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34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x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

课题研究方案

东河区回民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名称:

小学“童话类读物”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课外阅读导引单:

在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进程中,教师依据读物特点,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以“阅读导引单”的方式介入阅读,引领学生与经典对话。

这些话题或激发阅读兴趣,或检索对内容的把握,或引发认知冲突,或帮助学生链接生活和情感世界,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获得精神成长。

——可以说,“课外阅读导引单”中的话题或活动,既是学生阅读的脚手架,也是师生围绕经典展开深入对话的依凭。

2.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

设计“课外阅读导引单”,首先需要教师先行阅读,根据读物特点梳理出本书在构思布局、人物特点、主题思想、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特点,然后依据学情预测出学生的兴趣点、盲点,以及认知差距,依此选择阅读策略,最后综合以上内容精心设计导引单的话题(或活动),以跟进和指导学生阅读,促使学生把书读深入。

3.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运用——从以下两个层面做出诠释:

其一,学生用。

在阅读进程中教师下发导引单,借助话题或活动,推进阅读进度,促进学生读回头书,帮助学生对内容进行回顾和梳理,对主题进行初步探讨,达成阅读的自我理解;学生通过完成导引单,将初读的宝贵体验和成果传递给教师。

其二,教师用。

教师整理分析学生完成导引单情况(初读成果),设计班级读书会,围绕核心话题组织学生展开深入交流,达成阅读的交互理解,让每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获得发展。

课后,教师结合本次使用导引单的情况,要针对话题或活动进行修改完善、再设计,为下一轮学生的阅读活动提供更切实、有效的帮助。

4.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体裁。

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童话主要描绘虚拟的事物和境界,出现于其中的“人物”,是并非真有的假想形象,所讲述的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

但是童话中的种种幻想,都植根于现实,是生活的一种折光。

童话创作一般运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并遵循一定的事理逻辑去开展离奇的情节,造成浓烈的幻想氛围以及超越时空制约,亦虚亦实,似幻犹真的境界。

此外,它也常常采用象征手法塑造幻想形象以影射、概括现实中的人事关系。

(《儿童文学辞典》)

  从表现方法来看,童话大致分为超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常人体童话三种。

但这三者并非截然分开的,有时互有联系。

也就是说,在一篇童话中,可能既有常人体表现方法,也有拟人体表现方法。

  从表现题材上看,童话(大概念的“童话”)又分为科学童话(又称“知识童话”)和文学童话(又称“品德童话”)两类。

而平时所说的“童话”则默认为“文学童话”,也是本课题重点的研究对象。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1.从国内外儿童阅读教育的趋势来看。

西方学者认为,阅读活动本质上是认识活动,人的认识能力离开阅读活动是不可能获得深入发展的。

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相当一部分必须靠阅读来完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70年第16届大会上就提出把阅读活动普及到世界各地,并在1996年将每年4月23日正式定为“世界读书日”,藉此鼓励全球的阅读风气和习惯,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重新发现阅读的乐趣。

据资料表明,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

2001年底,日本颁布儿童阅读推进法。

2003年初,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阅读进行到底。

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美国每一位总统上任后,几乎都大力提倡阅读。

近几年大陆的“亲近母语”“书香校园”“亲子共读”等活动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可见,小学生阅读成为越来越被关注的话题,推进小学生阅读已经成为共识。

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已经把提倡阅读风气、提升阅读能力列为教育改革的重点。

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还是语文教育界的专家和学者,都对这个话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倡导和呼吁要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

2.从新课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要求来看。

纵观我国十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已由语文能力转为语文素养,其中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目标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教学要求也越来越明确。

强化课外阅读已经提上语文课程改革的议事日程,成为深化阅读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修订版《课标》对课外阅读作出了定性和定量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要求,第一次明确规定了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课标还明确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使之“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切实落实课标要求,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但是,理论与现实存在着很大落差:

一边是明确的要求,一边是课外阅读的缺失。

重视课内,忽略课外已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普遍现象。

我们深知,取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阅读永远只是一个示范,一个例子,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赖于课外阅读的发掘指引;学生视野的开阔、思维品质的促进也有待于课外阅读的扩展和加强。

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密切相关。

因此,推进学生课外阅读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3.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来看。

提倡小学生课外阅读,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认识世界、自我提高的需要。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提出,大量的课外阅读是缩短乃至消除“口头与书面语”转换的最好实践。

学生可以通过广泛阅读,开阔视野,体验到精神成长,并逐渐巩固为一种稳定的阅读动机,从而对自身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为学习新知创造广阔的智力背景。

4.从我校推进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来看。

一直以来,我们意识到单腿的课内阅读难以支撑起提升学生阅读素养的重任,只有健全课外阅读这一条腿,才能使学生走得扎实稳健。

2009年,我校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开展课外阅读工作,按照各年级推荐的必读和选读书目布置并指导学生阅读。

2012——2015年,参与包头市十二五课题“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研究”,在总课题组的带领下,课题聚焦“导引单设计与运用、阅读策略、年段阅读序列目标,不同读物关注点”等几项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于学生,通过导引单介入,学生愿意亲近经典,汲取营养,有效提升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品质;于教师,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断深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有所加强。

但是,在推行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对课外阅读的指导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梳理如下:

——学生的阅读处于“浅阅读”状态。

在“快餐文化”日益盛行的今天,经典的价值显得弥足珍贵。

我们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阅读兴趣推荐了多部儿童文学经典,但学生阅读经典多数是一种浅尝辄止的状态。

只关注作品“字面的意义”,如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至于作品“背后的意义”乃至延伸的价值,如作品主题及作品之于“我”的意义,学生是很难涉及的。

因此,学生虽然经常手捧经典,却总是与经典的思想、智慧的启迪擦肩而过。

——指导过度、或有模式化倾向。

我们发现,导引单的话题设计,多以成人的角度提出,不能从根本上关照到儿童阅读的兴趣。

在使用导引单时,教师层面过度的介入和引导,有时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另一方面,学生阅读过分依赖导引单,离开导引单辅助,难以实现独立的自主阅读。

我们已经认识到,导引单辅助阅读只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助推器,不能无限夸大其作用,我们的最终目标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让学生能够自主读书、自由思考,帮助学生开启阅读人生。

我们在思考,经典之所以为经典,是因为它以独特的方式触及和表达了人类的思想和智慧。

阅读经典的过程,是穿越时空与智者对话的过程,是聆听先哲的教诲,从中吸取营养和力量,滋养灵魂的过程。

学生受个人阅历、阅读能力等因素影响,读不懂经典,是一种客观存在,但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在学生成长的草场上,如果不播种智慧,就会长满杂草。

只有引领学生与经典对话,才能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给学生以更高层次的教益。

因此,架起学生与经典对话的桥梁,应该是引领学生课外阅读的永恒守望。

此外,回小地处偏远,大量学生家庭贫困,家长文化水平低,在课外阅读方面,缺乏家庭的熏陶教育,只能依靠学校教师的推动和指导。

目前大多数学生有一定阅读兴趣,能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课外阅读,普遍阅读能力的提高比较缓慢。

针对这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还需要继续研究,如何更有效地指导学生主动和深入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于是,我们再次进行“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课题研究,计划从内容和文体上分类别进行研究,按照总课题组的要求,我校着力研究童话类读物的关注点和指导策略。

试图通过导引单的介入,能在轻松的“支架”引领下,让学生亲近经典,吸收经典的营养,获得生命的启迪,并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引领学生习得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一种阅读质量的提升。

(二)研究背景、基础、理论依据

1.当代的国外课外阅读研究,主要着力在营造社会阅读氛围和指导课外阅读方法两方面。

以美国为例,美国课内阅读教学内容非常具体,实用性强。

着力指导阅读方法,带动课外阅读。

如,批评性的阅读策略、读书笔记、阅读一般性文章和阅读有难度文章的阅读方法,等等。

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畅销60多年而不衰,很能说明美国大众对阅读方法和效率的推崇。

书中把阅读分为四个渐进的层次:

即——基础阅读(熟练识字阶段);——检视阅读(是一种系统化的略读,强调在规定时间内明确一本书所属的类别与基本架构);——分析阅读(是全盘、完整地阅读);——主题阅读(也称比较阅读,就某一主题阅读与之相关的许多本书)。

这一研究揭示了学生阅读发展的渐进特征,为我们的课外阅读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在国内,课外阅读已引起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的普遍重视,大家在书目推荐、氛围营造、活动促进等方面做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并探索出一些可操作的阅读课型。

——江苏扬州教育学院的徐冬梅老师以“亲近母语”为目标的课外阅读研究与实验,围绕“为什么读?

读什么?

怎样读?

”提出观点,在儿童阅读教育理论、小学阅读课程的构建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

其中“大声读给孩子听”课题已在全国多个省市展开实验,并取得成效。

它推进阅读的策略非常朴素,就是“大声读给孩子听”。

大声读,这种最简单的操作形式,却饱含着教育的大智慧。

该阅读成果为我们的研究,尤其引领低学段和边远学校学生开启阅读,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策略支撑。

——“促进国际阅读素养(PIRLS)研究计划”提出了阅读素养的具体指标,如,要求儿童阅读者能够理解和运用社会需要的或个人认为有价值的书面语言形式,能够从各种文章中建构意义,能从阅读中学习,参与学校及生活中阅读社群的活动,由阅读中获得乐趣等。

在PIRLS的阅读素养评价中,阅读能力已经不再被局限于学科范围内,单纯地作为一种特定的学科能力,而是将阅读与生活相联系,将阅读融入现实生活的各个层面:

娱乐、学习、工作等等。

这一精神具体体现为将阅读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与阅读活动的特定目的相联系。

具体评价儿童阅读的四个理解过程:

即——关注并提取明确陈述的信息;——进行直接推论;——解释并整合观点和信息;——检视并评价内容、语言和文本成分。

“国际阅读素养研究”明确了学生阅读“到哪里”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方向性引领。

——大陆最早的班级读书会的实践者、理论总结者岳乃红老师的“班级读书会”,蒋军晶的课外阅读实践及《和孩子聊书吧》等专著,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策略支撑。

以上课外阅读的研究成果、实施策略及相关指标,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与帮助。

但是,我们清醒的发现,在引领学生亲近经典,与经典对话,最终能够真正提升阅读品质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具体的策略研究尚需要大量的实践来不断完善。

特别是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阅读不同类型读物,如何进行指导?

可借鉴的经验较少。

因此,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尤显其重要意义。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探索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提升学生阅读品质。

带动全体学生亲历阅读,引领有阅读障碍的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给热爱阅读的学生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

使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都得到发展,使实验师生在研究中获得双赢。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

在这个被快餐文化充斥的时代,并非所有经典都会被学生接纳,那些引发哲思、带来启迪的作品需要教师的导引和介入,与作品深层对话,提升阅读的品质。

这些会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智力”背景,进而丰富生活、愉悦身心、提升修养、拓展人生,促进个性发展。

3.推动全区小学课外阅读的进程。

针对我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区域联动的方式,研究各年级阅读书目的有效导引策略,编辑一套必读书目的阅读导引单,在全区范围内滚动推广,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深入开展,为全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修订版《课标》对课外阅读做出了重要的理论阐述和实践要求,非常明确地规定了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并明确指出:

要使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使之“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因此,切实落实课标要求,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我校研究目标确定为:

1.确定适合低中高段学生阅读的童话类书目。

2.完善童话类故事的阅读关注点与指导策略,提升学生课外阅读品质,推动学校课外阅读进程。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童话类故事阅读书目的研究。

教研室推荐的书目中,童话类只占少部分,借本轮课题,我校将继续筛选充实适合小学1-6年级学生阅读的本类书籍,为今后扩大阅读量奠定基础。

2.童话类故事的阅读关注点研究。

在上一轮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完善童话类故事阅读的关注点,让关注点更适合本类书的特点,更便于学生准确把握阅读本类书籍的方法和策略,提升阅读力。

3.各年级阅读序列目标研究。

在上轮实验的基础上,让目标更贴近学生,不要过高或过低;目标的制定具体可测,避免空泛。

六、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5.11——2016.3)

1.成立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并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课外阅读的相关理论,学习上轮实验的研究成果,.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制订实验方案、细则。

2.确定实验班级,调查摸底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

(二)实施阶段(2016.4——2017.10)

1.按方案制定每学期课题实验计划,开展研究。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区域研究交流活动,并注意研究活动的总结分析,积累过程性材料,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3.学年末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三)总结阶段(2017.11——2017.12)

整理研究资料、编辑实验专辑;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对课题鉴定;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调查研究实验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个案分析法。

对课外阅读活动案例进行剖析,尝试获得课外阅读导引的某些规律及本质。

3.观察法。

对实验过程实施观察,收集分析感性材料,帮助修正研究内容。

4.行动法。

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八、研究的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1.课题主持:

杜海宽、李瑞

2...课题指导:

谭培霞

3.课题组组长:

邓玲玲

4.课题组成员:

杨芳、费钰洁、马慧琼、赵慧、樊利华、高利军、文占杰、马涛、陆敏、吕玲玲

5.课题组分工

谭培霞负责实验课题开展的督导工作;

杜海宽负责课题保障工作;

邓玲玲、李瑞负责实验课题的研究与开展;

李瑞负责实验课题的启动、运行及结题,负责;实验课题的宣传、展示、档案整理和归档工作;

邓玲玲负责实验教师的培训、考核。

杨芳、费钰洁、马慧琼、赵慧、樊利华、高利军、文占杰、张晶晶、陆敏、吕玲玲负责各年级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和运用的实施与研究。

九、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

2.各年级课外阅读导引单成果集。

3.童话类读物关注点修订。

4.各年级阅读系列目标的修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