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3571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docx

地图学的名字解释及基本概念

地图:

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地图学:

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3水准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4.大地水准面:

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5天文经度:

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6.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7.大地经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8.大地纬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9地图投影: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10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11.主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12.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13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

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14普通地图:

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15.专题地图:

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16等高线:

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17分层设色法:

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3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

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

4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

伪方位投影:

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

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锥投影:

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

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

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

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5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

(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

(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

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

6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

7等值线图的特点是什么?

(1)等值线显示了空间数据的整体变化,数据必须是连续的,经过制图构成一个封闭的、三维的、线状表面。

(2)等值线是定量符号,可进行图上量测,获得任意点的x,y,z数值。

(3)比例尺变换时,地图概括较易实施。

(4)需充分研究制图背景,了解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

8专题地图的特性是什么?

内容广泛、具备地理底图、新颖图种多,与相关学科的联系更密切、图型丰富,图面配置多样。

填空题

11.地图的构成要素有:

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

2.编绘成图过程可分为编辑准备、(编绘)、(清绘)、制印四个步骤。

3.70年代,德国地图学家佛莱泰格把地图学分为(地图学理论)、地图学方法论和(地图学实践)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5.地图学的研究对象是(地图)。

6.椭球体三要素:

(长轴即赤道半径)、短轴即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

7.中国的大地控制网由(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组成,控制点遍布全国各地。

9.把地图上和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网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变形表现在(长度)、(面积)和(角度)三个方面。

10.地球球面投影到平面时,产生的变形有长度、角度和面积三种,地图投影根据变形特征可分为:

(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三种。

11.方位投影可分为(透视方位投影)和(非透视方位投影)两类。

12.根据投影面和地球球面相切位置的不同,透视投影可分为三类:

(正轴方位投影)、(横轴方位投影)、(斜轴方位投影)。

13.实施地图概括的四个步骤(分类)、简化、夸张和(符号化)。

14.地图符号的组成要素:

(颜色)、(形状)、(尺寸)。

15.地图符号的几何分类:

(点状符号)、(线状符号)、面状符号、(体积符号)。

16.地图符号的比例分类:

(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17.视觉变量是构成图形的基本要素,它包括:

形状、(尺寸)、方向、(颜色)、(网纹)五个方面。

18.网纹有许多种,可归纳为(线划网纹)、(点状网纹)和混合网纹。

19.视觉平衡的两个主导因素:

(重力)和(方向)。

20.地图注记分为(名称注记)、图幅注记、数字注记和(说明注记)。

21.注记排布—注记在图上的排列方式,主要有四种:

(水平字列)、垂直字列、(屈曲字列)和雁行字列。

23.普通地图分为(地形图)和(地理图)两种类型。

24.普通地图上的自然地理要素:

(水系)、(地貌)、(土质)与(植被)。

26.等高线的种类有(首曲线)、(助曲线)、(间曲线)、(计曲线)。

27.分层设色法的关键是建立(高度表)和色层表。

28.按光源的位置,晕渲可以分为(直照晕渲)、(斜照晕渲)和综合光照晕渲。

29.社会人文要素包括(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

简述地图学在测量学的关系:

测量与地图制图的简称为测绘,测绘学科研究的对象是地球整体及其表面和外层空间的各种物体的有关信息。

测量和地图是测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科学,地图学研究的对象是地图。

其任务是研究地图本身及其各要素的表示方法的演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向,研究地球椭球体表面描写到平面上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图投影的变形规律以及不同投影的转换问题,研究地图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个要素的制图综合。

 

《地图学》试题集答案

二、名词解释

1.地图:

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2.直线定向:

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3.真子午线:

指向地球正北极和正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真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4.磁子午线:

指向地球磁北极和磁南极的线或者说是磁子午面与大地水准面的交线。

5.磁偏角(δ):

磁子午线和真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以真子午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6.子午线收敛角(γ):

真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真子午线为准,坐标纵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7.磁坐偏角(c):

磁子午线与坐标纵线之间的夹角。

(以坐标纵线为准,磁子午线东偏为正,西偏为负。

8.方位角:

由标准方向线北端开始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夹角(0°-360°)。

9.象限角:

由标准方向线北端或者南端开始到某一直线的锐角(0°-90°)。

10.地图学:

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为中心,研究地图的理论、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科学。

11.三北方向:

大比例尺地形图上绘有三种指向北方的线,即真子午线、磁子午线和坐标纵线,称为三北方向线。

这三种方向线虽然都是指向北方,但这些北方实际上是不一致的,分别称为真北、磁北和坐标北,统称为三北方向。

12.大地体:

由大地水准面包围形成的形体称为大地体,是一种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

可以称大地体是对地球形体的一级逼近。

13.水准面:

当海洋静止时,自由水面与该面上各点的重力方向(铅垂线)成正交,这个面叫水准面。

14.大地水准面:

在众多的水准面中,有一个与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相重合,并假想其穿过大陆、岛屿形成一个闭合曲面。

15.椭球体:

在测量和制图中就用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大地球体,这个旋转椭球体通常称为地球椭球体。

16.天文经度:

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的两面角。

17.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间的夹角。

18.大地经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大地子午面与本初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东经为正,西经为负。

19.大地纬度:

指参考椭球面上某点的垂直线(法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北纬为正,南纬为负。

20.1956年黄海高程系:

1956年在青岛观象山设立了水准原点,其他各控制点的绝对高程均是据此推算。

21.地图投影:

在地球椭球面和平面之间建立点与点之间函数关系的数学方法。

22.地图比例尺:

地图上一直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直线水平投影长度之比。

23.主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没有变形的点或线上的比例尺。

24.局部比例尺:

在投影面上有变形处的比例尺。

25.长度比:

投影面上一微小线段ds’(变形椭圆半径)和球面上相应微小线段ds(球面上微小圆半径,已按规定的比例缩小)之比。

26.长度变形:

就是长度比(μ)与1之差,用表v示长度变形则:

v=μ-1

27.面积比:

投影平面上微小面积(变形椭圆面积)dF′与球面上相应的微小面积(微小圆面积)dF之比。

28.面积变形:

就是面积比与1之差,以Vp表示。

Vp=p-1

29.角度变形:

投影面上任意两方向线所夹之角与球面上相应的两方向线夹角之差。

30.等变形线:

就是变形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31.方位投影以平面作为投影面,使平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平面上而成。

32.圆住投影以圆柱面作为投影面,使圆柱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将圆柱面展为平面而成。

33.圆锥投影以圆锥面作为投影面,使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锥面上,然后将圆锥面展为平面而成。

34.等角航线:

就是指地球表面上与经线交角都相同的曲线,或者说是地球上两点间的一条等方位线。

35.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角横切椭圆柱投影):

以椭圆柱为投影面,使地球椭球体的某一经线与椭圆柱相切,然后按等角条件,将中央经线两侧各一定范围内的地区投影到椭圆柱面上,再将其展成平面而得。

36.墨卡托投影:

是等角正轴切圆柱投影,由德国制图学家墨卡托于1569年创拟的。

用一个与地轴方向一致的圆柱体面切于赤道,按等角条件,将球面上的经纬线投影到圆柱体面上,沿某一母线将圆柱体面剖开,展成平面,即可构成墨卡托投影。

37.地图概括(generalization):

也称制图综合,就是采取简单扼要的手法,把空间信息中主要的、本质的数据提取后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概念。

38.分辨敏锐度:

是指能够辨别出视野中空间距离最小的两个视点的能力,又称分辨率或解像力。

39.视锐度(视力):

分辨敏锐度的阈限的倒数.

40.分区统计图:

代表区域的点状符号,定位在这个区域的重心位置上的地图。

41.定位符号图:

把点状符号配置在数据中心位置上的专题地图。

42.普通地图:

是用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貌、水系、土质植被、居民点、交通网、境界线等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人文要素一般特征的地图。

43.专题地图:

是把专题现象或普通地图的某些要素在地理底图上显示的特别完备和详细,而将其余要素列于次要地位,或不予表示,从而使内容专题化的地图。

44.地理图:

是指概括程度比较高,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45.陆地水系:

是指一定流域范围内,由地表大大小小的水体构成的脉络相同的系统。

46.等高线:

高程相等各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47.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两等高线间的高程之差。

48.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距离。

49.示坡线:

垂直于等高线而指向下坡的短线。

50.分层设色法:

它是在等高线的基础上,根据地图的用途、比例尺和区域特征,将等高线划分一些层级,并在每一层级的面积内普染不同的颜色,以色相、色调的差异表示地势高低的方法。

51.居民点:

是人类由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形成的居住和活动的场所。

52.交通网:

是连接居民点之间的纽带,是居民点彼此之间进行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活动的重要通道。

53.作者原图:

编图者(多数为专题研究人员)根据对专题内容的理解,用一定的地图表示方法,将专题内容完整、准确地定位表示在地理底图上,就成为作者原图,是编绘原图的基础。

54.编绘原图:

制图人员按编图大纲的要求先制作地理底图,再按一定的编图方法,将作者原图上的内容转绘到地理底图上。

55.地图集:

是围绕特定主题与用途,在地学原理指导下,运用信息论、系统论、区位论,遵循总体设计原则,经过对各种现象与要素的分析评价与综合,形成具有一定数量地图的集合体。

56.遥感技术:

是指从地面到高空对地球和天体进行观测的各种综合技术总称,由遥感平台、传感仪器、信息接收、处理、应用等部分组成。

57.时间分辨率:

是指对同一地区遥感影像重复覆盖的频率。

58.空间分辨率:

即地面分辨率,指遥感仪器所能分辨的最小目标的实地尺寸,也就是遥感图像上一个像元所对应地面范围的大小。

59.卫星影像镶嵌图:

不另外进行影像的几何纠正,将多幅影像依像幅边框显示的经纬度位置,镶辑拼贴而成的影像图。

60.卫星影像图:

进行了影像平面位置的几何纠正和影像增强,图上绘制出较全面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61.卫星影像地图:

在卫星影像上,能够依据数字地面模型(DEM),进行共线方程纠正,有详细的地理要素的影像图。

62.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Graphics):

研究应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显示图形的学科。

它是以解析几何原理为基础,将显示器看作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屏幕光栅点阵与图面直角坐标系形成对应。

63.多媒体技术:

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对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实施综合、交互处理的一门综合信息处理技术。

64.邻接:

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5.包含:

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同类,但不同级的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6关联:

指存在于空间图形的不同元素之间的拓扑关系。

67.电子地图:

也称为数字地图,是地图制作和应用的一个系统,是一种数字化了的地图。

68.地理信息系统:

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一种技术系统。

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实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69.二维分析:

是指在二维空间中几何特征的分析

70.缓冲区分析:

根据地理要素中的点、线、多边形等实体,在实体周围或内部建立一定宽度范围的缓冲多边形

71.包含分析:

主要是指点、线、多边形之间的关系分析。

72.开销:

指在网络中为完成从一个结点到达另一个结点所需要付出的花费。

73.资源需求:

指网络中与连通路线或链、中心等相联系的资源数量。

74.资源容量:

指网络中的各连通路线或弧段为满足各中心的需求,能够容纳或允许通过的资源量。

三、问答题

1.地图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地图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数学法则、地图概况、符号系统、地理信息载体。

2.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哪几个分支学科组成?

我国地图学家把地图学分为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和应用地图学三个分支学科组成。

3.结合自己所学地图知识谈谈地图的功能有哪些?

认识功能、模拟功能、信息的载负和传递功能。

4.地球仪上经纬网的特点:

a.地球仪上所有经线圈都是通过两极的大圆;长度相等;所有纬线除赤道是大圆外,其余都是小圆,并且从赤道向两极越来越小,极地成为一点。

b.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c.经线和纬线是相互垂直的。

d.纬差相等的经线弧长相等;同一条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相等,在不同的纬线上,经差相等的纬线弧长不等,而是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小的。

e.同一纬度带内,经差相同的经纬线网格面积相等,不同纬度带内,网格面积不等,同一经度带内,纬度越高,梯形面积越小。

由低纬向高纬逐渐缩小。

5.地图比例尺的表示有方法哪些?

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式比例尺④特殊比例尺

6.非几何投影的种类有哪些?

伪方位投影:

在方位投影的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柱投影:

在圆柱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伪圆锥投影:

在圆锥投影基础上,根据某些条件改变经线形状而成,无等角投影。

除中央经线为直线外,其余均投影为对称中央经线的曲线。

多圆锥投影:

设想有更多的圆锥面与球面相切,投影后沿一母线剪开展平。

纬线投影为同轴圆弧,其圆心都在中央经线的延长线上。

中央经线为直线,其余经线投影为对称于中央经线的曲线。

7.简述圆锥投影的分布规律。

圆锥投影的各种变形都是纬度φ的函数,而与经度λ无关。

各种变形都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对某一具体的变形性质而言,在同一条纬线上,其变形值相等。

等变形线与纬线平行,呈同心圆弧状分布。

切圆锥投影,圆锥面与球面相切的切线,即标准纬线。

距标准纬线愈远,其变形愈大,而且由标准纬线向北的变形速度比由标准纬线向南快。

割圆锥投影,圆锥表面与球面相割的两条割线,即标准纬线。

距标准纬线愈远变形愈大,标准纬线外的变形分布规律同切圆锥投影,均为正形,标准纬线之间呈负变形。

8.试述等积正轴方位投影的投影条件、投影公式、经纬线形式和变形分布规律。

①投影条件:

投影面---平面p=1Ψ0=90o

②投影公式:

μ1=cosz/2μ2=secz/2

③经纬线形式:

纬线是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经线是同心圆的半径。

在中央经线上纬线间隔自投影中心向外逐渐减小。

④变形分布规律:

ⅰ投影中心无变形,离开投影中心愈远角度、长度变形增大。

ⅱp=1

ⅲμ1<1μ11→0.707μ2>1μ21→1.414

ⅳ没有面积变形,但角度变形较大。

ⅴ角度、面积等变形线为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9.方位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在投影平面上,由投影中心(平面与球面的切点)向各方向的方位角与实地相等,其等变形线是以投影中心为圆心的同心圆。

10.正轴圆柱投影中,经纬线网的特点是怎样的?

a.经线投影为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和经差成正比。

b.纬线投影成为一组与经线正交的平行直线,平行线间的距离视投影条件而异。

c.和圆柱面相切的赤道弧长或相隔的两条纬线的弧长为正长无变形。

11.墨卡托投影投影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是什么?

①在墨卡托投影中,面积变形最大。

在纬度60度地区,经线和纬线比都扩大了2倍,面积比P=m*n=2*2=4,扩大了4倍,愈接近两极,经纬线扩大的越多,在φ=80度时,经纬线都扩大了近6倍,面积比扩大了33倍,所以墨卡托投影在80度以上高纬地区通常就不绘出来了。

②在墨卡托投影上等角航线表现为直线(在球心投影上大圆航线表现为直线。

远航时,完全沿着等角航线航行,走的是一条较远路线,是不经济的,但船只不必时常改变方向,大圆航线是一条最近的路线,但船只航行时要不断改变方向,如从非洲的好望角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沿等角航线航行,航程是6020海里,沿大圆航线航行5450海里,二者相差570海里(约1000公里)。

实际上在远洋航行时,一般把大圆航线展绘到墨卡托投影的海图上,然后把大圆航线分成几段,每一段连成直线,就是等角航线。

船只航行时,总的情况来说,大致是沿大圆航线航行。

因而走的是一条较近路线,但就每一段来说,走的又是等角航线,不用随时改变航向,从而领航十分方便。

12.我国按经差6°或3°是如何进行分带投影的?

我国规定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采用6°分带投影,从0°子午线起,自西向东每隔经差6°分成一带,全球共60带。

(13~23)

我国规定1∶1万采用3°分带投影,从E1°30′子午线起,每隔经差3°分成一带,全球共120带。

(25~45)

13.等差分纬线多圆锥投影的特点是什么?

ⅰ中央经线取E150°,以突出我国在图幅中央的位置。

ⅱ全球大陆不产生目视变形,同纬度带面积变形近似相等,以利于比较我国与同纬度国家面积的对比。

ⅲ太平洋保持完整,利于显示我国与邻近国家的水陆联系。

14.地图投影的选择依据是什么?

制图区域的范围、形状和地理位置、制图比例尺、地图的内容、出版方式。

15.制约地图概括的因素有哪些?

地图的用途和主题、地图比例尺、数据质量、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图解限制。

16.影响符号最小尺寸设计的因素有哪些?

视觉分辨能力;印刷与绘制技术;地物和地理环境

17.常用数量分析有哪些方法?

图解计算法、等比数列法、区域指标法、回归分析法、开方根规律

18.开方根规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⑴直观地显示了地图概括时从重要到一般的选取标准,是一个有序的选取等级系统。

⑵是线性方程,在地图比例尺固定的条件下,地物选取的比例一致。

⑶未考虑到地理差异,特别是制图地物分布的密度变化。

⑷选取级x的调整可适当弥补地理差异的影响。

19.图形形状简化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1)保持轮廓图形和弯曲形状的基本特征;

(2)保持弯曲转折点的相对精确度;

(3)保持不同地段弯曲程度的对比。

20.地图符号的符号特征是什么?

(1)地图符号具有被表示成分和表示成分的特征

(2)地图记号有一定的约定性

(3)地图记号可以等价变换

(4)记号构成地图

21.地图符号的功能有哪些?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符号模型,符号具有地图语言的功能,它表现在以下的四个方面:

(1)地图符号是空间信息传递的手段。

(2)地图符号构成的符号模型,不受比例尺缩小的限制,仍能反映区域的基本面貌。

(3)地图符号提供地图极大的表现能力。

(4)地图符号能再现客体的空间模型,或者给难以表达的现象建立构想模型。

22.色彩在地图感受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1)提高了地图传递空间信息的容量

(2)用视觉次序反映地物数量特征和动态变化

(3)增进地图的美感和艺术造型

地图色彩的选择,有些是以生理学为基础的,人的知觉机制所起的作用构成设计图形时的限制;有些是以心理学为基础的,对色彩产生寓意的和主观的效果;有些则是色彩应用长期形成的用色习惯。

23.影响地图设计的视觉心理因素有哪些?

聚类感受、视觉对比、层次结构、图形与背景、视觉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