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47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docx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培训讲稿子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感谢领导给我这次与大家交流的机会,下面就“教师职业道德”相关内容和在坐的各位老师共同学习。

什么是教师?

什么是教师职业?

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或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教师职业,就是指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传授文化科学知识,以培养人的能力和思想品德的一种职业。

教师的“德”

“德”是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

一个有威望的人称之为德高望重;如果做了损人利己的事,会被人骂为“缺德”“看这人德行”。

今天我们讲的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

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据有关部门不久前的民意调查,教师在所调查的二十一种全民所有制的行业中,被认为是社会形象第十二位的;数中偏下。

也就是说,其职业道德状况是不好的,曾经被人们称之为“最后一片净土”的教育界,如今也不那么干净了。

教师中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给行业抹了黑。

“见死不救”是医务工作者的最大的缺德;“以权谋私”是国家干部最大的“缺德”;“知法犯法”是执法工作者最大的“缺德”,而“体罚学生”则是教师最大的“缺德”!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

这句话警示着每一位教育工作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学高为师”是说,一个人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要有广博

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可以做个真正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

“身正为范”要求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孔子说过: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之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6年修订)

1、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我国《教师法》在第八条中规定:

“教师不得污辱学生,不得体罚

学生。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条也作出了相应规定:

“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但是,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防碍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体罚现象,还有时发生,个别还相当严重。

有的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学生;

讽刺、挖苦、歧视学生;

侵犯学生隐私;

没收学生物品;

限制学生自由;

(上面几点,如果学校有了对学生日常行为的规定,不能算不守法。

2、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

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不敬业

具体表现在:

一是工作没有事业心,责任感,对待工作得过且过,敷衍塞责,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当着和尚还老想着能不能不撞钟!

二是个人利益至上,功利心太强,对自己有好处的事再小也干,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再大也不干,见活就推,得空就蹓,经常迟到、早退,甚至旷课,教学成绩一塌糊涂。

三是缺乏教学激情,倦怠心理严重。

四是课外辅导、因材施教,这些基本的职业要求对他们来说都成了过高的奢望。

干起工作讨价还价,缺失奉献精神。

五是不爱岗,从事厌恶教育事业、厌恶学生。

谈不上乐业、勤业、精业。

3、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亲其师,信其道。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

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不关爱学生表现:

有的教师不把学生当人看,而是当成盛装“知识”“美德”的容器;

不与学生沟通。

师生感情淡薄,有如呢菩萨高高在上,毫无表情。

重智轻德,只教书不育人,只做经师不做人师;

亲疏倾向明显。

爱富嫌贫;爱乖巧听话,厌个性鲜明学生;爱成绩好的,厌恶成绩差的;亲家长有权势的学生,疏家庭贫困学生,疏普通百姓家庭学生;爱白天鹅,不爱丑小鸭等等;

五是动撤给学生贴标签。

伤人一刀,身上留痕。

伤人一语,心上留痕。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掉一个天才。

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魔鬼教师”。

六是体罚学生没商量。

教育学生的方法简单、粗暴,动辄训斥、谩骂、讽刺、挖苦、羞辱学生,体罚甚至变相体罚,不尊重家长,对学生进行人格侮辱和心灵虐待;

4、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

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但是:

有的教师只教书不育人:

导致学生违纪甚至违法

有的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连书也不好好教。

5、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不为人师表具体表现:

一是部分教师品质不良,文明习惯不好:

二是上课衣着不得体。

穿着浓装艳抹,追求时髦,却教导学生如何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三是不遵守校纪校规。

经常上课却迟到早退,要求学生重义轻利,自己却为蝇头小利与人争吵,不注意公众形象。

四是语言粗俗,随地吐痰;

五是个别教师家庭道德败坏,不能正确处理家庭内部关系;

六是工作中不讲相互配合,不讲团结,不顾大局,要么是整天牢骚满腹,跟领导撒气、闹意见;要么是采取极端行为,到处乱举报,乱告状。

6、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

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江苏特级教师吴非老师撰写的教育随笔《不跪着教书》,他在书的“序”中说: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呢?

我认为最重要的途径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获得教育智慧。

二、新《规范》的突出特点

1、突出了重要性。

“教书育人”,是旧规范第二条内的一句话,在新规范中升格为第四条的条目。

这是非常必要的。

因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任何职业的根本所在(如同“治病救人”最准确地描述了医生的职业特征)。

2、体现了时代性。

新规范新增了“志存高远”“素质教育”“知荣明耻”“终身学习”“探索创新”等词,这是21世纪对教师的时代要求,这也是与时俱进在新规范中的具体体现。

3、提高了针对性。

应该说旧规范有“热爱学生”这一条,“保护学生安全”本是题中之意。

但还是被范逃跑这样的人钻了空子。

这说明旧规范存在意思不明确、针对性不强的漏洞。

新规范增加“保护学生安全”的内容,很有必要。

类似意义上的增加,还有“自觉抵制有

偿家教”等。

4、增强了概括性。

把旧规范中分散在五、六、七、八等四条内的主要内容,精简压缩到新规范第五条“为人师表”之内,也比较好。

再就是删除了明显重复的词,如旧规范中的“以身作则,注重身教”,两词意思很近,新规范删去了“注重身教”。

另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为“遵循教育规律”,也稳妥一些。

5、注重了操作性。

新的“规范”不仅是增加一条“终身学习”,而且每一条都具体化了。

比如,在“爱国守法”中,增加了“不得有违背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爱岗敬业”一条中,又具体化为“三认真一不得”,即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在“关爱学生”一条中,使用了多个四字词组,如,“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良师益友、歧视学生、变相体罚、保护安全、关心健康”等,通过这些词语,细化了关爱学生的具体做法。

在“教书育人”一条中,增加了“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等词句。

在“为人师表”一条中增加了“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同时,还将“热爱学生”中的“热爱”改为“关爱”一词,将“无私奉献”改为“乐于奉献”等,更具有操作性。

2016年5月12日,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抗震救灾英雄教师。

谭千秋老师,地震时他张开双臂死死护住了4名学生,自己的后脑却被楼板砸得深深的凹陷下去,学生得救了,谭老师却离开了;

张米亚老师,地震发生时他双手死死护住两名学生,自己却不幸遇难,救援人员不得不锯掉他僵硬的手臂救出孩子;

向倩老师,身体被折成三段,可她的双手仍紧紧拥着两个学生,为学生筑起生命的港湾。

从中我们看到了地震中英雄教师们用生命演绎了新形势下的“教师职业精神”。

三、一些有悖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不正之风问题我把它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忽视自我修养的提高。

有的教师只注重提高学历,只满足于教学设计、语言表达、教学手段的运用,不注重以良好的师德熏陶学生,把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降到最低层面,变成了典型的“教书匠”;有的教师从走上工作岗位就一直照本宣科,一本教案用到老,不注重进修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教学水平长期低下;有的教师只重视职称的提高,不重视人格道德的提高,忽视道德修养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有的教师只图安逸,不思进取,以文凭、职称掩盖自己道德水平的低下。

二是不尊重学生人格的现象普遍存在。

有的教师对学生不是报以满腔热情,在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中家长制作风严重。

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是循循善诱,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而是给予心理压力、呵斥和责骂。

有的教师还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甚至漫骂。

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还失去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导致有些教师除了以强制性手段让学生听课、维护课堂秩序外,根本无法把学生的心拴在课堂上。

三是变相体罚和体罚时有发生。

有的教师因为学生表现不好,而对学生动辄罚作业、罚劳动、罚站,午餐时不让吃饭,到放学时间不让学生回家,以致一些本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劳动、作业等失去了它本身应有的教育功能,成为惩罚学生的手段,可谓得不偿失。

极少数教师素质低下,不注重师德修养,甚至打骂学生。

这些行为严重违反了《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给学生的身心留下创伤。

伤人一刀,身上留痕。

伤人一语,心上留痕。

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掉一个天才。

教师成了学生心目中的“魔鬼教师”。

(2003年宝鸡文理学院计算机系教师打击学生致一名学生自杀)

四是“乱收”、“乱拿”的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有的教师在物质享受诱惑下,采取各种方式向家长、学生伸手。

一些教师不在课堂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而是用“补课”、开展“课外活动”等形式做“挡箭牌”,收取学生费用,拒不执行中央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规定。

极少数教师不仅收受学生财物,甚至明确地向家长开口要钱、要物,家长迫于压力,不得不拿。

这些行为在社会上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四、师德警示案例

各位老师:

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学校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教风,学校的教学质量就不可能提高,也就不可能取得家长的认同与信任,也就不可能有办学规模的扩大,学校也就不可能有长足的发展。

换句话说,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无形资产,她的巨大价值在于能形成一种具有长久效力的磁场,不断放射出影响社会、家长及青年学生的磁力。

因此,师德师风建设是一所学校立足现实与未来都必须狠狠抓好的一种软件建设,是学校取信于社会并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下面我给大家讲几个案例:

案例一:

暴力教师刘丽娜

2016年3月19日上午,一名19岁的女教师刘丽娜第一节课便让41名学生全部站着上,不允许写字。

第二节课更为离谱,竟让学生依次伸出手,而她则用削铅笔的小刀子划孩子的手心。

刚开始,她还是用刀背,但从第二个开始,便改用刀锋,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全班顿时哭声一片。

据刘丽娜称,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动机,只是为了孩子们“好好学习”。

据悉,刘丽娜已被刑事拘留,对该事件负有领导责任的侯村镇总校部校长和东高固村小学校长已被撤职。

案例二:

恶语伤人六月寒

2003年4月12日,重庆一名女中学生丁婷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因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老师询问了原因,并用木板打了丁婷,还当着其他同学的面对她说:

“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

”整个谈话过程中,丁婷一直在哭泣。

10时30分,丁婷回到教室上第三节课,正是汪老师的语文课,整节课丁婷都趴在桌上小声哭泣,并写下遗书,表达了对汪老师及家庭、社会的怨恨。

然而汪老师对丁婷在课堂上的举动并未在意,下课后,也没留意其去向。

12时30分左右,丁婷从学校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死亡。

2016年11月14号在该校下午化江苏省大丰市第四中学初三四班16岁女学生陈思琪化学老师朱XX当众宣读化学考试成绩以及成绩排名,由于陈思琪该科考试成绩不理想,该化学老师朱XX用恶毒语言训斥、讽刺陈思琪同学,并将其校服扯下抽打她,并让其滚出教室,导致不堪羞辱,未拿校服和书包冲出教室,留下心爱的新自行车,哭着离开学校回家。

由于其父母在医院、银行加班,家中无人,经过巨大刺激和当众羞辱,16岁的陈思琪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此巨大打击,从七楼跳下自杀身亡,场面凄惨,不忍入目。

类似的新闻真的是太多了,而且性质极其恶劣。

虽然这只是少数教师的所为,但它的影响作用太广泛了,由此可见,教师缺乏职业道德是最可悲的。

五、教师的职业道德,是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操守:

师德不是一种规章,也不是具体的规定,更不是口号或标语,而是教师要时刻明确的,用于规范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职业操守。

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师德的重要性,师德是教师的第一位素养,无德无以为师,做教师必须先学会做人。

每位教师都要时刻树立师德意识,处处用师德来规范与要求自己的行为,教师必须立于形表,教师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去、什么话都能说、什么事都能做的人。

每位教师都要明确师德是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职业操守,师德最根本的职业表现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和责任心,不负责任、不敬业、不务正业、不信守教师操行的人永远做不好教师。

既然大家选择了这个职业,一定要遵守师职业道德规范,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细节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

对老师来说,细节决定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下面列举的是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注意的细节,处理好这些细节,有助于降低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提高教育教学管理的效率。

(1)不要用敲打讲桌的方式来平息教室内的喧闹声或提醒学生集中精神。

因为硬梆梆的敲打声刺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2)不要因一点小事就生气地离开教室。

你的离开会令个别学生幸灾乐祸,却使大部分学生感到冤屈。

你的责任是教育学生,是规范学生行为,而不是丢下学生不管。

(3)不要用大声吼叫的方式批评学生。

吼叫不仅不能增强批评的力度和效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到你的无奈、无能。

让学生服气的不是大嗓门,而是大胸怀、大气度,是透彻感人的说理和亲切平和的人文关怀。

(4)不要在公开场合点名批评甚至羞辱学生。

这样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让学生在同学中被孤立,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5)不要在学生犯错误时动不动就通知家长。

一旦将学生所犯的错误告知家长,学生的心理底线往往就被冲破了。

一般来说,通知家长的频率越高,教育的效果越差。

(6)不要在批评学生时翻旧账。

成长过程中的学生,犯错误在所难免。

如果你的“账本”上,老是记着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并且时不时地翻出来,会使学生讨厌,更会极大地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7)不要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过分夸大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会让学生把握不准自己行为的尺度和标准,不能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我矫正意识。

(8)不要在饮酒后批评学生。

酒精的作用会让你情绪冲动,说过头话,做过头事。

(9)不要在一个学生面前谈论另一个学生的不是。

(10)不要用轻蔑的言辞或表情对待学生。

老师是学生的精神依靠,老师的态度对学生来说就是一把标尺。

轻蔑不仅会伤害学生的感情,而且会使学生产生被抛弃的感觉和抵触情绪。

(11)不要在学生面前架二郎腿,不要在教室抽烟、接电话。

(12)不要把成绩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

(13)不要阻止学生参加社团活动,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

(14)不要在批评学生时涉及学生的生理缺陷或家庭背景。

每个人的人格是平等的,尊重是教育的前提,也是老师父母之心的体现。

(15)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到课堂。

更不要因工作或生活上不顺心,把怨气迁怒到学生身上。

学生不是您的出气筒,而是需要您关心、爱护的对象。

(16)不要在学生面前指责甚至诋毁其他教师。

您的不当言论不仅会损毁其他教师的形象,也会损毁您自身的形象,还会对学生产生极为不良的影响。

(17)不要在与学生谈话时目光游移、心不在焉。

这样做会让学生产生“老师并不在意我”“老师不尊重我”的失落感、自卑感。

(18)不要忽视学生的任何闪光点,哪怕是小小的。

学生有进步或有优秀表现时,要及时予以表扬鼓励。

在学生心目中,来自老师的表扬是自我价值的最佳体现。

(19)不要迁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过错。

因为品质的培养比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

成绩好的学生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老师的迁就不仅不利于培养其良好习惯,还容易助长他们的一些不良习气。

以上这些细节仅仅是教育教学管理中很小的一部分,大量的细节还需在具体工作中细心观察,耐心捕捉,认真对待。

只要老师从自己做起,心中有学生,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就一定能够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

寄语:

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是校风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位有良好口碑的教师,做好天底下最灿烂的工作。

最后送大家四句话:

有才有德是正品,

有德无才是次品,

无德无才是废品,

有才无德是危险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