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4156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5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分析Word格式.docx

图3中国服务业整体劳动生产率变化情况

(四)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如果把服务业所涉及产业划分为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类的话,其占服务业总体的比重呈现传统服务业稳中有降,现代服务业稳中有升的趋势(表1)。

表1服务业内部行业构成(%)

行业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现代

服务业

金融、保险业

19.7

18.6

17.9

17.4

16.8

房地产业

5.6

5.5

5.8

5.7

邮电通信业

4.2

4.8

4.9

5.2

6.7

7.1

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

1.7

1.9

2.1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6.6

6.8

7.2

7.8

8.0

8.4

传统服务业

62.2

61.3

61.6

61.4

60.3

59.9

(五)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额逐年增长

基础建设投资是体现经济部门能否保证良性运行的重要指标。

据统计,1989~2002年,我国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达到24.44%,如果把服务业细分为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两大部门,其基础建设投资金额年均增长率与服务业整体基本一致(表2)。

表2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率

基础建设投资平均增长率

现代服务业

1989~2002

24.44%

23.84%

24.15%

按年度追溯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基建投资增长率变化情况,发现仍然保持高度一致,表明我国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呈并驾齐驱之势(图4)。

图41990-2002中国服务业基础建设投资增长率

(六)各地区服务业差异较大

考察2002年我国31个地区三次产业的比重(图5)发现,几乎所有地区的服务业占GDP比重都超过了全国33.5%的平均水平,出现总体比重低于单个地区的原因是:

各地区的经济规模差异较大,很多地区虽然服务业比重高,但把经济规模占全国份额作为权重进行折算的话,其占全国的比重就会极低。

例如西藏地区2002年服务业占当地GDP的比重高达55%,但其服务业增加值仅占全国的0.25%。

图5我国各地区三次产业比重(2002年)

从各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图6)来看,超过30000元/人(按当年汇率为3625美元/人)的地区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这9个地区均东南沿海,经济较为发达,工业化程度较高。

图6各地区服务业劳动生产率(2002年)

二、我国发展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从纵向来看,我国服务业20多年来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有了显著的进步,但经济国际化的大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全球竞争的视野。

横向比较来看,我国服务业和国际水平的差距是全面的。

突出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近两年出现滞胀现象

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2000年全球服务业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达到63%,其中,低收入国家的这一比例为42%,中低等收入国家为44%,上中等收入国家为61%。

然而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由1978年的23%升至2002年的对33.5%(图7)。

图7部分国家经济结构

表31999年部分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国家

LIC

LMIC

UMIC

HIC

澳大利亚

巴西

加拿大

服务业比重

45.5

52.0

61.0

69.5

70.3

65.3

65.7

法国

德国

印度

意大利

日本

韩国

墨西哥

71.5

67.8

47.9

67.6

66.2

59.4

66.6

俄罗斯

南非

土耳其

英国

美国

中国

55.5

65.5

73.6

32.9

另外,从我国服务业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出现轻度滞胀现象。

2002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为34532.8亿元,同比增长7.3%,但增速比2001年下降1.1个百分点。

服务业增长速度低于GDP增长速度(8.0%),也低于第二产业增长速度(9.9%)。

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又比2002年减缓了0.8个百分点。

(二)吸纳就业能力还有待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就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的比重有大幅度提高,由1978年12.1%升至2002年28.6%,但仍远远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水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该比重在1999年已经达到40%以上。

表4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

1987

年均增长率

OECD国家

64.1

欧盟

63.9

65.2

4.3

西方发达国家

>

=70*

少数发达国家

=80*

大部分发展中国家

=40*

69.9

73.4

3.5

7.7

55.4

60.2

51.9

3.7

57.7

80(1998年)

61.6(1980年)

75.6(1998年)

马来西亚

52(1999年)^

菲律宾

48.7(1999年)^

印度尼西亚

41(1999年)^

捷克

58.4(1999年)^

阿根廷

77(1999年)^

64.5(1999年)^

12.1(1980年)

28.6(2002年)

6.3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数据库;

OECD;

*:

数据转引自张庆华,“我国亟待发展现代服务业”,《科技时报》,2003.12.29

^:

假定该国男女就业人口比重为1:

1

(三)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低

2000年,美国、日本、欧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率是6万美元以上,我国仅为2000美元左右。

到2002年,也仅有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9个东南沿海地区超过3625美元/人,其中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一支独秀的上海也仅为9445美元/人,不及发达国家的1/6。

图8各国服务业比重及劳动生产率(1998年)

 

(四)服务业内部结构层次偏低

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其中餐饮、商业零售、交通运输等占40%左右;

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其中电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还不足30%。

以金融和卫生服务中的就业为例,2002年我国金融行业就业比重仅为0.46%,而国外平均水平为4%左右。

我国卫生服务业和社会福利业加在一起,就业比重仅为0.67%,而同期美国为10%,韩国也达到2%。

智力型服务比重低,劳务型服务比重大;

高端服务比重低,低端服务比重大。

表5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国际比较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生产性服务业/服务业总增加值

主要工业国

50%

28%

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服务业

≈32.5%

22.5%

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总增加值

50%(1994年)

<

30%

电子商务交易规模

≈2187亿美元

218.7亿美元

(五)现代服务业缺乏国际竞争力

我国现代服务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相距甚远,国际竞争力不强,直观的表现就是国际服务贸易处于低水平发展之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服务业贸易发展迅猛,其增长速度超过了国际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

目前,我国服务业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2%左右,并且处1990年以来一直处于逆差地位,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货物贸易上的顺差。

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上半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明显扩大,达62.75亿美元,同比增长43%,已经接近2002年全年的水平(67.84亿美元)。

逆差的主要来源是运输、保险、专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分别为46.67亿、19.29亿和17.50亿美元。

由于目前我国服务业整体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运输、保险、专有技术和技术咨询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维持一定的逆差。

(六)服务业科技含量不高

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直接影响产业的“新兴”程度。

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产品在我国服务业中应用的领域和水平比较有限,即使在我国信息化水平很高的服务业领域——银行业中,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

我国2002年的ATM装机量相当美国1983年的水平;

我国每100万人口的ATM机拥有量不到40台,美国为1100台。

由于服务业科技含量较低,比较容易模仿。

故国内较为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服务业并没有能够形成良性的产业前后向带动辐射周边地区效应,而是形成了易于被周边地区模仿竞争的恶性轨道,因此往往形成既要在制造业部门大力竞争,还有应付服务业的不断转移问题。

(七)服务产业链不够完整,各环节间缺乏协作

根据国际经验,现代服务业应该能够满足工业发展所需的综合的、配套的和快速反应的需求。

目前我国服务与工业的链接存在问题,服务质量、服务效率整体水平不高,制约了工业部门的发展。

在工业链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

生产前的服务如研究开发、人员培训、经营管理、会计服务业、信息服务;

生产后的服务包括物流、通信、仓储等都对产业链经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的服务体系,产前、产后服务业发育不充分,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例如,根据世界银行估计,目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相当于GDP的18%,而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低于10%。

该比例每降低1个百分点,我国每年就可节省1000亿元以上。

另外,一方面由于服务业各部门之间往往着眼于短期利益,忽略了或者不愿意强化联合;

另一方面也是受技术条件的约束,当前服务部门之间各自独立性仍然非常强,还没有形成整体协作经营模式。

(八)现代服务业市场开放程度滞后于其他经济部门

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很大程度上与开放度较低有关。

部分服务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保险、铁路运输等)中长期存在严重的市场进入壁垒,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资本很难进入。

由于缺乏充分的竞争,导致居于垄断经营地位的国有服务企业经营机制僵化,服务价格高昂,服务质量和效率低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另外,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缓慢。

在服务业投资中,与1998年相比,2002年国有经济投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下降了4.2个百分点,而股份制经济投资则上升了12%以上,但相对于目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33.6%的国有投资比例,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滞后。

(九)其他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除上述八个方面外,我国服务业发展在经济效益、区域差异、城乡差异、人才培养、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模式、思想观念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全面的差距。

三、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全面落后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发展阶段约束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必然拉动产业结构升级,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会依次出现上升、下降和稳定的趋势。

当居民消费由基本生存必需品转向工业品为主时,第二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会上升,由于工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投资强度要远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由此必然引起投资率上升和消费率下降;

当居民消费由工业品转向服务类产品为主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就会提高,并引起消费率上升和投资率下降。

在经济发达阶段,工业化完成,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投资和消费的比例趋于稳定。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水平与服务业消费市场供需结构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但又不是在任何时候(阶段)都呈现同步对称性,即非严格线性关系。

具体的说,人均GDP1500美元和5000美元是两个重要的节点,越过这两个节点后,产业结构和服务业比重将发生重要的变化。

在工业化前期阶段,人均收入达到1000-1500美元时,服务业产值比重会迅速增加,达到45%-50%;

在工业化阶段,人均收入在1500-5000美元之间时,服务业比重基本保持不变,农业比重显著降低而工业比重显著增加;

当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或者说信息化阶段时,服务业比重又会出现迅速增长,比重达到60%-70%以上(图9)。

图9不同经济阶段服务业占GDP比重

表6的数据很好地支撑了图9的结论。

从横截面数据比较,我国服务业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主要国家,但从经济发展阶段来分析,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并非如剖面数据表现出存在那么大的差距。

表6服务业比重与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GDP800美元

人均GDP3000美元时期

时间

服务业/GDP(%)

1940

52

1962

58

1950

37

1971

46

1955

42

1970

40.55

1964

43

1972

45.7

1976

35.6

40.6

1973

47.5

1994

49

33.6

我国2003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正处于第二产业比重较大、服务业受到挤压效应作用的影响、相对需求不足的阶段,需求驱动尚未成为快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但根据服务业发展阶段的推论,可以预见,在“十一五”期间,随着人均GDP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我国服务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上升通道。

(二)产业政策和投资模式偏好影响了服务业消费的供给

一是在整个中国经济以工业发展为主流的工业化经济背景下,制造业发展在税收、就业和经济指标上的重大贡献,形成中国长期以来潜移默化的“制造业情结”,各地面对“产业空心化”的担忧,使这种情结更加强化;

二是就政策性因素而言,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偏重于鼓励投资而不是鼓励消费的倾向仍然存在;

三是我国工业化过程尚未完成,大部分地区目前正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或初期阶段,对外经济贸易中服务业基本未对外开放,旧的服务业模式和传统没有受到多大的冲击。

在上述政策和投资偏好的影响下,我国过去产业发展方面一个偏差就是没有处理好工业化与服务业的关系,把工业化片面地等同于工业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服务业消费供给总量不足。

总体上看,在绝大多数商品都处于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服务产品却存在明显的供给不足,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行路难,看病难,买票排队,交费排队……生活中的诸多不便,折射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从当前我国服务业来看,长期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国际竞争力不强等矛盾,运输、仓储、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金融、电信、房地产、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严重不足。

此外,服务领域狭小,服务水平不高,也是我国服务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有专家指出,我国服务业如不加快发展,加大消费总量供给,有可能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瓶颈。

(三)国际分工背景下我国服务业比较优势不突出

1、我国服务业国际比较优势不突出

现代服务贸易正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项新内容,现代服务业竞争的比较优势也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明显低于制造业。

特别是以下两个因素:

一是我国的出口依存度高,二是外资对制造业的参与程度显著高于服务业,提升了制造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相对降低了服务业的比重。

后者显然是我们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引资政策取向决定的。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司长杨伟民从宏观层面指出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之一,就是由国际分工造成的国际背景,全球化的分工体系没给中国发展服务业的空间。

我国服务业国际比较优势不突出的具体表现为:

(1)在服务业利用外资方面,比例太低,从实践看,我们并没有因此保护和发展起自己的服务业。

相反,外资特别是国外大型跨国公司,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经验、服务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未对对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生示范效应、竞争效应、规范效应和增加供给的效应。

结果是,我国的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明显滞后,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也非常低,服务贸易辐射世界的面非常小,服务业在世界设立分支机构比较少;

(2)在服务业参与全球分工中,我国的顺差主要集中在传统旅游和劳务输出两个领域。

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等新兴服务比重仍然很低;

(3)在服务企业方面,我国服务企业无论是在组织规模上还是管理水平与营销技术上与国际上大型跨国公司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难以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我国目前服务市场有限度的开放中,外资银行、外资保险公司已挖走国内银行相当数量的业务骨干。

在信息服务等其他行业内资企业的人才流失也很严重。

2、印度服务业在参与国际分工给我们的启示

2004年第6期《信息空间》杂志中《印度:

现代服务业的崛起典范》一文介绍:

据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08年信息技术服务以及设在印度的后台工作量将增长4倍,从而使印度这一行业的年出口额达到570亿美元,雇员总数增长至400万人,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升至7%。

如果印度能够发展成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那么它将是第一个以人才资源为催化刑,而不是依靠自然资源或廉价劳动力来实现崛起的发展中国家。

印度培养出劳动力成本低、智商高,同时又会讲英语的人才精英将很快会对美国产生长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远大于中国。

制造业(这也是中国的优势所在)的产出仅占美国总产出的14%,其就业岗位仅占美国工作总量的11%。

印度的优势在于服务业,这项产业大约占美国经济的60%,其就业人数约占美国就业总数的2/3。

我们认为,印度以外需性导向为特征的服务业的崛起在于人力资源禀赋的优势明显,适应现代服务业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发展趋势。

而反思我国服务业发展道路,主要不足在于未能集中有限资源,针对国内、国际需求,优先发展战略性服务业,包括没有积极发展产业服务业和教育等战略基础产业,培育起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业分工,走出符合中国比较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之路。

(四)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指导政策落后于形式发展需要

1、服务业战略提出较晚。

自20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服务业在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

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10月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组和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战略。

在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中,我国的服务业并无任何优势可言。

2、指导政策有待明确。

在服务业发展指导思路上,一是究竟是以扩大就业机会优先,还是发展比较优势优先。

不扩大就业机会,当然会产生社会问题;

但不发展比较优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前景则不容乐观。

这里面有服务业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

现在看来,我们在这方面处理得不太好,既没有较好地解决劳动就业问题,也没有形成我国服务业的国际分工比较优势。

二是在发展动力上,过去我们主要解决需求扩大型服务业的发展,没有重视主动供给拉动型服务业的发展,进行科技含量高、具有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服务业的发展引导扶持不够,投资拉动不足。

反观日本在动漫产业、韩国在游戏产业的长期扶持政策而取得成功经验,很值得我们深思。

(五)服务业支撑机制问题多多

1、体制因素制约。

一是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其中不少行业同行政垄断相结合,收费高而服务质量差,抑制了消费,也抑制了服务业自身的发展。

特别是服务业中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相对缓慢,活力不足。

二是由于就业压力,许多企业将本来应该由专业服务企业提供的服务活动长期内部化,以达到安置富余职工的目的,例如仍有60%左右的大中型国有商业企业和50%左右的国有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