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2168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南双塘产业园区酒店项目建议书Word格式.docx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状况

思塘镇是思南县东南部的中心镇,全镇面积90平方公里,是全县面积最大的乡镇,现有人口5.2万人,其中集镇人口近3万人。

思塘镇通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小集镇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集镇建成区面积4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近3万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环境优美,道路硬化率95%以上,交通、通信、供水、供电、邮政、金融、医疗、保险、教育等设施完备。

思塘镇经济繁荣,商贸发达,已经形成了服装、针织、农副产品、建材等多个专业市场,近年来,思塘镇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拥有各类企业46家,其中自行车产业园、大博金、善建钢结构等规模以上企业8家。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012年思南县县委、县政府做出“南工北旅”重大战略调整,把思塘镇确定为思南县南部发展工业基地,新建的双塘产业园紧邻思塘镇,这里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显著。

随着思塘镇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双塘产业园的不断发展,城镇居民及流动人口特别是外来客商将会不断增加,对配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入园企业服务的商务中心、购物中心、休闲中心、娱乐中心建设十分迫切。

而当地宾馆饭店业存在规模太小、档次不高、接待能力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至今只有一家三星级以上宾馆,满足不了高端客商的需求,已经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需要,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档宾馆建设还是空白,为新建大酒店留下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本项目的建设,正适应了满足双塘产业园发展的需要,规划建设配套服务区,提升双塘产业园的配套水平,为入园企业服务,为招商引资创造良好的硬件条件。

第三章建设内容与规模

3.1建设内容与规模

思南永华大酒店规划用地位于思南县双塘产业园,东临双塘大道,南临思剑高速。

地块以平原地为主,坡度和缓。

整个地块周边山明水秀,环境清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是休闲居住的好去处。

思南永华大酒店规划用地面积为25390平方米,约38亩。

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42924.8平方米;

建筑容积率1.69;

绿地率52%,包括酒店主楼,辅楼和附属用房。

3.2经营内容

1.客房服务(为国际、国内的个人或团体提供高档次的客房服务)

▲为短期国际、国内游客服务(标准客房)。

▲为短期国际、国内商务服务(标准客房)。

▲为短期国际、国内政务人员服务(标准客房)。

▲为短期国际、国内事务人员服务(标准客房)。

▲为短期国际、国内政要服务(高级套房)。

▲ 

为长期国际、国内政要服务(高级套房)。

▲为国际、国内机构办公用房服务(写字间)。

2.会议、展览与展示服务

为国际、国内不同规模的会议、展览与展示活动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

为此,设计了大、中、小会议中心和展览与展示厅。

▲为商务会议服务。

为技术会议服务。

▲为学术会议服务。

▲为政务会议服务。

▲为新闻发展会服务。

▲为展览与展示服务。

3、商业服务

▲ 

为住店客人及机构提供一体化的购销服务。

为过往客人及机构提供精品购销服务。

▲经营主业:

旅游用品、礼仪用品、纪念品、艺术品、生活用品、文化用品、办公用品等。

4.餐饮服务

为住店客户提供一体化餐饮服务。

▲为过往客户提供特色性餐饮服务。

中餐、西餐、茶座、酒吧。

5.娱乐服务

▲为住店客户提供一体化娱乐服务。

为过往客户提供大众化娱乐服务。

经营主业:

台球、网吧、健身、棋牌、卡拉OK、舞会等。

▲根据时尚性要求开展新奇性、趣味性、刺激性的娱乐及健身服务。

6.其他服务

▲美容、美发服务。

▲保健服务(医疗、桑拿、按摩、氧吧、生理测评、心理咨询)。

▲停车服务

交通服务

▲旅游代理

第四章工程设计方案

4.1建筑设计说明

4.1.1设计依据

2、《城市规划编辑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铜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大全》(修订缩印版)

6、建设部发布的《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1999)

7、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8、建设部发布的《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9、《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10、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_城市建设部分

11、业主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12、《思南县产业园双塘大道与饶家坝交叉口东北侧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4.1.2设计方案

“山野逸趣,生态酒店”是整个酒店规划的设计宗旨,根据六安市政府要求在充分考虑城市居住的历史文化要素的基础上,突出山水、生态特色和绿色建筑理念,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

整个酒店规划分为酒店主楼,酒店辅楼,以及酒店配套服务用房三大功能区域,三个功能区域互相联系,并相互围合形成环境优雅的内庭院。

同时采用不同的布局方案,营建不同的空间布局。

4.1.3酒店整体布局

酒店主楼位于用地东侧,沿新桥大道开设主入口,同时成为用地的主要出入口,主入口结合酒店主轴线进行多层次的景观处理,提升酒店的形象和档次。

酒店配套服务用房沿创业大道展开,并在南面设有主要出入口,该出入口同时结合了用地的次入口。

酒店辅楼位于用地的西北角,功能相对独立,通过主次入口间的环道均可方便到达。

4.1.4单体设计

酒店主楼为12层,裙房3层,其上均为酒店塔楼。

主楼配套设施齐全。

在裙房部分设置大堂,接待,餐饮,会议等功能。

其中设备用房主要放在背面,免除噪音影响。

塔楼为四星级酒店客房,客房类型齐全,室内空间舒适。

配套用房为3层,沿街展开并开设人行通道。

酒店辅楼15层,设置接待、娱乐休闲等功能,其余均为公寓式客房。

4.1.5立面设计

建筑的立面与形体设计,将生动的建筑符号与现代型体相结合,赋于整个建筑以高雅、清新的外观特征,形成优雅、独特、富于个性的建筑风格,充分反映时代与地方文化特征。

在注重功能的同时,创造细腻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典雅而丰富的视觉效果,改变人们对建筑呆板造型的陈见,唤起人们心中对以往亲切、优雅、悠闲的纯粹生活理念的回归感。

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构造。

石材、金属构件以及大片玻璃幕墙等材料被运用进来。

使建筑被整个环境所包容。

有自动灭火系统和防排烟系统,防火分区最大允许面积为5000sqm,防火分区之间采用防火墙或防火门。

一层东西两侧各设一个防火分区,标准层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至少有两个疏散出口。

客房区的疏散楼梯均为直通屋面的封闭式楼梯间,设有自然通风及采光。

疏散走道宽度和长度,安全出口的数量和宽度均按国家标准的防火规范进行设计。

消防控制室设在建筑物一层,并有直接对外出口。

防火墙采用200mm厚钢筋混凝土实心墙,所有封闭楼梯间的疏散门均为乙级防火门,防火墙上的门窗为甲级防火门和甲级防火窗。

4.1.6环保设计

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环保措施。

酒店中心楼属于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在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污水,噪声,设计中均采用防尘,防污,防噪等综合预防,治理措施,三废的排放均达到国家标准。

空调设备利用消声器隔震垫以达到防噪措施,设备机房采用隔音门。

厨房产生的污水均经滤油池,再排入市政污水管网。

废气经过规定的排放高度排入大气。

场地内设有集中垃圾回收站。

4.1.7无障碍设计

本项目处处考虑到残疾人的要求,为其提供了残疾人坡道直通酒店的每个功能区,电梯设计也为残疾人精心考虑了按钮及报话音设计;

并专为残疾人提供了适合其生活居住的各类设施。

4.1.8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

数量

规划用地面积:

25390㎡

总建筑面积:

42924.8㎡

地上总建筑面积:

其中:

酒店面积:

22058㎡

辅楼面积:

15369㎡

附属用房面积:

5497.8㎡

容积率:

1.69

建筑密度:

22%

停车位:

210

4.2结构设计说明

4.2.1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10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2、与结构有关的自然条件:

基本风压:

W0=0.35KN/m2(五十年一遇)

基本雪压:

W0=0.50KN/m2(五十年一遇)

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4.2.2结构设计

1、本工程依据建筑功能及平面布局,结合建筑抗震要求,主楼地上12层,采用框架结构,辅楼地上15层,采用现浇框架结构。

2、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3、主楼抗震等级为三级,辅楼抗震等级为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4、结构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

框架梁、框架柱、楼板混凝土强度等级变化采用C40~C25。

钢筋采用HRB335和HRB400级热轧钢筋,填充墙采用砼小空心砌块。

5、主楼、辅楼采用片筏基础或预应力管桩,初步设计时进行经济性比较再决定最终方案。

4.3给排水设计说明

4.3.1给排水设计

(一)给水系统

1、水源:

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150的给水管供给。

2、生活用水量:

450M3/d。

3、系统布置:

本工程生活用水根据压力分两个区。

四层以下为低区,由市政管网压力供水,五层以上为高区,采用变频调速水泵加压供水。

4、在水泵房内设置用水处理装置。

由变频水泵加压供至各套别墅。

(二)消防系统

1、室外消防:

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150的进水管在园区内形成环状管网。

在管网上设置室外消火栓。

消火栓间距不超过120米,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

2、室内消防:

1室内消火栓系统:

室内消火栓系统采用环状管网,供水要用临时高压给水。

平时管网压力由屋顶水箱维护,火灾由火灾信号或消防按钮启动加压泵,屋顶水箱储存消防用水18m3。

2自动喷淋灭火系统:

在接待中心设置自动喷淋系统,由接待中心地下泵房喷淋加压泵供给。

3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

在接待中心变配电室及电机房设置气溶胶灭火系统。

4根据规范,在接待中心建筑物各处设置灭火器的消防用水量:

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30L/S,灭火时间2个小时。

室内消火栓用水量:

30L/S,灭火时间3个小时。

自动喷洒用水量:

21L/S,灭火时间1个小时。

(三)排水系统

1、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分为污水排水系统和雨水排水系统。

2、排水量:

生活污水排水量:

405m3/d

雨水排水量:

420L/S

污水排水系统:

室内生活污水排至室外污水管网,经化粪池处

1、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2、雨水排水系统:

屋面雨水经雨水斗收集后排至室外雨水检查井,室外雨水经路边雨水口收集接入园区雨水管道,最终排至市政雨水管。

4.4电气设计说明

4.4.1设计依据

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划》GB50052-95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

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

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4.4.2变、配电系统

地块内设有十二层客房中心及十五层辅楼用房和三层酒店用房。

建筑有应急照明、消防设备及网络中心等重要用电负荷,因此应按二级负荷要求考虑,其余为三级负荷。

主楼地下室设备用房内设10/0.4KV变配电所,由市引入高压10KV两路可靠电源引入大楼变电所内。

低压部分设无功集中自动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0.9。

消防等重要用电设备采用双路电源供电未端互投,对于特殊用电扬所还应增加UPS或EPS作为备用电源。

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方式至各用户点;

接待办公用房和员工宿舍也由接待中心内变电所引出电力电缆,考虑维护及管线综合方便,线路尽量采用电缆排管在道路、绿化带下埋地敷设。

4.4.3照明系统

消防控制室、弱电间、电梯厅、楼梯间、消防泵房、变配电房、电梯机房等处设火灾应急照明

照度标准参照中国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主要场所照度为客房照度按75~150LX;

一般办公室、会议室、门厅、总服务台按300LX;

设备用房150LX;

配电室200LX;

其它公共走道,楼梯照度为50LX。

一般办公场所采用高效荧光灯;

局部场所结合室内装修设计要求采用其他光源。

大楼预留泛光照明、屋面广告电源。

4.4.4防雷接地系统

十二层和十五层按二类防雷建筑设计;

附属用房及餐饮会议楼按三类防雷建筑设计。

屋面设避雷带,楼层配电箱及重要设备配电采用SPD浪涌保护器。

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联合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

4.4.5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联动系统

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内设火灾报警主机。

控制中心接收各区域机报警信号并能控制相关防灭火设备。

4.4.6弱点系统

本工程设置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子巡更系统,车库管理系统,酒店电子门锁系统及系统集成等。

1、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在楼内网络中心内设主配线架,楼层按需求设分配线架。

主干系统采用多芯光纤,水平系统采用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

楼层配线架设在弱电竖井内。

2、通信系统:

大楼通信系统按内线、外线分别设置,统一布线。

门厅、办公室、客房等处设电话终端。

电话系统纳入综合布线。

3、有线电视及卫星电视系统

弱电机房设有线电视前端室,屋顶设卫星天线。

采用双向网络。

4、安全防范系统

结合火灾报警控制中心设保安监控室。

门庭、大堂、主要走道、电梯前室、电梯等重要场所设摄像机。

报警中心采用多媒体监控系统,设大屏幕监视器和硬盘录象机。

接待中心外围及住宅门窗的红外探测,求助按钮及密码键盘设防对讲子系统等。

5、电子巡更系统

大楼入口、主要走道及室外隐蔽处处设电子巡更点,采用无线系统。

6、车库管理系统

在停车场出入口处设置停车场管理系统,由进/出口读卡器、挡车器、感应线圈、摄象机、收费机、显示屏等组成。

7、酒店电子门锁及客房管理系统

每间客房设电子门锁,在弱电机房设管理主机,对各客房进行监控。

8、系统集成

各弱电系统应纳入统一管理平台进行系统集成,管理主机设在3层网络机房。

4.5暖通设计说明

4.5.1设计依据

1、建筑专业提供的建筑方案平面图及功能要求;

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6、《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7、《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9年版)

4.5.2设计范围

十二层客房中心及十五层辅楼用房和三层酒店用房中央空调设计,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4.5.3空调设计

结合建筑性质及能源情况,采用直燃溴化锂机组。

燃料为市政燃气。

夏季供回水温度为7/12℃。

冬季60/50摄氏度。

一、空调风系统

1、酒店客房每层设一个空调机房,机房有1台立式新风空调机组,集中处理空气。

客房均设风机盘管

二、空调水系统

空调水系统采用二管制,空调水系统采用异程式;

膨胀定压机组位于商场屋面;

水泵定流量,共3台(2用1备);

4.5.4通风设计

1、公共卫生间采用机械排风,换气次数为10次/小时。

2、高、低压变配电间采用机械通风,换气量按排除余热余湿量计算。

3、水泵房房采用机械通风,换气次数3~4次/小时。

4、地下车库采用机械通风,换气次数6次/小时,机械排风,利用车道自然补风。

4.5.5消声减震设计

1、通风设备均选用低噪音型设备;

2、通风设备进、出口风管上设消声器;

3、通风设备进、出口处设软接设施,设备底座下设减震措施;

4、吊装通风设备均设弹性吊架;

5、通风机房内墙、门、屋顶均设吸声材料,机房门选用隔音不小于35dB的防火隔声门。

4.5.6管材及附件

1、通风及防排烟风管均采用薄钢板制作;

2、水平风管与垂直风管连接处,水平风管上设70℃防火阀;

3、所有防火阀均选用手动开启,手动关闭,温感动作,且关闭时反馈信号;

4、排烟风机入口设280℃排烟防火阀,与排烟风机连锁。

4.5.7防排烟设计(消防专篇)

1、防烟楼梯间均采用正压送风防烟,正压值为50Pa,防烟楼梯间内每隔二层设垂直百叶风口,正压送风机均设在顶层屋面;

2、前室及合用前室均采用正压送风防烟,正压值为25Pa,前室每层设常闭正压送风口,火灾时按同时开启三层风口考虑(20层以上)或同时开启二层风口考虑(20层以下),正压送风机均设在顶层屋面;

3、地下车库采用机械排烟,利用车道自然补风,排烟量按6次/小时计算,风机设在各自防烟分区的机房内;

排烟管和排风管合用,风机选用高温排烟风机,平时排风,失火时排烟。

4.5.8节能专篇

1、所有通风设备均选用高效率低能耗的产品;

2、合理选用风机参数,从而有效降低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

3、选用节能型空调设备。

第五章环境影响分析

5.1周边环境现状

思南永发大酒店位于思南县思塘镇新桥国际产业园,东临新桥大道,南临思剑高速,地块优势明显。

地块近似长方形,地势平坦,用地周围自然景观良好。

由于项目尚没有进行施工,场址现状对环境污染影响较小且周边无大型污染源,主要污染物为道路扬尘、汽车尾气以及少量的建筑垃圾。

5.2环境影响分析

5.2.1项目施工期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空气环境

项目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建设期间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扬尘和汽车尾气以及房屋装修的油漆废气等。

2、废水

项目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建筑工人的生活污水、地基挖掘时的地下水和浇注混凝土后的冲洗水等。

3、固体废物

项目施工期间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和少量生活垃圾,产生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应做到及时清运,对环境影响很小。

4、噪声

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施工机械、设备和工程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5.2.2项目运营期间的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运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来自区域内汽车尾气和宾馆厨房排放的燃料废气和油烟废气等。

项目运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宾馆和公建部分产生的生活污水。

项目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日常生活垃圾。

项目运营期间噪声主要来自区域内机器设备噪音及车辆交通噪声等。

5.3环境保护措施及治理效果

5.3.1施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名称

防治措施

预期治理效果

大气

污染物

建筑材料、车辆

扬尘、汽车尾气等

(1)合理设置粉尘建筑材料的堆。

(2)采用商品水泥,尽量少用干水泥。

(3)运输道路及时清扫、冲洗。

(4)每日定期洒水,防止浮沉。

(5)减少车辆在场区的停留时间

(6)安装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有效减少汽车尾气对环境空气的污染

水污染物

生活污水、地下水、浇注混泥土冲洗水

COD

BOD5

SS

由市政管网收集,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对受纳水体—伊通河环境影响较小

固体废弃物

工地、建筑工人

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及时外运,运至建筑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生活垃圾收集到指定垃圾箱内,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减少二次污染

噪声

运输车辆、机械设备

车辆禁止鸣笛;

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选用低噪声设备,基础做减振处理,作封闭隔音处理等

区域噪声达标

5.3.2运营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车辆、厨房

汽车尾气,主要成分:

SO2、NOx、CmHn

厨房油烟

(1)在场区周围绿化植树,以增加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

(2)汽车尾气排气管安装净化装置,以消除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

(3)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使用高质量、高效率烷值汽油,以减少汽车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发生。

(4)排油烟机

对大气环境

影响甚微

生活污水、雨水

污水经处理后水质达到城市污水三级标准后排放,对受纳水体环境影响较小

宾馆

装修垃圾、生活垃圾

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回收集中清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