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456086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7.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docx

化学解析版甘肃省师大附中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

甘肃省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句中涉及的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B.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在添加时无需对其用量进行严格控制

C.“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

【答案】B

【解析】

A项,“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燃烧豆萁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A项正确;B项,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品质及延长食品保存期,对什么物质可以作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量,卫生部门都有严格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食品添加剂,一般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会损害人体健康,在添加食品添加剂时对其用量要严格控制,B项错误;C项,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项正确;D项,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是指在化学产品的设计、开发和加工生产过程中减少使用或产生对环境有害物质的科学,D项正确;答案选B。

2.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1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图2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C.中和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D.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

【答案】D

【解析】

A.图I所示的装置没形成闭合回路,不能形成原电池,没有电流通过,所以不能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选项A错误;B.图II所示的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选项B错误;C.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选项C错误;D.化学反应总是伴随着能量变化,断键需要吸收能量,成键放出能量,所以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选项D正确;答案选D。

3.2014年7月21日,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南非德班共同商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拯救人类的最后机会”。

要想节能减排下列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是()

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④水能⑤太阳能⑥地热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D.除①②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天然气②煤③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②煤③石油燃烧会污染空环境,不符合节能减排的原则;④水能⑤太阳⑦风能,都是可再生能源,对环境无污染是清洁能源,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洁净能源,符合节能减排原则。

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考点:

考查了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的相关知识。

4.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

A.C和COB.红磷和白磷

C.3molC2H2(乙炔)和1molC6H6(苯)D.1gH2和2gH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燃烧热: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A、C和CO是不同物质,燃烧热不同,错误;B、红磷和白磷结构不同,燃烧热不同,错误;C、乙炔和苯结构不同,具有的能量不同,则燃烧热不同,错误;D、都是氢气,燃烧热相同,正确。

考点:

考查燃烧热的定义。

5.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的总反应为放热反应B.使用催化剂,只以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

C.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D.△H=△H1+△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①为吸热,②为放热,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途径、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以此来解答。

详解:

A.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A正确;

B.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的方向,B错误;

C.由图可知,①为吸热反应,②为放热反应,C正确;

D.由图可知,△H=△H1+△H2,D正确;答案选B。

6.25℃、101kPa时,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1/2Ba(OH)2(aq)+1/2H2SO4(aq)

1/2BaSO4(s)+H2O(l) ΔH=-57.3kJ·mol-1

B.1/2KOH(aq)+H2SO4(aq)

1/2K2SO4(aq)+H2O(l) ΔH=-57.3kJ·mol-1

C.2NaOH(aq)+H2SO4(aq)

Na2SO4(aq)+2H2O(l) ΔH=-57.3kJ·mol-1

D.KOH(aq)+1/2H2SO4(浓)

1/2K2SO4(aq)+H2O(l) ΔH=-57.3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稀溶液中,稀的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详解】A、BaSO4是难溶电解质,形成时要放出热量,故A错误;B、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水,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故B正确;C、该反应生成2mol水,故C错误;D、浓硫酸稀释时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中和热的概念应用,解题关键:

注意概念的内涵,易错点A,生成的盐要可溶。

7.某学生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形管中液面甲处降、乙处升。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该反应为吸热反应;③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更高;④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更高;⑤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而释放出来。

A.①④⑤B.①④C.①③D.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知识,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较小。

详解:

当往试管中加入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液面甲处下降,乙处上升,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使得集气瓶中的气压升高而出现该现象,故正确,在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故正确;该反应过程中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故正确。

故选A。

8.在下列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1molH2与0.5molO2反应放出的热就是H2的燃烧热

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只表示物质的量,可以是分数

D.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答案】C

【解析】

A.ΔH>0表示吸热反应,ΔH<0表示放热反应,选项A错误;B.1mol物质完全燃烧产生稳定的化合物时放出的热叫燃烧热。

1molH2与0.5molO2反应得到的水可能是气态也可能是液态,放出的能量并不相同,选项B错误;C.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的关系,可以是分数,选项C正确;D.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的水时放出的热叫做中和热。

1molH2SO4与1molBa(OH)2反应生成BaSO4沉淀时产生2mol的水,选项D错误;答案选C。

9.“长征二号”系列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肼(C2H8N2),氧化剂是液态的N2O4,已知已知1.5g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kJ热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在火箭发动机中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变为热能和机械能

B.液态N2O4气化时共价键没被破坏

C.依题可知C2H8N2的燃烧热为50kJ/mol

D.偏二甲基肼在N2O4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8N2+2N2O4

2CO2+3N2+4H2O

【答案】C

【解析】

A、火箭用的燃料是液态的偏二甲基肼,就是利用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机械能,A正确;B、态N2O4气化时属于物理变化,共价键没被破坏,B正确;C、已知1.5g偏二甲基肼完全燃烧生成N2、CO2和液态H2O放出热量50kJ,因此C2H8N2的燃烧热不是50kJ/mol,C错误;D、已知反应物和生成物,据原子守恒和得失电子守恒可书写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CO2+3N2+4H2O,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燃料燃烧中的能量变化形式、放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能量关系、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燃烧热的含义。

10.反应A→C分两步进行:

①A→B,②B→C。

反应过程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1、E2、E3、E4表示活化能)。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种物质中B最不稳定B.A→B反应的活化能为E1

C.B→C反应的ΔH=E4-E3D.加入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

【答案】C

【解析】

A、A、B、C三种物质中,B的能量最高,所以B最不稳定,A正确;B、反应物A变成活化分子需吸收能量E1,所以A→B反应的活化能为E1,B正确;C、B的能量高于C的能量,所以B→C为放热反应,ΔH=-(E4-E3),C错误;D、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正确。

正确答案为C。

11.联氨(N2H4)常温下为无色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2O2(g)+N2(g)=N2O4(l)ΔH1

②N2(g)+2H2(g)=N2H4(l)ΔH2

③O2(g)+2H2(g)=2H2O(g)ΔH3

④2N2H4(l)+N2O4(l)=3N2(g)+4H2O(g)ΔH4=﹣1048.9kJ·mol-1

A.O2(g)+2H2(g)=2H2O(l)ΔH5,ΔH5>ΔH3

B.ΔH4﹦2ΔH3﹣2ΔH2﹣ΔH1

C.1molO2(g)和2molH2(g)具有的总能量高于2molH2O(g)

D.联氨和N2O4作火箭推进剂的原因之一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反应热的大小比较,盖斯定律及物质稳定性的比较,依据概念分析。

详解:

A.O2(g)+2H2(g)=2H2O(g)ΔH3;O2(g)+2H2(g)=2H2O(l)ΔH5;

两个反应均为放热反应,ΔH均为负值,放热越多ΔH越小,由于生成液态水放热更多,所以ΔH5<ΔH3,A错误;

B.根据盖斯定律,③×2-②×2-①得,2N2H4(l)+N2O4(l)=3N2(g)+4H2O(g),所以ΔH4﹦2ΔH3﹣2ΔH2﹣ΔH1,B正确;

C.O2(g)+2H2(g)=2H2O(g)ΔH3,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C正确;

D.由ΔH4=﹣1048.9kJ·mol-1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可以用联氨和N2O4作火箭推进剂,D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2.下列过程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A.2Al+Fe2O3

2Fe+Al2O3B.CaO+H2O=Ca(OH)2

C.2Na+2H2O=2NaOH+H2↑D.H—Br→H+Br

【答案】D

【解析】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生石灰溶于水变为熟石灰,放热反应,B错误;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为放热反应,C错误;H—Br→H+Br,断键过程为吸热反应,D正确;正确选项D。

点睛:

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如果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13.已知在25℃、101kPa条件下:

4Al(s)+3O2(g)===2Al2O3(s) ΔH=-2834.9kJ·mol-1

4Al(s)+2O3(g)===2Al2O3(s) ΔH=-3119.1kJ·mol-1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B.等质量的O2比O3能量高,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C.O3比O2稳定,由O2变O3为放热反应

D.O2比O3稳定,由O2变O3为吸热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盖斯定律得出氧气转化为臭氧时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能量越低越稳定分析判断。

详解:

已知①4Al(s)+3O2(g)===2Al2O3(s) ΔH=-2834.9kJ·mol-1

②4Al(s)+2O3(g)===2Al2O3(s) ΔH=-3119.1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即得到热化学方程式3O2(g)=2O3(g) ΔH=+284.2kJ·mol-1,所以O2变为O3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由于O2的能量低,所以O2更稳定。

答案选D。

14.C6H12O6(s)、C8H18

(1)燃烧热分别是2800kJ·mol-1、5518kJ·mol-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6H12O6(s)+6O2(g)

6CO2(g)+6H2O(g)△H=-2800kJ·mol-1

B.0.5C6H12O6(s)+3O2(g)

3CO2(g)+3H2O(l)△H=-1400kJ·mol-1

C.C8H18+12.5O2

8CO2+9H2O△H=-5518kJ·mol-1

D.C8H18

(1)+12.5O2(g)

8CO2(g)+9H2O

(1)△H=+5518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

【详解】A、水的稳定的氧化物应是液态水而不是气态水,选项中生成的水时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A错误;B、0.5molC6H12O6(s)燃烧,放出2800kJ/2=1400kJ的能量,故B正确;C、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要标明状态,故C错误;D、放热时,△H=-5518kJ·mol-1,故D错误;故选B。

15.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1.9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

H++OH﹣=H2OΔH=﹣57.3kJ·mol-1,若将含1mol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

D.在101kPa时,2g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285.8kJ·mol-1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A:

由于蒸气状态硫的能量高,均燃烧成为二氧化硫时,放出的热量相对较多,错误;B:

本身能量越高越不稳定,错误C:

中和热要求为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而现在为醋酸,边吸热边电离,放出的热量少,正确;D:

1mol氢气燃烧放出热量,所对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H2(g)+1/2O2(g)=H2O(l);△H=-285.8kJ/mol,错误,选C。

考点:

考查反应热大小比较,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

16.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的反应能自发进行是因为ΔH均小于零

B.热稳定性:

MgI2>MgBr2>MgCl2>MgF2

C.工业上可由电解MgCl2溶液冶炼金属Mg,该过程需吸收热量

D.由图可知此温度下MgBr2(s)与Cl2(g)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MgBr2(s)+Cl2(g)

MgCl2(s)+Br2(g)△H=+117kJ·mol-1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由图可知,均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B.能量低的物质稳定;

C.电解MgCl2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氢气、氯气;

D.由图可知Mg(s)+Cl2(l)=MgCl2(s)△H=-641kJ·mol-1,Mg(s)+Br2(l)=MgBr2(s)△H=-524kJ·mol-1,结合盖斯定律来解答。

【详解】A.由图可知,均为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均为放热反应,则金属镁和卤素单质(X2)的反应能自发进行是因为△H均小于零,故A正确;

B.能量低的物质稳定,则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

MgI2<MgBr2<MgCl2<MgF2,故B错误;

C.电解MgCl2溶液生成氢氧化镁、氢气、氯气,电解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吸收能量,故C错误;

D.由图可知Mg(s)+Cl2(l)=MgCl2(s)△H=-641kJ·mol-1,Mg(s)+Br2(l)=MgBr2(s)△H=-524kJ·mol-1,结合盖斯定律,将第一个方程式减去第二方程式得MgBr2(s)+Cl2(g)═MgCl2(s)+Br2(g)△H=-117KJ·mol-1,故D错误;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解题关键:

把握反应中能量变化、稳定性与能量、盖斯定律,易错选项C,镁在还原性较强,电解无水氯化镁制取。

+Br2(g)ΔH=+117kJ·mol-1

17.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单位kJ·mol-1):

H-H

Br-Br

I-I

Cl-Cl

H-Cl

H-I

H-Br

键能

436.0

193.7

152.7

242.7

431.8

298.7

366

(1)1molH2在2molCl2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___kJ。

(2)在一定条件下,1mol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是________。

A.Cl2>Br2>I2     B.I2>Br2>Cl2

预测1mol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足量Cl2中燃烧放热________________(填“多”或“少”)。

【答案】

(1).184.9

(2).A(3).多

【解析】

【分析】

(1)由反应放出的热量=生成物键能总和-反应物键能总和计算;

(2)根据键能大小比较反应热,通过公式△H=E(反应物总键能)-E(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可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依据1mol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规律判断1mol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多;

【详解】

(1)1molH2在2molCl2中燃烧,参加反应的H2和Cl2都是1mol,生成2molHCl.放出热量:

431.8kJ·mol-1×2mol-436.0kJ·mol-1×1mol-242.7kJ·mol-1×1mol=184.9kJ;

(2)在一定条件下,1mol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分别是184.9kJ、2×366kJ-(436.0kJ+193.7kJ)=102.3kJ、2×298.7kJ-(436.0kJ+152.7kJ)=8.7KJ,由多到少的是Cl2>Br2>I2,由于F-F键能比Cl-Cl键键能大,由1molH2与足量的Cl2、Br2、I2分别反应,放出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可知1mol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Cl2中放热多,故答案为:

A;多;

【点睛】本题考查了键能与反应热的定量关系,解题关键:

把握物质的键能与反应热、稳定性的关系,难点:

注意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与焓变.

18.

(1)已知C(s、金刚石)+O2(g)

CO2(g);ΔH=-395.4kJ·mol-1,C(s、石墨)+O2(g)

CO2(g);ΔH=-393.5kJ·mol-1。

①石墨和金刚石相比,石墨的稳定性_________金刚石的稳定性。

②石墨中C-C键键能________金刚石中C-C键键能。

(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将4g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222.5kJ,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5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其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

CH4(g)+H2O(g)

CO(g)+3H2(g)△H1=+206.2kJ·mol-1

CH4(g)+CO2(g)

2CO(g)+2H2(g)△H2=-247.4kJ·mol-1

则CH4(g)与H2O(g)反应生成CO2(g)和H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于

(2).大于(3).CH4(g)+2O2(g)

CO2(g)+2H2O(l)△H=-890kJ·mol-1(4).B2H6(g)+3O2(g)

B2O3(g)+3H2O(l)△H=-1299kJ·mol-1(5).CH4(g)+2H2O(g)

CO2(g)+4H2(g)△H=+659.8kJ·mol-1

【解析】

【分析】

(1)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②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C(s,金刚石)═C(s,石墨);

(2)n(CH4)=4g/16g·mol-1=0.25mol,可知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22.5kJ/0.25=890kJ,结合物质的状态、焓变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3)0.5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1299KJ的热量;

(4)根据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的焓变。

【详解】

(1)①C(s,金刚石)+O2(g)═CO2(g)△H=-395.4kJ·mol-1,②C(s,石墨)+O2(g)═CO2(g)△H=-393.5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到C(s,金刚石)═C(s,石墨),△H=-395.4kJ·mol-1-(-393.5kJ·mol-1)=-1.9kJ·mol-1,金刚石能量高,石墨稳定性大于金刚石。

②石墨中C-C键键能大于金刚石中C-C键键能。

(2)n(CH4)=4g/16g·mol-1=0.25mol,可知1molCH4完全燃烧生成气态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222.5kJ/0.25=890kJ,由物质的状态、焓变为负可知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

(3)0.5mol的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649.5kJ热量,则1mol气态高能燃料乙硼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固态三氧化二硼和液态水,放出1299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B2H6(g)+3O2(g)

B2O3(g)+3H2O(l)△H=-1299kJ·mol-1;

(4)①CH4(g)+H2O(g)

CO(g)+3H2(g)△H1=+206.2kJ·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