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3935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职业教育学合集1.docx

职业教育学合集1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考试内容:

1-9章(第10章不考)

笔试试卷总分:

83分,平时的实训题和论文搜索17分

题型:

单项题10题,总共20分,判断题5题,总共10分,简答题4题,材料分析题1题,论述题1题。

答题注意事项:

1.论述题和简答题的观点要有层次2.简答题不需要展开,仅需观点3.论述题:

观点+说明4.材料题:

不定要结合材料5.题目要求要结合专业实际的,一定要结合专业论述。

6.书写工整,字如其人。

第二章:

职业教育功能的含义是什么?

都有哪些功能?

5个功能它们分别的含义?

(其中重点是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两个功能分别体现在哪里)

第三章:

62页图3-1下面那段话要特别记忆,重点中重点

第四章:

可能出选择题和判断题,要特别去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情况?

第五章:

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10页。

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115页。

第六章:

职业教育课程特点127页。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131页。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156页。

如果结合你的专业教学,如何运用这些原则。

第八章:

有哪些素质要求201页。

专业知识,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身心素质等。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二

第二章职业教育的功能

1、什么是教育功能?

答:

教育功能,又称“教育作用”或“教育职能”,是教育本质的一种体现。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对整个社会系统的维持和发展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教育功能主要指促进个体发展盒促进社会发展两个方面。

2、职业教育功能主要包括:

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3、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答:

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是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使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

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经济决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4、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主要体现: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规模、速度和质量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结构

3、社会经济体制对职业教育的影响

5、职业教育的经济发展功能:

为经济发展创造出必要的基础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

6、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区域经济对职业教育的制约作用

2、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能动作用

7、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体现在:

1、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2、活化文化功能

3、文化选择功能

4、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5、文化更新与创造功能

第三章职业教育目标

1、教育目的(其结构具有现实性和超前性)、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三者之间关系:

答: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是对所有爱教育者提出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不同类型教育的教育目的,在总教育目的的规范下,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校性质、对培养人提出的特定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的总目的决定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具体落实;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的途径。

2、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方针?

答:

教育的目的:

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教育方针:

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刻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指导方针。

教育方针特征:

(1)阶级性

(2)历史性(3)时代性

第4章职业教育体系

1、我国现代教育体系:

分肢型

2、国外职业教育体系:

(1)德国“双元制”

(2)美国“单轨制”

3、

第5章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

1、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原则:

(1)方向性原则

(2)需要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

(4)动态性原则(5)适度超前原则(6)效益最大化原则

2、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程序:

(1)进行社会调查

(2)组织专家论证(3)进行专业设计

3、专业设置,拓展,调整方法:

(1)新专业设置的方法:

①异质设置法②同质设置法③单质设置法

(2)旧专业拓展的方法:

①延申拓展法②复合拓展法③扇面拓展法④滚动拓展法⑤增补拓展法

(3)专业调整的方法:

①中心放射法②基础定向法③综合通用法

第六章职业教育课程

1、职业教育课程从组织形式上分为:

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2、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

①课程目标的定向性②课程方案设计的适应性③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④课程模式的多样性⑤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3、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

(1)课程分析(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

(2)课程方案设计(3)课程内容编制(4)课程方案实施(5)课程评价

第七章职业教育教学

1、职业学校教学原则:

(1)实践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3)过程性原则(4)直观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

第八章职业学校的教师

1、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1)专业标准及专业知识

(2)“双师素质”教师

(3)教育能力(4)职业道德(5)身心素质

第九章职业学校的管理

1、职业学校内部管理方面主要体现在:

(1)我国职业学校管理体制的基本格局

(基本形成阶段、调整及发展阶段、瘫痪阶段、改革阶段、迅速发展阶段)

(2)我国职业学校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3)职业学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趋势。

2、主要管理机构:

(1)学生科

(2)教务科(3)团委(4)生产实习科

(5)招生就业科(6)总务科(7)办公科。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三

第一章

自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

我国最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较为完备的学徒制度。

编撰于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的《考工记》是我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

学徒制是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育内容的。

学徒制是个别教学,被改造后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双元制”。

在教育史上,最早论述职业教育的职业教育学家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把人的智力发展分幼年、儿童、少年和青年,并配母育、国语、拉丁语和大学。

除大学,其他三者均有职业教育课程。

17世纪末,德弗郎凯把技术学校的理想变为现实,首先创办了实科学校,把技术教育引入学校教育。

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是中国职业教育史近代以来以学校形式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开端。

福建船政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技术性专科学校。

维新变法运动“开民智”。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将实业教育正式纳入学制,使职业教育首次成为学校系统中的独立体系。

1917年5月黄炎培联合教育家、实业界和南北政界名流48人在上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这是我国第一个研究、提倡、实验、推广职业教育的机构。

1922年11月,北京政府颁布的《壬戌学制》第一次以“职业教育”取代了“实业教育”,正式确立了职业教育的地位,标志着正规的职业教育从实践到名称的真正产生。

1951年,政务院作出了改革学制的决定,将职业学校该称为中等专业学校。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创办了农业中学。

1996年,《中环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

凯兴斯泰纳被誉为德国“职业学校之父”。

约翰杜威提出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强调“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强调岗位能力是核心。

朗格朗1970年写成并出版《终身教育引论》。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学会生存》,提出学习社会理想、终身教育思想。

第二章

职业教育的功能:

促进个人发展:

育人功能------德育、智育。

促进社会发展:

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功能

社会功能:

对于社会变迁和优化社会阶层结构所起到的作用,即职业教育对社会变迁影响以及如何有助于形成现代社会分层,促进个体向上的社会流动。

社会变迁:

社会现象在不同的时间上失去原来面貌的变动,是一种社会过程。

社会变迁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①职业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②职业教育是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

a职业教育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推动经济增长;b职业教育还可以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

按照一定标准将人们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结构中,各阶级或阶级内部,以及不同阶级与阶层之间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升降与职业转换现象。

社会分层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科学技术进步及其推广、社会分工细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导致教育影响社会阶层的分布和流动机会的多少。

职业教育的经济功能:

指职业教育为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培养劳动技术大军,是人们的思想、行为、习惯适应现代经济生活的要求。

①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创造出必要的基础条件。

②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职业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职业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文化传递、保存功能。

教育是保存文化的有效手段。

②活化文化功能。

从储存形态的文化转变为现实活跃形态的文化。

③文化选择功能。

体现在三方面:

定向、扩大文化选择区、提高主题选择能力。

④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促进两方面:

教育的交流活动、对他人文化的“拿来”“移植”“改造”。

⑤文化的更新与创造功能。

教育激活文化的功能最根本的体现就是对文化的创新。

教育通过对文化的积淀、传播和优化,促进文化的更新、创造、发现和发明,这是教育最根本的功能。

第三章

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三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表面上看似相似,实际上他们有着各自的内涵,彼此相关,但相互不能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但目的不能。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①教育目的是最高层次的概念,它是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总的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都要依据教育目的制定。

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

②培养目标是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③教学目标是三者中最低层次的概念,更为具体,微观到每堂课甚至是每个知识内容,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教学目标日积月累地得以实现,就会渐次达到培养目标,以致教育目的。

教育方针:

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实现该时期的基本路线和基本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总的指导方针。

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职业教育要怎样去做?

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终身教育理论最核心的思想是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公共生活”“学会生存”。

确定职业教育目标的现实依据:

①教育目的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根本依据。

②社会条件和社会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直接依据。

③受教育者自身条件和合理需要是确定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现实依据。

第四章

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体系(分支型)主要分为学校职业教育、社会职业教育两种类型。

“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以德国为代表,“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

美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高度融合的体系。

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一种国家统一资格框架下的职业教育体系。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的教育层次主要分为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

初等职业教育已经逐步退化,目前,这类学校主要设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和边远山区。

中等职业教育是在高中教育阶段进行的职业教育。

部分地区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区域职业教育中心(职教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是在改革原有的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成人高校,以及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升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高等专科层次教育,学制三年为主,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特别强调培养应用型、工艺性、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

职业培训是为提高劳动者技术业务知识和职业技能水平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我国主要的职业培训机构有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各级各类学校的培训机构和就业训练中心等。

中等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体。

2012年5月公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形成服务需求、开放融合、有机衔接、立交沟通的基本体系架构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重点。

第五章

专业设置是指职业学校专业的设立与调整。

“设立”指专业的新建与开设,“调整”指专业的变更或取消。

专业设置是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学校的主要标志。

专业设置的基本原则:

①方向性原则;②需要性原则;③可行性原则;④动态性原则;⑤适度超前原则;⑥效益最大化原则。

专业设置的基本要求:

①专业设置必须遵循国家的产业政策。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b工业范畴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重点保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要;c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重点领域。

②专业设置必须科学规范。

分为专业划分和专业名称的规范。

③专业设置要有全局观点。

既需要学校进行社会调查,也需要地方政府发挥作用。

④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专业设置要为社会培养长远需要的人才与当前急需的人才;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对“专才型”人才和“通才型”人才的需要。

专业设置的程序:

①进行社会调查。

a对区域宏观经济进行分析;b劳动力市场分析;c职业领域需求总量预测分析。

②组织专家论证。

对所拟设置的专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和集体讨论。

③进行专业设计。

a职业分析,是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的前提;b专业设计。

第六章

课程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方面是学习者的学习路线,即在教育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哪些学习内容;另一方面是指学习的动态过程,学生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学习。

课程即是科目,即是计划、即是有计划的学习经验。

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

①课程目标的定向性。

②课程方案设计的适应性。

③课程内容的实践性。

④课程模式的多样性。

⑤课程实施的开放性。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

①课程分析。

a社会需求分析,主体是对劳动力市场的调查分析;b行业分析,一般逻辑顺序是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专项能力分析;c教学分析,分为课程内容分析和教学条件分析。

②课程方案设计。

这是课程开发的中心,决定课程的整体框架模式。

③课程内容编制。

分为选择内容和组织内容。

④课程方案实施。

⑤课程评价。

分为内部和外部。

第七章

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

①实践性原则。

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学以职业实践为出发点,作为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导向和最终目标。

②发展性原则。

要求重视“四新技术”。

③过程性原则。

④直观性原则。

职业教育所特有的实践性、操作性,要从直观的教学活动开始。

⑤差异性原则。

人的智力各具特点,要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教学实施要求:

上课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课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整个教学质量。

①目的明确。

教学目的是一节课的灵魂,是上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②内容正确。

讲述的内容必须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高度的思想性。

③方法恰当。

方法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④结构紧凑。

课堂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

⑤教学基本功扎实。

主要包括讲、做、态、控、演五个方面。

⑥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⑦职业教育特色鲜明。

⑧教学效果好。

第八章

到了奴隶社会,产生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多数是以吏为师。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

中世纪西方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应该算是分散于各地的修道院,除神学外,七艺是其主要的课程体系,以“僧侣为师”,“僧师合一”是该历史阶段的显著特征。

教会学校、宫廷学校和其实学校都不能为新兴的市民阶层提供所需要的教育,于是带有职业培训色彩的城市学校应运而生。

西方智者的出现,让西方教育工作开始职业化。

所谓“智者(诡辩家)”,在荷马时代,是指某种精神方面的能力和技巧,以及拥有这些能力和技巧的人。

智者在希腊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世界上最早的独立师范教育机构产生于法国。

1681年,法国人拉萨尔在兰斯创立了第一所师资训练学校。

1896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内)。

1902年,管血大臣张百熙拟的《钦定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的第一部完整的学制,构成了我国现代最初的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体系,标志着中国现代独立的师范教育制度的开始。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①良好的职业道德。

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③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

④相关的职业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

⑤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⑥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

⑦豁达大度的思想修养。

⑧博闻强识的理论基础。

⑨“精”“准”“美”“活”的语言表达。

第九章

学校的理念系统由学校使命、学校精神、学校价值观和学校目标四项基本内容构成。

职业学校管理的个性化理念:

①服务一线就业市场的理念。

如何服务市场成了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服务市场的理念是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理念。

②实践第一的理念。

要把实践放在人才培养的第一位。

③职业道德培养贯穿教育始终的理念。

学生的道德水平是企业关注的首要问题,职业道德是学生干好工作、立足社会的基础。

④个性化资源管理的理念。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积极与各单位合作,整合资源,提高资源配置,发挥资源的最佳利用率。

职业教育学复习资料四

1、职业教育的功能有哪些?

分析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育人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

经济功能:

(论述)

1、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创造出必要的基础条件。

职业教育主要通过专业结构、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终身教育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在布局和结构上的关系,努力使职业教育在各大产业的配置、地区布局、专业结构上与经济发展要求相一致,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条件。

2、职业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职业教育是提高生产率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在:

一是职业教育能够对技术技能加工改造,使之成为简约化的精华。

二是职业教育对技术技能的传播是一种高效且扩大的劳动力再生产活动,它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是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技术技能为更多的所掌握。

三是职业教育通过技术技能的传播将科学技术这种一般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3、职业教育促进科技进步。

科学技术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职业教育的直接目标是把科技产品转化为学生的劳动能力,用用到现实的生产活动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

文化功能:

(材料分析)

1、文化传递、保存。

教育以文化为中介。

客观上起着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普及作用。

2、活化文化功能。

只有教育才能够把文化从物质载体转移到人身上,与人的思想、智慧、情感建立联系,从而使文化成为影响人的行为的现实力量。

3、文化选择功能。

文化选择是文化变迁与文化发展的起始环节,它表现为对某种文化的主动选择或排斥。

古今中外的文化在通往教育的传播渠道时都经过选择。

4、文化交流、融合功能。

文化具有地域性。

教育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教育的交流活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协作、相互影响;二是通过对他人文化的“拿来”、“移植”和“改造”,为我所用,从而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变革、融合,形成新的文化,促进文化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职业教育的目的

1、发展全面。

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职业教育目的都要求接受职业教育的对象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2、人才层次与类型。

人才培养的主要类型主要有技能型和技术性两类人才;从人才层次分类,有初、中、高级三类专门人才。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呈现层次高移的趋势,以高级专门人才为主。

3、工作面向及要求。

培养人才面向基层部门、生产一线的工作现场,要求将成熟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变为现实的生产服务。

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

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要求,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不同类型教育的教育目的,是在总教育目的的规范下,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人;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根据学校性质、对培养人提出特定要求,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教育的总目的巨鼎具体的培养目标,同时,教育目的只有具体化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才能具体落实;课程目标是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具体化,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最基本途径。

3、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简答题)

1、方向性原则:

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必须以国家及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我国经济发展、教育的方针、政策为指导,以服务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根本目标为出发点,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的人才为着眼点,以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依据,坚持社会效益第一,坚持社会这一的办学方向。

2、需要性原则:

确定专业设置的前提就是要看这个专业的开设是否符合社会需要,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能立即得到使用。

3、可行性原则:

在设置专业是,我们还要注意专业办学的实际可能。

必须考虑学校教学设备、实习器材等教学手段和师资资源等条件。

4、动态性原则:

职业教育专业的针对性与职业特征,要求其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变化的动态性特征。

5、适度超前原则:

专业设置必须具有适度超前性才能克服因人才培养的周期性而导致的滞后性。

为此,职业学校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试试开设新的专业,同时对现有专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拓宽和改造,使学生能赶上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

6、效益最大化原则:

所谓效益最大化,是指专业设置要力求体现集约化与最优化的资源设置,以最少的投入培养最多、最好的人才,求得专业教育的高效益。

四、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简答题)

1、课程目标的定向性,职业教育课程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

2、课程方案设计的适应性,职业教育课程内容要适应特定行业的要求

3、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职业教育学生的学习过程要与工作实践相结合

4、课程模式的多样性,职业教育模式趋于多样化

5、课程实施的开放性,要与社会多接触,争取社会力量的协助

五、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一般程序(简答题)

1、课程分析,包括社会需求分析,行业分析,教学分析

2、课程方案设计,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的中心,决定课程的整体框架模式

3、课程内容编制,包括选择课程内容和组织课程内容

4、课程方案实施,将设计好的课程和内容进行实践

5、课程评价,评价可分为

A、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B、课程设计评价,课程编制评价,课程实施评价,综合评价

6、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六、职业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简答/论述/材料分析)

1、实践性原则

含义:

实践性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目的在教学工作上的反映

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强调树立“学中做,做中学,学做一体”的思想。

 

2、发展性原则

含义:

一是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要不断调整,二是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求:

教师要重视“四新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关注学生知识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3、过程性原则

含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的构建,习惯的养成,能力的提高

要求:

教师要树立“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陪伴者”的理念

4、直观性原则

含义:

职业教育所特有的实践性、操作性,要从直观的教学活动开始

要求:

教师要尽可能地利用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起实践经验和理性思维的联系

5、差异性原则

含义:

职业学校的学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要求:

教师要承认学生个性差异和个性品质差异,尊重差异,并把此作为实施教学的基础,做到因材施教

七、教学实施基本要求(简答/论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