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23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docx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读后感

《GDP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儿》这是一本介绍GDP的书,作者是英国经济学家洛伦佐•费尔拉蒙蒂。

GDP,这个词我们可太熟悉了,地球人都知道,它是英文GrossDomesticProduct的缩写,中文翻译为“国内生产总值”。

当我们提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时,GDP被认为是最权威的衡量标准。

还有人说,GDP是这个世界上最熟悉的陌生人,我们虽然天天和它打交道,但对它的来历和底细,知之甚少。

你还别不信。

我考考你:

你知道GDP是什么时候被发明出来的吗?

GDP的历史比我们想象的要短得多,从诞生到现在还不足100年。

还有,我们可能以为,GDP只是一个客观中立的经济指标。

错了,GDP一出生就是和政治捆绑在一起的,GDP的发明被称为是“经济学领域的曼哈顿计划”,它是美国赢得二战和冷战的幕后功臣。

实际上,这本书还有个副标题,就叫“GDP的历史及其背后的政治利益”。

GDP作为一个经济指标,哪些经济活动会被算在内,哪些经济活动却不会被算入GDP呢?

我的解读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GDP是怎么来的?

第二,为什么说GDP帮助美国赢得了二战和冷战?

第三,GDP测量什么、不测量什么?

第一部分

下面进入第一部分,GDP是怎么来的。

前面说了,GDP的发明是很晚的事情,至今不到100年。

那你有没有想过,在GDP发明之前,人们又是用什么指标来测量经济增长呢?

答案是,没有。

生活在现代社会,我们默认经济增长是常态,一旦哪个国家的经济停止增长,就是出了大问题。

但实际上,在人类几千年文明史中,经济不增长才是常态,没有哪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经济增长”这个概念,当然也就不存在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实际上,人们并不是为了衡量经济增长才发明GDP,恰恰相反,是GDP的发明让人们有了经济增长的概念,这个概念的普及是二战以后的事情了。

一开始,经济学家只是为了衡量静态的国民财富,因为统治者要征税,需要知道现存的财富总额有多少。

西方经济史学家认为,历史上第一次对国民财富的测量,是由17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完成的。

当时,英国的克伦威尔强行镇压了爱尔兰人民的起义运动,之后,英国派出威廉•配第,对爱尔兰的土地进行详细测绘,以便没收这些土地并重新分配给英国士兵;同时,对房屋、船只等个人财产和劳动的价值进行调查统计,这样一来,英国国王就可以更方便地在爱尔兰征税。

威廉•配第顺利完成了任务,他后来发表代表作《政治算术》,被认为标志着统计学的诞生。

所谓“政治算术”,就是指国民财富的统计方法,这个书名充分表明了,国民财富统计始终是和政治紧密相连的。

在这部著作中,威廉•配第对当时欧洲几个最强大的国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国民财富数据进行对比,并对英国的发展积极出谋划策。

到18世纪,法国也有了第一份自己的国民财富报告。

当时美国正在闹独立战争,而法国和英国是死对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想通过支持美国闹独立,来削弱英国的势力。

不过,路易十六先得搞清楚,以法国当时的经济实力,能不能负担得起这场战争?

当时的法国财政大臣内克尔是个投机分子,当时法国明明已经负债累累,内克尔却提交了一份无比漂亮的数据报告,告诉路易十六:

仗随便打,法国有的是钱!

路易十六信以为真,果然派兵帮美国人打赢了独立战争,但法国财政严重亏空,人民生活更加困苦。

没多久,法国大革命爆发,路易十六被推上了断头台。

这一切,恐怕都和那份严重失真的国民财富报告脱不了干系。

以今天的眼光看,无论是威廉•配第还是内克尔,他们对国民财富的统计是相当粗糙的。

第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国民账户体系,是1930年代由美籍俄罗斯裔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编制的。

我们知道,1929年9月美国股市崩盘,引发银行业危机和经济崩溃。

但是,由于缺乏可靠的国民经济统计数据,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清楚经济糟糕到了什么程度,他只是想当然地认为,经济很快会自然复苏,也就没有采取任何强有力的措施来刺激经济。

结果,美国经济陷入了大萧条。

胡佛下台后,新当选的罗斯福总统决定推行新政,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刺激经济。

但这样做有个前提,就是政府必须掌握国民经济的详细数据,这样才能知道刺激政策有没有效果、需要持续多久。

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库兹涅茨的头上,他当时担任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高级研究员。

库兹涅茨的计划很简单:

他要用一个数字,来反映个人、企业和政府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

美国政府给库兹涅茨配备了一个小团队,包括3名经济学家和5名统计分析师。

他们首先把美国的经济部门分门别类,比如能源业、采矿业、制造业、农业等等,然后跑遍全国的各大工厂、矿山和农场进行实地调查,再根据搜集到的数据估算出全国经济总规模。

1934年,库兹涅茨团队发布了第一份报告,叫做《1929—1932年国民收入》。

报告显示,自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的三年里,美国的经济体量几乎缩水一半。

这份报告为罗斯福总统坚决推行新政、刺激经济复苏,提供了理论依据。

可以说,没有库兹涅茨的调查报告,美国就没有这么快走出大萧条。

两年之后的1936年,在库兹涅茨主持的一次学术会议上,正式提出了GNP,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这个术语。

虽然GNP和GDP的概念不完全相同,但通常认为,这标志着GDP的正式诞生,库兹涅茨也被称为GDP之父。

第二部分

GDP的发明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

它的影响绝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它深刻影响了包括二战、冷战在内的20世纪重大历史走向。

有经济史学家指出,发明GDP是经济学领域的曼哈顿计划。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曼哈顿计划是美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而GDP和原子弹一样,是美国赢得二战的战争利器。

1942年,库兹涅茨加入美国战时生产委员会规划委,主要任务是运用他的国民账户计算方法,来计算美国有多少生产力和闲置产能能够投入战争,美国的经济实力是否能够支撑在欧洲和亚洲两线同时开战。

换句话说,这时候库兹涅茨的角色和前面说的那位法国财政大臣内克尔有点像,不过,库兹涅茨可比内克尔靠谱多了。

当时华盛顿的专家们分为两派:

军事战略家认为,这件事情很简单,就是经济服从于军事,民用消费必须让位给军事需要,民用企业必须不计利润、快速切换到军工生产。

但是,以库兹涅茨为首的经济学家们反对这种看法。

他们提出,如果以损害民用经济的方式来打仗,战争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不能持久。

相反,必须先保证民用经济的正常运转,才能为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现代战争打到最后其实就是生产能力的比拼。

经济学家们通过计算得出,民用企业不用大规模转向军事生产,因为民用企业中本来就有相当一部分闲置产能,只要利用好这部分产能,就足以满足战争需求。

企业界当然也强烈拥护经济学家们的方案,因为这样既不会减少他们在民用消费中的利润,还可以利用闲置产能增加额外的军事生产收入。

在这场争论中,经济学家说服了军事战略家。

美国政府根据库兹涅茨的估算报告修改了军需方案,甚至修订了战争计划。

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美国政府认为在1944年初之前,不能在欧洲直接投入兵力参战。

诺曼底登陆被最终定在了1944年6月。

最令人吃惊的是,按照这种精确计算的战时生产计划,1944年美国不但有能力在欧洲和太平洋两条战线上同时作战,而且美国国内的个人消费水平也处于历史最高位。

也就是说,美国的经济实力越打越强,老百姓越打越富有。

反过来看纳粹德国,不顾一切地把国内所有生产能力都投入到军事生产,导致民用经济越来越萎缩,老百姓越来越穷,输掉战争是迟早的事了。

所以,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说,库兹涅茨团队对美国赢得二战的贡献,至少相当于几个步兵师。

二战结束时,给欧洲留下的是一片废墟,而给美国留下的是强大的工业部门和庞大的民间储蓄,美国的战后经济快速繁荣。

1947年,美国启动马歇尔计划来帮助欧洲经济复兴,但有一个附加条件:

欧洲各国必须定期统计各自的国民生产总值GNP,这样美国才能知道马歇尔计划有没有起作用,以及需要持续多久。

为此,欧洲各国派出上百名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接受相关培训。

据这本书披露,库兹涅茨还亲自辅导蒋介石政府,教他们以美国标准来制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便更好地调动经济资源来打内战。

在美国的强力推广之下,到1950年代,GNP成为了西方各国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

不过这时候,GNP还没有一统江湖。

因为世界经济的另一半,也就是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用的不是GNP,而是“社会总产值”这个指标。

社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听起来好像差不多,但统计口径完全不同。

社会总产值只计算物质产品的产值,排除掉了服务业,认为服务业只是对物质产品的重新分配,不涉及生产;但国民生产总值既包括物质产品产值、也包括服务业产值。

在战后几十年中,随着西方国家从产业资本过渡到金融资本,服务业占GNP的比重越来越大,到1980年,美国服务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制造业。

这样一来,如果光看数字,苏联阵营的社会总产值肯定比不过西方阵营的GNP,从气势上就输了一大截。

苏联方面肯定不甘示弱啊,他们宣布,如果按社会总产值计算,苏联的经济增长率要远远高于美国。

美国方面则针锋相对,声称按GNP计算,苏联的经济增长率根本不是美国对手。

你可能想不到,冷战不仅仅是美苏之间的军备竞赛,双方还在打一场关于国民经济数据的“统计战争”。

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最重要的任务,不是派出间谍获取军事机密,而是收集苏联的经济情报、想尽一切办法挖掘苏联经济数据造假的证据,以此来摧毁人们对苏联经济的信心。

美国中情局宣布,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只有苏联官方数字的1/5。

与此同时,时任美国经济学会主席的库兹涅茨再度出马,提出了著名的“库兹涅茨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1913~1948年,也就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突然明显降低了。

库兹涅茨认为,这意味着,虽然在资本主义早期,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剧,但随着资本主义进入“高级阶段”,经济增长的红利就能自动扩展到底层民众,贫富差距越来越小。

当然,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后来证明了,库兹涅茨这个结论是错的,具体论证过程你可以去听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

但是在当时,“库兹涅茨曲线”给冷战时的西方阵营打了一剂强心针:

它从理论上证明了,资本主义可以克服它的内在矛盾,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库兹涅茨曲线”也成为冷战中被广泛宣传的经济理论。

美国一方面围绕经济数据展开强大的舆论攻势,一方面对苏联经济的软肋展开攻击。

苏联由于粮食短缺,需要出口石油换取外汇,并用一半以上的外汇来购买粮食。

美国在1980年代一手打压国际油价、一手哄抬国际粮价,给苏联经济造成严重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一部分高层领导开始怀疑苏联模式。

戈尔巴乔夫就公开批评苏联经济数据造假,并且认为社会总产值的核算方法存在严重问题。

1988年,苏联决定放弃社会总产值指标,主动与美国专家接触,学习GNP核算方法,美国中央情报局在暗中做了大量工作。

没过多久,柏林墙倒塌、东欧剧变;两年之后,苏联解体。

也正是在1991年,GNP被GDP取代,GDP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数字,登上历史舞台。

第三部分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而GNP是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具有政治意义上的重大调整。

GNP是按国籍来划分的,它计算的是一个国家的所有国民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不管这个国民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而GDP是按领土来划分的,它计算的是一国领土之内生产的全部商品和服务,不管是本国人生产的还是外国人生产的。

为什么要用GDP取代GNP呢?

苏联解体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化时代,资本在各国之间大幅流动,这时候计算GNP比较困难而计算GDP更容易一些。

除此之外,本书作者指出,GDP取代GNP,还有一个隐藏的功能,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日益扩大的不平等。

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命脉全部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那么,这个国家的GDP很可能看起来还不错,但它实际上已经丧失了经济自主权。

不过,这还不是GDP最严重的问题。

在进一步讨论GDP的缺陷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GDP的计算方法。

GDP有三种计算方法,分别叫做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下面我会提到一些公式,这些公式你都不用记,稍作了解就好。

生产法是指,把各行各业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加总起来。

但是,生产过程中还有物品的消耗,比如,包子铺总要消耗面粉和肉吧,所以计算这个包子铺的产值时必须减去消耗的面粉和肉的产值。

生产法计算公式为:

GDP=所有产品和服务的总产值–所有中间品的产值。

目前我国就是用生产法来计算季度GDP。

第二种计算GDP的方法是支出法,也就是把居民、企业和政府的所有支出项加总起来。

由于计算的是“国内”生产总值,所以还需要加上出口的部分,减去进口的部分。

支出法计算公式为:

GDP=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购买+出口额–进口额。

这是表示GDP构成的最直观的公式。

顺便说一句,也有人认为,GDP之父不是库兹涅茨,而是凯恩斯。

因为在库兹涅茨的统计中,只计算了私人部门的开支,而没有把政府购买计算在内;后来在凯恩斯的坚持下,政府购买才最终进入GDP核算,是凯恩斯界定了如今的GDP统计口径。

第三种计算GDP的方法是收入法。

它衡量的是一个经济体获得的所有收入,计算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生产税净额+折旧。

这些公式记不住没关系,你只要知道,在理论上这三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

因为你的支出就是别人的收入,一个经济体的总支出一定等于总收入,也等于总产值。

所以在核算年度GDP的时候,需要根据三种计算方法对统计误差进行调整。

看起来,GDP很好地完成了库兹涅茨的愿望,也就是通过一个数字,来反映个人、企业和政府所有经济活动的总和。

GDP增长就意味着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就意味着社会进步。

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各国政府掀起了GDP军备竞赛。

但是要注意,这个逻辑推演是不成立的。

第一,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社会进步和国民幸福感的提升,这一点不用多说。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GDP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增长。

这是为什么呢?

从前面的GDP计算方法中我们看到,GDP只计算进入市场交易的生产活动,而排除掉了不进行交易的生产活动。

比如,在传统的农业社会,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许并不差,但这些生产都没有进入交易,所以GDP为零。

再比如,一个全职妈妈的所有劳动是不被计入GDP的,而如果你雇佣一个保姆,保姆的工资是要算入GDP的。

再来设想这样一个场景,假如你和你的邻居,各自在家做晚饭吃,这是不产生GDP的;而如果你把你做的晚饭,100元卖给邻居,邻居把他做的晚饭,100元卖给你,那你们就一起创造了200元的GDP。

也就是说,生产同样多的产品和服务,市场化程度越高、GDP就越高。

那市场化程度是不是越高越好呢?

当然不是。

就拿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来说。

像公立学校、公立医院、市政公园等等,因为没有市场化,所以无法计算服务的产值,只能按照政府的采购成本来计算GDP,这个数字比实际的服务产值要低得多;但是,如果提高市场化程度,把这些公共服务全部私有化,只有私立学校、私立医院和私立公园,它们的服务产值会被全部算入GDP,从而大大推高GDP数字。

显然,这样的GDP增长不等于经济增长,更不等于社会进步。

GDP计算方法的第二个问题,是它只关心产品和服务的交易价值,而不关心交易的实际内容是好是坏。

你有没有听过那个关于经济学家的著名笑话:

两个经济学家正在风景如画的树林里散步,忽然发现地上有一坨狗屎。

甲对乙开玩笑地说:

你把它吃了,我给你100万。

乙一听,这么容易就赚100万,不赚不是人,三下五除二就把屎吃了。

甲没办法,只好现场开了一张100万的支票给乙。

两人继续往前走,忽然发现地上又有一坨狗屎。

这时候,乙财大气粗地对甲说:

你把它吃了,我也给你100万。

甲一想,损失的100万还能赚回来,吃坨屎算什么?

于是也把屎吃了。

两人继续往前走,越想越气:

谁也没挣到钱,却每人白吃了一坨屎,太冤了!

这时候,第三位经济学家走过来,知道了事情经过,安慰他们说:

“你们真了不起,短短几分钟就创造了200万GDP!

故事当然是假的,但这里说的GDP的计算方法没有问题。

可以把甲吃屎看成是甲对乙提供的一次服务,服务价格是100万;反过来也是一样。

所以这两次服务产生的价值,都要算入GDP,而不能相互抵消。

但是,这个服务对双方来说是不是必须的?

是不是合理的?

这就不是GDP关心的问题了。

比如,欧盟统计局在2012年明确指出,凡是相关方自愿参与的金钱交易,都可被视为合法经济活动,交易价值都应该纳入GDP。

之前一些被认为是不合法交易,比如性交易和赃物交易,现在都被合法化并计入GDP了,欧盟的GDP也就立马多出一大块。

英国国家统计局甚至派专人去调查全国性工作者的数量,以便估算他们的GDP贡献值。

在美国,一些州相继宣布毒品合法化,美国的GDP当然也会水涨船高。

换句话说,一个国家被纳入“合法交易”的产品和服务越多,GDP也就会越高,而不管这些产品和服务到底是好是坏。

进一步说,即使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合法的产品和服务,也不是增长越快就越好。

比如金融业的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击鼓传花的游戏,金融业产值的暴涨意味着国民经济进一步虚拟化和泡沫化了。

再比如,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食品工业和药品工业,这两个产业为美国贡献了相当可观的GDP。

它们之间其实是一种完美共生的关系:

食品工业通过高盐、高糖、高脂食物批量制造病人,而药品工业通过各种昂贵的药物为病人续命,这种“双极运作”模式确保了消费循环的畅通,GDP当然也会持续增长。

但代价是,肥胖问题和滥用药物同时成为最严重的“美国病”。

显然,这样的GDP增长不等于经济增长,更不等于社会进步。

除此之外,GDP最遭人诟病的地方在于,它在计算时并没有扣除掉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一个石油输出国的GDP越高,意味着它留给子孙后代的石油储量越少。

一个地区GDP的增长,很有可能是以破坏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为代价的。

这就导致,GDP的增长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断裂。

结语

正是因为GDP存在这些严重的缺陷,从1970年代起,全球知识界都在积极寻找GDP的替代品。

比如,有人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就是从GDP中扣除掉对资源环境的破坏成本。

但这种方法的困难之处在于,你怎么给大自然定价呢?

谁能说出一条洁净的大河、一个丰富的生态系统,到底值多少钱?

退一步说,即使我们能够给自然定价,也绝不应该这样做。

某样东西一旦有了价格,它就成了可交易的对象,不再是神圣而无价的了。

除了绿色GDP,还有人提出了真实发展指数(GPI)、国民幸福总值(GNH)、以及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等等。

但是,这些指标也都有各自的问题。

比如,人类发展指数就被认为对富裕国家没什么用,因为它们的得分都差不多。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指标能够真正取代GDP,GDP仍然是这个世界上最强有力的数字。

回顾GDP的历史,它作为“战争利器”被发明出来,在战后又给人类带来了经济增长的概念。

但是,就连GDP之父库兹涅茨也在反躬自问:

“增长的到底是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