗中,杜甫说自己“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何等凄凉!

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没了,但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而他自己,“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就是杜甫,当国家危难时,“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听说官军打了胜仗,“漫卷诗书喜欲狂”;看到统治阶级不顾人民死活,感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当天降雨露,他替农民欢喜,吟诵“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和李白是好友,但他生不逢时,赶上了安史之乱。

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我们的大幸,他的大部分好诗都是晚年写就的。

中唐到了中唐,盛唐景象已成过去,诗人们开始关心现实。

杜甫是其中最突出的代表,“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都是描写乱世之中的民间疾苦。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这篇曾在中学课本中学过,每次读到“独与老翁别”时,都是一阵的惆怅。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还有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把一个底层民众的穷困潦倒描写得淋漓尽致。

已经这么凄惨了,还被“黄衣使者白衫儿”欺压,强行夺走了他的一车炭。

白居易是中唐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前四句: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基本上人人能背。

白居易初到长安,去拜见当权者,对方看到他的名贴时,说:

“这名字起的,白居易,京城米价很贵的,居住起来没那么容易!

”等看完白居易的这首诗后,马上改了口:

“这么有才华,别说住京城,全国各地,居住在哪里都很容易!

”白居易最著名的诗是《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不过我最喜欢的是《琵琶行》,经常会不由自主的背上一段: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把无法描述的音乐描述得绘声绘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把大弦比喻成急雨,小弦比喻成私语,大弦小弦一起弹,就像大珠小珠掉到了玉盘里。

用大家都熟悉的东西来描述声音,让读者读起来仿佛真的听到了一般。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白居易的《忆江南》也是千古绝唱,“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去年暑假带女儿去西安玩,女儿不会写诗也会偷,照着《忆江南》编了一首《西安好》,“西安好,烧饼凉皮豆腐脑。

早上豆浆蘸油条,晚上骑车城墙绕。

能不忆西安?

”。

虽然第二句字数都不对,但还通顺有趣,押上了韵,也算打油诗了。

中唐的韩愈、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中唐代仅有的两位。

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古文的八大家。

前面说过,古文的“古”,也和古诗的“古”一样,并非现在我们说的古代,而是唐代时的古代,准确的说,主要是西汉东汉。

柳宗元的《江雪》,我很喜欢,经常会在下雪的时候想起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韩愈描写早春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也是经典到让我总是想不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每年冬去春来之际,都会有意识的去体会一下“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景象。

孟效的《游子吟》,也是不得不说的一首诗。

有一次,我女儿上学出门前,她妈妈发现她衣服上有线头,拿剪刀给她剪掉,女儿随口吟道: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当时把她妈妈感动得,都要哭出来了。

这首诗,把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妈妈的爱,都描写的淋漓尽致。

中唐还有一位贾岛,称不上多么好吧,但留下了很多故事,尤其是“推敲”的典故。

贾岛在写“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时,在“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之间拿不定主意,边走边想,入了神,不小心冲撞了韩愈的轿子。

韩愈知道情况后,就告诉他用“敲”好,一是显得礼貌,不唐突,二是静中带动,更显得静。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贾岛这类诗人叫苦吟诗人,他们为了一个字,能费半天劲。

卢延让在《苦吟》中说: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估计他们这伙人,都没有胡子的,有也被拈断完了。

贾岛自己也说: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唉,我也是醉了!

三年写两句诗,这稿费够养家的吗?

还“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不能因为你写得苦就要“赏”你,你的作品要有价值才行。

就像公众号文章一样,读者要有收获才会打赏,你不能说别人不打赏你以后就不写了。

晚唐经过安史之乱的大病,又经过中唐的各种吃药,终于到了晚唐。

晚唐的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正是晚唐的真实写照。

同样是描写傍晚,中唐的刘禹锡看到的是“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还有些积极进取的意思。

可见,唐朝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垂垂老矣,时日不多了,到最后来一个黄巢起义,基本就玩完了。

李商隐写了20多首《无题》诗,都比较晦涩难懂,一直有争议,有人说是写爱情的,有人说是写他自己的。

诗人连名字都没有起,就是不想告诉你们写的什么,随你们猜去吧。

李商隐最著名的《无题》诗是这首: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前些年曾经被数首歌曲改编,被当成爱情歌曲传唱了。

晚唐的杜牧,是我最喜欢的诗人之一。

杜牧和李商隐一起被称为“小李杜”,也是个大才子,文韬武略,曾经给《孙子兵法》写过注,很有成就,研究《孙子兵法》的人,都一定会读的。

杜牧的诗很清新,风流才子的那种感觉,“十年一觉扬州梦”,“二十四桥明月夜”,时隔千里,仿佛还在诉说扬州的繁华。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经常在春雨霏霏时,我会想起这首诗。

还有《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也是千万传唱,有人自作聪明,减字改为“清明雨纷纷,行人欲断魂。

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

”意境彻底没了。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重点说一下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就取名于此诗。

最后一句“霜叶红于二月花”,经常被引用描写秋天,就不说了。

说说第二句的“生”字,“白云生处”,为什么不是“白云升处”,或者“白云深处”。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用的就是“深”。

想一想“生”字,比“升”字更多了几分生机,不是原来就有,只是往上升,而是原来没有,刚刚生出来,生出来再往上升。

同样的妙处,还有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用的也是“生”,不是“升”。

跟这个“白云生处有人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说在最后上学时背了很多诗,但都是零散着背的,没有和历史背景结合起来。

换个角度,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唐诗,就会有不同的收获。

了解了唐代各个时期的诗风,再看到一首唐诗,即使不知道作者,不知道作者是什么时期的人,基本也能猜出是哪个时代的。

其实还可以有别的梳理方式,譬如地点。

李白去过庐山,写过《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

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后来的白居易也去过啊,他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个大林寺,就在庐山。

宋代的苏东坡,也去过,留下了《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庐山有三大名寺,东林寺,西林寺,大林寺。

白居易去过大林寺,有没有去过西林寺呢?

苏轼去过西林寺,有没有去过大林寺呢?

他去大林寺的时候,看到大林寺的桃花了吗?

白居易写过《宿东林寺》,李白写过《别东林寺僧》,说明他们都去过东林寺。

这些诗人们虽然生活在不同时代,但他们到过同一个地方,他们会不会踩过同一个脚印呢?

同样是描写庐山,李白和苏轼有什么不同呢?

这些问题想一想,还是蛮有意思的。

除了地点,还可以按诗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

譬如李白和孟浩然是好友,王维和孟浩然是好友,李白和王维同龄,但却不认识。

杜甫比李白小10岁,也是好朋友,特别崇拜李白。

杜甫是李贺父亲的远房表兄,年龄相差也很大。

李贺与韩愈又有交集,韩愈和柳宗元同属唐宋八大家,但在政治上却是政敌。

如果把诗人之间的关系列出来,也是蛮有意思的一件事,对于唐诗也会有新的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诗,会有不同的体会,所谓融汇贯通,也是在掌握了大量的信息之后,才能够做到的。

因为女儿喜欢背诗,喜欢唐诗,就花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系统地梳理了一下。

唐诗5万多首,博大精深,给孩子讲讲还可以,实在不敢拿出来,只能说:

献丑了。

以后有时间的话,斗胆再把宋词梳理一下。

本文为寸进社原创文章,转发请注明出处。

欢迎有深度思考、独立思考精神的小伙伴,搜索微信公众号寸进社关注我们,日有寸进,得寸进尺,相信美好的事情一定会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