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年鉴.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019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畜牧年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畜牧年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畜牧年鉴.docx

《畜牧年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畜牧年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畜牧年鉴.docx

畜牧年鉴

畜牧年鉴

一、畜牧局机构设置

1960年3月建立茌平县畜牧局,1962年初撤消,其业务并入农业局。

1994年5月组建茌平县畜牧中心。

1995年12月恢复茌平县畜牧局,列政府序列,属有管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2009年,局设有办公室、政工科、财务科、生产科、饲料科、药政科、兽医卫生监督检验所、综治科8个科室,辖县畜牧兽医站和16处乡镇畜牧兽医站。

局机关共有干部职工28人,县乡畜牧兽医站共有人员77人。

二、畜牧业发展概况

1997年—2003年,全县畜牧业以“政府引导、调整结构、推广科技、规模发展”为主。

1997年以县肉联厂为龙头,在全县实施了“黄牛工程”,1998年县政府提出了“稳定猪禽生产,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动物”的发展思路,2000年县政府又进一步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突出发展奶牛业”的发展方针。

2004年县政府出台了《加快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意见》,从此全县畜牧业步入了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发展轨道。

2004年—2009年,全县畜牧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发展要求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推进全县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行畜禽健康养殖,狠抓规模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依法行政和动物食品安全工作,及时制定和积极落实畜牧惠农政策,大大提高了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畜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到2009年底,全县存栏牛7.2万头,羊15.7万只,猪18.6万头,家禽340万只(其中肉鸭183万只);出栏牛7.3万头,羊26万只,猪32万头,家禽150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7.8万吨,畜牧业产值11.0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1009元。

三、畜牧技术推广

(一)畜禽良种推广

1997年以来,县乡畜牧部门积极推广畜禽良种,良种数量逐年增加,良种质量年年提高。

到2009年,肉牛、奶牛、生猪、肉羊、蛋鸡、肉鸡、肉鸭等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0%、95%、95%、40%、95%、100%、100%。

1、牛:

主推品种为肉用改良牛,鲁西黄牛,中国荷斯坦奶牛。

为充分利用好县改良站的法国利木赞肉用种公牛,1999年县财政拨款26万元为全县21处畜牧兽医站配备了牛人工授精器械,培训了40名人工授精技术人员,全面开展肉牛改良。

2003年,全县肉牛改良站点发展到102处,有配种技术人员120人,初步形成了以县改良站为中心,乡镇改良站为骨干,村级改良点为补充的三级肉牛改良繁育推广网络。

2009年,全县改良肉牛5万头,改良率达到95%。

奶牛规模养殖于1999年开始起步,2002年茌平镇政府投资400万元在大柳村兴建了全县第一个养殖小区—鑫源佳宝乳业小区,入住农户10户,发展奶牛300头。

2003年以来,县畜牧局紧紧抓住发展奶牛的有利时机,与外地企业合作,积极推广奶牛胚胎移植技术繁育高产奶牛。

先后在广平、韩屯、振兴等乡镇设置奶牛胚胎移植工作点,每年移植高产奶牛胚胎3000枚,生产奶牛1000多头;2008年以来,国家实施奶牛良种补贴,为奶牛户补贴冻精细管2000余支,每年人工授精生产奶牛500多头。

奶牛主要分布在振兴、信发、胡屯、博平等乡镇。

2009年底,全县共存栏奶牛1300多头。

2、羊:

主推品种为小尾寒羊、鲁北白山羊、肉用改良羊。

1997年初,我县开始批量引入小尾寒羊,到2005年已发展到2万多只,此后稳定发展。

为发展肉用山羊,1997年县改良站购进南非波尔山羊冻精细管1000余支,开始对鲁北白山羊进行肉用杂交改良,由于改良羊肉用性能好、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深受养殖户欢迎。

此后乡村改良站点及部分农户投资购买波尔山羊种羊,开展改良业务。

2002年全县有纯种波尔山羊种公羊5只,3-4代种公羊60多只。

2005年全县肉用改良山羊发展到2.6万只。

2005年初,在省市县畜牧部门的指导下,县财政局筹资300多万元在王老苗圃兴建了存栏500只的良种肉羊繁育场,先后引进了杜泊、无角陶赛特、德克赛尔等国外肉用绵羊品种260余只,主要开展肉羊改良和繁育推广服务。

200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守仁研究员赠送我县萨福克等肉用种绵羊120只,县畜牧部门连续2年以“借羊还羔”的形式,向杜郎口、冯屯、乐平、振兴等乡镇的规模养羊场户发放种羊82只,加快了肉羊改良进程,提高了农户养羊效益。

3、猪:

主推品种为长白、大约克夏、杜洛克以及肉用二元或三元瘦肉猪。

自1997年以来,全县生猪发展经历了4次波动,每次波动过后,生猪质量均有明显提高,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饲料报酬提高,养殖收入增加。

2007年以来国家采取了积极的生猪扶持政策,大大促进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

2009年底,全县年出栏500头的养猪场达到15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

4、鸭:

主推品种为樱桃谷肉鸭。

1997年在冯屯镇小杨屯填鸭厂带动下,开始规模养鸭,到2003年一直处于小规模发展阶段,每年推广肉鸭在200万只左右。

2004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畜牧部门支持指导下,小杨屯肉鸭宰杀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带动力逐步增强,肉鸭发展步伐大大加快。

到2009年底,全县肉鸭养殖场户发展到1000多户,推广肉鸭2400多万只,成为全市最大的肉鸭生产基地。

(二)自然养猪法新技术推广

自然养猪法又叫“发酵床养猪法”,“生态养猪法”,“零排放养猪法”,无污染、零排放,高效环保,是一种科学先进的养猪方法。

2008年初,在振兴、广平等乡镇规模养猪场进行试点推广,随后畜牧部门积极对养猪户进行培训指导,发放技术资料、学习光盘、组织农户到外地参观学习等形式,推动了自然养猪法在我县的应用。

到2009年底,全县已发展自然养猪法猪场22个,建设发酵床面积0.6万平方米,养猪6000余头。

经实践应用证明,用自然养猪法饲养出栏的育肥猪比用一般养殖法可提前10-15天出栏,每头猪节省饲料25千克,增加收入80-100元。

此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识和应用。

(三)科技特派员服务推广

2004年4月,我县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工程,县畜牧局于振洋等6名科技人员积极参与这一工程的创建工作,蹲点冯屯、广平等乡镇村、养殖加工企业、养殖场户,面对面的为他们进行技术服务。

围着农民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养殖技术在基层得到迅速推广。

几年来,科技特派员共推广肉鸭立体高效养殖、牛羊快速育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养殖场区建设布局等畜禽养殖技术12项,指导改造畜禽场舍260多处,培植养殖示范户30个,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50余起,印发技术资料3万多份,带动1000余个养殖场户实现了增收增效,提高养殖效益一倍以上。

2007年11月,全国科技特派员现场交流会在我县小杨屯召开,于振洋同志代表科技特派员就科技服务工作向科技部及各省市有关领导进行了汇报,其服务工作受到积极肯定。

(四)肉牛配套技术项目推广

1998年以我县为主实施了“聊城市70万头良种肉牛及配套饲养技术推广项目”,推广了肉牛改良、犊牛早期补料、肉牛及架子牛快速育肥、青贮饲料制作等多项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全县应用项目肉牛10万头,增产牛肉5250吨,养殖户累计增收4200万元。

2000年该项目获得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计划”三等奖。

(五)鲁西茌平长毛兔项目推广

1998年茌平县畜牧局与山东农业大学及杨屯乡西高村高庆贵长毛兔繁育场完成了《鲁西茌平长毛兔培育研究》项目,1999年10月项目获得聊城市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12月山东省畜牧局以鲁牧生字[1999]08号文件的形式公布,命名为鲁西茌平长毛兔。

1999年6月——2001年6月,《鲁西茌平长毛兔选育》项目被列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工程项目进行实施,2001年实施了科技部《鲁西茌平长毛兔快速繁育和规模化生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并获得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

通过实施上述项目,健全并完善了鲁西茌平长毛兔三级繁育体系,形成了从制种、供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到兔毛回收的产业化运行机制。

项目实施期间通过电视、报刊、会议、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扩大影响,提高了群众的认知度,加快了鲁西茌平长毛兔的繁育推广。

初步统计,鲁西茌平长毛兔每年推广数量在10万只以上,推广区域到周边10个省市。

我县主要分布在杨屯、洪屯、信发等乡镇,农户养殖多以规模养殖为主。

四、现代畜牧业发展

(一)政府高度重视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现代畜牧业,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

从2000年开始县政府把畜牧工作列入了全县目标考核管理,明确了不同时期的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各乡镇也都制定了适合本地发展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并安排有一名副职亲自抓畜牧生产。

2004年县政府发布了《茌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全县畜牧业的意见》(茌政发[2004]16号),提出了“调整畜牧生产结构,加强畜牧科技推广,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举措,明确了发展畜牧业的十项优惠政策。

从2007年起,县委县政府把发展畜牧业列入了农业十大惠民工程,明确了畜牧规模养殖场改扩建任务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目标。

2008年县政府出台了《茌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见》(茌政发[2008]13号),明确了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加大了对乡镇畜牧业的考核和奖励力度,提升了各级干部群众发展畜牧业的信心。

2008和2009年全县新建和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556个,新增畜禽存栏800万头(只)。

县委县政府兑现各种扶持奖励资金60多万元。

2000—2009年县财政用于动物防疫、畜禽良种补贴、母畜保险补贴、项目资金配套、畜牧技术推广等方面资金约计为100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现代畜牧业建设。

为促进规模养殖业快速发展,切实解决养殖用地问题,2008年县畜牧局和县国土资源局行文转发了《关于规范畜禽养殖用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8]21号)的通知,把养殖用地纳入了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实行统一备案,提高了农民发展规模养殖的积极性,从而加快了畜牧业向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发展进程。

(二)落实国家畜牧扶持政策

1、家畜养殖补贴2007年以来,连续三年落实了国家畜牧业扶持政策。

2007和2008年进行了能繁母猪补贴,按照每头50元和100元的补贴标准,补贴能繁母猪10.5929万头,发放补贴资金822.225万元;畜牧部门协助保险公司组织农户参加能繁母猪保险4万头,国家每头补贴48元,共计补贴192万元。

2008和2009年进行了困难奶农临时救助补助和优质后备奶牛补助,每头分别补助100元和500元,共补助奶牛895头,发放补助资金13.83万元。

2、改扩建畜禽养殖场为鼓励畜禽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2007年开始,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0头以上、蛋鸡存栏1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场进行改扩建投资扶持,促其生产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全面提升现代畜牧业水平。

到2009年,全县共有15个生猪规模养殖场,3个规模蛋鸡场获得国家扶持资金290万元,改扩建畜舍9200平方米,畜舍建设、降温保暖、光照通风、防疫消毒,供水供料、粪污处理等设施全部达到国家规模标准化养殖场规范要求。

(三)转变畜牧发展方式

1997-2006年,全县畜牧业以数量增长为主,逐步转向以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和增加效益为主,进入结构调整阶段。

2006与1997年相比,在畜禽数量增长有限的情况下,出栏量明显增加,畜产品产量提高7.1个百分点。

2007年以来,努力转变畜牧生产方式,积极构建现代畜牧业,初步形成了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布局区域化、饲养设施化的格局。

2009年底,全县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70%,标准化饲养比重达到40%,区域化养殖更加相对集中,形成了以振兴、乐平、洪屯、温陈等乡镇为主的肉牛生产基地,以温陈、博平、韩屯、胡屯等乡镇为主的肉羊生产基地,以乐平、广平、振兴、韩屯等乡镇为主的生猪生产基地,以振兴、信发、胡屯、博平等乡镇为主的奶牛生产基地,以冯屯、洪屯、肖庄、杜口等乡镇为主的肉鸭生产基地,以乐平、菜屯、肖庄、贾寨等乡镇为主的肉鸡生产基地,以信发、温陈、广平、乐平为主的蛋鸡生产基地,以杨屯、洪屯、韩屯、信发等乡镇为主的养兔生产基地。

生猪、蛋鸡、肉鸡等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设施化,光照通风、降温保暖、供料供水、粪污处理等设施达到自动化。

(四)、创建畜牧龙头企业

全县现已建成小杨屯鸭业科贸有限公司、回民李肉牛宰杀市场等为龙头的畜牧加工企业6家,对现代畜牧业发展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小杨屯鸭业科贸有限公司是集种鸭饲养、种蛋孵化、饲料兽药供应、肉鸭基地养殖、屠宰加工、冷藏销售于一体的畜牧龙头生产企业。

1997年该企业呈现小规模发展,年宰杀加工肉鸭300万只,2004年企业创新发展方式,扩大宰杀能力,发展肉鸭小区,实行规模化养殖。

当年宰杀加工肉鸭600万只,年出栏50万只的肉鸭养殖小区达到5个。

2005年后,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企业呈现跳跃式发展,肉鸭宰杀加工能力迅速鼓胀,到2009年肉鸭养殖小区(场、棚)发展到600多个,带动冯屯、肖庄等乡镇肉鸭养殖户1000多个,年出栏加工肉鸭达到2400万只,增加社会收入5000万元,企业创产值3.5亿,利税3000万元。

企业现已获得国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ISO9000认证、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

(五)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

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为畜禽养殖业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1997年以来,全县成立畜牧养殖协会40多个,注册成立农民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30余家,发展各类会员800余人,带动畜禽养殖场户4200多个。

10多年来,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共帮助会员引进畜禽1.1亿头(只),提供饲料、兽药、机械总值30多亿元,提供各种信息、技术5000多项,销售畜禽1亿头(只),农民增收3.6亿元。

五、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颁布以来,全县防疫工作纳入了政府行为,建立健全了固定的防疫指挥机构,实行防疫工作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每村明确一名村级防疫员(全县共确定819名村级防疫员)负责实施畜禽免疫。

县政府下拨专项防疫经费,保证工作需要。

在防疫措施上,实行集中免疫、平时免疫和强制免疫相结合,防疫过程中达到“一针、一标、一证、一档”,即免疫注射、佩带耳标、发放登记免疫证、建立免疫档案均一次完成,达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

主要防疫的重大动物疫病包括高致病性禽流感、动物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简称H5N1)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可严重危害人身安全,对养禽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2004年2月,成立了以县长任指挥的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制定和公布了《茌平县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县成立了由畜牧、卫生、公安、财政等11个县直部门组成的疫情应急预备队,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疫情应急队伍,建立了疫情应急物资储备库。

2004年5月,组织疫情应急队伍在冯屯镇开展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演练,实行了强制免疫和疫情零报告制度。

县乡畜牧部门采取电视、会议、培训等形式广泛宣传防治技术和措施,开展了疫情普查、免疫、监测、消毒等工作,全县共普查15个乡镇165个村700个规模养殖场户的家禽160万只。

2005年后,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纳入常规化管理。

对家禽实行免费免疫,户养家禽有村级防疫员负责,规模养殖场实行专职兽医人员监管,免费供应药物消毒,建立了饲养、防疫档案。

(二)其他重大动物疫病

主要包括动物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

和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一样分别制定了防控应急预案和有效防控措施。

动物口蹄疫主要防疫对象为猪、牛、羊等偶蹄动物,1997年以来,年年列为动物防疫工作重点。

2006年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又被列为重点防疫工作对象。

由于我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指挥有力,各项防控措施到位,组织活动开展有效,动物免疫消毒开展及时,防止了重大疫情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三)动物检疫

1997年县成立了动物卫生检疫监督所,在博平、韩屯等乡镇设立了7个动物检疫分所,共有检疫人员56名,全部持证上岗,并配有检疫检测设备,常年开展动物检疫工作,为小杨屯鸭业科贸有限公司、县食品公司等加工企业派驻了检疫人员,全面开展了肉类检疫。

2004年后,推行畜禽产地检疫,实行出栏畜禽报检制度,到2009年,全县畜禽产地检疫率达到95%以上,确保了畜禽健康屠宰上市。

(四)动物防疫基础设施

2003年农业部批复《茌平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国家投资80万元,建设县级生物安全实验室,配置相应的仪器设备,于2004年底建设完成,并初步开展动物疫病检测化验工作。

为了进一步完善县乡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全县全面开展动物疫病检验、诊断、检测、预报及科学防控工作,2008年茌平县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续建项目和茌平县乡镇兽医站防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为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获农业部批复,投资60万元对县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完善建设,投资81万元分别建设振兴,信发、冯屯、杜郎口、洪屯、肖庄、贾寨、菜屯、杨屯共9个乡镇的生物安全实验室。

到2009年底,上述两项目全部建成,仪器设施全部配套到位,并陆续开展业务工作。

(五)食品安全整治

2008年河北三鹿婴幼儿奶粉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后,县畜牧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及时成立组织,研究监管措施,明确工作职责。

加强了对生鲜乳生产质量安全监管,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生鲜乳质量监管领导小组,开展并加大了对牛乳生产和收购环节的安全检查。

对奶牛养殖场户进行了拉网式排查,登记造册建档,检查用药、用料以及生鲜乳销售去向,与144个奶牛养殖场户(共649头奶牛)签定了质量安全保证书,落实了责任追究制,禁止三聚氰胺等违禁药物的使用。

工作中还加强了对食品质量安全知识的宣传,发放明白纸3000份,举办电视及会议讲座20余次,受训人员2000余人次,确保了生鲜乳质量安全。

2009年开展了饲料、兽药专项整治检查工作,对10多个兽药、饲料生产企业,240多家经营业户进行了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兽药和饲料中掺入或生产经营三聚氰胺、瘦肉精、蛋白精、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兽药和违禁化学物质。

通过检查,落实了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产品质量责任制,健全了购销原料、产品销售台帐。

查处违禁兽药30余种,责令停业整顿兽药经营业户12个,查处饲料无证、无号、无标签产品4个,取缔饲料违法经营户8个。

六、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和畜牧业污染源调查

2006年底,根据上级业务部门工作安排,县畜牧局积极组织业务骨干,开展了历时半年的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工作,完成了对小尾寒羊、樱桃谷肉鸭、鲁茌喜鸡、海兰迪卡蛋鸡、鲁西茌平长毛兔等5个品种的体尺测量、屠宰测定、现场拍照等工作,共调查畜禽场户10个,测量畜禽6850头只,拍摄照片30余幅,获得各种性能数据1.6万个,从而摸清了全县畜禽遗传资源现状,种质特性和遗传潜力,为更好地加强本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2009年,鲁西茌平长毛兔和鲁茌喜鸡被编入了《山东省畜禽品种志》。

2007年9月-2008年6月,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开展了茌平县第一次畜牧业污染源调查登记工作。

该项工作组织39人的畜牧业污染源普查队伍,先行清查,后行普查,在清查符合要求的基础上,共普查规模化养殖场36个,畜禽养殖户1850户,普查畜禽21.4867万头(只),畜禽粪便产生量16854吨,污水产生量13460吨。

从普查结果看,畜禽粪便及污水利用率达到83.7%,通过这次畜牧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摸清了全县畜禽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的畜禽粪便、污水等污物的产生、处理以及利用情况,为今后生态安全畜牧业的治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提出了减轻畜牧业污染源危害的三项措施。

一是加强对畜牧业污染源防治管理等法规的舆论宣传,引导养殖户走循环、生态、安全、健康养殖之路。

二是大力推广畜禽健康养殖模式,做到粪尿零排放、无污染,从根本上解决畜牧环境污染问题。

三是加强对畜禽排泄物的治理,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撰稿人(于振洋刘洪娟)

附:

一、畜牧局领导人更迭(1997——2009.12)

局长兼党组书记王春乾2008年5月任职

谷风柱1998年3月—2001年10月

迟连运2001年10月—2006年4月

王吉武2006年4月—2008年4月

书记谷风柱2001年4月离职

迟连运2001年4月—2001年10月

局长王吉武2008年4月离职

副局长王吉武1998年4月—2006年4月

卢玉良1998年4月—2006年3月

米保运2001年4月离职

刘振生2001年4月离职

王凤英2005年10月离职

李合祥2006年6月—2008年4月

于振洋2007年2月任职

孙协林2009年7月任职

李凤春2009年7月任职

纪检组长于振洋2003年11月—2007年2月

孙协林2007年2月—2009年7月

孟庆文2009年7月任职

工会主席孙协林2003年1月—2007年2月

李凤春2007年2月—2009年7月

耿仁修2009年7月任职

主任调研员张成香1998年5月离职

副主任科员李凤春2003年11月—2007年2月

二、畜牧局获得省级以上荣誉:

获奖名称

颁奖单位

颁奖时间

双文明单位

山东省畜牧局

1997.3

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先进单位

山东省畜牧局

1998.3

全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先进集体

山东省畜牧办公室

2006.5

全省畜牧业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山东省畜牧办公室

2006.6

 

三、1997——2009年茌平县畜牧业发展情况

 

1997~2009年茌平县畜牧业发展情况一览表

大牲畜

年末存栏头数(万头)

家禽

肉类

总产量(吨)

蛋类总产量

(吨)

奶类

总产量

(吨)

备注

年末存

栏头数(万头)

年末出

栏头数

(万头)

年末存栏头数(万头)

年末出栏头数(万头)

年末存栏只数(万只)

年末出栏只数(万只)

年末存栏只数

(万只)

年末出栏只数

(万只)

1997

17.88

15.24

5.39

22.10

19.71

10.92

7.42

223.06

136.60

25538

1729

211

1998

19.04

16.70

3.04

18.29

21.11

19.96

19.50

255.22

349.98

29686

20452

306

1999

21.49

19.50

2.31

22.10

27.55

21.90

23.19

507.93

580.00

36066

30158

1049

2000

22.04

20.51

4.58

23.80

32.80

24.26

23.03

495.10

762.71

43011

19260

1442

2001

22.37

21.30

7.46

26.80

44.51

25.06

24.42

488.19

764.33

57137

14588

2005

2002

22.95

22.00

7.73

32.00

54.40

26.00

28.60

470.30

684.30

68809

19529

2700

2003

20.87

20.00

8.65

28.00

54.60

24.00

28.80

500.00

700.00

70805

20466

4950

2004

20.39

19.50

8.70

30.20

54.80

22.30

28.90

580.00

720.00

70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