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210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声音 光学教案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

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

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

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

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

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

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

调高。

综合两个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

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不在听觉范围内。

3、响度:

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

减小声音的发散。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

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例题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

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

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响度越大振动越大。

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

⑴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⑵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4、音色:

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高声大叫——指响度;

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

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听觉下限0dB;

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

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光现象》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定义:

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

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

答:

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

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

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

到日全食,在2的

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

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

光在真空中速度C=3×

108m/s=3×

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

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二、光的反射

1、定义: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

反射面平滑。

应用: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

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

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

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

黑板反光;

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

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4、面镜:

⑴平面镜:

成像特点:

等大,等距,垂直,虚像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理

作用:

成像、改变光路

实像和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

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⑵球面镜:

定义:

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

性质:

凹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

从焦点射向凹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用球面的外表面做反射面。

性质:

凸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应用:

汽车后视镜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其中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汽车司机前的玻璃不是竖直的,而是上方向内倾斜,除了可以减小前进时受到的阻力外,从光学角度考虑这样做的好处是:

使车内的物体的像成在司机视线上方,不影响司机看路面。

汽车头灯安装在车头下部:

可以使车前障碍物在路面形成较长的影子,便于司机及早发现。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

色光的三原色:

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

品红,黄,青

2、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应用:

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

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二、透镜

1、名词:

薄透镜:

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2

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

(O)即薄透镜的中心。

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3典型光路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1、实验:

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

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

①蜡烛在焦点以内;

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

(凸透镜成像规律)

具体见下表: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倒、正

放、缩

虚、实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f<

v<

照相机

u<

放大

v>

幻灯机

f

正立

虚象

|v|>

u

放大镜

填表

名称

又名

眼镜

实物

形状

性质

凸透镜

汇聚透镜

老化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

发散透镜

近视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⑸成虚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

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

2、近视及远视的矫正:

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

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

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2、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

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热身练习

1.透镜是利用光的__________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_____作用。

2.要想利用凸透镜使小灯泡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应该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______处。

3.当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透镜靠近时,物体成_______立的_______像(填“虚”或“实”),此时物体从较远处向透镜的焦距时,像逐渐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像到透镜的距离逐渐_________(填“变大”或“缩小”),当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_______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_像。

(填“虚”或“实”)

4.小午有一块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若想用它做一个模拟照相机,则景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若想用它做投影仪的镜头,则胶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若想将它作为放大镜使用,则被观察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

5.近视眼镜片是___________镜。

6.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只能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平面镜只能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只能成正立等大的实像

7.关于虚像和实像,正确的判断依据是( 

A.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成实像 

 

B.光的折射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

C.光的反射成实像,光的折射成虚像 

D.光的反射可成实像也可成虚像

8.下列光学仪器中得到的实像比物体大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平面镜 

D.投影仪

9.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10.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30cm处时,在屏上成一侧立缩小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f为( 

A.15cm<

30cm 

B.f>

15cm 

C.f<

D.f>

30cm

11.下列镜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A.凸透镜 

B.平面镜 

C.放大镜 

D.凹透镜

12.摄影师给全班同学合影,通过取景框发现站在边上的小明和小刚没有进入取景框,请问摄影师应该怎样才能照好这张合影。

13.平常我们看到凹透镜是用透明的玻璃制成的,它边缘厚中央薄。

我们都知道平板玻璃使平行光透过后还是平行的光,那么平行光透过凹透镜后会怎呢?

小午同学首先进行了大胆的猜想,既可能会聚,也可能发散,也可以不会聚也不发散,

只有这三种情况。

但究竟哪种情况是正确的呢?

小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他将10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一束平行光,然后正对凹透镜照射,发现了如图所示的现象,

请同学们通过对上述文章的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实验,小午得出了什么结论?

2.你认为凹透镜可以有哪些应用?

3.通过刚才小午和你对凹透镜的学习,想想这个学习过程是经过大致怎样的程序步骤?

请写出来。

15.请找出至少一种方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说明理由。

16.没有放大镜,你能用其他物体帮助你看清蚂蚁的小字吗?

说出你的方法。

◆例题精讲

[例1]图3—2中正确表示了光通过透镜的是()

A.甲图B.乙图C.丙图D.丁图

答: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透镜一定有两个焦点

B.凹透镜没有焦点

C.任何方向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都会发生偏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例3]怎样利用太阳光测未知凸透镜的焦距呢?

(此方法只能粗测焦距)

[例4]根据图3—4(a)中入射光和出射光的情况在方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光学元件.

[例5]利用两面凸透镜把二束平行光变成另二束平行光,同时使“上、下”的光线更换位置.(用画图的方法完成这个题目.)

[例6]试说明凸透镜能成实像的条件?

[例7]完成图3-5中的光路图

[例8]人用眼睛____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虚像;

人用眼睛__________看到凸透镜中成的实像.

(选“能”,和“不能”)

[例9]一个“上”字形的霓虹灯,通过凸透镜成像在光屏上,图3—8中四个像正确的是()

[例10]一支蜡烛立在凸透镜前,调节光屏的位置,恰好在光屏上得到缩小的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和光屏对调一下位置,则()

A.在光屏上仍可呈现缩小的像

B.隔着透镜可看到蜡烛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D.在光屏上呈现与蜡烛等大的像

C

[例11]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前30cm的位置上时,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够得到放大的倒立的像,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7.5cmB.20cmC.30cmD.40cm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一定是()

A.放大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缩小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2.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到距凸透镜20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20cmC.12cmD.以上都不对

3.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蜡烛距凸透镜15cm,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蜡烛距透镜40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

B.蜡烛距透镜18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

C.蜡烛距透镜20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D.蜡烛距透镜6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4.某幻灯机的镜头和幻灯片之间的距离可在10cm~20cm之间调节,现因原镜头损坏,则应选用下列哪一个元件做镜头()

A.焦距为5cm的凸透镜B.焦距为10cm的凹透镜

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D.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

5.用照相机给家人照相,人与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和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分别是()

A.大于2f,小于fB.大于2f,小于2f,大于f

C.小于2f,大于f,大于2fD.大于f,大于2f

6.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要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7.放映幻灯时,在屏幕上得到的是幻灯片上图像的()

A.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

8.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9.一个物体放在凸透镜前时,在透镜的另一侧距离透镜20cm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放大的物体的像,若把物体移至透镜前20cm处,为了仍能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的移动方向和所成像的大小为()

A.光屏靠近透镜,成缩小的像B.光屏靠近透镜,成放大的像

C.光屏远离透镜,成放大的像D.光屏远离透镜,成缩小的像

10.一个蜡烛位于凸透镜前,调节透镜和光屏位置可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清晰的像;

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A.在光屏上不再呈现像B.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

C.在光屏上呈现缩小的像D.在光屏上呈现放大的像

11.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要是因为()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B.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