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0504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docx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

例谈初中历史试题命制的几点体会

摘要: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监测、评价的主要手段,针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和考试本身的功能要求,命制出一份科学有效的试卷是一名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表现。

作者从初中历史教学中命制试题的实践中总结了初中历史试题命制需要遵循的体现课标基础性、考试科学性、学科时代性、教学有效性等基本原则。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历史试题命制体会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考试是当前阶段教学评价中最有重要地位的方式。

就各种不同类型的考试而言,其试题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评价。

某种意义上,试题的命制科学,不仅决定着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客观性,而且对引导教师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推进课改,促进学生改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我有幸参加了几次市级范围的初中历史试题命制工作,现结合自己的试题命制实践,谈谈在新课程背景下命制初中历史试题的几点体会。

  一、试题命制要立足历史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要求,体现课程标准的基础性。

  课程标准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发展变化情况,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历史学科主干知识。

初中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如人类的产生、文明的出现、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近现代科技革命、思想解放潮流和重要历史人物等。

  对学科主干知识的掌握是课标的基本要求,更是学生今后历史学习可持续发展必须贮备的知识支撑。

试题命制应以此为出发点,依托主干知识引申出教材之外的新知识,测试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激发历史思维潜能,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基础性。

  例1.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

  A.禅让制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例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算一算,新疆地区归属中央统辖到今年(2008年)有多少周年了?

()

  A.1948年B.2066年

  C.2068年D.2067年

  例3.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

“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

摇?

摇?

摇?

摇?

摇?

摇时才开始。

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横线处应当填入的内容是()。

  A.但丁、达·芬奇和莎士比亚开展文艺复兴

  B.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险

  C.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推进资产阶级革命

  D.罗斯福、丘吉尔和斯大林召开雅尔塔会议

  例1考查的是学生是否知道禅让制到世袭制的变化,这是课标的基础要求——“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例2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年代计算能力,这是课标所列的能力目标的内容:

“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等基本技能。

”例3考查了学生对新航路开辟意义的理解,课标的要求是:

“初步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这三题虽然能力要求层次不同,但都反映了课标的基础要求,突出了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现了学科考试的基础性。

  二、试题命制要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能力发展阶段,区分考试类型的不同,体现历史考试的科学性。

  新课改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反映在教学中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反映在命题中就是试题命制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及认知水平。

初中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快速发展阶段,从七年级到九年级,短短三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是极为明显的。

七年级的学生对形象性、趣味性的知识兴趣较高,八年级学生已经开始发展出较强的理性思维,而九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思考发展更为明显。

  初中三年的学生面对的历史考试的类型也有不同,七、八年级的学生主要面对期中、期末的教学质量检测,这主要是监测教学质量的水平性考试,九年级学生则面临中考,这是兼具监测和选拔功能的终结性考试。

  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到初中三个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立足心理发展状况,兼顾考试自身功能,实现试题与学生的亲切对话,努力使试题更具科学性。

  例4.妇好是商朝的王后。

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出征,结果大胜。

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D.宣纸上

  例5.有人曾预感14—15世纪的欧洲是肃杀的秋天,但今天许多人则认为这两个世纪是孕育着现代欧洲的和暖的春天,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14—15世纪的欧洲()。

  A.天主教会宣扬上帝的伟大,带给人们希望

  B.湮灭几百年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获得重生

  C.资产阶级重视人性解放的思想正在兴起

  D.强调科学、理性的新思想成为时代主流

  例4是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的试题,用现代文转述了商朝时的一个历史现象,有一定情节,具有一定的故事性、趣味性。

本题较为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和认知特点,又能有效考查学生在课标要求范围内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状况。

例5是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中的试题,用引自其他历史书籍的一段话描绘了14—15世纪欧洲社会的思想文化状况,表述比较抽象,学生要在把握文艺复兴时代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题目表述,才能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体现了九年级中考面对的学情和考试功能的要求。

  三、试题命制要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时代性。

  课程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时代精神,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

课标还要求学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

历史试题的命制也应遵循的这一理念,加强试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的联系。

  初中历史试题的命制应该选择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世界趋势的变化等有关的事件进行试题设计,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促使学生将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关心时事,了解世界,增强历史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应该加大对学生身边历史的考查力度,以学生生活和实践中熟悉的人、事、物或可能遇到的新情况为材料,营造有别于教材的新情境,设计新问题进行考查,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社会。

  例6.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闪烁着中国人民智慧和勤劳的光芒。

下列四幅图所反映的历史遗迹尚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例7.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放了“王立群读《史记》”节目,在这个节目中不可能专题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B.秦始皇C.刘邦D.诸葛亮

  例6关注了七年级历史教材中提及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作为普通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能够接触到的(如旅游)。

例7结合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百家讲坛”节目设置题目情境。

这两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把学生引入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再创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去主动探索,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到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发展,有效考查学生的知识归纳、迁移能力。

  四、试题命制要关注课标提出的三维目标,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反映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提出了三维的课程目标,真正有效的历史教学应当充分体现三维目标。

作为承担着评价历史教学效果功能的历史试题也应当在三个维度上考查学生学习历史的效果。

因此,历史试题的命制不仅要重视对知识与能力的考查,而且应当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要在短暂的考试过程中以试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学习方法与过程的把握,检视学生在情意领域的发展,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我对此进行了探索。

  例8.在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思想的言论是()。

  A.道法自然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兼相爱,交相利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例9.从美利坚合众国诞生到今天,美国200多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世界近现代文明的脚步。

为了进一步了解美国文明发展的历程,请你参加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的“美国发展之路”探究活动。

(1)

(2)略。

  (3)纵观“美国发展之路”,你认为这些在美国历史上发挥了关键作用的人物身上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例8以今及古,将百家争鸣时代的主要思想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新发展联系起来,向学生传导了“和谐”是中国传统思想重要内容的观念。

例9第三问以开放的形式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考查。

这两个例子主要还是在有助于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方面有了一些体现,对于有效考查情意的发展成效可能还有很大不足,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在命制试卷的过程中,我深感要出好一份试卷委实不易,材料选择、设问方式、语句表述、答案设计等无不需要审慎思考。

课改后的初中历史试题一定要体现新课程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既有利于考查学生对历史主干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达成度,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这是我们在命题中不能忽视的宗旨。

  如何命好初中历史情境性试题

——“命好题”读书心得

命题中创设问题情境,以情境为背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来回答问题,这种情境性试题,是今年来历史命题的一个新趋势,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情境性试题具有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符合历史学科特点、操作性强、学生喜闻乐见兴趣盎然等诸多优点,为了更好的发挥情境试题的优越性,在这里认真学习命题的相关理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职业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情境性试题的设置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一,命题的误区。

1、根据学科和测试目标的不同,情境的现实化和生活化程度是不一样的,真实是历史的生命,历史学科的情境设置要把握好这个度;2、不要为了情境而设置情境;虽然有些情境不要求真实,但需要合理,一定不能让学生产生迷惑和产生知识性错误;

3、挑选的材料应该与学生学习经历过的材料有类似性或是全新的材料;

第二,情境材料的选择。

1、情境材料的选择应以课标和教学目标为依据,而且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过促进学生现有身心的发展。

2、情境材料的选择应具有逻辑性、科学性;

3、情境材料应具有现实性、生活性;

4、情境材料应具有具有趣味性、生动性、新颖性;

第三、情境材料的类型。

漫画、诗歌、广告台词、历史图片、数据图标、逸闻趣事、双语试题、名言警句等;取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第四、题干的表述。

题干的基本要求是清晰、简明、不产生歧义,不要对答案形成明显的提示。

选项的基本要求是设置合理,每个选项都有一定的迷惑作用。

第五、答案的设置

评分标准清晰、材料信息提取和答案尽可能分层次赋分、开放性答案。

谈高中历史试题的命制

在应试教育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地的学校在对提高学生成绩的认识与做法上都倾向于雷同,即强调文科练习化和加大考试的频率与强度,并以此作为挖掘学生潜力的法宝,取得了一些成效,这样,试题命制便成为高中历史教师经常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掌握一些命制试题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试题质量,确保训练的信度与效度,就显得很有必要。

笔者多年来有幸参加市统考命题工作,为我提供了大量编制试题的机会,从而摸索出了一些命题的方法和技巧,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这里谈几点体会,以就教于各位同仁。

我要与大家交流的第一个问题是——“扎实的基本功是命制好试题的前提”。

要命制出一套较高质量的试题,必须具备一些扎实的基本功。

首先,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要能熟练地驾驭教材。

一是在宏观层面要能对整个高中历史教材体系熟练把握,并在微观层面加以深刻理解,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做适当的延伸与拓展。

同时还要加强理论修养,熟知常用的基本观点、原理,并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观点分析历史现象。

这样对整个学科知识的掌握就能有较好的广度与深度,在命题调动知识时,就能驾轻就熟,统筹兼顾,游刃有余。

其次,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要进行深入研究,熟悉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明确考试范围,以及学科思维能力的要求,还有思想教育目标。

只有明确了这些要求,在命题时,对所编制的试题要考查哪些能力,要贯彻怎样的命题意图,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才有明确的方向。

第三,要加强对高考试题的研究,把握高考试题的风格特色。

具体来说应从考试题型,到试卷结构,试题立意,赋分比重,考点切入方式等方面,都要进行详细而具体地分析,以便对高考试题的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在熟悉了高考行情及动向的基础之上,命制试题时,便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使命制出来的试题能尽可能地形似高考,甚至神似高考。

从形式到内容上与高考越接近,训练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学生的应试能力在高仿真的训练中,毫无疑问能得到切实地提高。

第四,积累素材,厚积薄发。

命题思路的形成,往往来自突发的灵感。

而这些灵感的出现与获取,存在于日常教学活动中,对某个知识点的巧妙处理上;也可能来自提问过程中,学生巧妙的回答;还可以来源于平时看电视新闻,或是阅读书报杂志时得到的感悟;抑或是来自广泛浏览、筛选试题时,从别人的思路中获得的启发;再者还可能是在聆听专家报告,或与同事探讨热点问题时得到的启示。

把这些素材积累起来,往往就是良好的题源。

有了这些深厚的积累,命题时就能厚积薄发,顺手拈来,思路如泉涌。

而且编制出来的试题能与教学实际很好地衔接,实现教与考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要加强命题意识和钻研精神的培养。

现在很多教师把命题,简单的理解为筛选试题,然后拼凑出一份试卷,这种做法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命题。

只有由老师自己编制的试题,即原创题,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命题。

然而,据笔者了解,目前高中历史教师中能够编制试题的并不多。

因为开发原创题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求命题者对整个学科知识能融会贯通、驾轻就熟,而且要掌握试题的命制方法与技巧,还要有一定的钻研精神。

再加上日常教学任务较为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去钻研试题。

鉴于目前的现状,笔者认为要提高广大历史教师命题的能力,提高命题意识是当务之急,要让广大教师认清编制试题的重大意义,命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深化对教材理解的过程,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它能够有效地推动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手段。

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有利于增强命题意识,才有可能付诸于行动。

因为说到底,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

接下来,我要与大家交流的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试题命制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一是要编制好考点知识双向细目表,表格样式可设置成章节知识点、考试名称与考点、题型、分值、难易度及答题情况反馈等栏目。

然后将每一次考试的相关信息都认真详细地填写好。

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每一次命题时,要考查哪些知识点,从哪个角度考查,就能有个通盘考虑。

历经数次考试下来,就能实现对所有要考查知识的全覆盖,对重点知识、主干知识则能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全方位考查。

从而有效避免一些知识点的不必要的重复考查,而有一些知识点则被遗漏,成为学生的知识盲点。

可以有效增强考试的信度与效度。

二是在试卷结构上应兼顾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明确考试范围,并大致确定各部分考查知识点的赋分比重,如果是阶段检测,应侧重近期所学知识,适当兼顾前面所学知识。

2.在题型选择上要规范,最好不用高考已淘汰的题型,以免产生不好的导向,使学生无所适从。

因此要采用与高考相一致的题型。

3.考试内容方面,要注意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这三块内容的考查比例要适当,统筹兼顾。

4.在试题难易度的控制上,要力求平稳,确定适当的难度系数,切忌太难或太易,大起大落。

注意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的比例结构要合理,一般情况是基础题和难题的比重均应控制在百分之二十左右为宜。

5.考试题量要恰当,要根据考试规定的用时、分值,确定合适的题量,以中等程度学生能完成为度。

据我所知,不同学校在平常考试用时方面不尽相同,从60——120分钟不等,差异较大,因此在题量的把握上难度较大,在此建议大家,参考市期末统考的用时与题量做调整,适当增减一些题量。

三是在考查知识的切入点上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1.注重基础性

尽管近些年来高考命题注重能力立意,材料型情景题大量出现,但绝大多数试题仍然是采取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的模式,能够直接或间接在课本中找到答案。

可见大多数试题仍然是贴近教材的,是以教材为依托的,直接或间接地考查课本基础知识。

因此在命题选材时,仍应以与课本知识密切相关的素材为依据,考查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不宜脱离教材,游离课本太远,更不能脱离教学实际。

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片面强调能力,能力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不过是一具空壳。

正因如此,不管试题形式如何变化,最终还是要回归课本,回归基础。

2.突出能力立意。

尽管前面提到高考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但这种考查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再认或再现,而是以知识为载体突出对学生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即所谓死知识活考查,重理解、考应用,因此高考同时又体现出“命题立意能力化”的特点。

那在命制试题时应如何突出能力立意呢?

一是在考点的选择上要多考查“为什么”等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少考查“是什么”等了解层次的知识;多考查具有延伸性、拓展性的知识点,少考查现成结论性的知识点;多考查具有迁移性、整合性的知识点,少考查分散的、孤立的知识点。

二是将课本知识与材料有机结合,提供较为新颖且信息丰实的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变换新的设问角度,给考生一种似曾相识,又有所不同;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三是在对答案的组织上,要求试题的答案不是教材知识的简单照搬,不是某一个知识点的简单再现或多个知识点简单相加,而是根据材料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加工或整合的一个过程,即答案生成整合化。

3.热点知识考查隐形化,众所周知,高考试题不回避热点知识,充满时代气息,但其切入点往往是采取从某个具体角度隐形介入的方式来影射热点的,即所谓“热点问题隐形化”。

命题专家一方面要体现热点,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猜题押宝、死记硬背,因此在材料的选择、情境的设置、呈现的方式、设问的角度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新颖和隐形的特色。

试题总是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与教材知识点有机结合,将考查的热点巧妙地隐藏在所设置的情境中。

如今年高考第39题,考查的是民族团结问题,其切入点是土尔扈特部落回归祖国这一历史事件,隐含的热点是今年三月份拉萨少数藏独分子掀起的骚乱事件。

因此在编制关于热点知识的相关试题时,就要尽可能从那些相关的知识里面寻找符合隐形介入原则的具体知识点寻找突破口,并巧妙切入,精心设计问题,这样命制出来的试题,不仅显得新颖,而且有较强的针对性。

命好题-----浅谈中考命题技巧

一、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与要求

教学评价对历史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课程改革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中,既包括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也包括对历史教师教学的评价,同时也包括对影响历史教学的各种因素的评价。

为了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改进历史教学,建立起一个发展性历史教学评价体系十分重要。

其中,学生的学业测评是历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二、命题的基本原则

1.根据《历史课程标准》和《中考纲要》确定考查范围、内容和要求。

2.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

3.体现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和社会。

注重对初中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

4.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考试的评价功能,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5.试卷要体现教材和新课程的特点(图文并茂)

注意:

⑴紧扣课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

⑵“注重基础、关注能力、严格标准、体现人文”

⑶难度系数控制在0.8左右

⑷试题难度结构是7:

2:

1(由易到难)

⑸对初中教学实践的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三、命题的基本思路

1.注重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考查,突显教材重点内容的考查,考查基本知识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思想,彰显史学教育功能。

2.散发着新课改的自然幽香,突出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新理念,创设情景,尤其是生活化、学生化的情境,拉近学生与历史时空距离。

3.试题要紧扣时代脉搏,贴近生活、关注现实,直击热点。

但是热点、焦点问题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考查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

让学生能够感到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但历史可以服务现实。

4.追求人文性,图文并茂,丰富而灵活,尽量营造“活生生的历史”氛围,让学生在不经意之中领略到历史的意境和真美。

5.加强学科与学科之间的交融和渗透。

四、命题的基本方法

第一步:

整体构思,确立大专题

1.切合热点(重大现实事件、周年纪事等)素材,选择大专题

2.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改等)和必要的知识体系,选择大专题

3.大专题虽大(历史跨度大),但问答并不要太难

注意:

⑴.回避近几年中考已考过的大专题(平时试题无所谓)

⑵.做到中外历史比重均衡,做到对教学的引导性

⑶对照中考指南的考点命题

第二步:

整体构思,确立小专题

1.切合热点(重大现实事件、周年等)

2.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以及知识的联系性

3.有选择地选择典型

注意:

⑴尽可能回避近几年中考已考过的专题(平时试题无所谓)

⑵做到中外历史比重均衡

⑶对照中考指南的考点命题

第三步:

整体构思,知识点覆盖面广

1.对照中考指南的考点命题,不超范围

2.做到知识点覆盖面广

3.做到中外历史比重均衡

五、命题的注意事项

1.不超范围(七、八年级可适当拓宽一点)

2.覆盖面广且不重复,难度系数符合要求

3.选择题题号尽可能按先后顺序(小专题除外)

4.问题设计要反复推敲,不产生歧义

5.非选择题中安排1-2分半开放性问题

6.文本要规范。

学习“命好题”的感想

范淑玲

随着高中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发生了很大变化。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是一纲多本,因此高考由部分省份单独命题的范围逐步扩大。

作为对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检验及升学选拔的考核形式,也在发生着变化,而选择题在各种形式的考核中占据着重要比重。

高考中历史科选择题的分值是48分。

(文综历史科100分,占48%)作为历史高考的基本题型,选择题以其分值比例大,客观性强,评分误差小,一直处于决定考生高考历史学科成绩优劣的关键所在。

现就平时教学考核命题的立意和基本准则谈几点认识。

考试考查的是主干知识即基本知识点,要保证考查的是主干知识。

就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按新课程理念,在命题的基本准则和技术上作可操作性的探索。

就基本准则而言,是围绕“为学生构建展示自己的舞台,使考试成为课程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基本理念展开。

试题的命制一是立意,要有一定的主题,二是考核目标明确,通过考核作答使学生认识得到提升。

命题的立意和认识的提升都源于基本知识点。

基本知识点的构成要素,包括基本史实、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基本概念等内容。

由于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考试的内容之一,基本知识点本身就是考查的对象。

同时,对能力的考查也离不开基本知识点的支撑。

必要的基本知识点在考试中的地位是无法取代的。

因此尽量在最重要的知识“点”或“线”上找“题眼”。

“考查基本知识、基本线索”是一种原则,从操作层面看,是说起来清楚,做起来还会有不少弹性,如果站在考生的角度看,就会发现为了多“争”一分,他们就得无奈地“多多益善”。

但是,学生的时间是个定数,所以必须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考试的目的准则找准“题眼”,使教、学、考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

同时注意把握时代脉搏,贯穿文明史观,尽可能引导学生用目前已有共识的文明史观审视和思考已经学过的重要历史人物与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脉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