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2807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3.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中考化学第三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第13讲 化学方程式专项训练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非反应生成的物质的质量____(填“能”或“不能”)计入“总和”中

微观

解释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均保持不变

验证

实验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的反应,都必须在____容器中进行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归纳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变”与“不变”

【温馨提示】

(1)理解“参加”。

在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时,只能计算参加反应的那部分的质量,未参加的部分不应计入其中。

例如,我们不能说3g镁和3g氧气充分反应后一定生成6g氧化镁。

因为从化学方程式2Mg+O2

2MgO可知,每48份质量的镁和32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则3g镁正好和2g氧气完全反应,也就是说,3g氧气中只有2g参加了反应,所以生成的氧化镁质量应为5g。

另外,如果反应中使用了催化剂,由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均没有改变,即相当于没有参加反应,因此,不可以将催化剂算作反应物或生成物。

(2)理解“化学反应”。

即化学变化,它表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例如,将2g固体碘加热升华可得到2g碘蒸气,虽然这一变化前后质量相等,但这个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范围,因为碘升华是物理变化。

(3)理解“各物质”(在质量守恒定律中两次使用)。

在计算质量总和时,也应将不易观察到的气体反应物或生成物计入其中。

不能因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大于铁丝的质量,就认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我们忽视了氧气的质量。

(4)理解“质量守恒”。

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

例如,有的同学认为在化学反应2H2O

2H2↑+O2↑中,由于2≠2+1,所以此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该同学的错误就在于将“质量守恒”等同于“分子数守恒”。

(5)理解守恒原因。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分子裂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均没有变化,所以质量守恒。

(6)理解变与不变。

化学反应前后,有些量发生了变化,有些量则不变,而有的量则可能变也可能不变。

根据前面分析可知:

①不变的量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和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②发生变化的量有物质的种类和分子的种类;

③可能发生变化的量是元素的化合价和分子的数目。

如反应CaCO3

CaO+CO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而反应2H2+O2

2H2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了改变;

反应H2+Cl2

2HCl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不变,而在2H2+O2

2H2O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发生了改变。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在初中化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解释一些化学变化中质量变化的现象。

2.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原理,推断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3.利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的原理,推断化学反应中某物质的化学式。

4.推算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某物质的质量。

5.推算某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比。

6.推断化学反应的类型。

7.推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正确。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化学方程式

定义

用______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化学方程式

含义

(以2H2+

O2

2H2O

为例)

(1)宏观意义:

____在____中燃烧生成____

(2)微观意义:

每____个氢分子和____个氧分子在____的条件下生成____个水分子

(3)各物质间质量比(系数×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每____份质量的氢气和____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____份质量的水

书写遵循

的原则 

(1)依据________

(2)遵守____________

主要书

写步骤

(1)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符合化合价原则

(2)配平化学方程式,满足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

(3)写出反应条件,标明生成物状态符号(生成气体标“↑”,生成沉淀标“↓”),将横线变为等号

提供的

信息 

(1)反应条件

(2)反应物、生成物的____

(3)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____关系

(4)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________比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一般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______,未知数后不带____;

(2)写——写出正确的__________,并注明________;

(3)比——求出有关物质间的______(相对原子质量和或相对分子质量和),并写在相应物质化学式的下边;

(4)代——把______量和______量代入;

(5)求——列出______,求______;

(6)答——简明写出______。

2.计算中可能用到的公式有:

(1)质量=______×

______;

(2)分解率=

×

100%;

(3)纯度(或某物质的质量分数)=

(4)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

纯度;

(5)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100%。

命题点1 质量守恒定律

 (2015·

石家庄一模)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的质量/g

8

32

反应后物质的质量/g

16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4

D.乙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思路点拨:

由题目所给表格信息中各物质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可以确定出反应物和生成物,具体而言,质量增加的物质为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为反应物,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或没有参加反应。

据此可知表格数据体现的反应为:

乙(28g)―→甲(8g)+丁(20g),且x=5,则该反应是分解反应,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乙是分解反应的反应物,所以乙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该反应中参与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8g∶28g=2∶7。

1.根据表中数据变化,即物质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的增大、减小或不变可以推测出产物、反应物或催化剂(质量不变的不一定都是催化剂),从而可推断反应类型。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出: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直接计算出表中的待测数据。

                 

1.(2015·

泰安)2015年我国计划发射4颗北斗三期试验卫星,对全球导航中的新技术进行验证。

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的燃料是肼(N2H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2H4+N2O4

3X+4H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2B.NO2C.NOD.HNO3

2.(2015·

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M

N

P

Q

40

3.6

4.8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

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3.(2014·

黄冈)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该反应可能是碳酸钙的分解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命题点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及书写

 (2013·

河北)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SO2B.Cu+O2

CuO

C.2Al+O2

2AlOD.4P+5O2

2P2O5

判断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先确定该反应是否能发生,不能违背客观事实,然后看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方程式是否配平、反应是否注明了生成物中沉淀或气体符号、反应条件是否正确等。

此题中A选项缺少反应条件“点燃”,B没有配平,C化学式错误。

                

4.(2015·

石家庄桥西区基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点燃:

4P+5O2

P2O5

B.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4Fe+3O2

2Fe2O3

C.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

2KMnO4===K2MnO4+MnO2+O2↑

D.向纯碱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

Na2CO3+Ca(OH)2===CaCO3↓+2NaOH

5.(2015·

广州)从2H2+O2

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

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4g氢气与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

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6.(2015·

邢台二模)下表是几种清洁剂的功能,有效成分。

清洁剂

名称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精

功能

有效清除污垢、

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更鲜艳

快速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据表回答问题:

(1)“洁厕灵”勿用于大理石清洁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

二者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

NaClO+2HCl===NaCl+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命题点3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2014·

河北)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100g。

加热时间/min

t1

t2

t3

固体质量/g

28.0

23.2

18.4

  

(1)共制得氧气________g。

(2)计算所得氯化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通过t2时固体质量没有改变,即此刻反应结束,确定反应后的剩余固体质量为18.4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为28.0g-18.4g。

利用所求得的氧气质量按照化学方程式的解题步骤和格式进行解答即可。

 

  

1.解此类题的关键有三点:

(1)正确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尤其是反应物和产物的化学式,配平化学方程式。

(2)仔细计算相关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与相对分子质量的乘积,找出相关物质的已知量(已知量一定要使用纯物质的质量,遇到溶液和含杂质固体时一定要注意)。

(3)细心计算,确保最后一步不失分。

2.此类试题还常以表格和图像的形式出现,要会分析处理数据,找到恰好完全反应的点;

要会分析图像,注意起点、拐点的位置。

7.(2015·

沧州二模)小红同学用锌与50g稀硫酸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已知两物质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为________g;

(2)所用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13讲 化学方程式

                   

一、选择题

1.(2013·

河北)如图是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  )

A.H2B.H2O

C.COD.CO2

宜昌)在炼铁工业中,常用石灰石将铁矿石中的杂质二氧化硅转化为炉渣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SiO2

X+CO2↑,其中X的化学式是(  )

A.CaSiO4B.Ca2SiO3

C.CaSi2O3D.CaSiO3

3.(2015·

莱芜)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

A.M由四种元素组成

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

C.M中有氨气

D.M可能是碳酸氢钠

揭阳)丙烷(分子式为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3H8+5O2

xCO2+yH2O,其中x、y分别为(  )

A.3 4B.3 8

C.1 3D.1 5

5.(2013·

黄冈)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将5g铁和5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的质量为10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6.(2014·

南京)根据化学方程式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A.该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

B.化学反应的快慢

C.反应发生所需要的条件

D.参加反应的各粒子的相对数量

石家庄二模)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2CuO===2Cu+CO2↑

B.4P+5O2

C.BaCl2+H2SO4===2HCl+BaSO4

D.CO2+NaOH===Na2CO3+H2O

8.(2015·

石家庄二模)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均属于氧化物

B.丁中元素化合价为0

C.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

D.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9.(2015·

石家庄新华区质检)a、b可发生化合反应生成c。

小辰做了两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总质量都是9g,实验数据如下表。

则m∶n的值为(  )

序号

反应前a的质量/g

反应前b的质量/g

反应后c的质量/g

实验①

7

6

实验②

m

n

9

A.7∶2B.2∶7C.1∶2D.2∶1

10.(2015·

石家庄十八县基础摸底联考)如图表示某个化学反应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丁一定是该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t1时,甲、丙的质量相等

D.反应后,参加反应的丙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甲和乙的质量总和

二、填空及简答题

11.(2015·

河南)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的单质为________;

该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为________;

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12.(2015·

河南)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

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2014·

湘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种类 ⑤原子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④⑥

B.①③⑤⑥

C.①②⑥

D.②③⑤

(2)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氧化镁(只考虑氧气参加反应,下同),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固体质量变化用图1表示,则m2与m1之差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量。

(3)实验过程中,镁条点燃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固体质量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5·

苏州)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3)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在高温下炼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5)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15.(2015·

厦门)“史上最贵”的实验:

步骤Ⅰ.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成的气体;

步骤Ⅱ.让足量镁条在步骤Ⅰ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

(1)步骤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2)若金刚石质量为m1,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2,则m1________m2(填“<”“=”或“>”),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应用题

16.(2015·

黄冈)某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2.96g,如果该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完全反应变成白色沉淀,则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青海)由化学方程式:

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值分别是(  )

A.4、8、2B.1、2、3

C.2、4、1D.4、4、2

济南)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D.反应中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7

武汉)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OH)2CO3

2CuO+X+CO2↑。

A.反应前后固体物质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

B.碱式碳酸铜中铜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3

C.X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D.加热Cu2(OH)2CO3的实验装置和实验室制取CO2的发生装置相同

唐山路北区一模)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X

Y

Z

W

反应前的质量/g

20

14

反应后的质量/g

60

50

A.m的数值为64

B.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C.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D.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宜昌)某同学为了测定铜镁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将100g稀盐酸分2次加入到盛有5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次数

实验前

第1次

第2次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A.第1次加入稀盐酸后剩余固体中还有镁

B.第2次所加入的稀盐酸未反应完

C.每50g稀盐酸和1g镁恰好完全反应

D.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

黔东南)如图是反映某个化学反应里各物质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下列对此变化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乙+丙=甲的质量

B.物质甲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

C.此化学反应中,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此化学反应是分解反应

河南)在点燃条件下,2.6gC2H2与7.2g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6gCO2、1.8gH2O和xgCO。

则x=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尔滨)下图是过氧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C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用

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

(2)此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原子和________原子(填名称);

(3)此反应后生成的B与C中物质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__。

昆明)已知A、B、C均为氧化物,D为单质。

(1)若转化关系为A+B

C+D,反应中能观察到红棕色固体逐渐变黑。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转化关系为A+B

C+D,A、B、C、D均为气态且D是密度最小的气体,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