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403122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文档格式.docx

所以孩子们就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走一段楼梯的最后几阶时如果手不离开扶手的话,身体就必须弯下来或蹲下来,看上去就像人变矮了;

而转到下一段楼梯后,站直身体就能扶到扶手了,看上去就像人又长高了。

孩子们对这个游戏乐此不疲,觉得自己仿佛是个魔术师。

为了提高幼儿对高矮的兴趣,将这一现象从生活中的偶发情况转化提炼为数学知识,我先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有关比高矮的瓶娃娃材料,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高矮。

幼儿在探索感知一段时间后,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不会正确使用比较高矮的方法,对必须在同一水平面上做比较还不甚理解,对两个物体高矮差别不显著的比较易出错等等,有部分幼儿使用“高”、“矮”的词不当,把“矮”讲成“低”等等。

于是,我设计安排了数学活动《比高矮》。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幼儿感知物体的高矮,学着比较高矮和一样高;

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语词,并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关系;

初步尝试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活动难点是将物体从高到矮或从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将高矮差别不显著的物体进行正确排序。

在活动开始时,我选择两位高矮有明显差异的孩子从小铃下走过,通过一位幼儿走过小铃没有碰到,而另一位幼儿碰到了小铃发出声响这一直观现象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出高矮;

然后通过两两比较高矮得出比较的正确方法,即站在一个水平线上直立比较;

最后,通过图片比较印证上一步得出的结论。

  我认为本次活动设计比较好的是在幼儿分组操作时,第一组:

两两比较,分出高矮。

第二组:

在一组物体中找出最高和最矮的物体。

  第三组:

按高矮排序。

第四组:

目测物体高矮。

这样操作的目的性比较明确,层次清晰,由易到难的让幼儿能根据自身情况多层次的选择操作。

最后,我通过游戏《找朋友比高矮》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当性。

  活动结束后,我认为幼儿都能正确分辨物体的高矮;

能找出一组物体中最高和最矮的物体;

能将物体按高矮排序;

能正确运用高、矮、一样高的词语。

但我在活动设计上没有突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虽然也有要求幼儿两两比较、感知高矮。

可由于要求幼儿站在地上比较,没有为他们提供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机会,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

虽然在设计时希望通过下一步图片比较来印证概念,可由于上一步的薄弱,使得图片比较得不到预期的效果。

  通过上课、反思,我觉得应该调整课的流程,增设材料。

如:

在幼儿两两比较高矮时为幼儿提供一些大型积木、椅子等,让幼儿有机会站在不同水平面比较,能自己寻找出比较高矮的正确方法。

同时将高矮的相对性引出,做到不人为割裂课的层次,使层次与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篇二:

中班数学活动反思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游戏一般是把教学内容,尤其是教学重点、难点与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把它适当安排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数学游戏能为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情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使智力和非智力品质协调发展。

  设计游戏的目的要引导幼饿儿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长才干,“赛”中增勇气。

所以,设计数学游戏,安排课堂活动时应注意下面几个方面:

游戏新颖,形式多样,富有情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内驱力,使他们主动地学、愉快地学。

如富于思考启发性的“猜谜”、富有情趣的“小猫钓鱼”、“摘苹果”,“帮白兔收萝卜”等游戏一一展示在幼儿面前,幼儿都喜形于色,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要参加,并自觉地遵守游戏规则,努力争取正确、迅速地完成游戏中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组织纪律性。

  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可以在幼儿“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找朋友”、“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幼儿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

例如儿歌“2字像小鸭,圆圆小脑瓜,斜着长脖子,直着小尾巴。

”形象地描述了数字“2”的字形和书写要领。

  如“找兄弟”,幼儿拿着数字卡片“6”说:

  “我今年6岁,弟弟比我小两岁,弟弟在哪里?

”幼儿想出答案举起数字卡片“4”说:

  “我今年4岁,比你小两岁的弟弟在这里。

”幼儿继续问:

  “比我大1岁的哥哥在哪里?

”幼儿举起卡“7”说:

  “今年我7岁,比你大1岁的哥哥在这里。

”在这个游戏中,开始学生依据数序知识想出结果,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

  所以幼儿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把游戏结合到教学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