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4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村合作社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资项目实施方案文档格式.docx

5、《**县八甲口镇**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6、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7、**县**办**村委提供的基础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建设背景

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和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到二0二0年,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中包括:

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

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二00八年翻一番,消费水平大幅提升,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要遵循以下重大原则:

必须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始终把改革创新作为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

**县**办**村为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村计划利用芦河岸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条件,开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0亩(其中30亩日光温室,120亩大棚,350亩菜田),为县城及周边地区提供新鲜蔬菜,满足城乡日益增长的菜篮子需求,推动**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

2.1.2项目区域概况

1、地理位置

**村隶属于**县八甲口镇,位于**县东五公里处,地处芦苇河下游北岸。

南与孔西村和小庄村交界,东南靠下空村,东北与润城镇为邻,北与美泉村相连,西接石家庄村,西南紧依官道村。

2、区位评价

空间分析:

**村位于**县市区的边缘,距离**县仅五公里,在空间上靠近主城区,区位优越。

交通条件分析:

晋阳高速公路横贯东西,八芹公路、侯月铁路纵穿南北,**火车站坐落在村中,交通便利。

3、自然条件与资源

**村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属于东亚季风区、丘陵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主要特点是:

春季多寒而干旱,夏季多雨而炎热、秋季凉爽而多阴,冬季干冷而多风。

年平均气温在10.5度~12.5度之间。

一月份气温最低,平均气温4.5度。

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4.6度。

每年六月份日照时间最长,12月份日照时间最短。

风向:

春冬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风力一般为3至4级。

芦苇河从村中穿过,在村域内流经长度1500米。

全村总占地3.453平方公里,耕种土地504亩,人均耕地0.27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谷子;

另有林地150亩,居民工矿20亩,交通用地36亩等。

村庄内主要矿产资源为煤炭。

4、经济发展现状

2007年底**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840万元,纯收入总额为10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28元。

至2007年末全村共有730户1875口人,劳动力1115个。

其中务农319人,占劳动力总数的29%,务工的535人占劳动力总数的49%,从事商贸、餐饮的3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3%,尚有194人未就业。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村己基本形成冶炼、铸造、发运、装卸、餐饮、服务等为主导的二、三产业基础。

铸造生铁产品远销浙江、河南等省。

二、三产业共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98%。

全村拥有集体股份制企业3个,民营股份制企业5个,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6720.6万元,人均35843.2元。

村中集体收入,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公益事业、公共设施的投入和村民生活补贴、救助等。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实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搞好产业布局规划,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形成优势突出和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引导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向优势产区聚集。

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

鼓励和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棉花、糖料、马铃薯等大宗产品,推进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

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是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效益的重要举措。

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然要求。

项目实施后可为县城及周边地区提供充足的新鲜蔬菜,满足城乡居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项目建设将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从而为该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村集体经济依托煤炭、冶炼铸造业逐步发展壮大,近年来由于煤矿关停整合,冶炼铸造业企业关停整改,原有的一个村办煤矿关闭,集体2座铁炉、民营7座铁炉关闭,仅剩下1座村办318m3铁厂,农民增收受到严重制约。

**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使该村蔬菜种植向着产业化发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推动运输、交通等行业的发展,从而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3、项目实施扩大了现代农业人才队伍,缓减就业压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项目实施包括开展农业生产技能培训,扩大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规模,提高农民市场意识、高生产技能、以及管理能力。

同时随着煤矿、冶炼铸造业的关停整改,**村的就业压力增大,全村共730户1875口人,劳动力1115人,尚有194人未就业,特别是50岁以上的女劳力和55岁以上的男劳力就业困难显得尤为突出。

该项目的建设能够安排300余人就业,一定程度上缓减了就业压力,对推进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章工程技术方案

3.1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利用芦苇河岸边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条件,建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00亩。

其中包括30亩日光温室(育苗室),120亩大棚,350亩高标准滴灌菜田,铺设水利灌溉主管网,田间道路修整。

3.2建设方案

3.2.1日光温室

3.2.1.1设计要求

1、日光温室结构应符合利用太阳能和节能的要求,兼顾使用功能、可靠性和经济性。

冬季月平均日照时数小于100h,或室外最低温度高于-5℃的地区,不宜建造日光温室。

2、日光温室应按一定程序批准的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施工与安装,工程质量参照国家建筑工程标准中的相应和相关要求与规定进行检验评定验收。

3、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中采用的建筑材料(透光、保温等)、构件制品及配套机电设备等工业产品质量应符合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

4、温室结构承受的荷载包括恒载和活载。

温室结构的设计荷载,可参照《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修正加以确定。

5、应采用保温无滴长寿塑料薄膜,厚度0.08mm以上,使用寿命1年以上。

3.2.1.2日光温室的基本构造

日光温室主要由前屋面、后屋面、骨架、北墙(后墙)和东、西山墙、前基础墙、保温覆盖物、卷铺机构等组成,并配有多功能的缓冲间。

3.2.1.3温室结构尺寸与建筑方位

1、温室的长度模数应为3m,其长度分为普通和加长两个系列:

普通温室长度L=(42~60)m,卷铺机构为端设置;

加长温室长度在72m≤L≤120m之间,卷铺机构为中设置。

该项目在30亩土地上建设30栋日光温室,按1栋/亩建设。

2、后屋面投影宽度与跨度之比

在0.17~0.25范围内,按大跨度选小值,小跨度选大值,温暖地区选小值,寒冷地区选大值的原则选取。

3、温室后屋面仰角

温室后屋面仰角宜为25º

~40º

4、作业最低高度

温室作业最低高度不宜小于0.8m。

5、温室方位

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偏东或偏西不宜超过10º

6、温室前屋面角

前屋面底脚处屋面角宜为60º

~70º

,距前屋面底脚水平距离1m处屋面角宜为40º

左右,距前屋面底脚水平距离2m处屋面角宜为25º

左右。

日光温室剖面示意图

7、温室间距

在冬至日,前后两排温室之间的距离应保证后排温室有6h以上的光照时间。

3.2.1.4温室基础

前墙基础应有防寒沟或保温板,防寒沟或保温板的设置应根据当地气候情况而定。

在外侧建造防寒沟,防寒沟深度一般应大于冻土层厚度,宽度一般为24cm。

在内侧埋置保温板,聚苯保温板厚度一般为3cm~5cm。

其余墙体基础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

3.2.1.5温室墙体

温室的墙体应满足承重和保温的要求。

宜采用双24cm砖墙加10cm聚苯板,聚苯板位于两层砖墙之间。

对异质复合墙体应按承重层、保温层、保护层由内向外构造。

3.2.1.6温室骨架

1、骨架强度

温室骨架的结构强度应保证承载要求。

各地区风压、雪压载荷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的规定要求,日光温室的钢骨架设计寿命为15年。

2、骨架的稳定性

温室骨架应保证其稳定性。

前屋面应设纵向拉杆,纵向拉杆应设置于拱架下弦杆上,并保证处于张紧状态,纵向拉杆数量不少于3道。

3、骨架的构造

骨架的间距一般1m,焊接式骨架一般均为双拱式结构,在设计强度能达到当地气候要求的前提下,为节省材料,可以采用一双一单、两双一单或多双一单等多种双单交替排列的结构形式,但应保证两端为双拱结构。

双拱拱架上弦和下弦之间的最大距离宜为20cm~25cm,焊接双拱拱架的腹杆应呈三角形排列,腹杆与弦杆的夹角应保持锐角,弦杆的节间距不宜大于40cm为了便于作业机具的进出,可以在适当的位置,将一根骨架的前拱制成可拆卸的。

3.2.1.7温室门斗

温室门外应设缓冲门斗(兼工作间),参见下图,门斗开门方向应有利于保温,门斗宜设在温室一侧山墙外。

3.2.1.8温室外保温被卷铺装置

卷铺电机减速器应以低转速、大扭矩输出,输出转速应为:

(2~4)r/min,输出方式分单向和双向两种。

设有外保温覆盖物(保温被)机械卷铺装置的,其工作应灵活、可靠,保温被卷起单程时间不应大于5min。

3.2.1.9温室性能

1、温室采光性能

a)冬季晴天中午前后2h内,温室的平均透光率应大于65%。

b)冬季晴天一日内,室内辐照度日总量均匀度应大于80%。

2、温室保温性能

围护墙体在满足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其热阻值应符合下表的低限热阻。

墙体中专设保温层的,其厚度应均匀、严密,提倡使用环保型材料。

3、温室的气温与地温

冬季室外最低温度在-15℃以上,晴天室内不加温条件下,室内平均气温在15.0C以上,夜间平均气温不低于8℃,不应有6℃以下的温度出现。

室外最低温度低于-15℃时,根据低温持续的时间和实际情况,允许进行辅助加温。

辅助加热量应满足保持室内最低气温不低于10℃,室内平均气温在15℃以上持续时间不应少于4h的要求。

冬季晴天,室内气温最低温度偏离度应小于30%。

冬季晴天无室内加温条件下,一日内地下深0.1m层的平均地温不应低于10℃。

冬季,室内各深度层的地温偏离度应小于20%。

3.2.1.10覆膜和保温被的安装

1、裁膜时应预留余量,预留位置及预留量为:

上膜脊部纵向压膜折叠量:

(100~150)mm;

中膜上部纵向压膜线烫入用折叠量:

(50~100)mm;

下膜上部纵向压膜线烫入用折叠量:

(50~100)mm及其下部密封(如用土压住)用的余量:

(150~200)mm左右;

沿东、西长度方向的膜长度尺寸,应在裁切时预留1m左右的余量备用;

三道膜搭接的两处,应预留不少于300mm的搭接重合量。

2、覆膜前,应先区分出膜的向阳面与内面;

使用时,向阳面应处室外,内面面向室内。

3、覆膜时一般以上、中、下三道膜将温室前屋面覆罩完整、密闭,以保证温室的密封性。

4、保温被的安装

保温被的安装按“品”字型搭接,如图:

相邻保温被的搭接重叠宽度不少于90mm。

3.2.2大棚

3.2.2.1基本要求

1、选择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2、大棚要相对集中,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便于管理。

同时大中棚群应面向正南方,东、西、南三面空旷、没有高大建筑物及树木,以争取最大的日照时效与光量。

3、大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排风口设在东西两侧。

这样,一是有利于棚内湿度的降低;

二是减少了棚内搭架栽培作物、高秆作物间的相互遮荫,使之受光均匀;

三是避免了大棚在冬季进行通风(降温)、换气操作时,降温过快以及北风的侵入,同时增加了换气量。

3.2.2.2大棚规格

大棚的跨度和高度构成大棚的规格,大棚的跨度宜在6m~14m之间,高度宜在2.3m~3.5m之间。

大棚的长度范围可在20m~80m之间选择,其中以30m~60m为宜。

大棚两侧肩高以1.2m~1.5m为宜。

3.2.2.3大棚立柱、拱架的固定要求

对跨度超过8m的大棚,立柱或拱架埋深应不小于40cm,同时在立柱或拱架的基部应铺垫砖层或其他建材。

在季节性风、雪载荷比较大的地区建设的大棚,应浇铸混凝土基础,混凝土基础的深度应不小于40cm,横向尺寸不小于10cm。

立柱、拱架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部分应采用薄塑料管在现场热套装密封或其他防锈措施,以降低锈蚀速度。

3.2.2.4大棚压膜线的固定基础

压膜线的固定基础可采用混凝土基础(地锚)或其他固定形式。

采用混凝土基础时,预埋深度应不小于30cm,横向尺寸不小于8cm。

3.2.2.5大棚骨架技术要求

1、大棚骨架的管径应按以下数值选用(19mm),20mm,22mm,25mm,32mm,42mm,51mm。

2、所有零件应按设计图样规定的尺寸、材料和技术要求制造。

3、用钢管制造的零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管壁厚在2mm及其以下的,均需进行内外壁热镀锌。

镀锌前、后的钢管不得有裂缝、烧伤及其他影响强度的缺陷。

钢管壁厚大于2mm时,允许采用外壁表面涂防锈漆的处理方法。

涂漆前应除油、除锈,并应有完整的涂漆层,不得漏涂。

钢管骨架具体质量要求及试验方法可参照NY/T7中相关内容进行。

3.2.2.6大棚采光性能

1、早春或晚秋季节,晴天中午前后2h内,大棚的平均透光率应大于70%。

2、早春或晚秋季节,晴天一日内,棚内辐照度日总量均匀度应大于80%。

3.2.3高标准滴灌菜田

滴灌是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水、高效灌溉技术,滴灌是通过滴头点滴的方式,缓慢地把水分送到作物根区的灌水方法。

 

3.2.3.1滴灌系统的组成 

滴灌系统主要由供水装置、输水管道(干、支管)和滴水软带三部分组成。

1、供水装置

指水源、水泵、流量和压力调节器、肥料混合箱、肥料注入器。

进入滴灌管道的水必须具有一定的压力才能保证灌溉水的输送和滴出。

要获得具有一定压力的水流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利用现有水塔。

利用现有水塔时,需要计算水塔与灌溉管道的相对高程差,一般要求送水的压力达到0.1~0.2兆帕,这相当于要求水塔与灌溉区的相对高度差达到10米以上。

②在机井旁设置压力罐。

压力罐容量2~8立方米,机井水抽入以后加压至0.2~0.5兆帕。

压力罐应安有自动补水装置,以保证不间断地均匀供水。

③土造贮水罐。

在温室旁设置土造的贮水罐,如铁桶、水缸、塑料罐、水泥池等,一般容量要达到5立方米以上。

贮水罐的高度要距地面1.5米以上,使用时用微型水泵不断地把水注入贮水罐中。

④微型水泵直接供水,即采用微型水泵将水直接泵入输水管道,而省去各种储水设备。

2、输水管道 

把供水装置的水引向菜田滴灌区的通道。

一般是二级式,即干管和支管。

滴灌管带直接安装在支管上。

滴灌管一般是由专业厂家提供的高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管,管的内径有25~100毫米不同的规格。

温室外的输水干管要埋入土中0.8~l米或0.5~0.6米深处(冻土层以下)。

不同内径的干、支管用二通、三通、四通、旁通等连接。

输水管道上引至菜田出水管的内径可选取37.5~50毫米规格的塑料管,输水管道上需要安装过滤器,以防铁锈或泥砂堵塞。

最简单的过滤器是用80~100目的纱网过滤,同时要安装压力表阀门和肥料混合箱。

肥料混合箱容积一般为0.5~1立方米。

3、滴水部分 

目前多用聚乙烯塑料薄膜滴管带。

厚度一般为0.8~1.2毫米,折径有16、20、25、32、40、50毫米等规格。

管壁为黑色,以防止管内滋生绿苔,堵塞管道。

滴管带软管的左右两侧各打有一排直径0.5~0.7毫米的滴水孔,每侧孔距25厘米,两侧滴孔交错排列。

当水压达到0.02~0.05兆帕时,软带便起到输水作用,并将软带的水从滴孔滴入蔬菜根际土壤中。

每米软带每小时的出水量约13.5~27升。

3.2.3.2滴水软带的布置和安装

根据蔬菜栽植的行向布置支管,一般情况下支管布置在菜田行中间,滴水软带依菜田的株距布置。

滴水软带与支管连接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异径三通连接,一般是用40毫米×

25毫米,其中25毫米的一端套上滴水软带后用绳或铁丝扎紧,滴水软带的另一端也要扎紧,然后用内径40毫米的黑色半软塑料管按一定距离将异径三通的两端连接。

用异径三通连接滴水软带时输水量大,流速快,特别适于在长度超过50米的菜田栽植行中使用。

如果栽植行过长,可从菜田中部分成东西两组,安装2个阀门,分别将水输向两边,实行分组灌溉。

另一种安装方法是,将输水支管按软带所在的位置打孔,在孔上安装旁通,将滴水软带接在旁通的出水口上并扎紧,旁通价格便宜,安装时比异径三通要省事得多。

输水管道的连接安装:

如果进到菜田的出水口是内径50毫米的管道,可以先用1个50毫米×

40毫米的黑色塑料变径接头把它与支管联结协调起来,如果进水管的口径与连结软带的管径一致,就不须变换口径。

3.2.3.3滴灌装置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1、输水压力调整

把水压调至0.03~0.05兆帕,压力过大易造成软管破裂。

在没有压力表时,可从油水软管的表现上加以判断;

如果软管呈近圆形,水声不大时,可认为压力合适。

如果软带绷得很紧,水声很大,说明水的压力太大,应予调整。

2、供水量调控

灌溉水量一般要依据蔬菜的不同生育时期、以及天气情况来确定。

一般每666.7平方米每次灌水10立方米左右即可,没有流量计显示的时候,可通过软管供水的时间进行计算,或根据土壤的湿润程度来判断。

虽然每次灌水的时间要受到输水压力、软带折径大小、软带条数、滴孔大小和密度以及流水量等因素的影响,但一般每次灌水时间多为2~3个小时。

3、滴灌施肥技术

利用滴灌系统施肥时,可以购置专用的施肥装置,也可以自己制作,用1个废旧的油桶,放在高于地面1米的地方,下部出液管与安装滴管软管的支管连接,上部用自来水管不间断地加水,以保持压力,将溶解好的肥料按规定浓度不断地加入其中,肥液即随滴水滴入根际土壤之中,完成施肥。

另一种方式是将化肥溶液用微型泵或喷雾器加压压入支管当中。

加入肥液一般应在灌溉结束前半小时提前完成,导入肥料的孔在不使用时也应密闭,以防止肥料浓缩堵塞滴管。

3.2.3.4注意事项

1、防止滴孔堵塞。

滴灌系统中过滤装置一定不可缺少,同时要定期清理。

追肥时一定要溶解充分,无沉淀,并清除杂质。

2、压力要适中,避免软带破裂。

3、使用滴灌时,要在土壤施肥时施足有机肥和复合肥,以免在只能通过滴灌追施溶解性较好的化肥时,出现脱肥和营养比例失调的问题。

4、结合滴灌铺设覆盖地膜。

菜田中湿度过高对菜田生长不利,因此应尽量覆盖地膜。

这对于一些容易易感病的品种尤为重要。

5、注意保管好软带和塑料管材。

夏季不用时,应将布置在地面部分的管材和软带收集起来,放到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方保存,再使用时要检查是否有破裂漏水或堵塞的地方,并维修后再重新布设。

在冬季埋土防寒地区更要在土壤结冻前重视管道的防寒和保护。

3.2.4水利灌溉主管网

3.2.4.1管道布置要求

1、灌溉管道系统可根据地形水源和用户用水情况采用环状管网或树枝状管网。

2、各用水单位应设置独立的配水口配水口的位置给水栓的型式和规格尺寸必须与相应的灌溉方法和移动管道连接方式一致

3、管道应布置在坚实的地基上避开填方区和可能产生滑坡山洪威胁的地带

4、管网压力分布差异较大时,可结合地形条件进行压力分采用不同压力等级的管材和不同的灌溉方式

5、固定管道宜埋在地下,易损管材必须埋在地下,埋深应不小于60cm,并应在冻土层以下。

6、各级管道进口必须设置节制阀,分水口较多的输配水管道,每隔3~5个分水口应设置一个节制阀,管道最低处应设置排水阀。

3.2.4.2管材选择

1、所选管材的工作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灌溉管道系统分区或分段的设计工作压力

2、固定管道宜优先选用硬塑料管、钢丝网水泥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选用钢管、铸铁管时,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3、所选管材外形、规格、尺寸、公差配合和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管材使用年限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的规定

3.2.4.3管道埋设

1、管道沟槽应按施工放样中心线和槽底设计标高开挖。

2、管道安装前应将管与管件按施工要求摆放,摆放位置应便于起吊、下管及运送,并应再次进行外观及启闭等复验。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