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神室八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438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24.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 神室八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2 神室八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 神室八法.docx

《2 神室八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神室八法.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 神室八法.docx

2神室八法

神室八法

  序言

道,本:

无为,

而,法,有作。

道,为:

体,

法,为:

用。

体用俱备,性命双修,循序渐进,可入:

圣贤堂奥。

性命,必用法,以修之,

阴阳,必用法,以调之,

造化,必用法,以夺之,

四象,必用法,以合之,

五行,必用法,以攒之,

有为无为,各有法则。

毫发之差,千里之失。

可叹世之:

修真之人,

不识邪正,入于旁门,

碌碌一生,到老无成。

神室八法:

一文:

其言平淡,其理精微。

材物大小,尺寸长短,

攒簇规矩,无不俱备。

修真之道,修其神室,

神室完全,大道成就,

永无渗漏,脱灾免祸,

可以入于:

安然自在之境。

知闻之士,勇猛精进,采取:

真材实料,

依法修造,完成神室,安身立命,

做宇宙间一个无事闲人。

  刚

刚,乃:

神室之梁柱。

梁柱:

刚强不屈,无偏无倚,端正平直,不动不摇,

所任最重,其责最大,神室之斜正好歹,皆在于此。

梁柱:

稳当坚固,

神室:

永远常存。

欲,为:

碍道之物。

刚,为:

行道之本。

刚,即是:

强、健、果断、壮盛、锐气、利器。

善用其刚者,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如: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四十不动心者,是为能刚。

修道者,若能:

以性命,为一大事,

看破尘缘,一刀两段,万有皆空,脱然离俗。

不在:

衣食上留心;不于:

火坑中打闹。

干魔百障,顺其自然,生死存亡,任凭天断。

立:

大丈夫之品行,抱:

铁罗汉之志念,

具此:

一点刚气,有始有终,愈久愈力。

抱朴子,闻道二十年,家无积蓄,不能成道,志念愈坚;

吕纯阳,遇正阳之后,经历十试,毫无更变;

丘处机,欲心不退,净身三次,睡魔不灭,磻溪六年;

张三丰,为道忘躯,衣破鞋穿,愈老愈力,七十逢师。

以上诸公,皆从:

艰难苦处来,

一日苦尽甜来,因缘得遇,大道即成。

若刚气不立,四大无力,全身放下,

逡畏不前,锐气散尽,六贼搬弄,三尸张狂,

主意不定.狐疑不决。

又怕:

饿着渴着,热着冻着,

又怕:

修道不成,误了现在,

又怕:

魔障来侵,苦楚难受,

又怕:

缘法不兴,行道阻滞。

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况性命大事?

故修道者,

欲修神室,先立刚气;欲立刚气,先去其欲,

欲去刚立,神室梁柱稳妥,根本坚固,大道有望。

何为刚?

斩断恩爱、挖除尘根,是刚,

不怕魔难,遇魔不退,是刚,

整顿精神、勇猛前进,是刚,

废寝忘餐、是非立断,是刚,

一心无二、经久不易,是刚,

和而不同、群而不党,是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刚,

人贪爱的,而我不爱、是刚。

人难受的,而我能受,是刚。

内外如一、工夫不歇,是刚。

如此立刚,一往直前,不到极乐之地,不肯休歇,

何患:

性不了、命不立?

柔,即是:

神室之木料。

木料,其性:

顺金。

可曲可直,可方可圆,随材而用,

大以大用,小以小用,无处不宜。

锯也受的,斫也受的,

刻也受的,打也受的。

欲修神室,先办木料,

木料周全,从此修为,应手而成。

玉枢经曰:

道者,以诚而入,以柔而用。

参同契曰:

弱者,道之验,

柔者,道之强。

柔弱,为:

进道之首务。

人,自有生以后,

秉:

血气之性,

染:

积习之偏,

争胜好强,以苦为乐。

日在:

名利之场;

夜入:

酒色之境,

贪嗔痴爱,般般俱全,

喜怒哀乐,样样皆有。

以假为真,以虚为实,不知回头,

罟攫陷阱,无处不入。

怎能晓得:

石崇富贵,草上之霜,

韩信功勋,镜中之花,

到不如:

范蠡归湖,勇于自退,

留侯入山,早已知几,

此即:

柔道之所以贵。

柔,即是:

顺、弱、克己、

自屈、自退、自卑、无我、

有人、无妄、淳朴、老实。

善用其柔者,

有若无,实若虚,修天爵,

轻人爵,求法财,远世财,

不与世争,犯而不较。

如:

抱朴子、许旌阳、淮南子、正阳、重阳,鲍倩。

以上诸真,皆是:

显宦中人,

一时有悟,即便:

脱然远去,自顾性命,

受尽无数苦楚,终得成道,此皆是:

能用其柔者。

如:

毘陵师,得受杏林之传,弃憎复俗,

和光于:

通邑大都,隐于:

张环如家中,潜修暗炼,

不露圭角,是为:

能用其柔。

如:

郝太古,因其:

马刘斥责之后,居赵州桥,

人欺不知,水涨不晓,数年成道,是能用柔。

柔之一字,所关非小,所用最大。

修道者,能知:

世事皆假,此身亦虚,

不于:

大火坑中,着意,

乃于:

无色界里,留心,

屈己求人,诚叩真诀,

认定:

当年原本,化去:

血性浊气,

为功日增,为道日减,减之又减,

以至于:

无性命可了。

柔为:

顺道、顺时、顺理,

渐次用功,即能:

上达。

所谓:

后其身,而身先。

若不能:

柔顺,磕着撞着,无明火发,不能自遏,

三宝受伤,全身失陷,神室木料,为大火焚化,

一无所有,终归空亡,岂能:

完成大道!

老子云: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果能:

柔如婴儿,则万缘皆空。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

木料周全,动工造作,神室有望。

何为柔?

有:

打我者,顺受,

有:

骂我者,笑迎。

疾病不管,是非不入,

礼下于人,傲气俱除,习气渐化。

时时,省察己过,

处处,检点面目。

戒慎乎,其所不睹,

恐惧乎,其所不闻,

素位而行,不愿乎外,

一切:

人情世事,付于不知,

诸般:

邪思妄想,扫去无迹。

诚之一法,乃:

神室之基址。

房屋之基址:

坚实敦厚,无物不载,神室成败,皆在于此。

此乃:

造神室之第一要着。

故,基址筑就,平正稳当,永无:

坎陷崩塌之患。

人,性相近,而习相远,天真丧尽,私欲纷纷。

内之,所有者,邪思妄想,

外之,所处者,火坑刀山,

即有一二:

自惜性命者,

亦,不在:

根本上打点,只于:

枝叶上搜求,

隔靴搔痒,望梅止渴,空费功力,临死方侮。

儒曰: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不离之道,贵乎诚。

能诚,则:

大道可学、可知、可成。

不诚,则:

心不纯。

心不纯,则:

疑惑生,

疑惑生,则:

妄念起,

妄念起,则:

脚根不实,

一行一步,入于虚假,一举一动,俱是烦恼,

隔绝大道,闭塞灵窟,而欲明道,不愈远乎?

诚,即是:

醇厚、专一、老实、无欺、不隐、不瞒。

善用其诚者,返朴归醇,黜聪毁智,主意一定,始终无二。

赵真人,奉师命出外,遇色不迷,见虎不惊,

悬崖取桃,陡壁舍身,感动祖师,传授心印;

丘祖,因自己:

福缘浅薄,狠力下功,

饥饿不怕,生死不惧,感得:

空中神人报信。

如二真者,皆能其诚。

诚之一字,乃修道始终不离之物,

如其可离,则何由而成神空?

何由而全性命?

何为:

诚?

安危不计,一心向前,

出言无伪诈,行事不怪异,

随地而安,遇境而就,

到安乐处不喜,逢困难时不忧,

择善固执,顺守其正,

至死抱道,永无变迁,

有过即改,遇善即行。

如是用诚:

纤尘不生,万物难移,内念不出,外念不入,

三尸遁迹,六贼灭踪,神室基址,筑就而成。

从此:

造修大业,无不:

随心应手。

故,修道者,必脚踏实地,下死工夫,

换却生平心肠,钻破混沌,取出宝杖,

处处归真,事事守正。

以:

本分,为要,

以:

老实,为先,

性命之外,别无所知,

道德之外,馀无所晓,

人一能之,己百能之,

人十能之,己千能之。

果能如此:

善用其诚,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上天有路,大道必成。

信之一法,乃:

神室之椽瓦。

房屋之:

椽瓦

攒簇一气,遮蔽上下,护持全室。

椽瓦周密,外挡邪风,内蓄和气,

神室得以:

坚久不败。

至圣云: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道祖云: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杳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观此可知,信为:

人生之根本,神室之要着。

信若不立,四象不合,五行不和,

两仪各别,三宝俱漏,大业必废。

吕祖,一梦,而入大道,即是:

信;

丹阳,悟死,而脱尘情,即是:

信;

神光,断臂,求师真法,即是:

信。

得此:

一信,而:

成道,

失此:

一信,而:

败道。

信之得失,道之成败,关之,

故修道者,尽皆以信,为本。

何为信?

忠孝廉耻,俱尽其道,

仁义礼智,各得其宜,

是非不杂,邪正分明,

初念不改,正念常存。

应事接物,不逐风扬波,

日用夜作,不昧性迷心。

对景忘情,在尘出尘,

遇境不迁,住世离世。

宜缓则缓,宜急则急,

宜后则后,宜先则先,

宜进则进,宜退则退,

宜放则放,宜收则收,

彼我如一,身心不二。

以至:

鸿蒙一气不散,太极圆满无亏。

采药物,于:

不动之中,

行火候,于:

无为之内。

假中求真,真中去假,只是一信,而运用之。

信,即是:

中孚,无惑,不易,见真,有主。

大道始末,皆是:

以信而为归结。

酒色财气,皆以信:

验;

喜怒哀乐,皆以信:

正,

视听言动,皆以信:

印;

品行高低,皆以信:

分,

有无邪正,皆以信:

别;

五行四象,皆以信:

攒。

若能知此,可以:

希贤希圣;

若是迷此,只是:

为人为鬼。

信与不信,

性命生死,即:

于此而分,

吉凶悔吝,即:

于此而别,不可不畏!

学者,若能得此:

信之一法,

则可:

神室严密,永无:

渗漏之患,

可以:

长生不死,可以:

成仙成佛。

但这个:

关棙子,

说时易,知时难,行时更难。

此信,其义最深,其理最妙。

非是:

寻常,言语之信,

乃是:

大道、天宝之信,

知得此信,天宝顺手可得,

其他皆是:

余事。

和之一法,乃是:

神室之门户。

房屋之:

门户,

光明通透,绝无遮碍,出入随便,开阖有时,防外谨内,

门户一立,神室成就。

儒曰:

礼之用,和为贵。

又曰: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不和,不足以,为:

礼,

不和,不可以,为:

达道。

和之义,无其:

大小内外、边岸形色。

天,得之,而:

四时顺。

地,得之,而:

万物生。

人,得之,而:

性命凝。

此,所谓:

达道。

此和,即是:

通、顺、悦、从容、徐缓。

若欲成其:

神室,

非和,则:

不可。

昔达摩观见东土神州,有大乘气象,

入于中国,以了大事,即是:

行和;

惠能,不思善,不思恶,犹未为的。

后来,隐于四会猎人中,以了大事,即是:

行和;

河上公,隐于:

园圃之中,

缘督子,隐于:

商贾之内,

王十八,隐于:

仆人之列,

是皆:

混俗和光,依世间法,修出世间。

善用其和者,不惊俗,不骇众,不固执,不偏僻,

随方就圆,内刚外柔,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潜修密炼,人莫能识。

若:

有己无人,行为执着,

不:

失之太过,即:

失之不及,

岂能:

窃造化,合阴阳,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造成神室,永为:

无漏金屋?

和者,即:

礼下于人、谦恭自小,心平性柔,

暴躁全无,忿怒不生,大而能小,强而能弱。

无:

人我寿者之相,

无:

贵贱贫富之分,

化:

气质之性,

消:

嫉妒之心,

言行相顾,动静随时,

无好恶、无无明、

无怪诞、无伪诈。

和处,极多,

只在:

机活神圆,因物付物。

学道:

同志者,

速将:

人我山放倒,

急把:

龙虎穴冲开,

将其已往:

高傲欺心,滞气血性,小见偏识,

与一切不平不顺、不中不正等事,一笔勾消,

另换出个:

和平性情,温柔姿格,神明默运。

以求:

先天至真之药,

点化:

后天至浊之阴,

自然:

有无一气,动静自如,

还我:

本来良知良能之面目,

登于:

圣人之基,共上天梯。

噫!

谦受益,满招愆,学者自勉!

静之一法,乃:

神室之墙壁。

房屋之:

墙壁

根本端正,高低相称,无缝无隙,无孔无洞,

稳定粱柱,坚固上下。

墙壁一起,神室有象。

老子云: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修道者,不到至清至静之地,

而其:

天心不复,神室不成。

虚极则静,静极则动,

动静之间,有:

天心现之。

六祖曰:

情来。

释 曰:

见明星。

道 曰:

一阳初生。

儒 曰:

有朋自远方来。

天心,即:

天地之心。

天地之心复,即:

天地悉皆归,

苟不到:

静极之时,而不能。

静,即是:

定、寂、不动、内安、无念、无欲。

无念无欲,无思无虑,安静不动,宥密洁净,

邪风不入,尘埃不生。

神室,墙壁紧密,坚固结实,

材木,长久如新,永远不坏。

善用其静者,得意处不喜,失意处不忧,

专心致志,对景忘情,不动不摇,如:

明镜止水。

人之灵窍,自:

先天失散而后,

为私欲所蔽,为尘情所挠,终日碌碌,无有片刻宁静。

心不宁静,妄念纷纷,所作所为,

皆是:

以若为乐,以假为真,真假不分,大道怎成?

修道者,欲修神室,先须习静,果到静地,神室易成。

静非:

顽空寂灭之学,亦非:

参禅打坐,忘物忘形之说。

乃是:

常应常静,常静常应,身在事中,心在事外之意。

真静者,

一念不起,一意不生,言不苟造,身不妄动,

事前不想,事后不计,人短不知,己长不觉,

时时顾道,处处返照。

不以饥渴,害心,

不以衣食,败道。

生死顺命,人我无别;境遇不昧,幽明不欺,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视,非礼勿动,

妄念去,而真念生,

道心现,而人心灭,是谓:

真静。

真静之静,本于太极,不为:

造化所移。

神室四面,如:

铁桶相似,

风寒暑湿,不得而入,

虎狼兕豹,不得而进。

修真之士,

速将:

活络心肠,放下。

急把:

娘生面目,拿出。

主心一定,止于:

至善。

其:

净倮倮,赤洒洒,

作:

世间,无事闲人,

开:

道中,正法眼藏,

其:

受用,无穷无尽。

虚之一法,乃是:

神宝之堂中。

室之堂中,主其:

空阔洁净,

须要:

尘埃扫尽,杂物不留,

所以,供设宝珍,迎待佳宾。

悟真云: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明阳,

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昌。

经云:

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

特以,虚者实之基,实者虚之验。

大道,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抟之不得,本来至无。

至无,则为:

至虚。

至虚,则其:

无物不包,无物不容,

故其,神室,以虚中,为要。

虚中,则:

阴阳顺序,精神圆满,一气浑然,

无内外,无左右,无前后,无上下,

而在:

恍惚杳冥之中。

虚,即是:

空、无、宽、无形、无色。

道,至于:

空虚,则:

无形无色,四象五行,

三元八卦,混而合一,浑沦太极,神室圆成。

善用其虚者,俯视一切,量同天地,心如太虚。

以其身,为:

桎梏,

以其形,为:

赘疣,

以四大,为:

灰土,

以六门,为:

孔窍,

以富贵,如:

浮云,

以名利,如:

霜露,

以世事,如:

梦幻,

以情欲,为:

寇仇。

有志者,而不为:

假物所惑。

人自:

有生以后,积习之气,填满胸中,

无一物,不有,

无一事,不存。

将:

本来珍宝,抛丢于外,

性无所寄,命无所赖,性乱命摇,与道日远,

不特,神室有伤,而且,幻身亦败。

是以保全神室之道,以其虚中为主。

何为虚?

即是:

却除杂念,变化气质。

挖去:

历劫轮回种子,

看破:

一切恩爱牵缠,

一切假事,不留,

一概外物,不受,

万法归空,四大放下。

无:

眼耳鼻舌身意,无:

声色香味触法,

无:

恐怖烦恼妄想,无:

好恶是非爱憎。

无谄无骄,无矜无诈,无狂无妄,无贪无求,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不爱一物,不纳微尘,

有无不立,身心无累。

修道者,

果能如是,神室堂奥,开阔明净,

无:

一毫滓质,与其:

太虚同体。

自然,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浑沦不散。

水火,不期济,而自济,

金木,不期并,而自并,

如此,行持,大道可成。

真实修炼之人,必须:

诸缘须空,一尘莫染,

欲实其腹,先虚其心,欲生其白,先虚其室。

从一切:

不着不住处,留神下脚,

如此则:

不怕不到深造自得之地。

灵之一法,乃:

神室之主人。

房屋:

有室无人,久必渗漏,神室枉然。

经曰:

一灵妙有,法界圆通。

昔,紫阳,得:

海蟾之传,真知灼见,

随机应变,和光同尘,纵横自在,无拘无束,

所以成道:

大异他人,而为:

南宗初祖。

修真之道,

能灵,则:

圆通无碍,

不灵,则:

固执着空。

固执着空,必然不通。

若,固执不通,

不:

失之太过,

即:

失之不及。

太过不及,皆失其:

中正之道。

若失,中正之道,

安能:

得药物于:

恍惚杳冥之间?

岂能:

行火候于:

无为自然之内?

必至:

进退失节,急缓失度,

必然:

老嫩失时,阴阳乖戾,难成大道。

何谓:

灵?

先发制人、义不及宾之谓:

灵,

追摄先天、夬决后天之谓:

灵,

调和性情、外圆内方之谓:

灵,

被褐怀玉、心死神活之谓:

灵,

静观密察、炼己待时之谓:

灵,

窃夺造化、从无守有之谓:

灵,

不欺不瞒、常应常静之谓:

灵,

虎不伤人、龙不起雾之谓:

灵。

修道者,具此一法,

可以:

动、静、刚、柔。

诚信得中,和静得正,性命得了,

神室有主,永久不坏,大道必成。

同道者,回光返照,敲竹鼓琴。

十二时中,莫要昧了自已,还须检点当前。

磕着撞着,自醒自悟,

如其空谷,呼之即应,

如同金钟,击之即鸣,

如其宝镜,照之即见,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此:

灵之一法:

无:

火候次第,无:

药物斤两。

无:

次序工程,无:

一法可得。

一直行去,工夫不缺,了命了性,可以,于理决之。

此,真灵:

岂易知之!

岂易行之!

不易知者,

不可:

以有心求,

不可:

以无心得。

有心求之,则着于有,

无心求之,则着于无。

有心求之,则着于相,

无心取之,则着于空。

着相着空,尽皆不是。

不易行者,非勉强而为,非顺事而作。

勉强而为,则:

真者不真,

顺事而作,则:

灵者不灵。

是在:

有无不拘,逆顺并用,机活神圆,方得其法。

但恐其人:

不认其真,弃正入邪,

不落于:

中下二乘,即归于:

执相服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