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4709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36Word文档格式.docx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

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

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

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

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

5.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时“加冠”是指男子十八岁,表示成年。

B.“文房四宝”是指书房中常备文具,指“笔、墨、纸、扇”。

C.我国以十二生肖和十天干搭配纪年,叫天干地支纪年法,如“戊戌、戊亥”年。

D.尊君与家君是敬称和谦称的区别,尊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

6.综合运用(6分)

某班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此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课标要求,中学生每年阅读量需达到400万字,请依据此要求向学校或同学们提出合理的实施建议。

(3)请补写出下面成语所对应的名人.

①韦编三绝:

孔子

②囊萤映雪:

③凿壁借光:

7.古诗文默写(共5分,每空1分)

(1)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十二章)

(2)《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诗句是:

,。

(3)《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8.下面对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以见闻录的形式创作,体裁风格多样,语言简练优美,可谓文化小说、诗化小说的范例。

B.《湘行散记》创作于1934年初,是作者重返湘西所写,透过表层的血与泪,体验一份人生的庄严。

C.《白洋淀纪事》以白洋淀为背景,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正气和抗日军民坚毅不屈的精神。

D.《镜花缘》是一部神话小说,想象奇特,构思新颖,全书以武则天科举选才女为背景,构思了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和其他才女一起考中,在朝中有所作为的神话故事。

9.你为同学荐读《朝花夕拾》,下面是荐读稿的片段,请按要求填空。

(3分)

亲爱的同学们:

《朝花夕拾》值得一读,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每处2个)

A.《狗·

猫·

鼠》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D.《五猖会》

E.《无常》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H.《锁记》

I.《康野先生》J.《范爱农)

①②③

二、阅读与赏析(共54分)

(一)古诗阅读(共8分)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首七律前二句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B.后两句诗人抒发了在落花时节于风景秀丽的江南遇故友的意外与喜悦之情。

C.“岐王宅里”,是当时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后成为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集中的代名词。

D.崔九堂前,这里的“堂”是居所名称,古代居所前为“室”,后为“堂”。

E.“正是”和“又”两个词一转一跌,寓藏着无限感慨。

11.有人认为这首诗“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请结合诗句简析。

(4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甲】诚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论语》十二章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含义正确的一项是()

A.年与时驰驰:

奔驰,跑

B.意与日去去:

往、到

C.不逾矩逾:

越过

D.逝者如斯夫逝:

消逝,消失

13.下面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③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4.下面对甲、乙文段内容理解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诫子书》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噪”字,对比鲜明。

B.《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C.孔子认为如果少年立志,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能知天命,六十能耳顺,活到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可见,生命长度决定了见识的深度。

D.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因为他淡泊名利,远离功名,潜心教育。

1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三)课内阅读(8分)

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让·

乔诺

①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了下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②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

现在,我必须去找点水。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接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是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已经坍塌了。

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民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③继续向前走了五个小时,我还是没有找到水,连一点儿希望都没有。

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我看见远处有一个人影,开始我还以为是一棵枯树,但没有选择,我还是朝那儿走了过去。

原来是一个牧羊人,他周围有三十来只羊,懒懒的卧在滚烫的山地上。

④牧羊人让我喝了他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

他从一口深井里给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丝丝的。

井台上,装着简单的吊绳。

这个男人不太爱说话,独自生活的人往往这样。

不过,他显得自信、平和。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⑤他不住帐篷,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头房子里。

看得出,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房顶很严实,风吹过屋顶的瓦片,发出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汤。

他刚刚刮过胡子,衣服扣子缝得结结衬衫,补丁针脚细密,几乎看不出来。

我们一起喝了热汤,饭后,我递上烟草袋,他说他不抽烟。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不一会儿,他拿出一个小袋子,倒出一堆橡实,然后一颗一颗仔细地选着。

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

但他说不用我帮忙,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

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

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

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⑥第二天,我请求他让我在这里再住一个晚上,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要了解他更多一点儿,他痛快地答应了。

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够扰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儿去吃草了。

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以下,我发现他带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棒。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

他停了下来,拿起铁棒向下戳了一个坑,轻轻放入一颗橡实,再仔细覆盖上泥土。

他是在种橡树。

我好奇地问:

“这个山坡是你的吗”“不是。

”“那么谁的地”“不晓得!

”可能他只是一心一意把一百颗橡树都种了下去。

⑦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

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

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

这其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有将近一半,可能被动物咬坏,或是其他云因死掉。

剩下的一万颗树苗,会存活下来。

他说他今年五十五岁,名叫艾力泽·

布菲,原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庄,可是,他先失去儿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

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既然他没有重要的事情做,那就种树吧。

⑧第三天,我和牧羊人道了别。

第二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五年的军旅生涯使我差不多忘记了“种树的牧羊人”。

大战结束后,我再度踏上那条通往高原的道路。

这一带乍看景象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当我来到那个废弃的村庄旁,向远望去,看到了一篇灰灰的雾气,像地毯一样,铺在高原上,我不由得想起他。

我想,那一万颗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⑨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这位种树的老人。

1945年的6月,我最后一次见到种树的老人,那年他已87岁了。

我再次踏上这条通往荒原的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树林留住了雨水和雪水,干涸已久的泉水又冒了出来,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菩提树。

原先的废墟上已修复成崭新的房舍,这里重新充满了生机,变得富饶了。

现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一路上,我见到许多健康的男男女女,孩子们的笑声又开始在乡村聚会上飘荡。

整个高地焕然一新,散发出健康富裕的光芒。

这一切都得归功于艾力泽·

布菲。

16.下列对人物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⑤段写牧羊人住的房子是自己一点点砌成的,屋顶很严实,说明牧羊人手艺很好,完全具备改造自然的能力。

B.第⑥段用细节描写,描绘了牧羊人认真专一植树的过程,刻画出一个细心认真而不求回报的形象。

C.第⑦段插叙牧羊人的生活与故事,交待他为怀念失去的儿子和妻子开始种树。

D.牧羊人是一个积极生活、极其认真、勤劳不懈、坚韧执着的人。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开头说: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为此作者从1913年至1945年,观察了牧羊人三十多年,才为读者刻画出如此真实的人物形象。

B.第②段细致描写了“无边无际的荒野”等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植树作铺垫,突出牧羊人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C.第③段写到“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是用比喻的手法,突出表现牧羊人的神秘感。

D.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叙事,先略后详写,详略得当,合理安排。

18.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

请选择一位你认识或听说过的“种树人”,为他写一段话,讲述他的事迹。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8分)

【文段一】

站在那中间的一辆小车儿上,只见妖精一只手举着火尖枪,一只手捏着拳头,往自家鼻子上捶了两拳。

八戒笑道:

这厮放赖不羞!

你好道捶破鼻子,淌出些血来,搽红了脸,往那里告我们去耶?

那妖魔捶了两拳,念个咒语,口里喷出火来,鼻子里浓烟迸出,闸闸眼火焰齐生,那五辆车子上,火光涌出。

连喷了几口,只见那红焰焰、大火烧空,把一座火云洞,被那烟火迷漫,真个是炽天炽地。

【文段二】

……这行者神通广大,捏着避火诀,撞入火中,寻那妖怪。

那妖怪见行者来,又吐上几口,那火比前更胜……行者被他烟火飞腾,不能寻怪,看不见他洞门前路径,抽身跳出火中……

行者笑道:

嫂嫂要见令郎,有何难处?

你且把扇子借我,扇息了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到南海菩萨处请他来见你,就送扇子还你,有何不可!

那时节,你看他可曾损伤一毫?

如有些须之伤,你也怪得有理,如比旧时标致,还当谢我。

罗刹道:

泼猴,少要饶舌!

伸过头来,等我砍上几剑!

若受得疼痛,就借扇子与你;

若忍耐不得,教你早见阎王……

【文段三】

此时有二更时候,众怪一齐相见毕,把唐僧推下殿来。

那长老于灯光前,忽见三个徒弟都捆在地下,老师父伏于行者身边,哭道:

“徒弟啊!

常时逢难,你却在外运用神通,到那里取救降魔,今番你亦遭擒,我贫僧怎么得命!

”八戒、沙僧听见师父这般苦楚,便也一齐放声痛哭。

行者微微笑道:

“"

师父放心,兄弟莫哭!

凭他怎的,决然无伤。

等那老魔安静了,我们走路。

【文段四】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主要表现在童真、神奇等诸方面,《西游记》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童真世界,具有儿童文学美学的特质,显露出了与其他小说不同的艺术风格和魅力,适合儿童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水平,从而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

首先看重真之美。

《西游记》中许多可爱的人物,他们举手投足间皆有童真童趣,美猴王孙悟空是《西游记》“童子”世界中最惹人喜爱的一个顽童,他身上时刻有“童心”的显露,表现出了少年儿童身上特有的冒险精神,顽童是儿童普遍的主体特征,作品更着力渲染了悟空独特的顽童个性,如爱闹腾、偷盗、玩恶作剧、好耍赖等,悟空这些举动极生动地表现出了一个精力充沛的滑稽童子形象,呆而有趣的猪八戒是个经常引人发笑的戏剧式人物,他有长鼻子大耳朵,又笨又丑的外貌和猪的习性。

他的一些缺点,表现了他的笨拙和天真,显得十分可笑,尽管其身上有很多成人的欲望和毛病,但他表现出更多的儿童特征,性格憨厚,本质单纯,给人们以愚拙天真的整体印象。

在这些可笑可爱的人物心里,没有欲说还休的人生感叹,全然是一派稚拙纯朴的童年生命气象,一种最自然、最本真的生命意趣的飞扬显现。

《西游记》这部作品自觉不自觉地符合了儿童文学作家的创作追求。

其次是奇幻之美,儿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喜好新奇,向往不凡的神奇的事物,《西游记》正好把儿童带进一个超越时空的神奇境界,让他们在那里自由翱翔,从而使其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得到一定满足,这些正好符合儿童的审关情趣,作品描述的上天入地、无拘无来的情节,展示了一种自由、活泼,充分满足了儿童喜欢幻想、追求新鲜、变化、刺激的审美心理和阅读趣味,充分展示了儿童文学的奇幻之美。

19.对文段分析或推测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一选自孙悟空大战红孩儿情节,其结局为悟空大胜,红孩儿惨败。

B.文段二选自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故事,铁扇公主为红孩儿报仇不愿借扇子,但最终还是被机智的孙悟空借走了。

C.文段三真实地刻画了唐僧本质上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懦弱胆小。

D.文段四认为从儿童的审美趣味与文学欣赏水平来判断,只适合阅读《酒游记》。

20.下面的分析和表述准确的一项是()(2分)

A.文段三中孙悟空所体现的乐观主义精神,其本身是一种童年的生命气象,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的底蕴。

B.由文段四可以看出,所有的少年儿童都喜欢能充分表现童真、神奇特质的作品。

C.文段四中所分析的孙悟空和猪八成,这两个角色最受少年儿童喜受,就是因为他们身上具有冒险精神。

D.《西游记》中的儿童文学美学特质,即童真、神奇等美学特质,正是小说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吸引少年儿童的重要方面。

21.《西游记》先后拍成影视剧和动画片,【链接材料一】为影视剧片尾曲,【链接材料二】为动画片片尾曲,请结合内容和语言谈谈你更喜欢哪支片尾曲。

【链接材料一】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万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你挑着担我牵着马/翻山涉水两肩霜花/风云雷电任叱咤/一路豪歌向天涯/向天涯/啦……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链接材料二】白龙马/蹄儿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西天取经上大路/一走就是几万里/什么妖魔鬼怪什么美女画皮/什么刀山火海什么陷阱诡计/都挡不住火眼金睛的如意棒/护送师徒朝西去/白龙马/脖铃儿急/颠簸唐玄奘/小跑三兄弟/西天取经不容易/容易干不成大业绩/什么魔法很毒自有招数神奇/八十一难拦路七十二变制敌/师徒四个战妖斗魔同心合力/邪恶打不过正义。

(五)记叙文阅读(共18分)

一千张糖纸

————铁凝

①那是小学一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外婆家做客。

正是“七岁八岁讨人嫌”的年龄,加之隔壁院子一个名叫世香的女孩子跑来和我做朋友,我们两人的种种游戏更使外婆家不得安宁了。

②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她被闹得坐不住了。

一天,她对我们说:

“你们知道不知道什么叫累呀?

”我和世香互相看看,没有名堂地笑起来。

是啊,什么叫累了?

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累的问题。

有时候听见大人说一声:

“喔,累死我了!

”我们会觉得那是因为他们是大人呀,“累”距离我们是多么遥远啊。

当我们终于笑得不笑了,表姑又说:

“世香呀,你不是有一些糖纸么,为什么你们不再多找一些漂亮的糖纸呢,多好玩呀?

”我想起世香的确让我参观过她攒的一些糖纸,那是几十张美丽的玻璃糖纸,被她夹在一本薄薄的书里。

可我既没有对她的糖纸产生过兴趣,也不觉得糖纸有什么好玩,世香却来了兴致,她问表姑:

“你为什么让我们攒糖纸呀?

”“攒够一千张糖纸,表姑就能换给你一只电动狗,会汪汪叫的那一种。

③我和世香惊呆了,电动狗也许不会让今天的孩子稀奇,但在二十多年前我童年的那个时代,表姑的许诺足以使我们激动很久。

那该是怎样一笔财富,那该是怎样一份快乐!

更何况,这财富和快乐将由我们自己的劳动换来呢。

④从此我和世香再也不吵吵闹闹了。

外姜的四合院安静如初了。

我们走街串巷,寻找被人遗弃在犄角旮旯的糖纸。

那时候糖纸并不是随处可见的。

我们会追逐着一张随风飘舞的糖纸在胡同里一跑半天的;

我和世香的零花钱都买了糖——我们的钱也仅够买几十颗,然后我们突击吃糖,也不顾糖把嗓子齁得生疼;

我们还守候在食品店的糖果柜台前,耐心等待那些领着孩子前来买糖的大人,等待他们买糖之后剥开一块放进孩子的嘴,那时我们会飞速捡起落在地上的糖纸,一张糖纸就是一点希望呀!

⑤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

暑假就要结束了,我和世香终于每人都攒够了一千张糖纸。

⑥一个下午,我们跑到表姑跟前,献上了两千张糖纸。

表姑不解地问:

“你们这是干什么呀?

”我们说:

“狗呢,欠我们的电动狗呢?

”表姑愣了一下,接着就笑起来,笑得没完没了,上气不接下气。

待她笑得不笑了。

才擦着笑出的泪花说:

“表姑逗着你们玩哪,嫌你们老在院子里闹,不得清净。

”世香看了我一眼,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我觉得还有对我的藐视——毕竟,这个逗我们玩的大人是我的表姑啊。

⑦这时,我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我初次体味到大人们常说的累,原本就是胸膛里那颗心的突然加重吧。

⑧我和世香走出院子。

我们俩不约而同地把精心“打扮”过的那一千张糖纸扔向天空,任它们像彩蝶一样随风飘去。

⑨我长大了,每逢看见“欺骗”这个词,总是马上联想起那一千张糖纸——孩子是可以批评的,孩子是可以责怪的,但孩子是不可以欺骗的,欺骗是最深重的伤害。

⑩我们已经长大成人,可所有的大人不都是从孩童时代走来的么?

22.文章围绕“糖纸”这一线索展开,请概括故事情节,(4分)

(1);

(2);

(3);

(4)

23.结合语境赏析.(4分)

我们把那些皱皱巴巴的糖纸带回家,泡在脸盆里把它们洗干净,使它们舒展开来,然后一张一张贴在玻璃窗上,等待着它们干了后再轻轻揭下来,糖纸平整如新。

24.下列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交待表姑在外婆家养病,却被“我”和世香玩闹,吵得不得安宁,这个交待为后文表姑不兑现承诺埋下伏笔,展现出表姑的机智、聪明的性格。

B.第④段写“我”和世香捡糖纸时的动作与细节,写出了“我们”想攒够糖纸急不可待的心理,也表现了“我们”迫逐希望的心情。

C.第⑥段“不约而同”,既写出“我”和世香扔糖纸的动作,更表现我们不约而同受到伤害的心情。

D.文章中的“世香”,是一个天真、单纯、活泼的孩子,所以当表姑未能兑现电动狗的时候,她的眼里满是悲愤和绝望。

同时还有对“我”的藐视,因为我们都欺骗了她。

E.“糖纸”有着丰厚的意蕴,糖的甜蜜寓意生活的甜蜜。

表现我们对美好希望和生活的向往。

25.“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

请结合文章和链接材料,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6分)

【链接材料】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

“你回去,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

她刚从集市回来,曾子就马上去杀猪,曾子的夫人认为是跟孩子开个玩笑罢了,但曾子认为这样是欺骗孩子,不是用来教育孩于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最终曾子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三、应用表达(10分)

26.下面几句涉及“交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1)君子之交淡如水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管宁割席断交华歆,曰:

予非吾友也.

要求:

(1)观点明确,思路清晰。

(2)语言简洁,不超过150字。

四、写作(60分)

27.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和体验,或参观,或旅游,或志愿服务……请围绕“走出校园”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

(1)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