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接口.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178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消失的接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失的接口.docx

《消失的接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失的接口.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消失的接口.docx

消失的接口

前几天刚好有朋友来家里做客,两个人无聊正好打算来一局拳王,于是掏出了很久没用的游戏手柄,正要接到电脑上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小白我很久没使用的的打印口游戏手柄接不上,因为我的战旗H55 X7主板已经没有打印口了……

这才意识到,在这么多年的硬件更新换代历程中,

很多接口都犹如亚特兰蒂斯般消失于主板大陆之上……

★已经消失的接口

     已经消失,顾名思义就是目前主板上已经看不到它们的存在了,早已被我们忘却了的接口……

☆已经消失:

ISA插槽

     ISA插槽是基于ISA总线(Industrial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的扩展插槽,其颜色一般为黑色,比PCI接口插槽要长些,位于主板的最下端。

其工作频率为8MHz左右,为16位插槽,最大传输率16MB/sec,可插接显卡,声卡,网卡已及所谓的多功能接口卡等扩展插卡。

ISA插槽缺点是CPU资源占用太高,数据传输带宽太小,是已经被淘汰的插槽接口。

目前还能在许多老主板上看到ISA插槽,现在新出品的主板上已经完全看不到ISA插槽的身影了。

ISA插槽的消失也导致了一代声卡之王Creative Sound Blaster AWE64 Gold的陨落,很多网友曾为了继续使用这块当时的帝王而特意选择带有ISA插槽的主板,但无奈最后由于驱动停止开发等问题也无法继续再使用下去。

▲取代接口:

PCI、PCI-Express

☆已经消失:

AMR接口

     AMR(Audio MODEM Riser,声音和调制解调器插卡)规范,它是1998年英特尔公司发起并号召其它相关厂商共同制定的一套开放工业标准,旨在将数字信号与模拟信号的转换电路单独做在一块电路卡上。

因为在此之前,当主板上的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同处在一起时,会产生互相干扰的现象。

而AMR规范就是将声卡和调制解调器功能集成在主板上,同时又把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隔离开来,避免相互干扰。

这样做既降低了成本,又解决了声卡与MODEM子系统在功能上的一些限制。

由于控制电路和数字电路能比较容易集成在芯片组中或主板上,而接口电路和模拟电路由于某些原因(如电磁干扰、电气接口不同)难以集成到主板上。

因此,英特尔公司就专门开发出了AMR插槽,目的是将模拟电路和I/O接口电路转移到单独的AMR插卡中,其它部件则集成在主板上的芯片组中。

AMR插槽的位置一般在主板上PCI插槽的附近,比较短(大约只有5厘米),外观呈棕色。

可插接AMR声卡或AMR MODEM卡,不过由于现在绝大多数整合型主板上都集成了AC’97音效芯片,所以AMR插槽主要是与AMR MODEM配合使用。

但由于AMR MODEM卡比一般的内置软MODEM卡更占CPU资源,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价格上也不比内置MODEM卡占多大优势,故此AMR插槽很快被CNR所取代。

▲取代接口:

PCI、PCI-Express

☆已经消失:

CNR接口

     为顺应宽带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弥补AMR规范设计上的不足,英特尔适时推出了CNR(CommunicATIon Network Riser,通讯网络插卡)标准。

与AMR规范相比,新的CNR标准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它不仅可以连接专用的CNR MODEM,还能使用专用的家庭电话网络(Home PNA),并符合PC 2000标准的即插即用功能。

最重要的是,它增加了对10/100MB局域网功能的支持,以及提供对AC’97兼容的AC-Link、SMBus接口和USB(1.X或2.0)接口的支持。

另外,CNR标准支持ATX、Micro ATX和Flex ATX规格的主板,但不支持NLX形式的主板(AMR支持)。

从外观上看,CNR插槽比AMR插槽比较相似,但前者要略长一点,而且两者的针脚数也不相同,所以AMR插槽与CNR插槽无法兼容。

CNR支持的插卡类型有Audio CNR、MODEM CNR、USB Hub CNR、Home PNA CNR、LAN CNR等。

但市场对CNR的支持度不够,相应的产品很少,所以大多数主板上的CNR插槽也成了无用的摆设。

☆已经消失:

ACR接口

     ACR是Advanced CommuniATIon Riser(高级通讯插卡)的缩写,它是VIA(威盛)公司为了与英特尔的AMR相抗衡而联合AMD、3Com、Lucent(朗讯)、MOTOrola(摩托罗拉)、NVIDIA、Texas Instruments等世界著名厂商于2001年6月推出的一项开放性行业技术标准,其目的也上为了拓展AMR在网络通讯方面的功能。

ACR不但能够与AMR规范完全兼容,而且定义了一个非常完善的网络与通讯的标准接口。

ACR插卡可以提供诸如MODEM、LAN(局域网)、Home PNA、宽带网(ADSL、Cable MODEM)、无线网络和多声道音效处理等功能。

ACR插槽大多都设计放在原来ISA插槽的地方。

ACR插槽采用120针脚设计,兼容普通的PCI插槽,但方向正好与之相反,这样可以保证两种类型的插卡不会混淆。

管ACR和CNR标准都包含了AMR标准的全部内容,但这两者并不兼容,甚至可以说是互相排斥(这也是市场竞争的恶果)。

两者最明显的差别是,CNR放弃了原有的基础架构,即放弃了对AMR标准的兼容,而ACR标准在增加了众多新功能的同时保留了与AMR的兼容性。

但与CNR一样,市场对ACR的支持度同样不够,产品也很少,所以大多数的ACR插槽也成了摆设。

▲取代接口:

PCI、PCI-Express

☆已经消失:

打印口

     其实打印口的学名叫并行接口,简称并口。

并口采用的是25针D形接头。

所谓“并行”,是指8位数据同时通过并行线进行传送,这样数据传送速度大大提高,但并行传送的线路长度受到限制,因为长度增加,干扰就会增加,数据也就容易出错。

     并口当时的用途很多,最主要的就是打印机,其他支持的设备像Zip Drive、扫描器 、以及一些早期的声卡和一些老式的摄像头,还有EPROM编程器,模拟器等设备。

红圈标注的就是L

     并口的工作模式包括:

     1.SPP(Standard Parallel Port)称为标准并口,它是最早出现的并口工作模式,几乎所有使用并口的外设都支持该模式。

     2.EPP(Enhanced Parallel Port)称为增强型高速并口,它是在SPP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作模式,也是现在应用最多的并口工作模式,目前市面上的大多数打印机、扫描仪都支持EPP 模式。

     3.ECP(ExtendedCapability Port)即扩充功能并口,它是目前比较先进的并口工作模式,但兼容性问题也比较多,除非您的外设支持ECP 模式,否则不要选择该模式。

     随着USB设备的大范围普及,并口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而它在I/O部分占的地方却又非常大,直到最后各家都放弃了LPT转而布置更多的USB接口。

☆已经消失:

COM口

     COM口的学名做串行接口,也称串行通信接口,按电气标准及协议来分包括RS-232-C、RS-422、RS485、USB等。

 RS-232-C、RS-422与RS-485标准只对接口的电气特性做出规定,不涉及接插件、电缆或协议。

其实USB也是串行总线的一种,其学名为通用串行总线。

USB是目前电脑上应用较广泛的接口规范,由Intel、Microsoft、Compaq、IBM、NEC、Northern Telcom等几家大厂商发起的新型外设接口标准。

USB接口速度快、连接简单、不需要外接电源,传输速度12Mbps,USB2.0可达480Mbps,而最新的USB3.0可以达到4.8Gbps的速率。

★正在消失的接口

     正在消失指的就是那些目前还残存在某些主板上,但已经无法再次登上台面了的接口们……

☆正在消失:

软驱接口

     现在虽然在一些主板上还能看到软驱接口,不过估计朋友们已经很少去用到它了。

不过软驱这个早已可有可无的物件在Windows 2000和Windows XP刚开始流行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在安装操作系统的时候加载第三方磁盘芯片的驱动,很多人都因为XP和2K无法加载第三方磁盘驱动而将软驱又重新翻出。

Windows XP无法识别SATA控制器和第三方磁盘芯片

vista可以通过软盘、CD、DVD或USB移动存储设备来加在磁盘驱动

软驱接口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正在消失:

PS/2接口

     1981年IBM推出了IBM PC/XT键盘及其接口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83键,采用5脚DIN连接器和简单的串行协议。

实际上,第一套键盘扫描码集并没有主机到键盘的命令。

为此,1984年IBM推出了IBM AT键盘接口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84-101键,采用5脚DIN连接器和双向串行通讯协议,此协议依照第二套键盘扫描码集设有8个主机到键盘的命令。

到了1987年,IBM又推出了PS/2键盘接口标准。

该标准仍旧定义了84-101键,但是采用6脚mini-DIN连接器,该连接器在封装上更小巧,仍然用双向串行通讯协议并且提供有可选择的第三套键盘扫描码集,同时支持17个主机到键盘的命令。

我的七彩虹H55 X7主板上存留双PS/2接口的主板

七彩虹的C.A880G X5主板上保留了一个PS/2接口

     虽然目前大部分的键盘鼠标都是采用USB接口,但只有少数几款主板完全放弃了PS/2接口,也就是说目前大部分主板至少会提供一个PS/2接口供老用户使用PS/2接口的鼠标或者键盘。

不过PS/2接口的非即插即用性也确实成为了它被淘汰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它也确实属于濒临消失边缘的接口了。

▲取代接口:

USB

★准备消失的接口

     所谓准备消失,指的就是那些仍然活跃在主板上,但已经被预计到将在不久的将来过渡到正在消失行列的接口们……

☆准备消失:

顽强的DDR2内存插槽

     其实要说DDR2内存插槽消失的确尚早,虽然Intel的大力推广三通道和双通道DDR3内存,同时AMD也在为AM3+DDR3的普及化大做文章,但面对“异常理智”的消费者,再猛烈的宣传也是徒劳的……

DDR、DDR2以及DDR3之间的区别

让人又爱又恨的DDR2内存插槽

     其实DDR3内存提升有效频率的关键依然是旧招数,就是提高预取设计位数,这与DDR2采用的提升频率的方案是类似的。

DDR2的预取设计位数是4Bit,也就是说DRAM内核的频率只有接口频率的1/4,所以DDR2-800内存的核心工作频率为200MHz的,而DDR3内存的预取设计位数提升至8Bit,其DRAM内核的频率达到了接口频率的1/8,如此一来同样运行在200MHz核心工作频率的DRAM内存就可以达到1600MHz的等值频率,这种“翻倍”的效果在DDR3上依然非常有效。

根据工作原理来看,其实DDR2目前的技术已经落后了,但由于其价格低廉以及技术成熟等各方面优势,仍然得到各阶层用户不离不弃的厚爱……但毕竟它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我们等待的是Core i5及更多DDR3平台的普及。

▲取代接口:

DDR3

☆准备消失:

坚挺的IDE接口

     虽然目前市场上IDE接口的硬盘和光驱已经少之又少了,但有的主板上还是保留了最少一个IDE接口,为那些老机器升级的用户提供了方便,不必再花钱去更换SATA硬盘和光驱

坚挺的IDE!

坚挺的并行接口!

已占据主流的SATA接口

     IDE设备就技术参数来讲早已过时,但是由于其占据主流民用市场的时间长达十余年之久,想一下子让它从主板上撤掉还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您没看到从2002年SATA 1.0的发布到现在3.0面市历经近八年的时光了,IDE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可见其真的是异常坚挺啊……

☆准备消失:

尴尬的PCI插槽

     PCI总线是一种由英特尔(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义局部总线的标准。

此标准允许在计算机内安装多达10个遵从PCI标准的扩展卡。

最早提出的PCI总线工作在33MHz频率之下,传输带宽达到133MB/s(33MHzx32bit/s),基本上满足了当时处理器的发展需要。

随着对更高性能的要求,1993年又提出了64bit的PCI总线,后来又提出把PCI总线的频率提升到66MHz。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32-bit、33MHz的PCI总线,64bit的PCI插槽更多是应用于服务器产品。

从结构上看,PCI是在CPU和原来的系统总线之间插入的一级总线,具体由一个桥接电路实现对这一层的管理,并实现上下之间的接口以协调数据的传送。

管理器提供信号缓冲,能在高时钟频率下保持高性能,适合为显卡,声卡,网卡,MODEM等设备提供连接接口。

仍活跃在主板第一线的PCI插槽

     与IDE一样,PCI总线从技术上讲已过时多年,但为何仍然存留在主板上挥之不去?

     在ISA总线刚刚被PCI总线替代的时候,当时很少有设备可以达到PCI总线的理论带宽极限——133MB/s。

后来显卡性能发展,吞吐量受到这个极限的制约,才有的AGP总线的出现,后期的PCI-Express也是这个道理。

反观现在主板上PCI接口和总线的状态,其实它们除了需要支持某些老规格设备之外已毫无用处。

您若不信我们来看看:

以前的主板都是以不集成声卡、网卡这些附加设备为荣,而现在的主板基本都是以能集成多少就集成多少为目标。

这样就导致了声卡、网卡以及IEEE1394卡等等这些以前需要插在PCI插槽上的设备统统集成到了主板上,而且基本都实现了全面PCI-Express化,最后就导致PCI插槽现在的尴尬处境。

为什么如此尴尬的PCI插槽还没有得到改善?

这个问题我们解释不了,还是等主板厂商来解释吧。

★产品技术在更新,我们也要与时俱进

☆这些主板上的接口为何会消失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得很,只是仍然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去接受这些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接口即将消失的现实。

     现在硬件类产品的发展速度早已突破了摩尔定律“18个月”的大循环,同时正在以我们意想不到的速度持续发展下去。

君不见Intel在两年内造成了让Intel处理器平台同时存在LGA775、LGA1366以及LGA1156三种接口的局面,各类供电标准的不断变化,都是体现了当前硬件发展的速度是非常之快的。

而且随着今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使用的主板接口更新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到时候就由不得你不接受这个既定的事实了。

☆老接口?

新接口?

这是个问题

     每逢更新换代、新老交替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老产品去留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现在很多人面临的DDR2和DDR3内存的换代问题。

新老内存交替时代的产物——Combo内存型主板

     新产品新技术的到来或多或少都会带给用户一些性能上的飞跃,但也势必会给用户带来一些担忧——我该不该换呢?

我是现在换还是以后换?

我现在换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我以后换会不会有更好的选择?

面对这样那样的疑问和选择,不仅用户头痛,对于生产主板的厂商来讲也非常的头痛——是否过渡、何时过渡以及过渡后之前产品的服务问题等等都是需要厂商来面对的。

☆老接口消失意味着老用户被放弃?

     其实这个问题我们应该要辩证地看。

应用于主板上的新技术和新接口理论上讲大部分都是符合或者为了符合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您当然可以不跟随这个趋势而行,但很可能就会面临像一些实行欧III标准的国家不允许欧II标准的汽车行驶一样,当您发现一些游戏、软件甚至于操作系统都不在支持您的硬件了,到时您不升也得升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就应该这样被牵着鼻子走,而是说在处理器、主板、显卡这些主体硬件都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我们为了让电脑更好的帮助我们工作、学习和娱乐,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跟上不是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