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489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docx

中考化学试题汇编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2018中考化学试题汇编:

考点15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一.选择题(共13小题)

1.(2018•广安)下列关于物质的应用及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应用

原因分析

A

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中

氧分子变小了

B

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

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

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

D

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

干冰升华放热

A.AB.BC.CD.D

【分析】A、根据分子间有间隔的特性分析;

B、根据活性炭具吸附性分析;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分析;

D、根据干冰升华需要吸热分析。

【解答】解:

A、6000L氧气可加压装入40L钢瓶中,是由于氧分子间有间隔,受压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氧分子的体积不变,故A分析不正确;

B、自来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除去异味,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B分析正确;

C、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炼铁,是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不是氧化性,故C分析不正确;

D、用飞机在云层中撒布干冰,实施人工降雨,是由于干冰升华吸热,能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冷凝成小水滴,故D分析不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物质基础知识,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即可分析解答。

 

2.(2018•桂林)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A.灭火B.制汽水C.人工降雨D.填充探空气球

【分析】二氧化碳的用途有:

①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②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③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④二氧化碳促进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以做气体肥料。

【解答】解:

A、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因此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可以做化工原料,如制汽水等,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的固体干冰,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也可以做制冷剂,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错误;

D、填充探空气球是氢气的用途,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用途,二氧化碳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在自然界中实现了碳循环。

也充分体现了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又反映性质的理念。

本考点基础性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3.(2018•十堰)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B.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分析】根据碳的单质和氧化物的性质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

A、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加热或高温的条件下,CO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反应,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合生成了碳酸,不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故C说法错误;

D、水墨画可长久保存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D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了解碳的单质、氧化物的性质即可分析判断。

 

4.(2018•扬州)铜元素有多种氧化物,如CuO、Cu2O.称取14.4g仅含Cu、O两种元素的固体样品、采用如下装置实验(夹持装置省略)。

测得实验前后装置B增重4.4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B的作用是吸收反应生成的H2O和CO2

B.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

C.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

D.若缺少装置C,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高

【分析】A、根据碱石灰的性质和该反应的产物分析;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分析判断;

C、根据反应的质量关系分析判断;

D、根据碱石灰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

A、该反应没有生成水,故A说法错误;

B、由于一氧化碳是具有可燃性的气体,实验开始前应先关闭K2,打开K1,让CO通一段时间,排除玻璃管中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装置B增重4.4g,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铜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4.4g×

×100%×

=1.6g,所以铜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是:

=

,则固体组成为①Cu2O,②Cu、CuO③Cu2O、Cu、CuO三种可能,不可以确定该固体为Cu2O,故C错误;

D、若缺少装置C,装置B增重的质量偏大,则实验所得Cu、O个数比偏低,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还原铜的氧化物实验的注意事项、物质组成的确定方法等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加强实验的学习,有利于解答。

 

5.(2018•湘西州)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干冰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B、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1.977g/L,约是空气的1.5倍,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故选项说法正确。

C、CO2能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

D、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018•广西)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金刚石都具有吸附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可燃性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有毒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可以相互转化

【分析】A、根据碳单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金刚石是正八面体状的固体,不具有吸附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也不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是有毒气体,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物理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18•衡阳)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

1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D.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分析;

B、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和结论分析;

C、根据现象和结论的表述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解: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在加热的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黑色粉末逐渐变为红色吗,故A正确;

B、电解水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

2,不是2:

1,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结论不是现象,故C错误;

D、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和生成了碳酸,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不能使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故D错误。

故选:

A。

【点评】本题的难度不大,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反应的现象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注意现象和结论的不同。

 

8.(2018•长沙)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毒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CO气体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可危害人体健康,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与水反应,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毒性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2018•黄石)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同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分析】根据已有的碳以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正确;

C、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做气体燃料;CO2的固体升华能吸热,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料,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正确;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故选:

A。

【点评】掌握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18•威海)据《中国环境报》报道,为应对气候变化,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  )

A.二氧化碳B.单质碳

C.碳元素D.所有含碳化合物

【分析】温室气体中比较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CO2,低碳生活、节能减排,生活实现零排放。

【解答】解:

“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广义的意思是指,节能环保,低碳生活,不浪费资源。

故2017年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按国际惯例,这里的“碳”是指二氧化碳。

故选:

A。

【点评】此题考查“零碳”的概念,同时要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

 

11.(2018•宁波)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

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说法错误的是(  )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分析】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而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利用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的提示信息,对选项中的判断进行评价。

【解答】解:

A、由化合价原则可知,C2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可推出碳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故A错误;

B、根据CO具有还原性,而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可判断C2O3具有还原性,故B正确;

C、根据CO具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三氧化二碳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故C正确误;

D、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故D正确。

故选:

A。

【点评】提取典型信息,迁移已有知识对新的物质性质进行推断,是解决本题的基本方法。

 

12.(2018•滨州)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

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

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

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分析】A、根据注射器的特点分析;

B、根据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分析;

C、根据实验的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D、根据制取装置的特点分析判断。

【解答】解: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根据推压的速率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故A叙述正确;

B、由于稀硫酸与碳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是微溶性的,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不可为稀硫酸,故B叙述不正确;

C、利用该装置实验时,由d处的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先变成红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故C叙述正确;

D、该装置的左半部属于固液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也可以利用该装置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D叙述正确。

故选:

B。

【点评】利用该装置较为全面地考查了二氧化碳的制取、验证等知识,加强实验知识的学习有利于解答本类题。

 

13.(2018•安徽)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分析】A、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X1个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虽含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类似,因此把它们看作无机物。

【解答】解:

A、反应①是二氧化碳转化为一氧化碳,反应条件是高温,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

CO,故选项说法错误。

B、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X1个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则X的化学式为C2H4,故选项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属于无机物,C2H4属于有机物,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特征、催化剂的特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2小题)

14.(2018•益阳)

(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

其原因是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2)写出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O2

CO2 ;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的原因是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

(3)木炭的主要成分与上述三种物质相同。

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 CO2+H2O═H2CO3 。

【分析】

(1)根据金刚石、石墨、C60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

(2)石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作电极的材料应具有优良的导电性,进行分析解答。

(3)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石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

CO2。

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是因为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H2O═H2CO3。

故答案为: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C+O2

CO2;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CO2+H2O═H2CO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等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18•绍兴)小敏对妈妈说:

“你说菠菜中富含铁,为什么我用磁铁无法把菠菜吸起来呢?

(1)小敏认为的“铁”是指 铁元素 (选填“铁元素”或“铁单质”)。

(2)通过Fe2O3+3CO

2Fe+3CO2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 还原 性。

【分析】

(1)食品、药品、营养品、矿泉水等物质中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2)根据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

(1)菠菜中富含铁,这里的“铁”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铁”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2)通过Fe2O3+3CO

2Fe+3CO2可以把铁矿石中的铁元素转变成铁单质,此反应利用了CO的还原性,将铁从铁的化合物中还原出来。

故答案为:

(1)铁元素;

(2)还原。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1小题)

16.(2018•齐齐哈尔)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答一点即可)

(2)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请写出其中一种。

(3)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一点即可)

【分析】

(1)根据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以及防治水体污染的方法来分析;

(2)根据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来分析;

(3)根据温室效应的危害来分析。

【解答】解:

(1)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很多,工业上,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做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工业上“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故填: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2)汽车尾气中含有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含铅的化合物和烟尘等都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物质;故填:

一氧化碳(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3)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使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引起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影响自然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故填:

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点评】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造成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的很重要的因素,所以我们现在大力倡导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17.(2018•河南)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

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

(3)若没有A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分析】

(1)根据反应的原理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2)根据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来分析;

(3)根据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来分析。

【解答】解:

(1)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填:

3CO+Fe2O3

2Fe+3CO2;

(2)尾气中含有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为了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空气污染,所以要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故填:

在装置C的短导管处放一盏点燃的酒精灯;

(3)装置A可以除去原气体中混有的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没有A装置,则无法证明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来自于反应后新生成的;故填:

无法证明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来自于反应后新生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不较大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炼铁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