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50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54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4页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4页
亲,该文档总共7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邢台市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第二周期,第ⅠA族B.第二周期,第ⅤA族

C.第三周期,第ⅣA族D.第三周期,第ⅤA族

2.酯化反应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反应,下列对酯化反应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酯化反应的产物只有酯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

C.酯化反应是有限度的D.浓硫酸可做酯化反应的催化剂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

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D.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

4.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N2(g)+3H2(g)

2NH3(g),在温度673K、压强30MPa下,n(NH3)和n(H2)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点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a点处正反应速率比b点处的大

C.d点(t1时刻)和e点(t2时刻)处n(N2)不同

D.t2点时刻,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5.下图为番茄电池(已知番茄汁显酸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D.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6.过氧化氢(H2O2)溶液俗称双氧水,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

H2O2能与SO2反应生成H2SO4,H2O2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2O2的结构式为H—O—O—H

B.H2O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件键的共价化合物

C.H2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2H++SO42-

D.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

7.已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甲醇,其制备反应为:

CO2(g)+3H2(g)

CH3OH(g)+H2O(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控反应条件不能改变反应限度

B.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

C.当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该反应已停止

D.投入3molH2能得到1mol的CH3OH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棉、丝、毛、油脂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聚氯乙烯塑料可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

C.纤维素、淀粉都可用(C6H10O5)n表示,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D.碱性条件下,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溶液混合加热,生成砖红色沉淀

9.已知硒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4,下列关于78Se的说法正确的是()

A.78Se的核内有78个质子B.78Se的质量数是44

C.78Se的核内有34个中子D.78Se的核外有34个电子

10.已知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相对强弱是:

HXO4>H2YO4>H3ZO4。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H2Y>ZH3B.非金属性:

Y

C.原子半径:

X>Y>ZD.原子序数:

Z>Y>X

11.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t1时刻,v(正)>v(逆)

B.t2时刻,v(正)=v(逆)

C.t2时刻,反应达到最大限度

D.t3时刻,反应停止

12.如图是某化工厂对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上述提取Mg的流程中,没有涉及的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B.因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对稳定,冷却电解无水氯化镁所得的镁蒸气时,可选择氮气

C.反应⑥所用的气态氧化剂可从本厂生产烧碱处循环利用或从本厂生产镁单质处循环利用

D.从母液中提取Mg和Br2的先后顺序:

先提取Br2,后提取Mg

13.铝热反应有广泛的用途,实验装置如下图1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铝热反应的能量变化可用图2表示

B.工业上可用铝热反应的方法提取镁

C.在铝热反应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D.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8Al+3Fe3O4

4Al2O3+9Fe

14.下列物质中,能用于厨房除水垢的是()

A.乙醇B.乙酸C.乙酸乙酯D.苯

15.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实验

结论

A.

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溶液最终变为无色透明

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

B.

乙醇和水都可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C.

用乙酸浸泡水壶中的水垢,可将其清除

乙酸的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

D.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A.AB.BC.CD.D

16.为了证明液溴与苯发生的反应是取代反应,有如图所示装置。

则装置A中盛有的物质是

A.水B.NaOH溶液C.CCl4D.NaI溶液

17.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对该有机物的组成元素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C、H两种元素

B.一定有C、H、O三种元素

C.一定有C、H两种元素

D.不能确定是否含有除C、H、O之外的其它元素

18.某恒定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气体、B气体,测得其浓度为2mol/L和1mol·L-1;且发生如下反应:

3A(g)+2B(g)

4C(?

)+2D(?

)已知“?

”代表C、D状态未确定;反应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molC,且反应前后压强比为5:

4,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表达式为:

K=

②此时B的转化率为35%

③增大该体系压强,平衡向右移动,但化学平衡常数不变.

④增加C的量,A、B转化率不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9.(6分)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  )

A.产物相同B.产物不同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D.反应类型不同

20.(6分)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向100mL含HCl的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1的NaOH溶液,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mL)与产生Al(OH)3沉淀的物质的量n(mol)的关系如图:

试计算:

(请写出运算过程)

(1)原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__

(2)原溶液中AlCl3的物质的量浓度。

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某固体有机物A的分子组成,测定装置如图所示(铁架台、铁夹、酒精灯等未画出):

取17.1gA放入B装置中,持续通入过量O2燃烧,生成CO2和H2O,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通入过量O2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同学认为该套装置有明显的缺陷,需要改进,该同学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该实验,能否确定A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其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A的摩尔质量为342g/mol,C装置增重9.9g,D装置增重26.4g,则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可发生水解反应,1molA可水解生成2mol同分异构体,则A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下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

其中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C_______、F_______。

(2)在反应①中,34gB发生反应后放出452.9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

(4)铜与E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5)25.6g铜与含有1.4molE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L。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针对表中的①~⑩中元素,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填空回答以下问题:

(1)在①~⑩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其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_。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呈两性的氢氧化物是____________。

(4)在②、③、⑤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最大的是________。

(5)在⑦与⑩的单质中,化学性质较活泼的是______,可用什么化学反应说明该事实(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③和⑦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制成饱和溶液,用石墨为电极电解该溶液,请写出阳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极产物(填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D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是15个,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5个,则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A

【解析】

【详解】

A、酯化反应的产物有酯和水,错误;

B、酯化反应可看成取代反应的一种,正确;

C、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是有一定的限度,正确;

D、浓硫酸可作酯化反应的催化剂,正确。

故答案选A。

3.C

【解析】

A项,PM2.5是指微粒直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正确;B项,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正确;C项,燃煤中加入生石灰可以减少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为2CaO+2SO2+O2

2CaSO4),但在加热时生石灰不能吸收CO2,不能减少CO2的排放,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错误;D项,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和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为C3H8、C4H10)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正确;答案选C。

4.B

【解析】

试题分析:

A.在c点处用H2、NH3表示物质的量相等,不能判断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错误;B.由于a点处H2的浓度大于b点处,因此a点的正反应速率比b点处的大,正确;C.d点(t1时刻)和e点(t2时刻)处处于同一平衡状态,物质的浓度不变,物质的量也不变,因此n(N2)相同,错误;D.t2点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因此用同一物质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错误。

考点:

考查图像法在表示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状态的应用的知识。

5.C

【解析】

【详解】

A.根据金属的活泼性知,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锌沿导线流向铜,故A错误;

B.铜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生成氢气,所以铜电极附近不会出现蓝色,故B错误;

C.锌作负极,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进入溶液,锌片的质量会变小,故C正确;

D.锌作负极,铜作正极,电子从锌沿导线流向铜,故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H2O2的分子结构图可知,H2O2的结构式为H—O—O—H,故A正确;

B.H2O2为共价化合物,含有H-O极性键和O-O非极件键,故B正确;

C.H2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SO2=H2SO4,H2SO4为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2H++SO42-,故C正确;

D.H2O2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2+SO2=H2SO4,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形成,但没有离子键的形成,故D错误;

答案选D。

7.B

【解析】A、调控反应条件能改变反应限度,如加压,平衡正向移动,故A错误;B、化学反应的限度决定了反应物在该条件下的最大转化率,即达到平衡状态,故B正确;C、当CO2的消耗速率等于其生成速率时,该反应仍在进行,只是正速率与逆速率相等,故C错误;D、投入3molH2得不到1mol的CH3OH,反应是可逆反应,转化率达不到100%,故D错误;故选B。

8.D

【解析】

【详解】

A.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A错误;

B.聚氯乙烯塑料使用时排放含氯有毒物质,应选聚乙烯用来做蔬菜、水果及熟食等的保鲜膜,故B错误;

C.淀粉和纤维素虽具有相同的表示式,但n值不同,则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碱性条件下,葡萄糖能被新制的氢氧化铜氧化生成氧化亚铜砖红色沉淀,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分析:

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表示质量数、左下角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硒元素的核电荷数为34,78Se的质量数为78,则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34,78Se的质量数为78,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78-34=44,所以A、B、C错误,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0.A

【解析】

【分析】

X、Y、Z为三种原子序数相连的元素,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的化学式判断X、Y、Z分别是同周期的第七、第六、第五主族元素。

【详解】

A、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是X>Y>Z,所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X>H2Y>ZH3,正确;

B、根据A判断,错误;

C、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错误;

D、X的原子序数最大,Z的原子序数最小,错误;

答案选A。

11.D

【解析】

【详解】

A.根据图像可知在t1时刻,v(正)>v(逆),反应正向进行,正确;

B.t2时刻,v(正)=v(逆),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正确;

C.t2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产生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正确;

D.t3时刻,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反应仍然在进行,只是任何物质的浓度都保持不变,不是反应停止,错误。

12.B

【解析】

【详解】

A.题中提取Mg的流程中,发生了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没有涉及置换反应,正确;B.在高温下,氮气能与镁反应生成Mg3N2,不能用氮气来冷却镁蒸气,错误;C.反应⑥所用的气态氧化剂为氯气,生成烧碱和生成镁单质时均有氯气产生,可循环利用,降低成本,正确;D.若先提取镁,所得溶液中会残留Ca(OH)2,再用Cl2提取溴时会消耗Cl2,正确。

13.A

【解析】分析:

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B、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难熔金属;C、镁燃烧是化合反应;D、氧化铁是Fe2O3。

详解:

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A正确;B、铝热反应可用于冶炼难熔金属,镁等活泼金属一般用电解法冶炼,故B错误;C、镁燃烧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D、该铝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2Al

2Fe+Al2O3,故D错误;故选A。

14.B

【解析】

分析:

根据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解答。

详解:

A.乙醇是醇类,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镁均不反应,不能用于厨房除水垢,A错误;

B.乙酸是一元弱酸,酸性强于碳酸,能用于厨房除水垢,B正确;

C.乙酸乙酯属于酯类,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镁均不反应,不能用于厨房除水垢,C错误;

D.苯属于烃类,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镁均不反应,不能用于厨房除水垢,D错误;

答案选B。

15.A

【解析】

【详解】

A.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的1,2−二溴乙烷无色,可溶于四氯化碳,故A正确;

B.乙醇与Na反应不如水与Na反应剧烈,则水中羟基的氢活泼,故B错误;

C.乙酸与碳酸钙发生反应生成乙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即强酸制取弱酸的原理,则乙酸的酸性大于碳酸的酸性,故C错误;

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生成HCl溶于水显酸性,一氯甲烷不溶于水即不具有酸性,HCl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强酸制弱酸规律:

强酸+较弱酸盐=较弱酸+强酸盐;

醇、酚、拨酸中-OH上的H的活性:

R-COOH>R-OH。

16.C

【解析】

【分析】

苯和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是溴苯和HBr,如果发生的是加成反应,则没有HBr生成,故想要验证该反应是不是取代反应,只需要检验是否有HBr生成即可。

题中使用了AgNO3溶液,则该溶液是想通过有AgBr生成来检验HBr,则A的作用是除去挥发出的Br2,以避免对HBr的检验产生干扰。

【详解】

A.Br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HBr在水中的溶解度大,HBr在A中被吸收,Br2进入到AgNO3溶液中并与AgNO3溶液反应,与实验的思路不符合,故A错误;

B.HBr、Br2都能被NaOH溶液吸收,AgNO3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故B错误;

C.Br2易溶于CCl4,HBr不溶于CCl4,故HBr可以进入到AgNO3溶液中并发生反应,生成AgBr沉淀,符合实验设计的思路,故C正确;

D.HBr、Br2都会被NaI溶液吸收,故D错误;

故选C。

17.C

【解析】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确定,有机物燃烧燃烧时有氧气参与,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题意可知有机物燃烧后产物只有CO2和H2O,从生成物中含有碳、氢元素,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氧元素不能确定,除C、H、O之外的其它元素一定不存在。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有机物组成元素的确定,难度较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确定物质的组成是解题的关键。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压强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

3A(g)+2B(g)

4C(?

)+2D(?

起始:

4200

变化:

1.20.81.60.8

平衡:

2.81.21.60.8,

根据反应前后压强之比等于5:

4,因此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也为5:

4,D为气体,C为固体或纯液体,①固体和纯液体不能写入平衡常数表达式,故错误;②B的转化率为0.8/2×100%=40%,故错误;③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因此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但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正确;④C是固体或纯液体,浓度视为常数,因此改变C的量,A、B的转化率不变,故正确;故选项D正确。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化学平衡的计算等知识。

19.A

【解析】

【分析】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卤素原子以及与之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的一个氢原子同时脱去,形成不饱和键。

【详解】

1-氯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断键位置为:

C-Cl和中间碳原子上的C-H;

2-氯丙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丙烯,断键位置为:

C-Cl和相邻碳原子上的C-H;

所以二者发生反应相同都是消去反应,生成产物相同都是丙烯,但是断裂碳氢键位置不同,

答案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氯代烃的消去反应,题目难度中等,解答该题时需理解消去反应,掌握反应机理。

20.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组成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在Mg-H2O2电池中,镁为负极,而非正极,A项错误;

B.H2O2在石墨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B项错误;

C.工作时,正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不断消耗H+离子,正极周围海水的pH增大,C项正确;

D.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形成闭合回路,所以溶液中的Cl-向负极移动,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知识。

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为解答该题的关键,镁-H2O2酸性燃料电池中,镁为活泼金属,应为原电池的负极,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Mg-2e-═Mg2+,H2O2具有氧化性,应为原电池的正极,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H2O2+2H++2e-═2H2O,根据电极反应式判断原电池总反应式,根据电极反应判断溶液pH的变化。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0.05mol/L0.05mol/L

【解析】

【分析】

(1)由图知:

加入NaOH溶液50mL时,HCl被完全中和,发生反应:

NaOH+Cl=NaCl+H2O,可知n(HCl)=n(NaOH),再根据c=

计算;

(2)由图知:

加入NaOH溶液(200-50)mL═150mL时,Al3+离子被全部沉淀,发生反应Al3++3OH-=Al(OH)3↓,据此计算n(AlCl3),再根据c=

计算。

【详解】

(1)由图知:

加入NaOH溶液50mL时,HCl被完全中和,发生反应:

NaOH+HCl=NaCl+H2O,可知n(HCl)=n(NaOH),所以c(HCl)═

=0.05mol/L;

(2)由图知:

加入NaOH溶液(200−50)mL═150mL时,Al3+离子被全部沉淀,发生反应:

Al3++3OH−=Al(OH)3↓,可知n(AlCl3)=3n(NaOH),所以:

c(AlCl3)=

=0.05mol/L。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使有机物A充分燃烧吸收A燃烧后生成的CO2D装置中的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对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测定有干扰能确定;如果碳元素的质量和氢元素的质量小于17.1g,则有氧元素C12H22O11C12H22O11(蔗糖)+H2O

C6H12O6(葡萄糖)+C6H12O6(果糖)

【解析】

【详解】

(1)燃烧法测定某固体有机物A的分子组成,要通入过量O2使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答案为:

使有机物A充分燃烧;

(2)C装置中的试剂为浓硫酸,用于吸收有机物燃烧生成的水,D装置中的试剂是碱石灰用于吸收有机物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D装置中的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对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测定有干扰,因此该套装置需要改进,故答案为:

吸收A燃烧后生成的CO2;D装置中的碱石灰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对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测定有干扰;

(3)通过浓硫酸增重的质量可以求出有机物中氢的质量,通过碱石灰增重的质量可以求出有机物中碳的质量,再根据A的质量判断是否有氧元素;故答案为:

能确定,如果碳元素的质量和氢元素的质量小于17.1g,则有氧元素;

(4)浓硫酸增重可知水的质量为9.9g,可计算出n(H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