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5668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docx

仪器仪表检修方案

仪表仪表检修技术方案

1.工程概况

配套设施改造:

对地磅、起重机、叉车、辅助运输设备及计量设备及辅助工器具进行检修、保养、维护(详见清单)。

为了保证检修工程高质完成,特编制此检修方案以指导施工。

2.工程概况

①GB50093-2002《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②SH/T3521-2007《仪表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③HG/T21581-95《自控安装图册》。

④GBJ131-90《自动化仪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⑤SY4031-93《建设工程自动化仪表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主要施工方案

3.1调节阀检修

执行机构与阀体部分分离:

执行机构通入供气压力时,阀接近全关位置。

松开连接螺母上的六角螺栓,拆下连接螺母,阀杆和推杆分开。

放出膜室的气压。

拆下固定支架的圆螺母。

卸下执行机构。

阀阀体的拆卸和装配:

松开板上的六角螺母;拆下上阀盖的六角螺母;提高上阀盖,使它和阀体分开;从阀体内部拉出阀芯;拆下导向套;用专门工具拆下阀座。

确认阀芯、阀座的密封面,无损坏;确认与垫片接触过的阀体、上阀盖及导向套和表面,无损坏;确认阀芯、阀杆、导向套的导向表面,无损坏。

阀体内装一个相同规格的垫片;使用特殊工具把阀座牢固的旋入阀体;把阀芯装在阀座上。

把下锯齿垫装在阀体上,装导向套入阀体内;把上锯齿垫装在导向套上,上阀盖装在阀体上,对角均匀拧紧螺母,注意阀盖安装方向。

装上填料和填料压盖,拧紧压板螺母。

执行机构的拆卸和装配:

执行机构的拆卸:

执行机构通常不需要拆卸,只有在更换零件或改变作用型式时才需要拆卸。

执行机构直立放置,在上下膜盖配合位置作一个记号;准备放置膜盖零件容器;从执行机构上拆下供气管线和附件;先拆下膜盖连接螺母(不拆吊环螺栓);连同膜片提出执行机构推杆;取出弹簧。

执行机构的装配前,检查零件是否有碰伤、损坏、变形,涂漆脱落或其他不正常现象,如有缺陷给予更换。

用螺栓把下膜盖装在支架上,把执行机构膜盖和弹簧座装在一起,并把弹簧放在弹簧座上,数量符合要求;把已同膜片连接好的执行机构推杆插入衬套。

应特别注意不要使推杆螺纹损坏衬套和防尘密圈(最好推杆的螺纹部分缠上胶带,以免碰伤衬套)。

装上限位件,转动推杆,使它与支架平行;放上膜盖,用一对吊环螺栓固定。

供气压力口调整到原来位置。

均匀交替地拧紧吊环螺栓,完成弹簧的初调。

拧紧膜盖上固定螺母,不准拧吊环螺栓。

装上指针,拧紧指针螺母,装上阀杆连接螺母,把供气管线接在上膜盖上。

通过供气管线,薄膜气室通入350KPa供气压力,用肥皂水检验膜片四周,确保无漏气。

检验执行机构在全行程范围内动作是否灵活(指执行机构本身)。

手轮机构的拆卸和装配:

拆卸和装配手轮机构步骤如下,拆卸和装配执行机构应直立放置。

正作用执行机构:

拆下供气管线;把手轮调到自控状态,即把手轮升到最高位置;松开上膜盖上的固定螺母之后,再均匀松开一对吊环螺栓,拆下膜盖;转动主轴,尽力往下移动主轴,然后拆下手轮和锁紧螺母,再往下移动主轴,从轴架上拆下主轴;拆下O形圈;装配手轮机构,把上述步骤倒过来进行。

反作用执行机构:

拆下供气管线;把手轮调到自控状态,即把手轮升到最低位置;拆下手轮和锁紧螺母,转动主轴,使主轴旋出轴架;松开上膜盖上的固定螺母之后,再均匀松开一对吊环螺栓,拆下上膜盖;松开夹紧螺母,拆下轴架;拆下定位螺钉,再拆下轴承框;拆下锁钉,拆下螺母;拆下轴承保护圈,拆下轴承。

装配手轮机构,把上述步骤倒过来进行。

装配后检验:

检验手轮动作是否灵活;正作用执行机构,上膜盖四周涂肥皂水,确保不漏气。

调节阀解体:

对各连接部位喷洒松锈剂,使解体工作省力省时。

气开式调节阀须往薄膜气室加入适当的气压信号,使阀芯与阀座脱离接触后,方能旋转阀杆,使之与执行机构的推杆分离。

波纹管密封阀应首先将阀体与上阀盖分离后,方可进行其他零部件的解体工作,否则将可能使波纹管受扭曲遭损。

必要时,须将执行机构组件完全分解,对薄膜、弹簧等易损件进行检查。

每一台调节阀分解后所得的零部件应集中存放,以防散失或碰伤。

零部件检修:

生锈或脏污的零部件要以合适的手段进行去锈和清洗,要注意清洁好机加工面,特别要保护好阀杆、阀芯和阀座的密封面。

阀体:

阀体的内壁和连接阀座的内螺纹处易受流体介质的腐蚀和冲蚀。

阀座:

密封面和与阀体连接的外螺纹处易受流体介质的腐蚀和冲蚀。

阀芯与阀杆组件:

阀芯的密封面和调节曲面以及导向圆柱面处均是易受腐蚀和磨损的;阀杆上部与密封填料接触部位亦是易受腐蚀和磨损的;还应注意检查阀芯与阀杆连接不得松动,阀杆不得弯曲(同心度要求≤0.05mm)。

确认上阀盖的填料函处的腐蚀情况;确认阀体、上阀盖、下阀盖各法兰密封面的腐蚀程度。

确认执行机构中薄膜片和“O”形密封圈老化、裂损程度。

根据零部件损伤情况各异,决定采取更新或修复处理;每一次检修,不论损伤与否,必须更新的零件有密封填料、法兰垫圈、“O”形密封圈;经检查发现损伤而又不能保证下一运行周期工作的零件应予更换,如薄膜

片、弹簧;其余的各式零部件如损伤严重时,应予更换;轻度损伤时,可采取焊补、机加工、钳工等各种手段予以修复。

研磨:

调节阀的阀芯与阀座上各有60°斜面处,作为阀关闭时防止内泄漏的密封面,检修时通常过车削加工后经研磨而修复。

车削60°密封面时,应保证它与该零件的装配定位面的同心度在0.02mm之内,粗糙度为。

一般不宜加工扩大阀座内孔阀芯与装配于阀体内的阀座需配对研磨,并应在保证二者的同心度条件下方可进行。

先粗磨、后细磨,直至阀芯与阀座的密封面为连续线接触,研磨剂应从阀内件上清洗干净。

装配

在装配的全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各部件相互间的对中性。

阀体与上、下阀盖组装时,应采取对角线“十”字逐次旋紧法。

螺栓上应涂抹润滑剂。

密封填料装配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开口填料时,应使相邻两填料的开口相错180°或90°;在一般情况下,“V”形填料的开口向下,即为“”但在真空阀中使用时,应使它的开口向上,即为“V”;对需定期向填料加注润滑油的调节阀,应使填料函中的填料套(亦称灯笼环)处于适中位置,与注油口对准;按填料的材质选用合适的润滑密封油膏。

执行机构与阀两大部件组装时,要注意解体前所作的标记,确保相对方位恢复原位。

调校与试验

动作检查:

用便携式信号发生器加信号至调节阀的薄膜气室(定位器),调节阀的阀杆动作应平稳、到位。

回路联校:

由控制的调节器输出信号至调节阀的薄膜气室(定位器),调节阀的阀杆动作应正确动作。

带连锁电磁阀的调节阀回路的连锁正常。

调节阀0234-PV2002、LV5001、LV4006、LV3006、0215-LV1005B、LV1013解体,LV2004、FV1022、PV1001、LV4008填料更换,需要仪表工3人、钳工3人、力工2人,检修时间为7天。

3.2.高压浮筒检修:

拆除保温,将伴热从浮筒上分离开。

使用扳手将高压浮筒法兰拆开,并将高压浮筒放在指定位置,用塑料布分别将开口处封堵。

对高压浮筒进行检查。

检查修理后回装浮筒。

浮筒的校验:

浮筒的校验采用水校法,先根据介质比重算出水位高度和对应的电流值,然后用透明塑料管从底部接出,从上部加水,分别调节零点和量程调节螺丝,使水位高度对应相应的电流值。

最后再反复上水放水,重复三次,使其误差值达到产品要求。

0215-LT1006、0215-LT1007A/B/C和0215-LT1005A/B检修共需要仪表工3人,检修时间为4天。

3.3.变送器检修:

搭设脚手架,拆除保温,检查回路连接情况。

使用扳手拆开法兰,将孔板心抽出,检查是否有损坏情况。

孔板回装。

进行校验。

校验方法:

沿增大及减小方向施加测量范围为0%、25%、50%、75%、100%的压力信号,输出电流应为4、8、12、16、20mA,基本误差及变差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变送器FT2019和FT2010检修共需要仪表工3人,架子工2人。

检修时间为1天。

3.4.其他检修项目

3.4.1雷达液位计0215-LT-8102检修共需要仪表工2人,架子工2人。

检修时间为1天。

3.4.2靶式流量计0215-FT-2021/3019/3020和0234-FT-2005/6005/6011检修,将靶式流量计法兰螺栓松开,接线断开,拆除靶式流量计。

检查阀体内部情况,靶片是否完好。

回装。

共需要仪表工3人,管工2人。

检修时间为4天。

3.4.3反应器热偶拆装检查:

配合厂家和铆工检修进行,共需要仪表工3人,铆工3人,检修时间为4天。

3.4.4流量计FT-2017更换根部截止阀和止回阀共需要管工1人,焊工1人,架子工2人,共需要1天。

3.4.5离心机加排液系统共需要仪表工3人,共需要4天。

3.4.6压缩机新增四支探头共需要仪表工3人,共需要4天。

3.4.7PT-1011、3011和3012焊接导压管并进行试压共需要仪表工1人,焊工1人,架子工2人,共需要3天。

4.质量标准及保证施工质量措施

4.1.工程质量目标

材料入厂检验覆盖率100%;

安装工程优良率≥92%;

工程一次验交合格率100%;

4.2.质量保证措施

4.2.1.实行质量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施工队队长是本队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专业责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员是各专业质量责任人员,各部门负责人要按分工认真履行质量职责,施工中严格按国家、行业、地方强制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管理与验收。

4.2.2.施工程序文件(技术方案)、质量检验试验计划、焊接工艺评定等施工指导性文件,必须按现行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及质量验评标准进行编制。

4.2.3.工艺安装开工前,由专业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其内容要详细准确,应包括:

工程规模、工程特点、施工方案、施工难点、施工质量要求、重要质量控制环节、工程标识、质量奖惩。

对关键工序的施工,在开工前再次由施工部组织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交底后,交底内容形成技术文件,发至每个施工人员。

4.2.4.项目部质量检查实行“自检为主,互检为辅”和“专业检查”相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工程质量控制点审报监检。

4.2.5.每周对施工现场质量进行一次全面质量大检查。

大检查前,明确检查内容、抽查数量、检测方式、检查量具及允许偏差值。

根据检查结果,遵照《项目质量管理标准》,每月进行一次质量讲评,并按照《项目质量管理标准》重奖重罚。

4.2.6.执行“质量分析会”制度。

由项目总工程师主持,每月召开一次,会前由专业质检员将从施工队自检、责任工程师专检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可能造成的质量隐患列出提纲,认真分析从施工一线收集到的各种不合格信息,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质量问题的发生。

4.2.7.执行“工序交接程序”。

工序交接时,必须由相应专业的责任工程师与上、下道工序的负责人到现场进行交接品的质量验收,严禁上道不合格品转入下一道工序。

4.2.8.执行“材料检查和验收程序”。

所有工程直接材料(包括成品、半成品及顾客提供材料)由物资计划员检查接货后,将材料质量证明文件提交材料检验工程师,材料检验工程师对质量文件及材料实体检查并同意后,才可办理材料入库和发放。

需要进行理化复验的材料,必须经检验合格后办理领用。

对业主提供的,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以书面备忘录的形式送到业主,并与业主计划员协商处理。

4.2.9.实行“全过程监督”制。

各专业责任工程师根据施工进度列出“质量检验项目计划”,按计划进行检查,有效地进行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技术质量部每周出一期质量通报,激励施工人员提高业务水平。

4.2.10.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施工项目,专业责任工程师按程序对施工队下发“质量整改通知单”,注明不合格内容及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整改完成日期,并按期复查。

施工队技术员编制纠正及预防措施,杜绝不合格品的再次发生。

4.2.11.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制。

对于质量低劣的产品,责任工程师可独立行使质量否决权,对施工责任单位发出停工整改通知单,责令其停工整改,整改合格后技术质量部组织联合验收。

施工中,认真执行业主和监理公司下发的质量管理及监督制度。

对业主及监理代表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直到合格为止。

4.2.12.加强关健工序的质量控制,通过专业技术员、责任工程师及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共同的质量检查和原因分析,及时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最终达到质量目标的实现。

4.2.13.建立质量台帐。

由专业责任工程师负责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技术质量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及时建立质量台帐,掌握第一手质量动态。

4.2.14.执行“项目检测和测量器具管理程序”。

计量责任工程师对工程中在用的检测和测量器具专项管理,建立检测和测量器具台账,保证检测和测量器具在有效期内使用,对超期或在合格有效期内失稳、失灵的器具,送政府计量检定机构校准。

5.安全风险分析及保证措施

5.1安全风险分析

5.1.1施工过程焊接作业时如员工防护不当,电弧辐射易导致电光性眼炎。

5.1.2材料、设备等装卸、安装、搬运时易发生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5.1.3钢结构安装中易发生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物体打击。

5.1.4脚手架搭设不符和规范,因固定不牢、超载、受力不均可能导致人员坠落、砸伤和其他意外伤害。

5.1.5雷雨天气的雷击、触电。

5.1.6施工现场的跳板,交通运输道,如果有雨水,可能造成人员工具滑落。

5.1.7起重机械、辅助起重工具,如超过其最大荷量,则可能倒塌或脱轨。

5.1.8工业动火,由于措施不当,操作失误,可能出现的燃爆事故。

5.1.9员工能力不足、接受培训不够或违反操作规程、误操作可能导致事故。

5.1.10施工现场及营地区违反用电、用火制度所造成的火灾。

5.1.11气瓶由于拉运、装卸、保管、使用不当发生燃爆。

5.1.12电焊、火焊等施工可能出现的灼烫。

5.1.13员工无劳动防护用品或穿戴、使用不正确,可能出现的伤害。

例如电焊工无防护面具,高空作业无安全带、火焊没有佩戴防护眼镜等,均可能导致其身体伤害。

5.1.14施工作业可能出现的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5.2安全保证措施

5.2.1参加施工人员,都必须遵守工地的各项规章制度。

5.2.2特种作业必须持证上岗,不能无证作业。

5.2.3施工现场周围设立警戒标志,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按要求劳保着装,高空作业必需佩戴安全带。

5.2.4安装用的倒链、钢绳和麻绳等索具,使用前仔细检查,是否牢固可靠,特别是使用倒链,悬挂点的选取一定要慎重,估计所接物体重量,合理使用不同规格倒链,不能超载,严防倒链脱钩伤人。

5.2.5氧气、氩气及乙炔瓶在工地上由专人管理。

使用时,氧气瓶和乙炔瓶保持安全距离,合理摆放。

5.2.6电动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接地。

5.2.7雨雪后用电作业必须事先检查电路有无异常。

5.2.8吊装区域非操作人员严禁入内,吊装机械完好,吊臂下严禁站人。

5.2.9现场保持材料、工具摆放整齐,做到文明施工。

5.2.10高处作业安全措施:

安全网防护:

无外脚手架或采用单排脚手架高4m以上的建筑物首层四周必须支搭固定3m宽的水平安全网,高层建筑设6m宽双层网,网底距下面物体不得小于3m(高层不得小于5m),大型平面设备预留口用水平安全网封闭或覆盖;

临边、洞口防护:

临边设防护栏,洞口设防护盖板或防护栏,四口、五临边及其它危险部位的防护;

梯子防护措施:

梯子要牢,梯子不得垫高使用,踏步300mm~400mm,与地面夹角60~70度,底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脚手架作业防护措施:

设两道栏杆,上杆1-1.2米、下杆0.5~0.6米,设踢脚板。

6.主要施工机具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套丝机

1/2″~3″

1

2

无齿锯

φ400

1

3

台钻

φ13mm

1

4

电锤

M6-M26

1

5

手电钻

φ6~12

1

6

曲线锯(或往复锯)

博世

1

7

角向磨光机

φ125mm

2

8

压接钳

500mm2以下

1

9

压接钳

1.5~10mm2

2

10

弯管机

1/2″~4″

1

11

液压开孔器

φ20~φ60

1

12

直流稳压电源

24V

1

13

万用表

数字

2

14

兆欧表

250V

1

兆欧表

500V

1

15

FLUKE

0.025级配套模块

2

16

电子线号印字机

LM350AII

1

17

多功能数字综合校验仪

HP34—01A

1

18

标准电阻箱

ZX-25a、0.02级

1

19

标准压力表

-0.1~16Mpa

2

20

标准活塞压力计

Y-6000~40.0Mpa

2

21

对讲机

KENW00D

3

22

接地电阻测试仪

ZC-8

1

 

感谢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