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4539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docx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

XX年五年级数学下册三疑三探全册教案

  单元

  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教科书38页例1、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长方体、正方体、盒子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谜语导入

  请同学们猜谜语:

“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

”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的耳朵呢?

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让学生根据课题提问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从哪些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从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有什么不同?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教师将一个对面涂有相同颜色的长方体举起静止不动,

  你观察到的长方体是什么样的?

  在你的位置上观察,你看到了哪几个面?

你能找个位置看完所有的面吗?

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

  我们分别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去观察这个长方体,看看它的正面、左面以及上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图形,把它们分别划出来。

  怎样用用刚学到的知识解释一下长方体为什么这样画?

  二、解疑合探

  检查自探效果。

  检查自探效果。

  遇到疑难问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强调: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三、质疑再探

  学生质疑。

  教师: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预设:

  学习本节知识在日常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四、运用拓展

  我当小老师,学生自编题。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补充练习。

  做教科书38页例2和40页的“连一连”

  辨认

  小游戏:

比一比谁的反应快。

教师点击出现长方体不同方向的图形,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的位置,相应地站起来。

  智力游戏:

两个同学为一组做游戏,一个同学画,另一个同学猜,负责猜的同学要想办法通过你提问的问题确定这个物体是什么,猜完后,在把物体拿出来验证一下,看是否猜对了。

  学生玩游戏,教师指导。

  全课总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

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物体

  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

  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能够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在此基础上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有了一定的方法,但还学要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观察,探究。

  教学内容:

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要求:

  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导入新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板书课题: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根据课题提问题

  教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请同学们自学课本第39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从不同角度观察例2的两个物体,你发现了什么?

  试着把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画出来。

  二、解疑合探

  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

  多媒体演示验证。

  教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四个方向观察,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进行交流。

  教师把学生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三、质疑再探

  学生质疑。

  教师:

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学生自编习题。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全课总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

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材分析:

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学内容:

教材41页例3,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教学目标: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物体。

  能分辨较复杂物体不同角度所观察的情况。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

  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变形象思维为抽象思维。

  明晰物体组合摆放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学难点:

通过上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从不同角度观察一个和两个物体,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观察较复杂的物体时,已经能够掌握方法,但是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仍需要给与足够的动手操作机会。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学具:

小正方体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

同学们,还记得《题西林壁》这首古诗吗?

一座庐山,为什么世人看到的却是“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揭示课题:

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庐山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景色。

这里,诗人是从不同角度对实物进行观察。

如果用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立体图形,在观察中又会存在哪些特点?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观察物体

  一:

设疑自探:

  教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教学例1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用小正方体独立拼搭物体。

  面对自己横向连续摆3个正方体,接着,在排左边个后面再摆一个。

你发现了什么?

  同组4名学生,绕着拼搭成的物体走一圈,分别从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进行观察。

分别看到什么图形?

  各自用小正方形卡片摆出从三个角度观察到的平面图。

有什么不同?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是怎样的?

  二、解疑合探

  学生自探后,在小组内交流自探结果,然后师生互动,解疑答难。

  多媒体演示验证。

  归纳概括,得出结论:

  学生概括: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各不相同。

  完成做一做。

  出示做一做,学生在教科书上完成。

  交流反馈

  三、质疑再探

  学生质疑。

  教师:

通过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学生自编习题。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提问:

如果从物体的右面观察,看到的会和从左面看到的完全相同吗?

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强调两个物体间的遮挡关系所引起的观察结果不同。

  探索规律

  用4个正方体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

  提出要求:

先独立操作拼摆,并用正方形卡片摆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在与同组伙伴交流,相互看看摆得对不对,最后,对小组中的各个作品进行整体观察,说一说看到的各个平面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按要求操作。

  展示作品,探索规律。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观察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

不同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结果不相同,有时也可能相同。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42页练习九第2题个案补充

  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

  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情况。

  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也是

  四、课堂小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

学习了本节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强调。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强调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知识。

  五、课外作业:

练习九4-6。

  板书设计:

  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物体

  第二单元

  教学内容: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的意义。

使学生掌握整除、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3、5整除。

使学生知道奇数、偶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使学生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

  会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3、5整除。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与观察思考的能力。

  能正确判断一个常见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课时安排:

  因数和倍数6课时左右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

  课时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十册12页《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掌握整除、因数、倍数的概念。

  知道因数和倍数以整除为前提,及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重点

  建立整除、因数、倍数的概念。

  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应用概念正确作出判断。

  教学难点

  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准备练习。

  口算

  ÷5

  ÷3

  3÷7

  2÷0.3 24÷2

  ÷3

  观察算式和结果并将算式分类。

  除尽除不尽

  ÷5=1.2

  ÷3=15

  2÷0.3=4

  ÷2=1223÷7=3……2

  ÷3=10……1

  什么叫整除?

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分类

  除尽除不尽

  不能整除整除

  ÷5=1.2

  2÷0.3=415÷3=15

  ÷2=1223÷7=3……2

  ÷3=10……1

  引入新课:

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前一个数就叫做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就叫做这个数的因数。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因数和倍数

  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

  教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什么叫倍数?

什么叫因数?

倍数和因数有什么关系?

  整除和除尽一样吗?

为什么?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12页内容,解决以下问题:

  如果用字母表示两个整数,整除可以怎样说?

  整除和除尽一样吗?

为什么?

  什么叫倍数?

什么叫因数?

倍数和因数有什么关系?

  两个数在什么情况下才有因数和倍数关系?

  二、解疑合探:

  自探反馈。

后进生回答,中等生评价、优等生补充。

  合探疑难。

  教师说明:

以后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一般不包括零。

  三、质疑再探:

  学生质疑。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你有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一个数只有一个因数吗?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有限吗?

  0有因数和倍数吗?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学生自编习题。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知识乐园

  下面每一组数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说出为什么。

  和24和24

  下面的数,哪一组的个数能被第二个数整除?

  和336和121.2和0.4

  下面的数,哪些是60的因数,哪些是6的倍数?

  12162460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36能被12整除。

  ②29能整除29。

  ③3.2是0.4的倍数。

  ④因为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⑤1是1、2、3、4、5,…的因数。

  ⑥若a÷b=10,那么:

  a一定是b的倍数. a能被b整除.b可能是a的因数. a能被b除尽.

  全课总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整除因数倍数

  能被3整除

  是3的倍数,3是15的因数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册13-14页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使学生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

  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弄清为什么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准备练习

  说出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下面的数中,哪些是12的因数,哪些是2的倍数?

  2、3、4、5、6、7、8、9、10、11、12、13……

  揭示课题

  上面我们找出了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如果不给你这些数,你能求出12的因数和2的倍数吗?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教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怎样求一个数的因数?

  怎样求一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有什么不同?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时应注意什么?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3——14页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什么样的数是12的因数?

  找一找15的因数有哪几个?

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最小的因数是谁?

最大的是谁?

  什么样的数是2的倍数?

  找一找5的倍数有哪些?

说一说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怎样的?

最小的倍数是谁?

有没有最大的倍数?

  二、解疑合探

  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归纳、总结得出以下结论:

  所有能整除一个数的数都是这个数的因数。

  找出能整除一个数的数就可以求出这个数的因数。

  一个数与非零自然数的积都是这个数的倍数。

  用非零自然数和一个数相乘就可以求出这个数的倍数。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质疑再探

  学生质疑。

课前大家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你有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还有没有另外方法?

  学习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运用拓展

  学生自编习题。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的因数有:

  0以内9的倍数有:

  以内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

  判断:

  的全部因数是2、3、6、9。

  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多。

  有两个数a和b,如果a是b的倍数,那么b一定是a的因数。

  选择: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①2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8.

  ②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③93是13的倍数。

  1的因数有个。

  ①3②5③6

  0以内6的所有倍数是

  ①6和12②12和18③6、12和18

  既是3的倍数,又是18的因数的数有个。

  ①3②2③4

  全课总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对重点内容进行强调,并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认识。

  板书设计

  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求法

  例212的因数有哪几个?

例32的倍数有哪些?

  ÷12=112÷1=122×1=2

  ÷2=612÷6=22×2=4

  ÷3=412÷4=32×3=6……

  的因数有:

1、2、3、2的倍数有:

2、4、6……4、6、12.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人教版十册数学17--18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2、5整除。

  初步理解偶数、奇数的意义,能正确辨认偶数和奇数。

  通过观察、猜测、探索、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正确判断。

  教学难点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教具学具:

  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基本练习

  :

下面各数中,哪两个数存在整除关系?

并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3、5、15、18、24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看过李咏叔叔主持的“幸运52”吗?

现在李咏叔叔想给现场观众抽奖派送礼物。

现场观众每人有一个编号,如果抽到的编号是2的倍数奖品是带耳机的电话机,是5的倍数的奖品是罗西尼手表,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奖品是笔记本电脑。

  师指号码让学生判断得什么奖品。

  学生说编号让老师判断。

  导入:

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不用算就能判断这么快呢?

其实能被2、5整除的数是有特征的,知道了这些特征就能快速判断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出示课题:

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

  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能被2整除的数的具有什么特征?

  能被5整除的数的具有什么特征?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有什么作用?

  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

  自主探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

  自探提示:

  自学课本17--18页上面四行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请你任意写几个具有这样特征的数验证一下。

  什么是偶数?

什么是奇数?

  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请你任意写几个具有这样特征的数验证一下。

  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二、解疑合探

  检查自探效果。

  按照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的原则进行提问,遇到中等生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学生合探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得出如下结论:

  个位是2、4、6、8、0的数,都能被2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奇数。

  个位上是0、5的数能被5整除。

  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

  三、质疑再探

  学生质疑。

  教师:

对于本节学习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说出来让大家帮你解决?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四、拓展运用

  学生自编习题。

  让学生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编一道习题,。

  展示学生高质量的自编习题,交流解答。

  根据学生自编题的练习情况,有选择的出示下面习题供学生练习。

  下面哪些数有因数2?

哪些数有因数5,哪些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364837253014856598010054

  有因数2的数有:

有因数5的数有:

  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的数有:

  判断。

  能被2除尽的数叫做偶数。

  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如果一个自然数的个位数是0或5,那么这个数必定是5的倍数。

  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末尾至少有一个0。

  没有最小的奇数。

  XX能被5整除。

  调整XX中四个数字的位置,使它能被5整除。

  从0---9中任意选三个数字排成一个三位数,

  是2的倍数的有是5的倍数的有

  是奇数的有是偶数的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有

  回答下面问题。

  a)在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的数?

  b)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是几?

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c)在自然数中除了1,每个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每个偶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全课总结。

  学生谈学习收获

  教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

  教师归纳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