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2943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docx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

小班有用的放大镜教案

【篇一:

蒙氏小班教学内容】

蒙氏小班教学内容

一、日常生活教育:

1、教室常规——

⑴走线(目的):

协助孩子练习肢体的平衡感,学会控制自己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踩到别人。

①徒手直线——a、教孩子听着音乐走,保持距离;

b、跟老师或同伴变换手部动作或变换音乐的速度;c、学会自然走,熟练后增加难度。

②持物直线——给孩子易倾斜或易摇晃的物品及易掉落的物品。

(例如:

水杯、旗子、球、串珠、沙包、勺子盛物等)

⑵寂静游戏(目的):

听力、记忆力、顺序性、差异性训练。

(例如:

接龙类)

⑶铺工作毯(目的):

强化正确使用工作毯的方法。

(例如:

铺、卷、绕、搬等)

⑷拿取教具的方法——a、正确掌握取放教具的方法;b、正确拿托盘的方法;

c、正确辨别标志符号。

⑸认识物品——a、认识班级物品;

b、认识自己物品的位置。

⑹正确使用危险品——a、使用刀切物;

b、使用剪刀;

c、递剪刀。

2、生活礼仪——

⑴正确的坐姿及站姿——跪坐或盘坐。

⑵学会打招呼——早上好、你好、再见。

⑶学会搬椅子及正确开关门——双手要轻轻的。

⑷引导孩子学会感谢和道歉。

⑸知道团体游戏的规则,并遵守。

⑹学习如何打喷嚏、打哈欠。

⑺用餐礼仪——食不言、寝不语。

3、照顾环境——

⑴正确摆放物品。

⑵学会收拾、整理。

⑶做值日生、摆餐具。

4、照顾自己——

⑴教孩子有顺序地穿脱衣服。

⑵正确穿脱鞋子。

⑶学会洗手、洗脸。

⑷学会漱口、擦鼻涕。

⑸自己用勺进餐、喝水。

⑹学会入厕、擦屁股。

⑺衣饰框——学会大小纽扣、拉链、按扣、盘扣。

5、大肌肉动作练习——

⑴学会自然站立、走、跳、双手着地爬、钻、拍球和滚球。

⑵基本体操、律动。

6、小肌肉动作练习——

⑴五指抓——从大颗粒到中颗粒再到小颗粒;

由易到难;

按物体的颜色、大小、材质与感官的分类相结合。

⑵三指抓——按颜色、大小、材质的不同进行分类;

练习点数,增加数量;

作配对练习。

⑶二指捏——较小颗粒的捏;

容器的高度及口径的变化。

⑷一指摁:

训练大指向下按的力量。

⑸舀的工作——a、舀固体;(例如:

用一次性的杯子做娃娃,挖个小孔当嘴巴喂豆子)

b、舀液体;

c、用漏勺舀漂浮物。

(注:

难易程序在于勺子的

深浅程序及材料大小)

⑹倒——a、有嘴有把的倒;

b、有嘴无把的倒;

c、无嘴无把的容器倒。

⑺折——对边折;

对角折。

(先让孩子练习折毛巾,再到折纸)

⑻敲——敲接面要大些。

⑼串珠子/扣子——串的口从大到小;

形式排列地串。

⑽缝——穿线板;

福氏教具g1。

⑾夹——可以让孩子分类夹。

⑿撕——从撕直线到撕图形。

(由双手二指完成)

⒀挤——针筒吸水;

带孔的塑料瓶。

⒁剪——用剪刀剪直线。

⒂揉

⒃食物的准备——切馍片。

二、感官教育:

1、插座圆柱体——感官展示配对练习;

序列展示用三阶段讲解概念(大小);使用教具做序列练习;

提供延伸教具强化;

完成纸上作业;

视幼儿的接受水平,下学期讲三个物体的比较。

2、粉红塔——感官展示:

a、认识每块粉红塔,感知每块的大小;

b、做塔与卡的配对;

c、区分大小,掌握概念。

序列展示:

a、从大到小进行排列;

b、塔与卡的配对;

c、用卡片进行序列练习;

d、需要提供示范卡,制作要求必须按同

等大小;

e、完成纸张作业;

f、下学期进行三者量的比较;

g、粉丝塔与延伸教具的练习;

h、粉红塔与棕色梯的综合练习,需提供

范例图。

3、棕色梯——感官展示:

a、认识每一个棕色梯,感知粗细;

b、用玻璃珠感知渐次性;

c、棕色梯与卡的配对。

序列展示:

a、认识棕色梯的序列练习;

b、棕色梯与卡的配对;

c、用卡片进行序列练习;

d、需要提供示范卡,制作要求必须按同

等大小;

e、完成纸张作业;

f、下学期进行三者量的比较;

g、棕色梯与延伸教具的练习;

h、粉红塔与棕色梯的综合练习,需提供

范例图。

【篇二:

小班数学教案:

设计大和小】

【活动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

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

钓鱼

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

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

2、尝试:

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

超级比一比。

1、请幼儿将手放在眼睛前当望远镜,大家一起来找找教室里的大和小。

2、将幼儿分成两组,玩超级比一比的游戏:

比比谁的鞋子最大?

谁的头最大?

谁的嘴巴张得最大?

谁的手最大?

谁穿的衣服最大?

游戏三:

大人和小人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

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

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

(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

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

香在纸上。

(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四:

吹气球

1、引导幼儿想一想:

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蹦蹦床、折叠床、扇子、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请几名幼儿用口将气球吹大。

(2)用口吹难度太大,可以用气筒打气。

3、思考用什么方法让气球变小。

(1)用自己的身体部位(用手戳破、用脚踩爆、用屁股压破)。

(2)借助外力的方法(用针刺破、用锤子或砖头砸破、用钉子戳破)

(3)将绑紧气球的绳子解开,直接放气。

4、幼儿自由地到户外玩气球。

游戏五:

食物变变变

1、大家围坐在桌前,观察饼干、水果、青菜、火腿、干木耳、面粉等食物。

2、提问:

怎样使食物变大、变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断、真空包装、晒干、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东西变小、变没有。

【活动延伸】

1、继续收集如望远镜、放大镜、充气椅、蹦蹦床、吹泡泡等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大和小变化的认识。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长变化过程等各种动物的成长资料(书、图片、录音故事),帮助幼

儿初步理解长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潜在的、隐性的游戏。

如从拔河可了解力气的大和小、从独木桥可比较胆子的大和小、从大雨和小雨可体验到声音的大小。

【篇三:

小班教案】

小班故事教案《我和小猪》

【活动设计】

《我和小猪》是一个简短易懂的故事,内容生动有趣,情节重复富有变化,贴近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

故事中将睡觉、吃饭、喝水等生活环节用生动的象声词来表现,适合小班幼儿阅读和理解。

从家庭走进幼儿园,孩子们逐渐适应了集体生活,通过故事中小猪和鲁尼的生活情景再线,回忆整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

“我在幼儿园是怎样睡觉、吃饭、喝水的?

”“怎样和小伙伴相处的?

”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体验和表达生气、高兴等情绪。

《指南》中指出:

“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

”本次活动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生活化的观念出发,遵循《指南》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

?

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将阅读故事与回忆生活经验相结合,引导幼儿模仿“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等象声词,丰富幼儿语言,增强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

(重点)

2、丰富象声词汇“呼噜呼噜、啊呜啊呜、咕嘟咕嘟”。

3、结合已有经验,感受故事中愉快、幽默的情感。

(难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鲁尼”和“小猪”,谈话导入课题。

分别出示鲁尼和小猪,引导幼儿跟他们打招呼,并说说他们的长相。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与小猪和鲁尼打招呼→说说他们的样子,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讲述画面内容,挖掘幼儿已有经验,感受鲁尼的可爱。

为下面的环节做好铺垫。

二、分页观察画面,在故事情境中理解象声词。

1、鲁尼和小猪睡觉。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睡觉时的样子,并说出:

鲁尼和小猪是怎么睡觉的?

师:

奥,困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呼噜呼噜”睡觉,(小朋友学一学他们睡觉的样子)那小朋友再想一想,爸爸妈妈睡觉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

爷爷奶奶呢?

(此环节让幼儿闭上眼睛,师幼轻声细语地交谈,在温馨的氛围中拓展幼儿的经验:

引导幼儿回忆、想象——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呼噜声是怎样的?

让幼儿进一步感受:

小朋友细细的、轻轻的呼噜声→爸爸大一点的呼噜声→爷爷奶奶更大一点的呼噜声。

在故事情境中体验生活乐趣。

2、鲁尼和小猪吃饭。

引导幼儿观察鲁尼和小猪吃饭的样子,并说出:

鲁尼和小猪是怎样吃饭的?

师:

饿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

但是,鲁尼吃完饭还做了两件非常讲卫生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吗?

(此环节采用先合后分的办法,先出示鲁尼和小猪仔一起吃饭的图片,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画面,引导幼儿说出:

饿了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啊呜啊呜”吃饭。

然后单独出示鲁尼吃饭的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述说,角色形象更清晰。

从鲁尼和小猪吃饭联想到自己在幼儿园吃饭,结合已有经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鲁尼吃完饭后漱口、帮助成人打扫卫生、洗手等关键环节。

把故事与自己的生活有效地结合起来,使静态的内

容生活化。

3、鲁尼和小猪喝水。

引导幼儿猜想后说出:

鲁尼和小猪喝水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

师:

对,渴了的时候,鲁尼和小猪一样,“咕嘟咕嘟”喝水。

小朋友要注意了:

他们会喝什么样的水呢?

白开水、橙汁还是别的饮料?

(抓住幼儿喝水的环节,引导孩子们讨论:

为什么要多喝水?

应该喝什么水,为什么要喝白开水,引导幼儿尽量不喝饮料。

4、鲁尼和小猪生气。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逐一说出:

呀!

鲁尼和小猪这是怎么了?

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生气?

生气好不好?

那应该怎么做?

(此环节为幼儿创设情境,让孩子们猜测想象他们可能是为了什么生气,让孩子们体验生气的样子,老师倾听孩子们的表述,此时老师可继续跟进:

他们还可能为了什么生气?

将生活中一些不愉快的情境说出来并予以解决。

5、鲁尼和小猪高兴。

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后,分别说出:

鲁尼与小猪高兴时的样子。

三、完整欣赏故事,感受故事情节的愉快和幽默。

观看课件,在轻松的音乐中完整欣赏故事。

(此环节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视听双重感觉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的愉快和幽默,体验相亲相爱在一起的感受。

【活动延伸】

在表演区,提供鲁尼和小猪的手偶,引导幼儿表演故事。

在美工区,投放圆形纸板,引导幼儿绘制高兴、生气时的表情图。

附故事《我和小猪》

我的小猪说:

鲁尼,你像我一样可爱呀!

是吗?

是的是的是的——

困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呼噜呼噜,睡觉。

饿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啊呜啊呜,吃饭。

渴了的时候,我像小猪,咕嘟咕嘟,喝水。

生气的时候,我也像小猪,什么样?

撅嘴。

高兴的时候,我可不像小猪了,小猪喜欢摇尾巴,我没尾巴,不能摇尾巴。

那我摇什么?

我什么也不摇,我蹦、我跳、我笑,我蹦呀、跳呀、笑呀?

?

小猪说:

“鲁尼,你在干嘛呀?

哼!

吓我一跳。

”说着他又把嘴撅起来了。

哈哈,我才不管呢!

我知道,他那是在假装生气,你没看见,他的尾巴也在不停的摇呀摇吗?

小班语言教案:

新来的小朋友

【活动设计】

幼儿年龄小,刚离开亲人来到幼儿园这个陌生的环境中,难免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等情绪。

“新来的小朋友”这首幼儿诗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句式的重复和节奏感更能吸引幼儿,尤其是诗的最后一句“不哭不哭都不哭”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特别适合刚入园的孩子学习,可以帮助小朋友尽快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消除紧张情绪,帮助小朋友高高兴兴地来上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喜欢学说幼儿诗,初步感受幼儿诗的语言美。

(重点)

2、根据诗的画面和内容,幼儿能够大胆连贯地表达。

3、初步感知幼儿诗中反复句式的使用,学说幼儿诗。

(难点)

【活动准备】

新来的小朋友哭的视频、小熊敲鼓、小猫吃饭的场景、课件、音乐、《幼儿园里真快乐》。

【活动过程】

一、利用真实的“生活再现”情境,帮助幼儿萌发安慰新来小朋友的爱心师:

新来的小朋友哭了,怎么办呢?

(自由讲述)

小结:

小朋友都是有爱心的孩子,懂得去安慰小朋友了!

对,“新来的小朋友,快不要哭!

二、幼儿“快乐感知”,初步感知幼儿诗中反复句式的语言美

场景一:

小熊敲鼓。

师:

你看,小熊在哭吗?

“你看小熊也不哭”。

场景二:

小猫吃饭。

师:

你看,小猫在哭吗?

“你看小猫也不哭”。

小结:

不哭不哭都不哭。

三、教师示范朗诵幼儿诗,幼儿进一步感知、理解幼儿诗的节奏。

1、教师示范朗诵(动作示范、语气抑扬顿挫)。

师: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幼儿诗“新来的小朋友”。

2、播放课件,师幼共同朗诵。

(重点是节奏)

四、利用“快乐体验”情境,幼儿感受快乐的氛围。

师:

大家都是好朋友,我们一起跳舞吧!

【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

《找朋友》。

附:

新来的小朋友

新来的小朋友,

快不要哭!

你看小熊也不哭,

你看小猫也不哭,

不哭不哭都不哭。

【活动反思】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曾说: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而心

理学也认为个体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内在需要,我利用新来的小朋友哭的视频为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生活再现情境,把幼儿引入到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去,从而刺激幼儿的感官,促使幼儿的内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来激发和强化他们的求知欲望。

在这种情境中我提出问题“新来的小朋友哭了,怎么办呢?

”的时候,小朋友很自然地说:

“抱抱他”“亲亲他”“给他一块糖”“给他玩玩具”?

?

从幼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通过这种真实的生活再现情境,唤醒了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回想起自己哭的时候成人的行为和举止,从内心引起了共鸣,这也说明这种情境创设很有效、很成功。

在这个环节中,有一个小朋友说出了“对不起”。

虽然幼儿还不能恰当地运用,但是已经有了使用礼貌用语的意识。

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多一些礼貌用语的渗透,帮助幼儿培养文明的语言习惯。

总之,孩子都很喜欢这首幼儿诗。

小班语言教案:

水珠宝宝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理解儿歌表达的内容,感受儿歌优美的意境。

2、尝试仿编儿歌第一句,体验学习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珠宝宝》幼儿学习资源。

2、《水珠宝宝》语言磁带,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理解儿歌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儿歌的兴趣。

播放教师教学资源,请幼儿观察并提问:

画上有哪些景物?

(大海、帆船、睡觉的水珠宝宝、风儿姐姐、小鸟。

二、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水珠宝宝。

1、教师完整朗读儿歌。

三、引导幼儿尝试仿编儿歌第一句,增强学习儿歌的趣味性。

1、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水珠宝宝的摇篮?

2、引导幼儿改编第一句儿歌,如小小花瓣,小小荷叶,小小手儿?

?

附儿歌《水珠宝宝》

小小船帆

像个摇篮

水珠宝宝

睡在上面

风儿轻轻

亲亲脸蛋

鸟儿歌唱

做梦香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