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4470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9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Word格式.docx

大家看书100页:

“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教材从正反两方面帮我们指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通过前边的学习,怎么来理解“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们可以从两个小点来说:

(1)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

(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建设精神文明,总是以人为对象,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那么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

请同学回答。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大家看“相关链接”的内容。

为什么邓小平提出了“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呢?

理想真的很重要吗?

相信大家都看过《西游记》了。

那么有没有同学们有这样的疑问呢?

在唐僧师徒五人中,他是法力最低的一个,但是他却带领着四个法力比他都高的徒弟,历经磨难达到西天取经,为什么呢?

讨论

原因就在于唐僧在取经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是好的,还是危险的,他始终是那样一句话“赶路要紧”,他的理想,他的目标是到达西天取经。

正是因为他知道“赶路要紧”,所以他能成为他们的师父。

很多时候我们话费太长的时间在别的事情上,比如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花太多时间修饰自己,结果我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事和我们的目标:

赶路,前行。

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理想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了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

或者说,我们应该通过什么途径去培养“四有”公民呢?

请大家思考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方面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将会在第十课进行学习,现在我们一起要学习“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这一目题,大家可以先阅读课本。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原因

要求2个必须3个角度6个“持”

1.发展教育事业

常言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可见教育是很重要的一项大事业。

我们课本也多次提到教育。

哪些章节提到。

请一位同学来回忆一下。

(思考)

大家跟我一起看。

第35、46、56页这些地方都提到教育。

那么回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

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什么要发展教育呢?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回答得好。

在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在美国引起了极大震动,美国政府决定不能再进行温情脉脉的教育,要大力加强基础科学教学。

那么联系我们中国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发展教育事业呢?

首先,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其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四有”公民的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假若培养出的人才不是社会需要的,有用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必须。

其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四有”公民的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点拨:

“相关链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事实。

我们还可以举出一些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例子,如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将全部免收学杂费。

2.发展科学事业

那发展科学事业的原因和要求又是什么呢?

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原因就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在1988年就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科学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

科技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量,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而发展科学事业的要求,我们注意教材是从三个角度来说的。

①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态度上)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具体上)

③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气氛。

(宏观上)

探究:

当我们提到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重要性的时候,要辨析两种观点:

一种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算不上真正的科学;

另一种认为,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02页的探究,你赞同哪个观点?

为什么?

回答。

师(总结):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和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数学等。

社会科学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律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伦理学等。

哲学社会科学以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为其研究对象的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宇宙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般发展规律,而且要研究人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从事物质和精神活动的规律。

它们各有各的作用。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前言中说到:

“……哲学的全部责任似乎在于——从运动的现象中去研究自然界中的力,然后从这些里去说明其他现象。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创造,是一项具有高度组织性的社会化活动,需要大批各类人才和各个部门的协作和参与。

如何有效地实现科技创新,依赖于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

这需要具备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人去从事这项工作。

如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我们可以从“克隆”事件来解释。

自然科学能够克隆人,通过基因重组能够创造病毒和细菌,然而能否允许制造和批量生产,则不是自然科学可以解决的,必须通过社会科学给予文化的、社会的和道德的引导和规范,否则就会走偏方向,甚至危害社会。

◇拓展:

《逃出克隆岛》

《逃出克隆岛》这部电影相信很多人看过,导演用虚构的手法,演绎了一群“克隆人”的生活。

这些克隆人住在一个小岛上,他们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他们的“原型”提供各种更换用的身体零件,他们死后的价值远比生前更高。

后来有“克隆人”发现了这一秘密,便带着岛上的克隆人逃出了岛,从而出现了极为混乱的现象。

导演用电影的手段,指出了“克隆人”存在的伦理等方面的问题,这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所在。

总之,自然科学和哲学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所以应该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具体上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哲学生活》中深入学习。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之所以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因为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条重要途径,增强文化产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做到6个“持”:

①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

②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③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

④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

⑤扶持老少变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

⑥要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点拨:

“相关链接”图文并茂介绍国家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方针和实例。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区分:

文化事业是指弘扬主旋律,提倡高雅文化的文化产品,例如公益性宣传,教育的产品、公共的科研、卫生、体育等,应当作为公共的大文化事业来建设。

例如图书馆、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政府推行的群众健身、义务教育和体育等。

文化产业是指属于群众个性喜好,愿意花钱享受,有市场,能盈利的项目。

例如高尔夫球、保龄球、卡拉ok歌舞厅、网吧等成人消费的项目,以及非治疗性的保健服务等。

精神文明建设,在今天不是一个概念,一个口号,它已经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行为了。

现在我们一起学习第三目题:

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三、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

现在请大家阅读课本,然后完成黑板上的板书。

(阅读课本,师写上板书)

那现在请一位同学回答,发展先进文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发展先进文化,本质是是一个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进行文化创造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

这一句话提出发展先进文化的立足点——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具体上为什么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呢?

通过前面的学习,就知道,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那么我们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课本的103页的探究帮我们指出了具体的原因,我们一起读出来。

师生齐读课本103页。

那么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的形式有哪些呢?

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各级党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执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幸福工程”、“春蕾计划”、“扶残助残”公益活动等。

我们的文明创建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那么这些创建活动的意义何在呢?

请一位同学回答。

各具特色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人民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道升华。

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正在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对了,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

我们可以用“五个得到”来总结。

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的性质、形式和意义我们都学习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应该怎样选择呢?

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当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必然选择。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本节课的目题有三个:

首先指出在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

培养“四有”公民。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其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应该如何做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一方面要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思想道德建设我们会在第十课进行学习,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的原因和要求。

最后指出了发展先进文化是亿万人民的创建活动,我们首先必须立足于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式,并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就是5个得到,希望同学们都能投身到创建活动中去,做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板书设计】

【布置作业】

(一)选择题

和谐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邻里之间都要和谐。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

没有和谐的氛围,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都无法进行。

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表明()

A.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B.建设和谐社会以社会王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C.建设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根本前提

D.建设和谐社会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重点

2.从根本任务上讲,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邻里之间和谐,必须()

A.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B.培养“四有”公民,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C.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积极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在农村教育、科学、文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上各地新增了一批县级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场所、乡级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图书室,为广大农民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全省有85%的农户参加了“评星”活动,五爱星、法纪星、致富星、计生星、科技星、文教星、新风星、义务星、团结星、卫生星一颗颗地跃起,从星星点点到如银河般灿烂。

据此回答10~l1题。

3.重视农村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

A.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问题

B.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国优秀文化成果问题

C.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问题

D.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发展的智力支持问题

4.广大农户积极参加“评星”活动表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①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的实践活动②对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积极影响③要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④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5.(辨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地揭示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注:

仓廪指储藏粮食的仓库。

6.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

科学、文明、健康”社区青年节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是:

“社区科普巡礼”“文明新风进我家”“健康生活你我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展这次社区青年节活动有什么意义?

(2)为配合这次活动,你打算如何去做?

7.(2007年高考文综试题,山东卷)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着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题。

 

表1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农业科技状况比较

农业科技贡献率(%)

每万人农村人口农业科技人员数(人)

中国

发达国家

48

70——80

1.7

40

注: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农业科技贡献率不到30%;

目前中国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4%。

针对上表反映的我国农民科技文化程度状况,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原因。

答案

1.A(解析:

题中材料主要强调建设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的一致性。

十六属四中全会的《决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四条原则性的界定:

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健全工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因此,BC、D三项说法是不科学的。

2.B(解析:

要注意“从根本任务上讲”的限定,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

3.D(解析:

“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分别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与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两个方面回答了题干的问题。

4.A(解析:

①②③④从不同角度回答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本质、作用与要求。

5.

(1)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仓廪实”“衣食足”确实是“知礼节”和“知荣辱”的基础。

但若认为这就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则是片面的。

(2)这种看法忽视了精神文明是需要建设的,也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

(3)精神文明并不是随着物质文明建设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而要经过长期和艰巨的建设过程才能形成。

(4)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解析:

本题属于形式上无设问的设问,这个题目的真正设问就是:

题中观点是否能全面体现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表达的意思很明白,“知礼节”建立在“仓廪实”也就是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是经济基础的具体体现。

而管子没有表达出的意思是,“知礼节”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作用。

具体辨析点有:

①观点中肯定物质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起决定作用是合理的,应予肯定。

②观点中把精神文明看作是随物质文明建设同时自然形成的事情,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独立性和重在建设这一点是错误的,应予以否定,并指出其错误原因,阐述正确点。

③观点中忽视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有反作用是片面的,应予补充说明。

6.

(1)共青团中央举办的“科学、文明、健康”社区青年节活动,有利于引导广大青年及其他群众增强健康意识,摒弃不良习俗,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尚,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发展。

(2)认真学习,努力做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反对封建迷信思想;

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爱护环境卫生,做文明公民。

(答案多种,只要合乎情理即可)

7.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②亿万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可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