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04776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甘肃省西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下载.docx

C.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乙的膜面积减少、丁的膜面积增加

D.图示过程也能发生原核细胞中

4.(2017武威六中)将某植物花瓣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瓣细条的长度,结果如题图所示。

假设蔗糖溶液与花瓣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保持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

L-1之间

B.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小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实验后,a组细胞液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5.(2017淄博一中)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模型能体现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其中b代表麦芽糖酶

B.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f点将下移

C.限制e~f和f~g段上升原因分别是酶的数量和麦芽糖量

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6.(2017大连八中)某生物小组利用图1装置在光合作用最适温度(25℃)下培养某植株幼苗,通过测定不同时段密闭玻璃罩内幼苗的O2释放速率来测量光合速率,结果如图2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减弱,暗反应也随之减弱

B.曲线中t1~t4时段,玻璃罩内CO2浓度最高点和最低点依次是t1和t4。

C.t4时补充CO2,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将增多

D.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mg,则此阶段植株积累葡萄糖的量为120mg

7.(2017淄博一中)下列有关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细胞生物并不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的

B.机体进行免疫反应过程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是吞噬细胞

C.已分化的细胞可能继续分化

D.肿瘤细胞能够无限增殖,与细胞凋亡不足有关

8.(2017扬州中学)干细胞移植现已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种临床新技术。

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胰腺组织后可分化为胰岛样细胞,以替代损伤的胰岛B细胞,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A.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不同,基因表达产物不同

B.骨髓干细胞与胰岛样细胞的基因组成相同,基因表达存在差异

C.胰腺组织微环境造成骨髄干细胞基因丢失,分化成为胰岛样细胞

D.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无影响,分化是由基因决定的

9.(2017北京师大良乡附中)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

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

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

10.(2017沧州市级联考)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若图甲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上一时期为四分体时期

B.若图乙属于有丝分裂,则图示阶段会形成细胞板

C.若图乙属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则图示阶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D.若图丙为果蝇精巢内的细胞,则a组细胞一定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11.(2017黑龙江实验中学)下列有关基因型为FfXDY的果蝇产生精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X、Y染色体因大小不同而不发生联会

B.XD与XD、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C.F、f与XD、Y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受精作用过程中

D.F与f、XD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12.(2017武汉市级联考)下列关于探索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赫尔希和蔡氏实验中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

B.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都带有32P标记

C.格里菲斯实验证明了DNA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状

D.艾弗里实验证明了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13.(2017临沂一中)下列有关DNA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出mRNA分子的碱基数量是n/2

C.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氢键连接

D.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碱基种类和序列不一定相同

14.(2017北京师大良乡附中)下图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

C.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定向的

D.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从而一定传给子代个体

15.(2017信阳高中)人类某遗传病受一对基因(T、t)控制。

3个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ABO血型,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

A血型的基因型有IAIA、IAi,B血型的基因型有IBIB、IBi,AB血型的基因型为IAIB,O血型的基因型为ii。

两个家系成员的性状表现如下图,Ⅱ-3和Ⅱ-5均为AB血型,Ⅱ-4和Ⅱ-6均为O血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Ⅱ-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2/3

B.若Ⅲ-1与Ⅲ-2生育一个正常女孩,可推测女孩为B血型的概率为5/16

C.Ⅲ-1为Tt且为A血型的概率为11/32

D.如果Ⅲ-1与Ⅲ-2婚配,则后代为AB血型的概率为1/8

16.(2017珠海市级联考)基因型为Aa的一雌一雄果蝇杂交后得F1,选取F1中显性个体分别进行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交配以及自由交配,两种交配所得F2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为()

A.A的基因频率相同,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B.A的基因频率不同,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

C.A的基因频率相同,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D.A的基因频率不同,Aa的基因型频率不同

17.(2017临沂一中)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生物就进化了

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

C.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D.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

18.(2017三明一中)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血浆、淋巴、组织液都可以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细胞代谢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19.(2017哈尔滨师大附中)为了研究明月草对糖尿病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者通过给大鼠注射一定剂量的四氧嘧啶构建糖尿病模型,阳性对照组为糖尿病模型大鼠灌胃二甲双胍。

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尿病模型大鼠胰岛B细胞受损使胰岛素分泌量减少,靶细胞摄入葡萄糖增加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二甲双胍和明月草低、中、高剂量处理

C.实验组用5mL不同浓度明月草提取液灌胃,对照组用等量蒸馏水灌胃

D.由实验结果可知,高剂量明月草提取液对高血糖模型大鼠有较好的降血糖效果

20.(2017北京师大良乡附中)图示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请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B.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C.HIV主要侵染细胞b,对⑤、⑥均有破坏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21.(2017扬州中学)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给予该植物右侧光照,植物弯向右侧生长,体现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B.如将该植物向左侧水平放置,根将向下生长,⑧处的生长素经主动运输至⑦处

C.切除①,放罝一块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则生长素能通过被动运输到达②处

D.浓度为10-8(mol·

L-1)的生长素对芽和茎的作用是促进生长,对根的作用是抑制生长

22.(2017三明一中)下列有关动物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根据种群密度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自然增长率主要由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和每年生殖次数决定

D.动物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23.(2017淄博一中)下列有关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B.演替过程中由草本植物阶段渐变为灌木阶段,主要原因是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阳光

C.如果时间允许,弃耕农田总能形成森林

D.发展工农业生产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24.(2017邯郸市级联考)某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马尾松→松毛虫→杜鹃”,下图表示松毛虫摄入能量的流动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链中的生物在数量上呈正金字塔模型

B.松毛虫和杜鹃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可用E/A表示

C.由松毛虫流入分解者的能量可用C+D+F表示

D.若迁走全部杜鹃,松毛虫的种群数量将呈“J”型增长

2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缺少类群丁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进行

B.图中b、c、d过程均可表示不同生物的呼吸作用

C.图中甲、乙、丙的全部生物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D.使用杀虫剂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空2分,共50分)

26.(2017康杰中学)(12分)幽门螺旋菌(Hp)感染是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

在患者体内采集样本并制成菌液后,进行分离培养。

实验基本步骤如下:

请回答:

(1)在涂布平板时,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配制培养基时,要加入______和_________指示剂,这是因为Hp含有脲酶,它能以尿素为氮源;

若有Hp,则菌落周围会出现______色环带。

(3)临床上用14C呼气试验检测人体是否感染Hp,其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3)中的指示剂出现对应的颜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2017东莞市级联考)(12分)胡萝卜素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色素,可分别从胡萝卜或产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菌体中提取获得,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在萃取胡萝卜素的过程中,根据胡萝卜素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点,可选用______________(填“乙醇”或“乙酸乙酯”)作为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萃取效果。

萃取过程中宜采用______方式加热,以防止温度过高。

萃取液浓缩前需进行过滤,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提取到的胡萝卜素粗品可以通过_________法进行鉴定,鉴定过程中需要用胡萝卜素标准样品作为______________。

28.(2017西安中学)(12分)下图是利用工程菌(大肠杆菌)生产人生长激素(由人垂体细胞产生的一种蛋白质类激素)的实验流程。

所用的pBR322质粒含有限制酶pstⅠ、EcoRⅠ和HindⅢ的切点各一个,且三种酶切割形成的黏性末端各不相同,而Ampr表示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表示四环素抗性基因。

请据图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1)过程①所用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所用的酶是_________。

(2)人生长激素基因在经③处理之前需经过PCR扩增,扩增时应在PCR扩增仪中加入________酶用以催化互补链的合成。

(3)过程④所用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用限制酶PstⅠ切割,完成过程④、⑤后,将三角瓶内的大肠杆菌先接种到甲培养基上,再将甲培养基上的单个大肠杆菌接种到丙培养基上,待形成12个菌落后,将相应菌落的一部分转接到乙培养基的相同位置上。

一段时间后,菌落的生长状况如图乙、丙所示。

接种到培养基乙上能存活的是导入含___________质粒的大肠杆菌。

生产人生长激素的工程菌应从丙培养基的菌落中选取,选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2017玉溪一中)(14分)为研究小鼠皮肤愈合机理,现将小鼠皮肤进行分离培养,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对小鼠皮肤组织进行培养过程中,过程甲中要对实验小鼠进行______________处理,过程乙必须用____________处理。

(2)体外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要加入_________等天然成分,为防止细菌感染,培养液中应添加______,且还要置于含5%CO2气体环境中,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3)丁过程属于__________。

在机体内,皮肤干细胞分化成皮肤是机体细胞中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生物答案

1.【答案】D

【解析】甲型流感(H1N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核糖体,A错误;

病毒属于寄生生物,可先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再用动物细胞培养甲型H1N1病毒,B错误;

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的效应T细胞可导致其入侵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C错误;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所以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正确。

2.【答案】A

【解析】蔗糖分子是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的,属于植物二糖,不会出现于动物细胞中,A正确;

多糖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其中动物细胞中的多糖③是糖原,分为肝糖原和肌糖原,其中肝糖原水解后可以维持血糖浓度,而肌糖原只能合成不能水解,B错误;

若物质②中含鸟嘌呤碱基,则某种单糖A为脱氧核糖或者核糖,C错误;

物质②④是DNA、RNA的基本单位,而甲基绿吡罗红可以将DNA和RNA染成绿色和红色,D错误。

3.【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物质X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则物质X表示分泌蛋白;

甲表示核糖体(含rRNA),乙表示内质,丙表示高尔基体,丁表示细胞膜,戊表示线粒体(含少量DNA和RNA)。

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可体现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互联系,A错误;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体现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可以运动,B错误;

在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中,内质会首先形成囊泡,其膜面积减少;

之后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加工完之后,其膜又形成囊泡,所以高尔基体膜基本不发生变化;

再之后,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使细胞膜面积增大,C正确;

原核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无其他细胞器,D错误。

4.【答案】A

【解析】由c组吸水,d组失水可知,花冠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

L-1之间,A正确;

浸泡后f组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b组细胞的吸水能力,B错误;

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根据柱形图中的比值可知,a组和b组相比,a组的花冠细胞吸水量更多,因此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D错误。

5.【答案】B

【解析】酶在反应前后数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变化,所以a代表麦芽糖酶,A错误;

因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故温度升高或降低都会使酶活性下降,而导致催化速率降低,f点下移,B正确;

从图乙可以看出,e~f段催化速率随着麦芽糖量的变化而变化,说明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麦芽糖量。

而f~g段表示催化速率不再随麦芽糖量的变化而上升,说明限制f~g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C错误;

麦芽糖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为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性糖,都能和斐林试剂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故无法用斐林试剂来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了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D错误。

6.【答案】B

【解析】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所以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培养一段时间,叶肉细胞内叶绿素合成减少,光反应因色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减少而减弱,产生的[H]和ATP减少,暗反应也随之减弱,A正确;

分析图2可知:

纵坐标O2释放速率表示净光合速率,而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据此可判断,在t1~t2时段,O2释放速率小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升高,在t2时刻达到最高点,在t2~t4时段,O2释放速率大于零,说明实际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玻璃罩内CO2浓度不断降低,在t4时刻达到最低点,B错误;

t4时补充CO2,导致暗反应阶段中的CO2固定过程加快,此时叶绿体内C3的含量增多,C正确;

若t4时玻璃罩内O2的量比t0时增加了128mg,已知t3时玻璃罩内O2的量与t0时相比增加了64mg,依据反应式

将其换算为葡萄糖的积累量,则有128×

180÷

(6×

32)=120mg,D正确。

7.【答案】B

【解析】单细胞生物并不都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的,例如细菌二分裂增殖,酵母菌出芽生殖等,A正确;

机体进行免疫反应过程中直接使癌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B错误;

已分化的细胞(分化程度低)可能继续分化,C正确;

目前认为细胞增殖和分化异常是肿瘤发病的途径之一,而凋亡受抑、细胞死亡不足是肿瘤发病的另一途径,D正确。

8.【答案】B

【解析】因为是自体骨髓干细胞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它们来源于同一个个体,所以基因组成相同,但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基因表达产物不同,A错误,B正确;

胰腺组织微环境不会造成骨髓干细胞的基因丢失,只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C错误;

胰腺组织微环境对骨髓干细胞分化有影响,D错误。

9.【答案】C

【解析】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的长度是2厘米,aabbcc的长度是6厘米,则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最少含有1个显性基因Aabbcc,长度是6+2=8cm,最多含有4个显性基因AaBBCc,长度为6+2×

4=14cm,故选A。

10.【答案】C

【解析】分析图像可知,若图甲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其上一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

若图乙属于有丝分裂,由于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2∶2,则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形成细胞板是在末期,B错误;

若图乙属于减数分裂,由于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2∶2,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该阶段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

若图丙为果蝇精巢内的细胞,由于a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n,则a组细胞一定不会发生着丝点分裂,D错误。

11.【答案】D

【解析】X、Y染色体虽然大小不同,但也是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能发生联会,A错误;

XD与XD、Y与Y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F与f是等位基因,XD与Y是同源染色体,F、f与XD、Y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错误;

F与f是等位基因,XD与Y是同源染色体,它们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正确。

12.【答案】A

【解析】赫尔希和蔡斯实验中离心后细菌主要存在于沉淀中,A正确;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细菌裂解后得到的噬菌体只有少量带有32P 

标记,B错误;

格里菲斯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DNA,C错误;

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 

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S型细菌能使小鼠死亡,而不是S型细菌的DNA能使小鼠死亡,D错误。

13.【答案】D

【解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错误;

DNA上含有非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该部分不会转录成mRNA,因此一个含有n个碱基的DNA分子,在转录时形成的mRNA上的碱基数量小于n/2,B错误;

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的碱基A与T之间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而不是通过氢键连接,DNA分子中的氢键存在于两条链的碱基之间,C错误;

DNA分子互补配对的两条链中碱基种类和序列不一定相同,D正确。

14.【答案】B

【解析】由图分析发现各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不在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不能互为等位基因,A错误;

从图中可以发现突变体的突变基因个数越来越多,最终癌变,B正确;

图中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说明基因突变是随机和不定向的,C错误;

上述基因突变可传递给子代细胞,但是不一定传给子代个体,D错误。

15.【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Ⅰ-1、Ⅰ-2正常,而Ⅱ-1为女性患病,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Ⅰ-1、Ⅰ-2都是杂合体Tt,则Ⅱ-2的基因型为TT或Tt,比例为1∶2,因此Ⅱ-2基因型为Tt的概率为2/3,A正确;

由于Ⅱ-3为AB型(IAIB),Ⅱ-4为O型(ii),则Ⅲ-1的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

同理由于Ⅱ-5为AB型(IAIB),Ⅱ-6为O型(ii),则Ⅲ-2的基因型为1/2IAi和1/2IBi,Ⅲ-1与Ⅲ-2产生的配子均为IA∶IB∶i=1∶1∶2,二者婚配,则女儿为B型血(IBIB或IBi)的概率=1/4×

1/2×

2+1/4×

1/4=5/16,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