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4542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docx

北化物理化学考研实验

一、恒温槽的装配和性能测试

1.实验目的

(1)了解恒温槽的构造及恒温原理,掌握其装配和调试的基本技术。

(2)绘制恒温槽的灵敏度曲线(温度—时间曲线),学会分析恒温槽阶

(3)掌握贝克曼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预习要求

(1)了解恒温槽的恒温原理,恒温槽的主要部件及作用

(2)了解恒温槽的电路连接方式。

(3)了解贝克曼温度计的结构、调节和使用方法。

3.实验原理

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所测得的数据,如折射率、酞度、蒸气压、表面张力、电导、化学

反应速率常数等都和温度有关,所以许多物理化学实验必须在恒温下进行。

恒温槽控温主

要是依靠恒温控制器来控制恒温槽的热平衡。

当恒温槽因对外散热而使水温降低时,恒温控制器就使恒温槽内的加热器工作,待加热到所需的温度时,它又使加热器停止加热,这样就使槽内温度保持恒定。

恒温槽装置如图2.1所示。

恒温槽一般由浴槽、加热器、搅拌器、温度计、感温元件、恒温控制器等部分组成。

(1)浴槽。

通常采用玻璃槽以利于观察,其容量和形状视需要而定。

物理化学实验一般采用10L圆形玻璃缸。

浴槽内的液体一般采用蒸馏水。

恒温超过℃时可采用液体石蜡或甘油等。

(2)加热器。

根据恒温槽的容量、恒温温度以及和环境的温差大小来来选择加热器的功率。

如容量20L、恒温25℃的大型恒温槽一般需要功率为250W的加热器。

为了提高恒温的效率和精度,有时可采用两套加热器。

开始时,用功率较大的加热器加热,省温度恒定时,再用功率较小的加热器来维持恒温。

(3)搅拌器。

一般采用40w的电动搅拌器,用变速器来调节搅拌速度。

(4)温度计。

常用l/10℃温度计作为观察温度用。

为了测定恒温槽的灵敏度.可用1/100℃温度计或贝克曼温度计。

(5)感温元件。

它是恒温槽的感觉中枢,是提高恒温槽精度的关键所在。

感温元件的种类很多,如接触温度计、热敏电阻感温元件等。

本实验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感温元件。

(6)恒温控制器。

由直流电桥电压比较器、控温执行继电器等部分组成。

当感温探头热敏电阻感受到的实际温度低于控温选择温度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1”,使温控指示灯由红灯转为绿灯,并通过电压跟随电路,使继电器闭合,接通控温继电器输出接线柱(或接线排上的“总”、“常开”两接线桩头),使控温箱(室)加热;书感温探头热敏电阻感受到的实际温度等于或高于控温选择温度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o”,控温指示灯由绿灯转为红灯,控温继电器也回复常开状态,断开控温继电器输出接线柱(或接线排上的“总”、“常开”两接线桩头),使恒温箱(室)停止加热。

当感温探头热敏电阻感受到的温度再下降时,继电器再动作,重复上述过程达到控温的目的。

由于这种温度控制装置属于“通”、“断”类型,并且传热需要一个过程。

因此,出现温度传递的滞后,即当控温继电器回复常开状态,断开控温继电器输出接线柱时,实际上加热器附近的水温已超过了指定温度,因此,恒温槽温度必高于指定温度。

同理,降温时也会出现滞后状态。

由此可知,恒温楷控制的是有一个波动范围,而不是某一固定不变的温度,并且恒温槽内各处的温度也会因搅拌效果的优劣而不同,控制温度的波动范围越小,各处的温度越均匀,恒温槽的灵敏度越高。

灵敏度是衡量恒温槽性能的主要标志,它除和感温元件、电子继电器有关外,还受搅拌器的效率、加热器的功率等因素的影响。

恒温槽灵敏度的测定是在指定温度下,观察温度的波动情况。

用较灵敏的温度计,如贝克曼温度计,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最高温度为t1,最低温度为t2,恒温槽的灵敏为:

±二分之(t12).灵敏度常常由以温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成的温度—时间曲线来表示。

如图2.2所示。

图2.2(a)表示恒温槽灵敏度较高;图2.2(b)表示加热器功率太大;图2.2(c)表示加热器功率太小或散热太快。

图2.2(b)、(c)灵敏度较低。

为了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在设计恒温槽时要注意以下内容。

(1)恒温槽的热容量要大些,传热质的热容量越大越好。

(2)尽可能加快加热器和接触温度计间的传热的速度。

为此要使感温元件的热容尽可

能小,感温元件和加热器间距离要近一些,搅拌器效率要高。

(3)作调节温度用的加热器功率要小些。

4.仪器和试剂

仪器:

玻璃缸、贝克曼温度计、秒表、搅拌器、加热器、温度计、烧杯、温度指示控制仪。

试剂:

蒸馏水。

5.实验步骤

(1)将蒸馏水注入浴槽至容积的2/3处,按装置图2.1所示将温度指示控制仪器、加热器、温度计等安装好。

(2)调节温度指示控制仪的控温旋钮使其所指的温度稍低于25℃(通常低于0.2~0.3℃),接通电源,打开搅拌器开关并加热。

当继电器指示停止加热时,注意观察1/l0℃温度计读数。

例如达到24.2℃时,需要重新调节温度指示控制仪控温旋钮,使得当1/10℃温度计达到25℃时,加热器刚刚停止加热(这一状态可由继电器的衔铁和磁铁接通或断开来判断,也可内电子继电器的红绿指示灯来判断,一般来说,红灯表示开始加热,绿灯表示停止加热)。

需要注意在调节过程中,绝不能以温度指示控制仪控温旋钮所指的温度为依据,必须以1/10℃的标难温度计显示温度为准。

温度指示控制仪控温旋钮所指的温只能给出粗略的估计。

(3)调贝克曼温度计。

将贝克曼温度计的水银柱在25℃时调到到度2.5左有,并安放到恒温槽中。

(4)恒温槽灵敏度的测定。

待恒温槽已调节到25℃恒温后,观察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利用秒表,每隔1记录一次贝克曼温度计的读数。

测定约60,温度变化范围要求在±0.15℃之内。

(5)按上述步骤,将恒温槽重新调节至35℃,按同样方法测定恒温槽灵敏度。

6.注意事项

(1)设置恒温温度时,首先应略低于所需温度,然后慢慢升至所需温度。

(2)恒温时不能以接触温度计的刻度为依据,也不能以控温器的温度显示器为依据,必须以恒温槽中l/l0℃温度计为准。

(3)注意调节搅拌速度和转换加热器功率(加热时大功率,恒温时小功率)。

(4)贝克曼温度计属于较贵重的玻璃仪器,使用前必须了解其使用方法。

7.数据记录及处理

(1)将实验步骤中(4)、(5)的数据分别记录于表2—1、表2—2中。

(2)以时间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分别绘制25℃和35℃时的温度—时间曲线。

(3)计算恒温槽的灵敏度。

8.思考题

(1)为什么开动恒温槽之前,要将温度调节到低于所需温度处,如果高了会产生什么后果?

(2)对于提高恒温槽的灵敏度,可从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3)如果所需恒定的温度低于室湿,如何装备恒温槽?

二、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三、燃烧热的测定

1.实验目的

(1)通过茶燃烧热的测定,了解氧弹式量热汁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2)掌握恒压燃烧热和恒容燃烧热的差别及相互关系。

(3)掌握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量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预习要求

(1)明确燃烧热的定义,了解测定燃烧热的意义。

(2)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明确所测定的温差为什么要进行雷诺图校正。

(4)了解氧气钢瓶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氨基甲酸铵分解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五、二组分系统气液平衡相图

 

六、电导率测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及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七、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八、蔗糖转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3、仪器和试剂:

4、实验步骤:

 

九、电动势的测定

十、溶液的吸附作用和液体表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