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567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6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docx

安徽省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理

B.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反应式为Fe-2e-===Fe2+

C.粗铜精炼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是纯铜,阴极反应式为Cu2++2e-===Cu

D.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3、下列影响因素中,既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又能改变化学平衡常数的是:

A.催化剂B.浓度C.温度D.固体表面积大小

4、用阳极X和阴极Y电解Z的水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再加入W,能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符合题意的一组是:

X

Y

Z

W

A

C

Fe

NaCl

H2O

B

Pt

Cu

CuSO4

Cu(OH)2

C

C

C

KOH

H2O

D

Ag

Fe

AgNO3

AgNO3晶体

5、在298K,101KPa时,16g硫粉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放出149.8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S(s)+O2(g)=SO2(g)ΔH=-299.6kJ/mol

B.2S(s)+2O2(g)=2SO2(g)ΔH=+599.2kJ/mol

C.S(s)+O2(g)=SO2(g)ΔH=+299.6kJ/mol

D.2S(s)+2O2(g)=2SO2(g)ΔH=-299.6kJ/mol

6、在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2B(g)

2C(g);△H>0,平衡移动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1<P2,纵坐标表示C的质量分数

B.P1<P2,纵坐标表示A的质量分数

C.P1>P2,纵坐标表示A的转化率

D.P1<P2,纵坐标表示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7、有A、B、C、D、E五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A极为负极;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电流由D→导线→C;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④B、D相连后,同时浸入稀H2SO4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反应;⑤用惰性电极电解含B离子和E离子的溶液,E先析出。

据此,判断五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A.A>B>C>D>EB.A>C>D>B>E

C.C>A>B>D>ED.B>D>C>A>E

8、已知有如下热化学方程式

①2C(s)+O2(g)=2CO(g)ΔH1

②2H2(g)+O2(g)=2H2O(g)ΔH2

③C(s)+H2O(g)=CO(g)+H2(g)ΔH3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ΔH3=

(ΔH1+ΔH2)B.ΔH3=ΔH2-ΔH1

C.ΔH3=

(ΔH2-ΔH1)D.ΔH3=

(ΔH1-ΔH2)

9、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C.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D.反应物A的质量

10、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是由美国西屋(Westinghouse)公司研制开发的。

它以固体氧化锆氧化钇为电解质,这种固体电解质在高温下允许氧离子(O2-)在其间通过。

该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多孔电极a、b均不参与电极反应。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有O2放电的a极为电池的负极

B.有H2放电的b极为电池的正极

C.a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D.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

11、一定条件下,将3molA和1molB两种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L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2D(s)。

2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0.6molD,并测得C的浓度为0.15mol/L。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开始到平衡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25mol/(L∙s)

B.从开始到平衡B的转化率为60%

C.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

12、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为:

Zn-2e-=Zn2+

B.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C.电池反应为:

Zn+Cu2+=Zn2++Cu

D.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在电池内部,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

13、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以下可逆反应O(g)+P(g)

W(g)+2T(?

),在不同条件下W的百分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图,则该反应:

A.正反应放热,T是固体   B.正反应放热,T是气体

C.正反应吸热,T是气体D.正反应放热,T是固体或气体

 

1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当X、Y选用不同材料时,可将电解原理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碱工业中,X、Y均为石墨,Y附近能得到氢氧化钠

B.铜的精炼中,X是纯铜,Y是粗铜,Z是CuSO4

C.电镀工业中,X是待镀金属,Y是镀层金属

D.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中,X是待保护金属

15、在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2.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转化率变小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a>c+dD.D的体积分数变小

16、关于下列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装置①中,盐桥可用导电的金属丝替代

B.装置②通电过程中有Fe(OH)2产生

C.装置③用于电解法精炼铜中,d极溶解铜和c极析出铜的质量相等

D.装置④中有Cl2生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理科)试题答题卷

命题:

泗县一中高二化学备课组审核:

泗县一中陈松林

注意事项:

1、请用黑笔或蓝色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

2、请将答案写在密封线内并填写清楚。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共计52分)

得分

评卷人

17、(6分)白磷、红磷是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气不足时生成P4O6,空气充足时生成P4O10。

(1)已知298K时白磷、红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P4(s,白磷)+5O2(g)===P4O10(s)ΔH1=-2983.2kJ·mol-1

P(s,红磷)+

O2(g)===

P4O10(s)ΔH2=-738.5kJ·mol-1

则该温度下红磷转化为白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298K时白磷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3O2(g)===P4O6(s)ΔH=-1638kJ·mol-1。

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37.2g白磷和29.12L氧气(标准状况),控制条件使之恰好完全反应。

则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得分

评卷人

18、(10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1)氯碱厂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若利用下图装置制备NaOH,两电极区电解液分别为NaOH和NaCl溶液。

①B极区电解液为溶液(填化学式),A极要连接电源的_(填“正”或“负”)极

②阳极电极反应式为,电解过程中Na+向电极迁移(填“A”或“B”)

③电解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利用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①若X为碳电极,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处(填“A”、“B”或“C”)

②若X为锌电极,开关K置于A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得分

评卷人

19、(10分)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它可由石英与焦炭在高温的氮气流中,通过以下反应制得:

3SiO2(s)+6C(s)+2N2(g)

Si3N4(s)+6CO(g)

(1)该反应的还原剂是,其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之比为

(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3)若升高温度CO的浓度增大,则其焓变△H0(填“>”、“<”或“=”);若降低温度,其平衡常数值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已知CO生成速率为v(CO)=9mol•L-1•min-1,则N2消耗速率为v(N2)=

(4)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外界条件(不改变N2、CO的量),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图中t6时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图中表示平衡时N2转化率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得分

评卷人

20、(12分)CuSO4溶液是一种较重要的铜盐试剂,在电镀、印染、颜料、农药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某同学利用CuSO4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1)图一是根据反应Zn+CuSO4===Cu+ZnSO4设计成的锌铜原电池

①该原电池的正极为,其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极(填“Zn”或“Cu”)流出

②电解质溶液乙是(填“ZnSO4”或“CuSO4”)溶液,

Zn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③如果盐桥中的成分是K2SO4溶液,则盐桥中向左侧烧杯中移动的离子主要是

(2)图二中,Ⅰ是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

①该同学想在Ⅱ中实现铁上镀铜,电解前CuSO4溶液的浓度为1mol/L,当线路中有0.1mol电子通过时,则此时电解液CuSO4溶液的浓度为,阴极增重g

②b处通入的是(填“CH4”或“O2”),

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得分

评卷人

21、(12分)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与不同酸反应的差异,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药品:

1.0moL/L盐酸、2.0mol/L盐酸、1.0mol/L硫酸、2.0mol/L硫酸,相同大小的铝片和铝粉(金属表面氧化膜都已除去);每次实验各种酸的用量均为25.0mL,金属用量均为6.0g。

(1)帮助该组同学完成以上实验设计表。

实验目的

实验

编号

温度

金属铝

形态

酸及浓度

1.实验①和②探究盐酸浓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2.实验②和③探究

3.实验②和④探究金属规格(铝片,铝粉)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4.①和⑤实验探究铝与稀盐酸和稀硫酸反应的差异

铝片

30˚C

铝片

1.0mol/L盐酸

40˚C

铝片

1.0mol/L盐酸

铝粉

30˚C

铝片

1.0mol/L硫酸

(2)该小组同学在对比①和⑤实验时发现①的反应速率明显比⑤快,你能对问题原因作出哪些假设或猜想(列出一种即可)?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二化学(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计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C

C

A

C

B

D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D

D

C

B

A

C

B

二、填空题(本大题5小题,共计52分)

17、(6分,每空2分)

(1)4P(s,红磷)===P4(s,白磷)ΔH=+29.2kJ·mol-1

(2)2:

1760.44kJ

18、(10分)

(1)①NaOH(1分)正(1分)②2Cl‾—2e‾=Cl2↑(2分)B(1分)③2Cl-+2H2O

Cl2↑+H2↑+2OH-(2分)

(2)①C(1分)②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2分)

19、(11分)

(1)C(1分)1:

6(1分)

(2)

(2分)(3)>(1分)减小(1分)3mol/(L•min)(1分)(4)使用催化剂(2分)t3﹣t4.(2分)

20、(13分)

(1)①Cu(1分)Zn(1分)②CuSO4(1分) Zn-2e-===Zn2+(2分)

③SO42-(1分)

(2)①1mol/L(2分)3.2(2分)

②O2(1分) CH4-8e-+10OH-===CO

+7H2O(2分)

21、(12分,每空2分)

(1)

实验目的

实验

编号

温度

金属铝

形态

酸及浓度

1.

2.实验②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

3.

4.

30˚C

2.0mol/L盐酸

30˚C

1.0mol/L盐酸

(2)Cl-能够促进金属铝与H+反应,或SO42-对金属铝与H+的反应起阻碍作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